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肺
  • 5篇心肺转流
  • 5篇转流
  • 5篇芬太尼
  • 5篇插管
  • 4篇舒芬太尼
  • 4篇气管
  • 4篇气管插管
  • 4篇麻醉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胆囊
  • 3篇胆囊切除
  • 3篇胆囊切除术
  • 3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胰岛素抵抗
  • 3篇镇痛
  • 3篇术后
  • 3篇体外循环

机构

  • 2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5篇李立
  • 9篇刘平
  • 9篇吴周全
  • 7篇恽惠方
  • 5篇邹志清
  • 4篇邵栋
  • 3篇张元锋
  • 3篇恽伟方
  • 3篇费卫东
  • 3篇张葆
  • 3篇张卫东
  • 2篇崔苏扬
  • 1篇徐南伟
  • 1篇刘锦波
  • 1篇丁燕群
  • 1篇恽惠芳
  • 1篇谢锋
  • 1篇陆曙炎
  • 1篇郑颖梅
  • 1篇胡继红

传媒

  • 8篇临床麻醉学杂...
  • 5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江苏医药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齐鲁药事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茶酚胺左心房给药对左心房压与肺毛细血管楔压线性关系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后儿茶酚胺给药途径对左心房压(LAP)与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线性关系的影响。方法 32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复温时开始经左心房给药(A组)或中心静脉给药(B组)。记录泵注儿茶酚胺类药后5 min(T1)、10 min(T2)、20 min(T3)和40 min(T4)时的LAP和PCWP、平均动脉压(MVP)、心排血量(CO)、肺血管阻力(PVR)和肺动脉平均压(PAPM)。结果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组T1、T2、T3和T4时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18、0.835、0.815和0.814,明显接近于1;而相应时间点B组的r2分别为:0.117、0.191、0.178和0.175,明显小于1。T1时,A组MAP、CO明显高于B组(P<0.05),PVR低于B组(P<0.05)。结论经左心房途径给儿茶酚胺类药对LAP与PCWP的线性关系影响小,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刘平吴周全李立
关键词:肺毛细血管楔压儿茶酚胺
小剂量纳洛酮对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舒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ICA)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纳洛酮组(A组)和舒芬太尼组(B组),每组50例。术后24h进行VAS疼痛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恶心、呕吐及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纳洛酮可有效减少舒芬太尼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并不影响其镇痛效果。
张葆张卫东恽伟方李立
关键词:术后镇痛纳洛酮舒芬太尼
雷米芬太尼复合全麻对心肺转流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异氟醚麻醉对心肺转流(CPB)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异氟醚麻醉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异氟醚麻醉组(F组),分别测定麻醉前(T0)、CPB前5min(T1)、CPB15min(T2)、开放升主动脉后15min(T3)和停CPB后15min(T4)的血胰岛素(Ins)、C-肽、皮质醇(Cor)和血糖(BG),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1gHOMA值。结果两组T2~T4的Ins、C-肽、BG均较T0和T1明显上升(P〈0.05或P〈0.01);R组T3、T4Ins、C-肽上升幅度明显低于F组(P〈0.01),但此两时点B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or在T1~T4较T0时明显上升(P〈0.01),且R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F组(P〈0.01)。两组ISI在T2~T4较T0和T1时均下降(P〈0.01),且R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F组(P〈0.01)。1gHOMA值在T1~T4较T0时明显上升(P〈0.01),在T3、T4时,R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F组(P〈0.01)。结论CPB中血Cor和BG浓度增加明显。CPB期间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异氟醚麻醉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异氟醚麻醉匿能抑制Cor上升,改善术中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邵栋李立恽惠方邹志清周永红
关键词:心肺转流胰岛素抵抗雷米芬太尼芬太尼
心肺转流期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2010年
心肺转流期胰岛素抵抗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温度、应激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麻醉、细胞因子等。这些因素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改变胰岛素受体构型,磷酸化IRS-1,抑制胰岛素受体磷酸化,激活AKT/PKB等导致胰岛素抵抗。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静脉输液氨基酸、胰岛素或GIK液等方法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邵栋李立
关键词:心肺转流胰岛素抵抗
冬虫夏草缓解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李立
关键词:冬虫夏草肾间质纤维化虫草素蛋白免疫印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SMAD2/3
