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庆忠

作品数:52 被引量:499H指数:14
供职机构:伦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局重点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细胞
  • 14篇干细胞
  • 11篇骨髓
  • 10篇内酰胺酶
  • 10篇间质干细胞
  • 9篇耐药
  • 9篇骨髓间质
  • 9篇骨髓间质干细...
  • 9篇分化
  • 8篇耐药性
  • 8篇超广谱
  • 7篇脂蛋白
  • 7篇神经元
  • 7篇内酰胺
  • 6篇体外
  • 6篇细胞膜
  • 6篇抗体
  • 6篇革兰
  • 6篇革兰阴性
  • 6篇红细胞膜

机构

  • 34篇广州医学院第...
  • 13篇中山大学
  • 12篇广州医学院
  • 7篇广州呼吸疾病...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伦敦大学
  • 2篇广州市海珠区...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公安局
  • 1篇广州市东山区...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作者

  • 52篇肖庆忠
  • 13篇苏丹虹
  • 9篇陈柏铭
  • 9篇陈涛
  • 8篇钟南山
  • 8篇李树浓
  • 6篇宁波
  • 6篇温冠媚
  • 6篇李浩威
  • 6篇刘金保
  • 5篇张秀明
  • 5篇董晓先
  • 5篇董燕湘
  • 4篇江洁华
  • 4篇叶惠芬
  • 4篇李艳
  • 3篇梁仲培
  • 3篇董伟华
  • 3篇魏衍超
  • 3篇何慧华

