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岗

作品数:5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脉冲场
  • 2篇电泳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食源性致病菌
  • 2篇脉冲场凝胶电...
  • 2篇分子
  • 2篇分子分型
  • 1篇单核细胞增生
  • 1篇单核细胞增生...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分型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椰毒假单胞菌
  • 1篇椰毒假单胞菌...
  • 1篇肉鸡
  • 1篇肉汤
  • 1篇肉汤稀释法
  • 1篇沙门氏菌

机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国家食品安全...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江苏出入境检...

作者

  • 5篇王岗
  • 5篇郭云昌
  • 3篇裴晓燕
  • 3篇付萍
  • 2篇李薇薇
  • 2篇杨小蓉
  • 2篇赵悦
  • 1篇白莉
  • 1篇张秀丽
  • 1篇吴永宁
  • 1篇梅玲玲
  • 1篇裴晓燕
  • 1篇陈玉贞
  • 1篇乔昕
  • 1篇蒋原
  • 1篇唐震
  • 1篇杜春明

传媒

  • 3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米酵菌酸的生物合成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2年
米酵菌酸(BA)是一种可引起致死性食物中毒的脂类毒素,由于其高致死性而备受关注。过去大量研究集中于米酵菌酸的毒理作用、检测方法以及产毒菌株产生米酵菌酸的条件等,而其生物合成过程及其机制仍不明确,有待深入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近年来,米酵菌酸又被用作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抑制物而广泛应用于细胞凋亡、损伤方面的研究。
王岗郭云昌裴晓燕
关键词:米酵菌酸生物活性生物合成化学合成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建立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方法,并对29株分离株进行PFGE分型研究。方法分别选择5种限制性内切酶(XbaⅠ、SpeⅠ、NotⅠ、SmaⅠ、AscⅠ)酶切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染色体DNA以进行PFGE分析,并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株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NotⅠ、SmaⅠ和AscⅠ的酶切片段过小,而XbaⅠ酶切片段的大小适中但数量过多,不能获得清晰可辨的图谱,均不适于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PFGE分型。SpeⅠ酶切的PFGE条带数量和大小适中、指纹图谱清晰可辨,对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具有足够的分辨率。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FGE分型方法可应用于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分子分型和溯源。
郭云昌王岗杜春明付萍裴晓燕
关键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
中国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特征分析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研究中国22个省市自治区9类食品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耐药特征。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1 069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亚胺培南、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噻吩、利福平、万古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酸和复方新诺明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1 069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率为6.92%,主要耐受的抗生素有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和环丙沙星,并出现了多重耐药株。在不同食品来源中,分离自速冻米面制品的菌株耐药率最高,为9.64%。在22个省市自治区中,耐药率前3位的是:甘肃、吉林、福建,分别为27.3%、20.4%和17.4%。结论中国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耐药率较低,不同地区、不同食物来源耐药率差异较大,仍要加强对生产和临床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减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趋势的上升。
赵悦付萍裴晓燕王岗郭云昌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药物敏感性微量肉汤稀释法食源性致病菌
2007-2009年中国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 了解2007-2009年中国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方法 选取2007-2009年分离自浙江省、江苏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辽宁省,经生化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的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共135株.采用PCR方法对其进行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rh),种鉴定基因不耐热溶血素(tlh)、toxR、VPM、gyrB及“大流行菌群”标识基因(GS-PCR、PGS-PCR、orf8、HU-α)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菌株对8种抗菌素的耐药性;对实验菌株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PFGE)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35株临床分离株tlh、toxR、gyrB、VPM均为阳性,85.9% (116/135)的临床菌株tdh和(或)trh阳性,tdh、trh的携带率分别为85.2%(115/135)、3.0% (4/135),其中3株菌同时携带两种毒力基因.GS-PCR、PGS-PCR、orf8、HU-α的携带率分别为66.7% (90/135)、80.7% (109/135)、65.2% (88/135)、66.7% (90/135).135株临床株耐受至少1种抗菌素的占8.1% (11/135),其中,9株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2株对复方磺胺甲嗯唑耐药,1株对四环素耐药.所有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均敏感.135株临床株检出29种血清型,以O3、O4、O1群为主,占89.6%(121/135),O3∶K6为优势血清型,占56.3% (76/135).我国“大流行菌群”包括O3∶K6、O4:K68、O1∶ K36、O1∶K25、O1∶K5、O3∶ K29等血清型.限制性内切酶SfiⅠ和NotⅠ的酶切图谱片段集中在30~700 kb之间,聚类分析各分为6个群和9个群,最低相似度分别为52.6%和58.7%,临床“大流行菌群”菌株分别位于C群和D群.结论 我国大部分副溶血性弧菌临床株携带毒力基因;“大流行菌群”尤其是O3∶K6血清型在我国呈流行趋势,GS-PCR、HU-a可作为判定“大流行菌群”标识基因.PFGE分型可靠且能区分“
李薇薇梅玲玲唐震杨小蓉李秀桂裴晓燕王岗付萍吴永宁郭云昌
关键词:血清分型
我国4省肉鸡屠宰场沙门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了解我国四省肉鸡屠宰场沙门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情况。方法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ulseNet实验方法,对2010年监测4省肉鸡屠宰场分离到的167株沙门氏菌,运用XbaⅠ酶进行酶切并完成PFGE分析,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株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并建立数据库。结果 167株沙门氏菌共分为18个群,包括了75个不同的带型。相同血清型具有相似带型,基本归于同一群。65株印地安纳沙门氏菌有38个带型,54株肠炎沙门氏菌有16个带型,16株奥尔巴尼沙门氏菌仅有1个带型。结论各省沙门氏菌的带型具有地区性差异,又具有优势型别的交叉。屠宰场存在严重的交叉污染,加强加工环节中的关键控制点—沙门氏菌的监测和干预,从而降低肉鸡及其产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这是从源头控制污染的根本措施。
白莉李薇薇王岗赵悦张秀丽乔昕杨小蓉陈玉贞蒋原郭云昌
关键词:沙门氏菌屠宰场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食源性致病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