右美托咪定减轻罗库溴铵注射痛和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减轻罗库溴铵注射痛和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麻醉诱导前10min,A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B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采用相同药物和方法实施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罗库溴铵注射痛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前1min(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min(T3)和气管插管后5min(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A组罗库溴铵注射痛发生率低于B组(46.7%vs.93.3%)(P<0.05);A组在T2时的MAP和HR均低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注射能有效减轻罗库溴铵注射痛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张元锋恽惠方李立张卫东
关键词:罗库溴铵
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2种气道管理方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评估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SLI-PA喉罩组(S组)、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分别记录插管或置喉罩前(T0)、插管或置喉罩后即刻(T1)、插管或置喉罩后5 min(T2)、拔管或喉罩前(T3)、拔管或喉罩后即刻(T4)、拔管或喉罩后5 min(T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变化值,同时在8 ml/kg潮气量下监测T1、T2、气腹后及T3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的变化;观察术中术后咽痛、声嘶、咳嗽咳痰、返流误吸、口腔粘膜损伤等情况。结果 T组在Tl、T3、T4时HR明显增快,MBP明显增高,且与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在T1、T2、气腹后和T3时Pmean及Ppeak明显低于T组(P<0.05);术后S组声嘶、咳嗽咳痰较T组明显减少(P<0.05),但咽痛较T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SLIPA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安全简便,对麻醉手术过程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影响小,术后咽部并发症较少。
贾春霞邵栋李立
关键词:SLIPA喉罩气管插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葛根素预防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患者脑损伤的效果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评价葛根素预防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术患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50 - 64岁,体重50 - 75 kg,ASA分级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n=15):对照组(C组)和葛根素组(P组).P组于切皮即刻经30 min静脉输注葛根素400 mg,C组给予等容量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于麻醉诱导前(T0)、CPB 30 min(T1)、主动脉开放即刻(L)和CPB后6 h(T3)、12 h(T4)、24 h(T5)时取颈内静脉球部血样,测定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浓度.于术前1 d及术后7d测定脑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振幅,记录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后MMSE评分低于术前2分以上或评分≤24分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结果 与 C组比较,P组T1-5时血浆NSE和S-100β蛋白浓度降低,术后7d时P300潜伏期缩短,振幅升高,术后认知功能障发生率降低(P<0.05) 结论 葛根素可预防CPB心脏直视术患者脑损伤.
刘平吴周全张元锋李立恽惠方
关键词:葛根素心肺转流术心脏瓣膜假体植入脑损伤
不同潮气量和手术持续时间对机械通气性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全麻中不同潮气量(VT)和手术持续时间对机械通气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40-60岁,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例,长时程手术大VT组(Ⅰ组,VT:10-12 ml/kg,T≥3h);长时程手术小VT组(Ⅱ组,VT:6-8 ml/kg,T≥3h);短时程手术大VT组(Ⅲ组,VT:10-12 ml/kg,T〈3 h);短时程手术小VT组(Ⅳ组,VT:6-8 ml/kg,T〈3h)。各组拔管后予鼻导管吸氧,分别于拔管后10 min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 O2,Fi O2=21+氧流量×4)。结果拔管后10 min,Ⅱ组、Ⅲ组、Ⅳ组患者的SaO2、PaO2、PaCO2、PaO2/Fi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于前三组,Ⅰ组患者则表现为PaCO2明显增加(P〈0.05),SaO2、PaO2、PaO2/Fi O2明显降低(P〈0.05)。结论长时间的大VT通气可能导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吴周全刘平李立
关键词:潮气量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止血带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14年
止血带可减少术野出血,保证手术野的清晰而成为骨科常用的设备.但长时间止血带后又必然使肢体产生缺血-再灌注损伤(limbs ischemia reperfusion,LIR),主要表现细胞因子的释放、中性粒细胞粘附后释放毒素介质及氧自由基的形成.一方面影响了局部组织功能,另一方面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累及心肺等器官[1].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损伤最为重要,常表现为应激性心肌缺血和心功能损伤等[2].已有研究发现,肢体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启动内源性心肌保护作用,但这些研究主要讨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3~5].本研究旨在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是否能减轻下肢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损伤.
刘平吴周全李立
关键词:肢体缺血预处理心肌损伤止血带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中性粒细胞粘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