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车金标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镜
  • 3篇黏膜
  • 2篇肿瘤
  • 2篇黏膜下
  • 2篇黏膜下肿瘤
  • 2篇挖除术
  • 2篇胃间
  • 2篇胃间质瘤
  • 2篇膜下
  • 2篇内镜黏膜
  • 2篇内镜黏膜下
  • 2篇内镜黏膜下挖...
  • 2篇肌层
  • 2篇间质
  • 2篇间质瘤
  • 2篇固有肌层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胆总管

机构

  • 2篇青岛大学
  • 2篇烟台毓璜顶医...

作者

  • 4篇车金标
  • 3篇黄留业
  • 1篇崔俊
  • 1篇刘运祥
  • 1篇衣龙志
  • 1篇王洪升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sub—mucosalexcavation,ESE)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超声(EUS)发现的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MT)行ESE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周围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17例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均成功挖除,2例ESE治疗中发生穿孔.应用金属止血夹成功夹闭。术后病理诊断为间质瘤,其中胃底8例,胃体8例,胃窦1例。病变最大直径0.7~4,3(平均1.5)cm。全组未出现ESE术后出血,随访2~30个月,恢复良好,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ESE治疗小的胃固有肌层间质瘤安全、有效,能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且术后恢复快。
车金标黄留业崔俊衣龙志
关键词:胃间质瘤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改良的内镜括约肌切开术(sEST)联合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4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并行sEST+EPBD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入组406例患者,根据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140)和无复发组(n=266),对可能影响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过平均37.65个月的随访,发现406例sEST+EPBD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患者共140例,结石复发率为34.5%。糖尿病、年龄、初次病程、谷丙转氨酶、胆道感染、胆囊状态、胆总管直径、多发结石(结石个数≥2)、大的胆总管结石(最大胆总管结石直径≥12 mm)、泥沙样结石、机械碎石的应用及胆道支架植入为ERCP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年龄≥65岁、首次病程>3 d、胆道感染、胆囊切除、结石数量≥2个是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年龄≥65岁、首次病程>3 d、胆道感染、胆囊切除、结石数量≥2个是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梁亭亭吴承荣李旭车金标黄留业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复发
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5月经胃镜检查发现的39例早期胃癌病人行EMR治疗,及同期行手术治疗的46例早期胃癌病人,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术后出血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外科手术治疗(P<0.05)。结论 EMR治疗早期胃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规模的医院进行推广及普及。
王洪升刘运祥黄留业车金标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早期胃癌外科手术并发症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应用头端弯曲的Hook刀对20例胃固有肌层间质瘤患者进行ESE治疗:(1)黏膜下注射抬高病变;(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病变周围结缔...
车金标
关键词:胃间质瘤黏膜下肿瘤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固有肌层安全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