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丰

作品数:83 被引量:194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6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细胞
  • 28篇基因
  • 24篇肿瘤
  • 21篇视网膜
  • 21篇网膜
  • 14篇蛋白
  • 14篇血管
  • 14篇荧光
  • 11篇荧光蛋白
  • 11篇绿色荧光
  • 11篇绿色荧光蛋白
  • 9篇上皮
  • 9篇转染
  • 8篇营养因子
  • 8篇色素上皮
  • 8篇神经营养
  • 8篇神经营养因子
  • 8篇小鼠
  • 7篇内皮
  • 6篇血管内皮

机构

  • 61篇上海市第一人...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科罗拉多大学

作者

  • 80篇王丰
  • 43篇黄倩
  • 22篇陈霞芳
  • 21篇李惠明
  • 20篇徐萍
  • 15篇田毓华
  • 12篇韦芳
  • 12篇易苗英
  • 8篇沙之敏
  • 8篇樊莹
  • 8篇谢匡成
  • 8篇顾青
  • 7篇李川源
  • 7篇王爽
  • 7篇李凌
  • 7篇王慧萍
  • 7篇夏欣
  • 7篇曹林奎
  • 7篇吴继红
  • 6篇刘文文

传媒

  • 10篇中华眼科杂志
  • 5篇眼科研究
  • 4篇肿瘤
  • 4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中华超声影像...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10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6篇2001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的神经胶质瘤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2007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可动态观察肿瘤细胞生长的大鼠神经胶质瘤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利用脂质体将含有强化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转染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经G418筛选及亚克隆,获取稳定表达EGFP的细胞系C6-gfp。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C6及C6-gfp细胞增殖情况;将C6-gfp细胞接种于Wistar大鼠颅内,通过B超、大体标本、荧光体视镜、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颅内成瘤情况及瘤组织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体外培养的C6-gfp细胞97.7%产生绿色荧光;C6-gfp细胞与亲代C6细胞相比,生长曲线无明显不同(P>0.05)。C6-gfp接种于颅内3周后成瘤率达70%;利用B超可动态观察肿瘤生长,利用荧光体视镜可见肿瘤组织发出绿色荧光,可与周围正常组织区别。H-E染色可见肿瘤细胞核大,染色深,核分裂明显,瘤内有很多新生血管。免疫组化可见GFP阳性细胞染色深浅不一。结论:成功构建了能稳定高水平表达EGFP的大鼠神经胶质瘤C6-gfp细胞株,其生物学行为未发生改变,能在同系大鼠颅内成瘤。该模型为神经胶质瘤防治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裘玮黄倩李惠明王丰伍瑛陈霞芳易苗英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移植瘤模型瞬时转染稳定转染绿色荧光蛋白
电穿孔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延缓失神经肌萎缩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索一次性电穿孔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 ,CNTF)转染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疗效。方法 制备 3 6只SD大鼠右下肢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 ,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失神经对照组 (A组 )和CNTF基因转染组 (B组 ) ,每组 18只大鼠。于术后 2、4、8周测定肌湿重维持率、肌细胞截面积、肌肉蛋白含量、胶原纤维与肌细胞面积比和细胞凋亡数。结果 术后 2、4周B组的肌湿重维持率、肌细胞截面积和肌肉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 ,但胶原纤维与肌细胞面积比和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A组 (P <0 .0 5 )。术后 8周 ,两组间各参数无明显区别 (P >0 .0 5 )。结论 一次性电穿孔介导CNTF基因转染可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四周。
沈尊理王丰贾万新黄倩钱均吴继红张兆锋黄一雄章开衡沈华
关键词:电穿孔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动物模型
一种稻田活性氮协同减排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田活性氮协同减排的方法,所述稻田活性氮包括NO<Sub>y</Sub>和N<Sub>2</Sub>O,所述NO<Sub>y</Sub>选自HONO、NO或NO<Sub>2</Sub>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沙之敏王爽曹浩宇庞永秀刘昕然徐书含王丰曹林奎
反义RNA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VEGF分泌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索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12 1)的反义RNA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VEGF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编码反义hVEGF12 1真核表达质粒 ,转入人RPE细胞。将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细胞分别置于大气氧环境 ( 2 1%O2 )或缺氧环境 ( 1%O2 )中培养 ,以空白细胞为对照 ,18h后收集上清液 ,ELISA测定其中VEGF的浓度 ,将此上清液加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 ,观察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反义VEGF转染能使RPE细胞VEGF的分泌量降低 62 7%。缺氧条件下 ,RPE细胞大量分泌VEGF ,18h时细胞培养上清液能刺激HUVEC细胞增殖 18 4% (P <0 0 1)。同样状态下 ,转染反义VEGF的RPE细胞培养上清液则无明显促内皮细胞生长作用 (P >0 0 1)。结论 本实验构建的反义VEGF12 1质粒能通过下调RPE细胞VEGF的蛋白分泌水平 。
