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萍

作品数:67 被引量:357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4篇教育
  • 13篇清末
  • 12篇清末民初
  • 12篇民初
  • 8篇高校
  • 7篇民国
  • 6篇大学后
  • 6篇大学后继续教...
  • 6篇继续教育
  • 6篇高等教育
  • 5篇师范
  • 5篇课程
  • 5篇教师
  • 4篇身教
  • 4篇师范生
  • 4篇权力
  • 4篇终身
  • 4篇终身教育
  • 4篇教育政策
  • 4篇成人

机构

  • 4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3篇湖南科技大学
  • 4篇湖南女子学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湖南女子职业...

作者

  • 65篇李海萍
  • 5篇上官剑
  • 4篇陈喜
  • 2篇张楚廷
  • 2篇陈喜
  • 2篇李爱良
  • 1篇雷小波
  • 1篇沈又红
  • 1篇高晓清
  • 1篇孔春辉
  • 1篇陈昕
  • 1篇常思亮
  • 1篇谭千保
  • 1篇陈亮伟
  • 1篇顾海良

传媒

  • 12篇高等教育研究
  • 8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教育研究
  • 3篇湖南科技大学...
  • 3篇教育文化论坛
  • 2篇江苏高教
  • 2篇自然辩证法研...
  • 2篇清华大学教育...
  • 2篇教师教育研究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开放教育研究
  • 1篇教育科学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成人教育
  • 1篇教育评论
  • 1篇全球教育展望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高教探索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9篇2007
  • 10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职业心理素质与职业选择被引量:23
2006年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人手,对职业心理素质的构成要素进行考察和分析,认为职业心理素质主要由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性格、职业能力构成;接着从职业道德选择的角度阐述了四要素的意义。
李海萍陈喜
关键词:心理素质职业气质职业性格
立意、践行、转型:清末民初学前教育体系之变迁
2017年
20世纪以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多在家庭中进行;20世纪初,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学前教育机构才开始在我国出现。清末民初的学前教育体系以"借学布道"发端,经历了从"立意"到"践行"再到"转型"的变迁历程。
陈喜李海萍
关键词:学前教育清末民初
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创新被引量:5
2007年
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至今共经历了初创、成长和高潮三个发展阶段,在推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减轻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存在的定位不够明确、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和动机过于功利化、投融资渠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应对大学科技园进行准确定位,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企业化经营和产业化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并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
李海萍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社会服务
Agoge与Paideia:斯巴达与雅典公民教育体系之比较
2021年
古希腊城邦的教育体系均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即培养卓越公民。作为古希腊最具影响的两个城邦,斯巴达的“Agoge”和雅典的“Paideia”教育体系各有特点:“Agoge”属于公共事务,注重严苛的整体规训,有着戒备的封闭体系;“Paideia”则属私人事务,强调愉悦的个人体验,有着开放的私人空间。从操作层面看,两者截然相反但却异曲同工,对两千年后的教育实践仍具参考价值。
李海萍上官知立
关键词:公民教育
高校学术权力运行现状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3
2011年
通过对近百所高校各类学术权力机构成员行政背景的实证调查发现,高校学术权力机构成员资格的获得与其拥有中层以上行政职务高度相关;在各类高校中,行政领导在各类学术权力机构中的高比例状况无明显差异,即使是研究型高校的学术权力也并无强势表现。对学术的尊重、维护和保障,是高校行政权力应有的理念、义务和责任,这种责任是高校行政权力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行政权力的根本标志。
李海萍
关键词:学术权力行政权力行政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全科教师培养被引量:24
2007年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中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大亮点,但其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瓶颈。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师生共建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反思并构建自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促成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在改革中培养和造就一批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的全科教师,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李海萍
关键词: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
论大学的保守与超越——保守与超越:大学的一对孪生姐妹被引量:23
2007年
保守与超越是人类的一种共生现象,大学有效地承载这一共生活动。大学的超越不只是与时俱进,它超越实用,超越既有,超越天宇。在大学里,保守与超越是一对孪生姐妹。保守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了,超越的意义离不开保守而存在。
张楚廷陈昕孔春辉李海萍沈又红常思亮高晓清雷小波
关键词:保守
大学知识观与大学超越
2007年
19世纪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成为一个响亮的命题。其实,“在古希腊人那里,就有对知识的一种独特的分类,这种分类是与对人的思考连在一起的,是与对人的发展和知识的关系的看法连在一起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也就是什么知识对人来说最珍贵,最有利于人的发展。知识虽然体现在大学行为的末端,却是大学进行课程安排时不得不追问的前提。不同版本的《大学的理念》对知识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知识观也一定体现不同的大学理念。大学产生已近千年,
李海萍
关键词:大学行为知识观《大学的理念》古希腊人课程安排大学理念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大学后继续教育被引量:2
2006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大学后继续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同时,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后继续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李海萍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后继续教育社会保障学科建设
清末民初大学学费政策比较研究
2016年
清末民初大学学费政策的演变历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反映。通过在各类大学之间、大中小学之间、大学学费与各阶层收支情况之间进行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清末民初的大学学费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并不能算是沉重的负担,收入稍低的可以把子女送入公立大学,收入较高的可以把子女送入私立大学,甚至是教会大学。从接受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比而言,其效益还蔚为可观。
李海萍
关键词:学费清末民初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