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蓓

作品数:17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克雷伯菌
  • 7篇肺炎克雷伯
  • 7篇肺炎克雷伯菌
  • 4篇毒力
  • 3篇蛋白
  • 3篇吸虫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基因
  • 2篇凋亡
  • 2篇疫苗
  • 2篇人乳
  • 2篇人乳头瘤
  • 2篇人乳头瘤病毒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瘤
  • 2篇乳头瘤病毒
  • 2篇生物膜
  • 2篇西多福韦
  • 2篇细菌

机构

  • 17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江苏省血吸虫...
  • 2篇四川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潮州市中心医...
  • 1篇房县人民医院
  • 1篇武汉市疾病预...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17篇李蓓
  • 7篇杨靖
  • 6篇李健
  • 5篇欧琴
  • 4篇徐祥
  • 3篇范金明
  • 3篇徐丽
  • 3篇沈华飞
  • 3篇张轶静
  • 3篇孙彬
  • 2篇郭鄂平
  • 2篇谭华炳
  • 2篇戴洋
  • 2篇杨树国
  • 2篇李明远
  • 2篇丁娜娜
  • 2篇郭阳
  • 2篇李珊
  • 2篇吴万军
  • 1篇李云静

传媒

  • 6篇湖北医药学院...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安徽医药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恶性疟原虫PHIST特有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建立基于编码恶性疟原虫PHIST蛋白特有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方法在Plasmo DB数据库中,搜索并筛选编码PHIST、在环状体或裂殖体期高表达且恶性疟原虫特有的基因。利用在线软件Primer Explorer V4设计目的基因LAMP引物。采集恶性疟原虫滤纸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将提取后的恶性疟原虫DNA用超纯水进行10^(-1)、10^(-2)、10^(-3)、10^(-4)倍比稀释,用LAMP法检测其敏感性;采用间日疟原虫、约氏疟原虫、牛带绦虫和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作为对照,用LAMP法评价其特异性。结果共筛选出61个编码恶性疟原虫PHIST的基因。选取环状体期高表达的特有基因PF3D7_1372300和裂殖体期高表达的特有基因PF3D7_1401600建立LAMP技术。基于PF3D7_1372300和PF3D7_1401600基因的LAMP法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最低限度分别为130.5个/μl和1 305.3个/μl,所获得的恶性疟原虫扩增产物其检测管染色后呈绿色,即阳性。基于PF3D7_1372300和PF3D7_1401600基因的LAMP法扩增恶性疟原虫产物检测管染色后呈绿色,即阳性;而间日疟原虫、约氏疟原虫、牛带绦虫和日本血吸虫的LAMP扩增产物检测管染色后仍呈棕色,即阴性。结论基于PF3D7_1372300基因的LAMP法检测恶性疟原虫敏感、特异、简便、实用,可用于恶性疟流行区现场调查和临床诊断。
张轶静孙彬沈华飞吴凯宋丽君沈双李凯徐文岳戴洋林敏李珊吴万军郭鄂平李蓓李健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肺炎克雷伯菌CRP调控子对细菌毒力影响与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调控因子CRP对细菌毒力的影响及其对毒力相关因子磷酸转移酶系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肺炎克雷伯菌CRP调控因子的基因缺失突变株与回补株,小鼠毒力试验检测CRP对细菌LD50的影响及小鼠生存率的影响,qRT-PCR与lac Z报告基因检测CRP对果糖磷酸转移酶系统EIIC蛋白frwC基因的影响并通过凝胶阻滞试验(EMSA试验)检测CRP调控frwC基因的机制。结果:CRP基因敲除菌株的小鼠毒力明显下降,野生株、CRP基因缺失株及回补株的LD50分别为<100,3.2×10~5和4.5×10~4CFUs。qRT-PCR与lac Z报告基因发现CRP基因敲除后,果糖磷酸转移酶系统EIIC蛋白frwC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EMSA试验发现CRP蛋白能够结合在frwC启动子区。结论:肺炎克雷伯菌CRP调控子与细菌毒力密切相关,并且能够直接正调控frwC基因的表达。除影响细菌荚膜、菌毛、生物膜的形成而影响细菌毒力外,CRP调控子可能通过影响磷酸转移酶系统而影响细菌毒力。
范金明欧琴林迪斯徐丽李蓓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毒力
布鲁杆菌Ⅳ型分泌系统蛋白VirB9免疫原性检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测布鲁杆菌Ⅳ型分泌系统蛋白VirB9的免疫原性,寻找潜在的、新的布鲁杆菌亚单位疫苗靶标。方法采用双酶切的方法,将布鲁埃希菌VirB9基因全长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将克隆后载有VirB9基因的pET32a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丙基-13-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VirB9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利用重组VirB9蛋白所携带的His标签,通过Ni—NAT层析,纯化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的VirB9蛋白.再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和二喹啉甲酸(BCA)蛋白定量试剂盒对纯化的蛋白进行纯度及浓度检测。用布鲁杆菌疫苗株S19株免疫BALB/c小鼠,并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为对照。