樊莹许迅王丰张皙黄倩
关键词:色素上皮内皮基因转移
一种负载纳米氧的多孔材料的制备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纳米氧的多孔材料的制备及检测方法,包括S1:利用负压真空装置和高压载氧装置为多孔材料载入纳米氧;S2:使用包含氮气提供装置、气流平稳装置、氧气释放装置、氧气反应装置的密闭连续流系统测量多孔材料所载的纳米...
沙之敏王爽兰逸聿张羽嘉徐书含王丰曹林奎
微囊包裹的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的初步尝试与副作用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黄倩王煜非徐萍王丰李惠明夏欣吴继红易苗英
关键词:微囊包裹细胞移植视网膜变性副作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口服携带细胞因子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对小鼠肿瘤的预防作用被引量:2
2001年
将真核表达载体EGFPN1, pCMVhIL-12, pCMVhGM-CSF, pCMVmIL-12和pCMVmGM-CSF分别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61中, 扩增后经由胃管饲予BALB/c和C57BL/6小鼠, 6周后用Lewis肺癌细胞和4T1乳腺癌细胞对上述小鼠进行攻击. 在小鼠的肝脏、脾脏、肾脏、小肠和肿瘤等组织器官中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和相应真核表达载体的整合. 小鼠血清中相应的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CD8+/CD4+比率增大, 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各实验组肿瘤的生长较对照组缓慢, 部分小鼠肿瘤消退, 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该研究为减毒沙门氏菌作为口服基因治疗载体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李玉华陈慧郭坤元解咏梅王丰谢匡诚黄建生任大明
关键词:口服减毒沙门氏菌小鼠肿瘤预防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尖锐湿疣局部皮损内的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10和白介素12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患者局部皮损内的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12(IL-12)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尖锐湿疣患者局部疣体组织内的IL-2、IL-4、IL-10和IL-12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尖锐湿疣组的疣体组织内的IL-2和IL-12水平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IL-4和IL-10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复发性尖锐湿疣组的疣体组织内的IL-2和IL-12水平都明显低于未复发组,而IL-4和IL-10水平都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局部皮损内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及复发有关。
应作霖党宏李晓杰徐晓寅程斌王丰
关键词:尖锐湿疣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10白介素12
脂质体介导质粒DNA转移至视网膜的观察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观察脂质体是否能介导目的基因转移至视网膜及脂质体潜在的毒副作用 ,探讨脂质体在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体外细胞转染实验优化阳离子脂质体与质粒DNA的比例 ,然后将脂质体 DNA混合物注射至Spregue Dawley(SD)及Royalcollegeofsurgeon(RCS)大鼠视网膜下间隙 ,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 ,病理学检查及电镜观察视网膜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移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在视网膜细胞中表达时间 >4周。但转染后 4周 ,正常SD大鼠的光感受器外节开始出现肿胀变性 ;8周时光感受器的细胞核明显减少 ,仅剩单层细胞 ,外节脱落或消失 ;双极细胞也出现凋亡 ;视网膜内可见新生血管。 5只 4周龄的RCS大鼠经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睫状体神经营养因子 (cillaryneurotrophicfactor,CNTF)表达质粒转移至视网膜 ,3~ 5周时镜下见 3只实验眼视网膜光感受器保存情况明显比对照眼好。结论 阳离子脂质体可有效介导目的基因转移至视网膜细胞内 ;脂质体介导的CNTF基因转移对RCS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对正常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特别是光感受器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王丰夏欣胡宏惠李凌田毓华陈霞芳黄倩
关键词:脂质体转染视网膜疾病
一种界面阻隔对稻田杂草防控机制的研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界面阻隔对稻田杂草防控机制的研究方法。本发明设计用于开展界面阻隔控草机制研究的装置,模拟稻田环境下界面阻隔材料直接或间接对杂草萌发环境条件的改变;在装置内播种杂草种子、移栽水稻并放置界面阻隔材料开展试验;调...
沙之敏徐书含王爽王丰曹林奎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