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亚冬

作品数:15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基因
  • 4篇定向进化
  • 4篇酵母
  • 3篇多态
  • 3篇体外分子定向...
  • 3篇聚糖酶
  • 3篇分子定向进化
  • 3篇甘露聚糖
  • 3篇甘露聚糖酶
  • 3篇Β-甘露聚糖...
  • 3篇DC-SIG...
  • 3篇DC-SIG...
  • 2篇多态性
  • 2篇遗传多态
  • 2篇遗传多态性
  • 2篇易错PCR
  • 2篇中国汉族
  • 2篇中国汉族人
  • 2篇中国汉族人群
  • 2篇渗滤

机构

  • 15篇暨南大学
  • 3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 2篇华盛顿大学
  • 2篇广东省生物工...
  • 2篇碧沃丰生物科...
  • 2篇碧沃丰工程有...
  • 1篇深圳市东湖医...
  • 1篇山东碧沃丰生...

作者

  • 15篇胡亚冬
  • 7篇姚冬生
  • 5篇刘大岭
  • 4篇谢春芳
  • 4篇王辉
  • 3篇周伯平
  • 3篇李丽雄
  • 3篇吕晓慧
  • 2篇施玲玲
  • 2篇肖昕
  • 2篇童新灯
  • 2篇周平
  • 2篇董晓梅
  • 2篇晏路标
  • 1篇吴秀秀
  • 1篇张赛
  • 1篇邢克克
  • 1篇左振宇
  • 1篇张琰
  • 1篇胡凤娟