传媒

  • 10篇广州医学院学...
  • 6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陕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医学情报工作
  • 1篇医学检验教育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9篇2005
  • 9篇2004
  • 13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7
  • 3篇199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种中药成分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被引量:46
2003年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体外扩增培养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 ,中药成分定向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结果 大鼠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1 4、CD1 1α、CD34、CD38、CD45、CD80、CD86为阴性 ,CD2 9、CD44、CD90、CD1 0 5、CD1 66呈阳性。黄芪、天麻、人参、当归、脑新舒、人参蜂王浆等多种中药诱导 1~ 3h后大部分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 ,出现胞体和突起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巢蛋白 (nestin)呈阳性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阴性。
刘金保董晓先董燕湘何慧华董伟华梁仲培肖庆忠
关键词:中药成分骨髓间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基本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BMMSCs)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并与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B-MMSCs)作比较。方法:分别采用贴壁法和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离法分离获得rBMMSCs和hBMMSCs,进行体外传代、扩增、纯化,比较分析不同代数的rBMMSCs和hBMMSCs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观察传代次数对rBMM-SCs的神经分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rBMMSCs表面抗原表达;采用中期分裂相秋水仙素阻抑法分析rBMM-SCs的核型。结果:原代rBMMSCs和hBMMSCs在体外扩增后可分别获得(7-8)×10~5和(5-6)×10~5个细胞,体外扩增5代后可分别获得1.7×10~8和1×10~8个细胞,体外扩增15代后,可分别获得(4-8)×10^(12)和(3-4)×10^(12)个细胞,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和神经分化能力有所下降,但各代rBMMSCs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都比hBMMCs较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rBMMSCs的CDllb、CD45、CD61、CD71、CD80、CD86、MHCⅠ、MHCⅡ表达为阴性,而CD29和CD44表达阳性。rBMMSCs为正常大鼠二倍体核型。结论:rBMMSCs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神经分化能力,是一种具有正常二倍体核型的间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肖庆忠李浩威温冠媚刘金保张秀明李艳李树浓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广州地区革兰阴性杆菌CTX-M和OXA型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42
2005年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OXA型广谱β-内酰胺酶(beta-lactamase,Bla)的主要基因型别及其流行情况。方法按照NCCLS 2001年标准筛选广州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的ESBLs表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法和DNA测序法进行ESBL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CTX-M1、CTX-M2、CTX-M9群和OXA的总阳性率在本地区临床分离的临床检测ESBLs阳性的革兰阴性杆菌中分别为9.96%、0、35.5%和1.6%,同时检出≥两种ESBLs基因的菌株数64株,阳性率为5.9%;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了CTX-M型ESBLs的具体型别,包括CTX-M-3、CTX-M-22、CTX-M-9、CTX-M-14、CTX-M-17、CTX-M-18、CTX-M-21、CTX-M-24、TOHO-2和TOHO-3,其比例分别为3.23%、3.7%、4.99%、3.32%、2.21%、3.69%、2.95%、4.43%、1.85%和1.48%;其中以CTX-M-9和CTX-M-24阳性率较高;在本地区只检出1种OXA型Bla-OXA-2/PSE-2(1.38%,15/1084);另外,还检出了8株无法具体归类的CTX-M-9型ESBLs,占0.74%;CTX-M型基因主要分布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分别占42.8%和36.3%,而OXA基因则主要分布于铜绿假单胞菌中,占80%。结论本地区CTX-M类ESBLs也较为常见,其中尤以CTX-M-9和CTX-M-24为主,暂无CTX-M2群ESBLs,可能存在1种或多种新的CTX-M型ESBLs。
肖庆忠苏丹虹江洁华钟南山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感染Β-内酰胺酶类
30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特征探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实验室特征。方法:对30例SARS病人的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分别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微生物学以及生化、免疫等各项指标检测,分析其变化特征,并与正常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SARS组多项指标与对照组有差别,其中血清酶AST、CK、CK-MB、LDH、LDH同工酶(LD1)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P<0.05),血常规WBC、LY%、GR%、RBC、Hb、Plt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别(P<0.01)。常见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显示血液及体液培养标本中条件致病菌检出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2/30)、嗜麦芽假单胞菌(2/30)、表皮葡萄球菌(MRSE)(1/30)、赛氏葡萄球菌(MRSCN)(1/30)。药敏结果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对上述相应菌敏感率最高。结论:SARS的实验室特征显示出该病对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有损害,对进一步研究及诊治该病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蒋月婷肖庆忠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广州地区重症监护室非发酵糖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近年来,非发酵糖细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是导致感染性休克的重要原因,其中一部分患者因严重感染,引起诸多严重并发症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最终导致死亡.广州地区耐药性监测研究小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广州地区医院内感染病...
陈涛肖庆忠苏丹虹钟淑卿钟南山
关键词:耐药性
文献传递
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血清ENA抗体的定量检测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CHC)病人血清中各种抗可提取核抗原(extracted nuclear antigens,ENA)自身抗体的滴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自制的抗各种ENA(包括:Sm、RNP、ssA、ssB、scl-70、和Jo-1)的单克隆抗体包被ELISA板和小牛胸腺丙酮粉作为ENA抗原以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88例CHC病人、65例非慢性丙型肝炎肝病(non-CHC)病人和6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各种抗ENA自身抗体的滴度。并以健康人血清中各ENA抗体的滴度的均数加上3倍标准差(x+3s)的滴度为转折点,以判定各种ENA抗体的检出阴、阳性。结果:各种ENA抗体在CHC病人中的滴度和阳性率分剐是:Anti-Sm为507±270单位(arbitraryunits,AU)和22.7%、Anti-ul-RNP为548±278 Au和17%、Anti-ssA为612±213 Au和27.3%、Anti-ssB为678 ±186 Au和25%、Anti-Scl-70为194±67 Au和6.8%、Anti-Jo-1为181±60 Au和5.7%。其中,Anti-Sm、ul-RNP、ssA和ssB四种抗体在CHC病人中的血清滴度和阳性率都明显高于non-CHC和健康人(P<0.05)。CHC病人血清中各种ENA抗体的总阳性率为59.1%,明显高于non-CH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有8例CHC病人同时患有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3例、多发性皮/肌炎2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例。
顾广梅肖庆忠宁波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ENA抗体ELISA
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被引量:18
2001年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ult rat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的体外 增殖和特异性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方法 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诱导方法体外定向诱导第三至五代的 r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分别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样细胞和免疫细胞组化检测神经元样细胞所表达 的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及 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 fiber acid protein,GFAP)],并进行神经元样细胞定量分析。结 果 所采用的3种定向诱导方法都能使rMSCs特异性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此神经元样细胞都能特异性地表 达出NSE和NF,而不表达GFAP。经过定量计数分析发现用上述方法处理rMSCs后出现NSE阳性的细胞约为 75.5%±3.5%,出现NF阳性的细胞约为77.2%±2.8%。结论rMSCs能在体外扩增、传代,并能被定向诱导分 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肖庆忠温冠媚李浩威李红乐李树浓
关键词:细胞分化神经元样细胞MSC神经病
1986~2000年国外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利用MEDLINE光盘数据库对1986~2000年有关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其年代分布、语种分布、国家分布、期刊分布、主要主题词分布和副主题词分布特点,旨在为广大医药工作者、科研人员及各情报部门提供参考。
贺湘文吴霞黄敏肖庆忠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文献计量分析MEDLINE光盘数据库抗生素语种分布
一种单纯疱疹病毒共有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建立能稳定分泌单纯疱疹病毒(HSV)共有型单克隆抗体(Mab)的细胞株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本研究利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 13株能稳定分泌抗 HSV 特异性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 5株能稳定分泌抗 HSV型共有单克隆抗体(5B4-2、5B4-6、6B3-2-3、Db4、Eb4),并对5B4-6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免疫双扩散法确定Mab5B4-6的 Ig类型为 IgG2b。经微量免疫荧光法(Micro-IFA)法测定杂交瘤培养上清及腹水中单抗效价,分别为 1∶16及1∶20480。杂交瘤细胞核型分析显示其染色体数目为91.8±6.2。杂交瘤细胞经4次克隆,传代6个月仍能稳定地分泌抗体。用免疫印渍法进一步鉴定Mab5B4-6所结合抗原的分子量约为77KD。结论:细胞株5B4-6能稳定分泌一种新奇的针对具有HSV型共有抗原表位的77KD 蛋白的特异性单抗。
肖庆忠宁波陈柏铭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单克隆抗体
不同性别长爪沙鼠血液生理生化值的比较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并对两性的正常值进行比较。方法:采血后,用Coulter ACT血球计数仪检测血液生理指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用Beckman CX3生化仪测定血清电解质。结果:血液生理指标中RBC、HCT、HGB、MCH和WBC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MCV、MCHC、RDW、PLT、MPV、PCT和PDW等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ALT和UA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PROT、GLB、A/G、BUN、CREAT、CHOL、TRIG、ALT和血清电解质(Na+、K+、Cl-、总Ca2+)等均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爪沙鼠血液的生理生化值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指标两性间测定值有差异,但多数指标差异不显著。
戴丽军肖庆忠梁成结韦永芳文端成
关键词:长爪沙鼠血液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