在免疫4周后,鼠尾取血,血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检查小鼠血清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9株免疫小鼠体内抗VirB9抗体滴度。在免疫后第35天,取小鼠脾脏,分离脾细胞,利用Elispot技术,检测VirB9蛋白体外再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干扰素-1,IFN-1)的脾细胞数,酶联斑点图像仪计数斑点,每个斑点代表1个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析VirB9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的情况。结果通过酶切克隆的方法成功地将VirB9全长基因741bp克隆至pET32a载体上。SDS—PAGE显示,VirB9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43×103,纯度超过97%;BCA法检测,蛋白浓度为1.6异/L。免疫组小鼠血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试管凝集试验小鼠血清抗体滴度〉1:800;对照组小鼠血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阴性,试管凝集试验小鼠血清抗体滴度阴性。免疫组检测到抗VirB9蛋白抗体,抗体滴度均〉1:3200,对照组小鼠体内未检测到抗VirB9蛋白抗体的存在。酶联斑点图像分析显示,用VirB9蛋白体外刺激,免疫组小鼠5×10s个脾细胞中有147个细胞可以分泌IFN-r�
范金明王发兴张波江玲李蓓
关键词:布鲁杆菌免疫原性疫苗
黄芩对肺炎克雷伯菌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观察黄芩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制作用,分析其抗菌机制,为寻找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新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黄芩药液,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试验菌株,采用试管法测定黄芩液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细菌生长曲线和生物膜形成情况评价黄芩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不同浓度黄芩液作用后,取培养液上清进行电导率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分析其对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采用细菌沉淀荧光法进行核酸DNA和RNA含量及SDS-PAGE蛋白谱带定量分析;提取DNA拓扑异构酶,进行相关生物学活性测定,分析其对细菌合成的影响。结果黄芩液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和MBC分别为(32±2.2)mg/ml和(64±3.6)mg/ml。不同浓度黄芩液均可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生长和细胞生物膜形成,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黄芩液作用24h后肺炎克雷伯菌菌体蛋白、DNA和RNA减少。黄芩能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和Ⅱ活性,且呈浓度依赖。结论黄芩可通过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抑制其生长,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和抑制细菌DNA拓扑异构酶活性,进而抑制细菌核酸和蛋白合成,发挥抑制细菌繁殖和侵袭作用。
殷姿欧宜文李蓓杨靖欧琴
关键词:黄芩肺炎克雷伯菌DNA拓扑异构酶
肺炎克雷伯菌KbvR调控因子对细菌生物膜与荚膜形成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构建肺炎克雷伯菌LuxR家族KbvR基因缺失突变株与回补株,分析KbvR在肺炎克雷伯菌生长、生物膜形成及荚膜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自杀载体p KO3-Km质粒构建KbvR基因敲除株,然后扩增出包含KbvR基因编码区、启动子结合区及转录终止区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 GEM-T-easy质粒上构建KbvR基因回补株。绘制不同菌株生长曲线,了解KbvR对细菌生长的影响。通过结晶紫定量实验检测KbvR基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拉丝实验、离心试验及RT-PCR检测KbvR基因对细菌荚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KbvR基因缺失突变株及回补株,RT-PCR结果显示KbvR基因在缺失突变株中不表达,在回补株中重新表达。KbvR基因不影响细菌的生长速度,基因敲除株后细菌生物膜形成及荚膜生成能力下降。体外试管静止培养48 h,与野生株相比基因缺失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下降,而KbvR基因回补株在液体培养基表面能形成明显生物膜。结晶紫染色定量实验发现,基因缺失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低于野生株(P<0.01)。超粘性实验和RT-PCR结果均显示,KbvR基因缺失突变株荚膜形成能力明显下降,说明KbvR基因影响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和荚膜的形成。结论 KbvR基因作为密度感应系统LuxR孤儿调控转录因子,正调控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形成。荚膜是细菌生物膜形成的重要因素,KbvR基因可通过影响荚膜形成而调控生物膜的形成。
徐丽林迪斯杨靖李健李蓓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
