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玮

作品数:18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6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4篇预后
  • 4篇肿瘤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凋亡
  • 3篇增殖
  • 3篇髓样
  • 3篇细胞淋巴瘤
  • 3篇弥漫
  • 3篇老年
  • 3篇急性
  • 3篇RAJI细胞
  • 3篇醋酸棉酚
  • 2篇预后分析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外周

机构

  • 13篇北京医院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卫生部北京老...
  • 1篇密歇根大学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作者

  • 18篇程玮
  • 8篇李江涛
  • 7篇常乃柏
  • 7篇刘辉
  • 6篇冯茹
  • 6篇赵永强
  • 6篇范芸
  • 6篇田园
  • 5篇张野坪
  • 4篇宁尚勇
  • 3篇裴蕾
  • 2篇李玉梅
  • 2篇邢宝利
  • 1篇黄燕侠
  • 1篇陈燕启
  • 1篇李淑兰
  • 1篇李蓉生
  • 1篇潘家绮
  • 1篇许晓东
  • 1篇魏建平

传媒

  • 3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华疼痛学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9例高龄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回顾性研究
:探讨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危险因素及可行的治疗方案.对象回顾我院近10年治疗的70岁以上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生存资料.分析患者影响治疗有效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因素. 结果:全组49例...
李江涛刘辉范芸冯茹张野坪程玮田园常乃柏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分析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对淋巴瘤分期和预后评估的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DG-PET)对淋巴瘤患者分期及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对初诊的41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和化疗4个疗程后行FDG—PET,中位随访30个月,比较化疗前FDG.PET分期和化疗4个疗程后FDG.PET结果对预后的影响。结果41例患者治疗前结内、外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别为9.7±6.9和8.4±6.8。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惰性NHL比较,结内、外病灶的SUVma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侵袭性NHL分别为10.3±7.5和9.1±6.5,惰性NHL分别为4.7±2.1和2.4±0.6,均P〈0.05)。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B细胞和T细胞NHL、活化B与生发中心来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前FDG.PET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化疗前22例(54%)患者FDG—PET检出结外器官病变;6例(15%)因FDG—PET发现CT等其他检查未显示的淋巴结或结外病变而提高临床分期。治疗前经FDG.PET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15例(37%),Ⅲ、Ⅳ期的患者26例(63%)。随访期间,FDG—PET分期Ⅰ、Ⅱ期的患者中1例(7%)因疾病进展死亡,Ⅲ、Ⅳ期的患者中6例(23%)因疾病进展死亡。41例患者化疗4个疗程后行FDG—PET检查,FDG—PET阴性的患者17例(41%)中,随访期间1例(6%)因疾病复发死亡,FDG-PET阳性的患者24例(59%)中,随访期间6例(25%)因疾病进展死亡。结论化疗前FDG-PET检查有助于对淋巴瘤患者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化疗4个疗程后FDG.PET检查有助于评估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指导进一步治疗。
程玮常乃柏李江涛范芸刘辉
关键词:淋巴瘤肿瘤分期预后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评估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年龄60~85岁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诱导缓解化疗和姑息治疗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并分析临床及生物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74例患者行诱导缓解化疗,59例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26例(44.1%),部分缓解(partialremission,PR)12例(20.3%),总有效率64.4%。接受诱导缓解化疗患者早期死亡17例(23.0%),中位生存期8.2个月,化疗后CR患者中位生存期长于未达CR患者(28.4个月与5.8个月,x231.362,P=0.000)。8例患者接受姑息治疗,早期死亡3例(37.5Vo),中位生存期2.3月。接受诱导缓解化疗与姑息治疗患者比较,中位生存期有差异(x=24.509,P=0.034),早期病死率无差异(x2=0.826,P=0.39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体力状况(performancestatus,PS)评分≥3分、血清乳酸脱氢酶(1actatedehydrogenase,LDH)升高≥2倍、伴淋巴细胞系抗原表达及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是影响老年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ML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生物学特点,应结合临床及生物学因素进行预后分层,给予个体化治疗。
程玮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预后
JAK2抑制剂在MPN治疗的尝试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JAK2抑制剂的生理机制,在此基础上讲述了JAK2抑制剂在MPNs治疗中的临床经验。同时详细描述了JAK2的靶向治疗以及JAK2激酶抑制剂对MPNs治疗的临床进展,以期能够设计出更合适的临床研究,给患者...
程玮冯茹王婷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病理机制靶向治疗临床疗效
中国老年人腰痛评估量表的编制被引量:1
2022年
老年人腰痛十分普遍,准确的老年人腰痛评估是开展合理、有效治疗的前提。但目前有关我国老年人腰痛评估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欠缺,评估流程也并不系统全面。制定合理、规范的评估流程,选择合适的评估量表是老年人腰痛诊疗过程的首要内容。本文针对老年人腰痛的评估流程、腰痛评估量表的使用现状等问题进行阐述,并根据我国国情编制了一套适合我国老年人的腰痛评估量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证据支持与帮助。
刘亚洋程玮李俊峰曲宗阳孙晓璐华震