传媒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第八届中国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嗜酸乳杆菌对杂色曲霉素吸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嗜酸乳杆菌是肠道内的一种益生菌,也是奶制品中含有的重要的活性微生物。本文探讨了嗜酸乳杆菌及其菌体总蛋白对杂色曲霉素的去除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嗜酸乳杆菌菌体总蛋白对杂色曲霉素的相对吸附率达75.8%,而面包酵母菌体总蛋白为48.9%、小牛血清白蛋白只有32.5%, 嗜酸乳杆菌菌体总蛋白的吸附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消化使嗜酸乳杆菌菌体总蛋白对杂色曲霉素的相对吸附率由52.2%下降至34.3%和36.1%,但吸附作用没有消失;菌体总蛋白与杂色曲霉素混合温育1、2、3、4、5h检测,结果嗜酸乳杆菌菌体总蛋白在整个实验的时段中的相对吸附率在57.2%~75.7%的较高水平内波动,而面包酵母菌体总蛋白由开始的70.6%相对吸附率在实验5h结束时的19.8%,另外的BSA的吸附率一直维持在14.6%~34.3%之间;酸和热处理菌体使嗜酸乳杆菌对ST的相对吸附率由60.5%分别增加至71.2%和69.5%。本研究的结果为杂色曲霉素的去毒以及食品加工提供了有用的参考数据。
姚冬生胡亚冬谢春芳江凤仪刘大岭
关键词:总蛋白杂色曲霉素嗜酸乳杆菌小牛血清量效关系面包酵母
中国汉族正常人群DC-SIGN和DC-SIGNR遗传多态性分析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人群DC-SIGN/DC-SIGNR基因颈区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布,获得相应位点的汉族人群的遗传学数据。方法应用PCR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测序对DC-SIGN/DC-SIGNR 基因的颈区重复序列分...
王辉胡亚冬董晓梅王春慧李丽雄晏路标周平童新灯施玲玲肖忻朱托夫周伯平
关键词:遗传多态性基因频率中国汉族人群
文献传递
一种酿酒酵母附加型分泌表达载体pYES2/CT/α-factor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3
2009年
以pPIC9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酿酒酵母的α-交配因子(α-factor),并克隆至酿酒酵母胞内表达载体pYES2/CT中,构建了一种新型酿酒酵母附加型分泌表达载体pYES2/CT/α-factor(pYCα)。再将甘露聚糖酶基因(mannase,man)通过酶切、连接克隆至pYCα的α-factor的下游,构建了pYCα-man重组载体检验pYCα的分泌性能和稳定性。结果显示α-factor可引导甘露聚糖酶基因在胞外分泌表达,在曲利本兰培养基上形成明显的水解圈,进一步分析重组菌胞外和胞内酶活,结果显示对照INVSc1/pYCα的两种酶活都未检测到,而INVSc1/pYCα-man具有明显的胞外酶活,未检测到胞内酶活,说明构建的pYCα具有良好的分泌性能;稳定性实验表明重组质粒连续培养150 h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胡亚冬姚冬生
关键词:酿酒酵母信号肽分泌表达
耐高温耐酸稳定假密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MAN47β-甘露聚糖酶体外分子定向进化被引量:2
2012年
从已经建立的易错PCR初级突变文库中筛选得到的16个兼具耐酸、高温稳定、高酶活力的克隆出发,将其作为DNA shuffling的亲本基因,利用DNA shuffling技术,结合易化筛选和96微孔板通量筛选的方法获得耐酸、高温稳定的克隆。并且,对筛选出来的耐酸高温稳定的突变子进行测序分析和同源建模,比较分析β-甘露聚糖酶突变基因序列的生物学信息。经过两轮DNAshuffling,最终筛选得到一个耐酸高温稳定突变体1108,其在90℃时酶活力还能维持在70%;在pH 3.0时酶活力维持在70%;在高温80℃和pH 4.0的条件下,酶活力是野生型的10倍;常规条件下(pH 6.0,40℃),酶活力是野生型酶的5倍。序列比对发现耐酸、高温稳定突变体1108有三个碱基发生了改变(T289A、A535T、T1085C),导致相应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Ser97Thr、Val362Ala、Ile179Leu)。根据同源建模结果和氨基酸性质研究发现,突变位点位于催化中心附近,推测第97位的突变与酶的耐酸性和活性有关,第179位和第362位的突变与酶的高温稳定性有关。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β-甘露聚糖酶MAN47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有用参考。
吴秀秀吕晓慧胡亚冬谢春芳刘大岭姚冬生
关键词:定向进化Β-甘露聚糖酶DNASHUFFLING
基于易错PCR的假密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 MAN47 β-甘露聚糖酶耐高温定向进化被引量:6
2009年
本研究利用易错PCR技术突变假密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 MAN47 β-甘露聚糖酶野生型基因,PCR产物与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穿梭表达载体pYCα上连接,在大肠杆菌DH5α中扩增后电转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构建了库容为104的初级突变体库,筛选得到耐高温最佳突变株M262。DNS法测得80oC处理30min后最大酶活力为25U/mL,较之野生型最适条件酶活力提高了4.3倍。序列分析表明,突变体有3个碱基发生了突变:T343A/C827T/T1139C,相应的氨基酸改变为Ser115Thr/Thr276Met/Val380Ala,利用SWISS-MODEL数据库同源建模显示,这3个突变氨基酸分别位于第4个β折叠的第6个氨基酸、第6个α螺旋的第1个氨基酸、第10个α螺旋和第11个β折叠之间的转角。
吕晓慧胡亚冬胡凤娟刘大岭姚冬生
关键词:定向进化Β-甘露聚糖酶易错PCR热稳定性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系统无法及时觉察到堵塞情况,也无法准确量化堵塞情况,反冲洗流程需要人工干预启动等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构筑物、进水管、出水管、反冲洗管、采集控制装置;进水管与所述构筑物...
黎伟杰范德朋姚冬生胡亚冬万娟娟
文献传递
产aflatoxin-detoxifizyme(ADTZ)真菌A. tabescens(E-20)新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对ADTZ基因改造的研究
胡亚冬
关键词: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毕赤酵母
基于易错PCR的黄曲霉毒素解毒酶体外分子定向进化被引量:11
2011年
运用定向进化-易错PCR方法,提高黄曲霉毒素解毒酶的活力及稳定性,并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隐性亮绿(RBG)快速高通量筛选系统,构建了库容约为104的突变体库。经过两轮易错PCR,最终分别获得了耐高温70℃突变酶A1773、pH 4.0稳定性的突变酶A1476,pH 4.0和pH 7.5均表现稳定性的突变酶A2863,其酶活力比野生酶分别提高了6.5倍、21倍和12.6倍。经序列分析表明,发现突变酶A1773发生了Glu127Lys和Gln613Arg突变;突变酶A2863发生了Gly73Ser、Ile307Leu、Val596Ala、Gln613Arg突变;突变酶A1476发生了Ser46Pro、Lys221Gln、Ile307Leu和Asn471Ile突变。结果为进一步了解黄曲霉毒素解毒酶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张赛邢克克胡亚冬谢春芳刘大岭姚冬生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解毒酶稳定性定向进化易错PCR
中国汉族人群DC-SIGN和DC-SIGNR基因遗传多态性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人群DC-SIGN和DC-SIGNR基因颈区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布,获得相应位点的汉族人群的遗传学数据。方法应用PCR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测序对DC-SIGN和DC-SIGNR基因的颈区重复序列分型,计算DC-SIGNR的多态信息含量。结果DC-SIGN多态性低,颈区绝大多数为等位基因7重复,该等位基因频率为0.9808,但亦检出少量的等位基因4、5、6、8等变异,而美国白人只含有等位基因6、8变异;DC-SIGNR存在高度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为0.5312,存在4、5、6、7、8、9等位基因,检出16种基因型。6/5、7/4、7/5、7/6、7/7、9/5、9/7、9/9基因型和5、6、7、9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汉族人群和美国白人中的分布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美国白人比较,中国汉族人群似乎存在更多的插入突变。结论中国汉人的DC-SIGN和DC-SIGNR基因型分布和基因频率与美国白人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有其独特的群体遗传学特征。
王辉胡亚冬王春慧董晓梅李丽雄刘赴平晏路标周平童新灯施玲玲肖昕朱托夫周伯平
关键词:遗传多态性基因频率中国汉族人群
深圳地区未经治疗艾滋病患者蛋白酶和逆转录酶耐药基因变异检测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地区部分未经治疗的AIDS患者蛋白酶和逆转录酶耐药基因变异的发生频率和类型。方法收集深圳市45例未经治疗的AIDS患者血浆,用RT-PCR及套式PCR扩增HIV-1 pol区蛋白酶基因全序列与逆转录酶基因部分序列,将反应产物直接进行序列测定,并分析耐药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从45份血浆标本中扩增出41份pol区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蛋白酶基因耐药的主要突变发生率为12.2%(5/41),次要突变发生率为100%(41/41);逆转录酶基因的耐药基因突变发生率为39.0%(16/41)。对上述耐药基因突变的评分表明,对蛋白酶类药物的耐药率为9.8%(4/41);对逆转录酶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9.5%(8/41);有1份标本对蛋白酶抑制剂、2份标本对逆转录酶抑制剂潜在耐药。结论深圳地区未经治疗的AIDS患者中存在HIV-1耐药株,但多数患者对现有抗病毒药物敏感。应用抗病毒治疗必须加强监测。保持较好的依从性,防止耐药性毒株的流行。
王辉胡亚冬李丽雄徐六妹朱托夫周伯平
关键词:HIV-1药物耐受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