李海磊
-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腔内技术消除肢体的深静脉血栓的进展
- 2012年
-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异常凝集,导致血管管腔阻塞,静脉回流障碍,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在芬兰,DVT的年发病率为140/100000,其相关人群一生中发生DVT的概率是3.1%,
- 李海磊张福先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技术肢体静脉回流障碍深静脉系统管腔阻塞
- 抗血小板药物对兔髂股动脉球囊损伤后管腔狭窄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 评价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及其联合应用方案,对兔髂股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细胞修复作用及对管腔狭窄的影响.方法 将56只雄性新西兰兔通过完全随机方式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用药组,用药组包括阿司匹林组、两洛他唑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西洛他唑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共7组,每组8只.使用球囊损伤右侧髂股动脉后制作髂股动脉球囊损伤狭窄模型,术后第14天处死实验兔,取出血管标本,经处理后,测量动脉管腔面积,内弹力层、外弹力层围绕面积,计算内膜、中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结果 (1)假手术组兔右侧髂股动脉内皮细胞未见增生,模型组与各用药组均可见内皮细胞增生;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增生均有明显减轻[(阿司匹林组vs西洛他唑组vs氯吡格雷组vs模型组:新生内膜面积:(0.32±0.11) mm2 vs (0.20±0.03) mm2vs (0.30±0.10) mm2vs(0.52±0.20) mm2,P<0.05;内膜/中膜面积比值:(0.76±0.02)vs(0.90±0.06)vs(0.83±0.11)vs(1.78±0.05),P<0.05];(2)单独应用两洛他唑对于抑制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vs西洛他唑组vs氯吡格雷组:新生内膜面积:(0.32±0.1 1) mm2vs(0.20±0.03) mm2 vs (0.30±0.10) mm2,P<0.05];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与西洛他唑+阿司匹林组在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作用上效果均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vs两洛他唑+阿司匹林组vs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新生内膜面积:(0.32 ±0.11) mm2 vs (0.18 ±0.06) mm2vs (0.19±0.07) mm2,P<0.05];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与西洛他唑+阿司匹林组的联合用药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洛他唑+阿司匹林组vs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新生内膜面积:(0.18 ±0.06) mm2vs(0.19±0.07)mm2,P> 0.05].结论 (1)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及联合应
- 马天翔张福先成龙李海磊
- 关键词:股动脉球囊扩张西洛他唑
- 新型生物可降解腔静脉滤器的设计及动物体内实验
- 张欢张福先李海磊罗小云张昌明冯亚平梁刚柱牛鹿原
- 新型生物可降解腔静脉滤器的设计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为了弥补目前临床应用中腔静脉滤器的缺陷,本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生物可降解型腔静脉滤器,在肺栓塞危险期度过后,滤器可缓慢的降解、吸收,避免了二次取出手术。方法该款滤器由手工制作,分为上下2部分:上方是由6条聚糖乳酸缝线组成的圆锥形过滤结构;下方是聚己内酯支架,支架展开后实现滤器在腔静脉的中央型固定。在超声引导下,将滤器植入到10只犬体内。术后6周手术取出滤器,下腔静脉和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观察滤器的降解情况、下腔静脉壁的改变以及滤器的降解产物是否导致医源性肺栓塞。结果本研究手工制作了生物可降解滤器,并成功的植入到10只杂交犬的下腔静脉。术后所有犬均正常存活,未发生异常生命体征及伤口感染,有1例犬出现双下肢肿胀。1滤器移位:所有滤器不同程度的向头端移位。有1例犬的植入滤器移位至右房室孔,剩余的9例,滤器移位小于2 cm,仍位于肾静脉以下。2标本肉眼所见:所有的可降解支架被下腔静脉内皮细胞覆盖,肉眼未见明显的变化。滤器植入处下腔静脉壁增厚,但未出现明显狭窄。8例犬可见可吸收缝线完全降解,1例犬出现可吸收缝线被下腔静脉壁包裹,管腔内可见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和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导致约70%的管腔阻塞。3标本HE染色:9例犬下腔静脉均存在炎性反应,中膜和内膜增厚,肺组织切片未见到降解产物所致的肺动脉栓塞和肺动脉壁的炎性反应。结论本研究成功设计了一款生物可降解腔静脉滤器,并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证实这款滤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 赵辉张福先李海磊张欢
-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生物可降解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 256i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256i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行256iCT下肢动脉增强扫描,将薄层轴位原始图像传入EBW工作站,运用曲面重组(curve plannar reconstruction,CP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后处理方法进行血管重组。所有患者在行CT扫描后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256iCT对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36例患者共放置支架72枚,其中58枚(80.6%)支架显影良好可以评价。在可评价支架中,以DSA为诊断标准,血管重组图像结合原始轴位图像,256i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100%(27/27)、96.8%(30/31)、96.4%(27/28)、100%(30/30)、98.3%(57/58)。结论 256iCT下肢血管成像评价下肢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下肢动脉支架术后怀疑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
- 孙小丽温廷国张福先王仁贵杨磊李海磊段永利赵君傅岩
-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再狭窄
- 单用硫酸氯吡格雷及联合华法林预防股腘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对比单用抗血小板药物硫酸氯吡格雷(氯吡格雷)与抗凝药物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两种抗栓治疗策略对预防股恫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的50例股咽动脉病变患者在术前随机分为单药组(单药组25例30条肢体)与联合组(联合组25例33条肢体),接受下肢动脉PTA治疗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术后药物治疗。术后第3、6、12个月随访患肢靶血管再狭窄程度和临床结局。结果随访3个月单药组再狭窄率16.7%,联合组再狭窄率18.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5,P=0.874);6个月单药组累积再狭窄率36.7%,联合组累积再狭窄率3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98);12个月单药组累积再狭窄率53.3%,联合组累积再狭窄率42.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P=0.387)。对重症肢体缺血亚组进行分析,随访12个月,单药组累积再狭窄率为8/10,联合组累积再狭窄率为6/1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3,P=0.312)。结论股胭动脉PTA或PTA+支架植入术后单用氯吡格雷与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有相似的早中期血管累积再狭窄率。
- 梁刚柱张福先罗小云张昌明胡路冯亚平牛鹿原张欢马兵兵齐浩山郭梅梅龙燕妤李海磊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噻氯匹定华法林
- 256i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256iCT双下肢血管成像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9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256iCT双下肢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腹腔干水平到达足底,将薄层轴位原始图像传入EBW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75例患者在行CT扫描后的1~2周内行DSA检查,将256iCT血管图像与DS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575个动脉节段中,1505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以DSA为诊断标准,256iCTA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98.8%、99.7%;对于显示中度以上狭窄,256i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9.3%、97.8%、98.2%。256iCT血管成像在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DSA结果一致性非常好(k=0.945)。975处节段性病变中,905处管壁存在管壁粥样斑块,12处为附壁血栓。结论:256iCT下肢血管成像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想的影像学手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孙小丽王仁贵张福先杨磊李海磊段永利赵君傅岩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规范性药物治疗被引量:8
- 2011年
-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抗凝是VTE的基础治疗。目前国内大多数VTE的抗凝方案是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质量肝素继以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近些年来新的口服抗凝药相继问世,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达比加群、Ⅹa因子抑制剂和利伐沙班。这些药物可以固定剂量口服而不需要监测。偱证医学支持个性化的抗凝方案壳傲俅采峡晒┭择的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和阿替普酶。对于急性中央型DVT推荐行导管直接溶栓,以减轻症状和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在抗凝治疗的同时可酌情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和改善微循环药物。
- 张福先李海磊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抗凝药溶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