西多福韦对HPV18阳性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以抗肿瘤药物顺铂(Cisplatin,DDP)为阳性对照,研究抗病毒药物西多福韦(Cidofovir,CDV)对宫颈癌HPV18阳性HeLa细胞的凋亡现象和凋亡机制,探讨CDV在预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治疗宫颈癌方面的潜力和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DAPI单染后HeLa细胞中凋亡细胞的形态及数目;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HeLa细胞中E6、p53蛋白相对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HeLa细胞中p5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DV和DDP能明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并引发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DV和DDP抑制HeLa细胞中E6蛋白表达,激活p53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DV和DDP可以抑制E6对p53的核输出。结论 CDV和DDP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E6蛋白表达,恢复p53蛋白活性,进而调控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因而CDV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策略。
李淑芹杨靖李蓓廖华帆张凯杨兵李丹丹徐祥丁娜娜李明远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ELA细胞西多福韦
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6年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类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伤口等部位感染的条件致病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已被证实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相关。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受多种调控因子的调控。深入研究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因素和调控网络,对寻找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因素及其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近展进行了综述。
徐丽李蓓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
脲原体所致疾病与致病机制的研究
2010年
脲原体和多种泌尿生殖道感染和新生儿疾病相关,本文就近几年来关于脲原体导致的疾病和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总结,为更有效的进行脲原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范金明李蓓
关键词:脲原体致病机制
布鲁菌强毒株与疫苗株基因间的比较基因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我国布鲁菌强毒株与不同疫苗株基因组间的差异,寻找布鲁菌强毒株及不同种群布鲁菌所特有的基因。方法利用布鲁菌全基因组DNA芯片,进行牛、羊布鲁菌强毒株及我国常用布鲁菌疫苗株M5株(羊种)、S2株(猪种)、S19株(牛种)和104M株(牛种)间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寻找布鲁菌强毒株及不同种群布鲁菌特有的基因。结果在牛和羊布鲁菌强毒株中共发现263个在所有疫苗株中缺失的基因;发现BMEII0827-BMEII0849基因片段在牛布鲁菌疫苗株与强毒株中均缺失,而在羊及猪布鲁菌中能检测到;在猪布鲁菌疫苗株中比牛、羊布鲁菌缺失了一个BMEI1684-BMEI1702的基因片段。结论通过DNA芯片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寻找到布鲁菌强毒株及不同种群布鲁菌所特有的基因,为布鲁菌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靶标。
赵琴李儒贵刘翔占国清杨靖李蓓谭华炳
关键词:布鲁菌比较基因组疫苗
西多福韦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抗病毒药西多福韦(CDV)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分析CDV和阳性对照药顺铂(DDP)对HeLa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利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和Giemsa染色技术,观察CDV和DDP导致HeLa细胞凋亡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CDV和DDP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影响。结果 MTT法和细胞集落实验结果显示CDV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显示CDV和DDP使HeLa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的S期,并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CDV对HeLa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能诱导细胞凋亡,CDV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另一策略。
吴五洲徐祥欧琴李蓓丁娜娜李明远杨靖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HELA细胞西多福韦细胞凋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