关键词:老年人腰痛量表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2例年龄≥60岁初治老年AML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74例接受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纳入化疗组;12例接受姑息治疗,纳入姑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差异,并对患者预后及早期死亡[总生存(OS)期≤8周]率影响因素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AML法国、美国和英国(FAB)分型及体力状态(P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化疗组患者中位0S期为8.O个月(0.1~175.0个月),显著长于姑息治疗组患者的2.3个月(0.1~14.0个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58,P=0.002)。化疗组患者中,6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达完全缓解(CR)为28例(43.1%),达CR者的中位OS期(28.4个月)显著长于未达CR者(6.0个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048,P=0.000)。本组92例老年AML患者的1年Os率为29.3%(27/92),3年OS率为9.8%(9/92)。②年龄、PS评分、白细胞计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单体核型(MK)均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S评分≥3分、白细胞计数≥100.0×10^9/L、血清LDH水平/正常值≥2倍及MK均是影响老年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5.076,11.263,2.297,5.076;P〈0.05)。③本组92例老年AML患者中,早期死亡21例(22.8%)。化疗组患者早期死亡率为17.6%(13/74),与姑息组患者的41.7%(5/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4,P=0.128)。对老年AML患者早期死亡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与年龄、PS评分、白细胞计�
程玮刘辉裴蕾宁尚勇李江涛范芸冯茹张野坪田园邢宝利许晓东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诱导化疗早期死亡率
醋酸棉酚诱导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联合地塞米松的效应被引量:1
2012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醋酸棉酚诱导人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联合地塞米松的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醋酸棉酚对人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凋亡的影响。用MTT比色法测定醋酸棉酚对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及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醋酸棉酚与地塞米松联合诱导Raji细胞的凋亡率。结果表明,≥5μmol/L醋酸棉酚能诱导原代培养的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醋酸棉酚对原代培养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的浓度更高,50μmol/L醋酸棉酚作用48 h,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90.4±6.2)%和(51.7±10.3)%。≤10μmol/L醋酸棉酚对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醋酸棉酚作用48和72 h,对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Raji细胞的7.1和9.1倍。≥10μmol/L地塞米松能诱导Raji细胞凋亡,不同浓度地塞米松与10μmol/L醋酸棉酚联用,Raji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醋酸棉酚能诱导原代培养的人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对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Raji细胞;与地塞米松联用可增强后者诱导Raji细胞凋亡的效应。
程玮赵永强李玉梅杨大俊
关键词:醋酸棉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AJI细胞细胞凋亡地塞米松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1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21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1例MM患者中有2例患者复发后行2次APBSCT,因此共行APBSCT 23例次。5例患者在诱导治疗时采用硼替佐米(万坷)联合方案,其他患者多数采用长春新碱、阿霉素加地塞米松(VAD)方案诱导治疗。在诱导治疗后给予环磷酰胺(Cy)联合依托泊苷(VP-16)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预处理方案采用马法兰(M)200mg/m2或M 140mg/m2联合VP-16 1 000mg及司莫司汀(BCNU)200mg。结果:动员后患者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为7.01×108/kg;CD34+细胞为6.26×106/kg。APBSCT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的中位时间9(7~13)d。23例次移植后,8例(34.8%)获得完全缓解(CR),9例(39.1%)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本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3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22个月。Ⅲ期和Ⅱ期患者的OS及PFS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取得CR加VG-P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尚未达到,中位PFS 37个月;部分缓解(PR)组患者中位OS 37个月,中位PFS 18个月。结论:APBCST作为MM诱导后的强化治疗缓解率高,无病存活期长。硼替佐米诱导治疗续贯造血干细胞移植CR率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刘辉常乃柏李江涛宁尚勇裴蕾程玮田园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硼替佐米
单体核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单体核型(MK)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新诊断的45例MK+患者的临床、染色体核型及预后特征.结果 237例新诊断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AML患者中有45例(19.0%)为MK,其中男28例(62.2%),女17例(37.8%),中位年龄58(18~91)岁.MK+患者最常出现的染色单体为-5(31.1%)和-7(17.8%).AML患者MK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0岁、30~59岁和≥60岁AML患者中MK发生率分别为11.5%、17.7%和22.4%.MK+和MK-组患者的性别、FAB亚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45、0.239).MK+ AML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5(0.6~107.3)个月,5年累积总生存率为5.2%.45例MK+AML患者中有43例(95.6%)同时符合复杂核型(CK);2例不符合复杂核型(CK-)的患者均未获得完全缓解(CR),在6个月内死亡.在192例MK-AML患者中有12例为CK,中位生存期为18.5(5.5~133.0)个月;MK+CK+与MK-CK+组患者CR率、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MK在AML患者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MK与AML患者较低的CR率及总生存率相关.
冯茹刘辉常乃柏范云李江涛张野坪程玮王海飞田园裴蕾宁尚勇邢宝利许小东
关键词:细胞遗传学分析预后染色单体
头孢曲松钠与环丙沙星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验证头孢曲松钠对急性非复杂性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设计,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中、重度泌尿系感染病人进入本研究。研究组给予头孢曲松钠1g/d,对照组给予环丙沙星0.4g/d。对两组在临床表现、血常规、尿常规、细菌清除率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与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对血尿中白细胞的影响以及临床体征的改善等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在用药3天时其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头孢曲松钠1g/d对于急性非复杂性泌尿系感染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黄燕侠赵莉陈燕启冷斌程玮
关键词:急性泌尿系感染药物疗法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