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伟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便秘
  • 3篇蛋白
  • 3篇切除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 2篇益生菌
  • 2篇手术
  • 2篇帕金森
  • 2篇小鼠
  • 2篇慢传输型
  • 2篇慢传输型便秘
  • 2篇结肠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腹腔镜胆囊
  • 2篇腹腔镜胆囊切...
  • 1篇胆囊疾病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动力影响
  • 1篇选择性

机构

  • 12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邱伟
  • 11篇王永兵
  • 7篇徐斌
  • 4篇张文忠
  • 3篇赵晓晖
  • 3篇李刚
  • 2篇罗芸葆
  • 2篇韩策然
  • 2篇杨娟
  • 2篇闵志军
  • 2篇凌杰
  • 2篇宋安
  • 2篇郑君华
  • 2篇刘慧琴
  • 2篇张根福
  • 2篇凌杰
  • 1篇朱兆丰
  • 1篇张明璈
  • 1篇程斌
  • 1篇余士勇

传媒

  • 3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外科研究与新...
  • 1篇2009国际...
  • 1篇第14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反馈训练疗法在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疗法对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普外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罗马Ⅲ标准的78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对照组39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口服聚乙二醇,试验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完成4个疗程后进行直肠动力学疗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症状积分、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粪便性状、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及排便频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5.670、4.740、4.170、5.530,P=0.016、0.034、0.039、0.022);试验组临床有效率94.9%(37/39),高于对照组71.8%(2S/39)(x2=4.493,P=0.030);两组治疗后3s收缩幅度(3SC)、10S收缩幅度(10SC)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10S松弛压力(10SR)水平下降(均P〈0.05),且试验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有确切的效果,辅助生物反馈训练能较好地缓解老年人便秘症状、增强排便功能的自控力、促进排便,疗效优于单纯服用促胃肠动力药物。
李刚王永兵郑君华徐斌庄杨顾忠民凌杰邱伟张文忠蔡燕英
关键词:便秘生物反馈
益生菌与“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胃肠动力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与“抗帕颗粒”对MPTP帕金森病(PD)便秘模型小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C57BL/6雄性6w龄小鼠150只,其中30只为空白对照组(A组),余鼠用MPTP腹腔注射法制作PD便秘模型,分PD模型对照组(B1)、PD酪酸梭菌活菌(益生菌)干预组(B2)、PD“抗帕颗粒”干预组(B3)、PD酪酸梭菌活菌+“抗帕颗粒”干预组(B4),每组30只。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15d、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进行胃肠动力学检测,每次实验在3d内顺序完成1h内粪便含水量、4h内粪便颗粒数、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测定实验,4M时处死后行小肠传输率测定。结果①B1组在造模后15d,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观察点的粪便含水量、单位时间内粪便颗粒数及小肠传输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1),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较A组明显延长(P<0.01),说明MPTP制作的PD便秘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②B2组在干预1M后的粪便含水量、单位时间内排便颗粒数明显优于B1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小肠传输率逐渐改善,在3个月后与A组比较(P>0.05);③B3组在干预2个月后粪便的含水量高于B1组;单位时间内排便颗粒数在1个月后就多于B1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从2个月后开始优于B1组,3个月后甚至短于A组,4个月时为5组中最短(75.64±17.70 min);小肠传输率与B1组比较(P<0.05);④对B4组的观察发现,2个月后粪便含水量明显高于B1组,3个月后亦高于B2、B3组,4个月时与A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5±0.038vs 0.38±0.014);单位时间内排便颗粒数在15d时就多于B1组和B3组,2个月时在MPTP各组中最多,且与其它各组比较(均P<0.05);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与B3组相似,3个月后甚至短于A组;小肠传输率与B1组比较(P<0.05)。结论益生菌及“抗帕颗粒”可改善MPTP帕金森病模型鼠胃肠动力,从而减缓便秘症状;两者联合应用显示更好的疗效;“抗帕颗粒”改善PD便秘的机制可能有异于益�
王永兵赵晓晖王月明刘慧琴颜静邱伟李刚杨娟
关键词:便秘益生菌胃肠动力
纳米碳免疫联检法在结肠疾病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2017年
目的分析纳米碳免疫联检法在结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肠镜检查的842例就诊患者的清洁肠道前粪便标本,采用纳米碳免疫联检法对大便隐血、钙卫蛋白(calprotectin,CP)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与胶体金检测卡检测大便隐血、ELISA法检测CP、用微粒体发光法检测CEA的相应结果做比较,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水平。结果根据肠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共计镜检阴性者313例、结肠炎症性疾病患者153例、结肠息肉患者215例及结肠癌患者161例。在四者中,两种方法的大便隐血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结肠炎症性疾病患者外,其余三者在两种方法的检出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结肠息肉患者外,其余三组在两种方法的检出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检测方法均显示结肠癌患者的大便隐血阳性率、CP及CEA检出水平均分别高于镜检阴性者、炎症性肠病及结肠息肉患者(均P<0.05)。结论纳米碳免疫联检法对大便隐血、CP及CEA的联合检测对于结肠疾病患者初筛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操作简便,经济性良好。
王永兵程斌徐斌李刚郑君华张文忠邱伟凌杰
关键词:结肠疾病大便隐血钙卫蛋白癌胚抗原
肠内营养联合中药干预对兔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中药干预对兔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症反应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A组)、SAP组(B组)和SAP肠道干预组(C组),B、C两组采用胰管结扎联合胆汁注射法制成兔SAP模型,C组造模后滴注肠毒清和百普力。造模前及造模后6、12、24、72、120 h取静脉血测定并比较血清淀粉酶(AM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动物于实验后死亡或第5天处死动物,收集胰腺和小肠组织,观察胰腺和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病理学评分。制备小肠组织匀浆,测定并比较TNF-α、IL-6、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除造模后120 h的IL-6水平,B、C组造模后各时点的血清AMY、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造模12 h后的血清AMY水平、24 h后的血清TNF-α水平以及24 h和72 h的血清IL-6水平,C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胰腺和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以B组最为严重,C组较B组明显减轻。C组小肠组织中TNF-α、IL-6和MDA水平较B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中药干预可抑制SAP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肠黏膜损伤程度,从而保护肠黏膜屏障,有助于SAP的治疗及预后改善。
王永兵罗芸葆韩赤然邱伟朱正纲
关键词:肠屏障功能急性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
血管生成拟态与大肠癌肝转移相关性探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大肠癌肝转移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5例大肠癌(其中伴肝转移25例,无肝转移90例)组织中的VM;并随访观察这些患者术后2年有无癌复发和肝转移。结果伴肝转移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有64.0%VM阳性,无肝转移组仅26.7%VM阳性。无肝转移组患者术后2年内癌复发(P=0.0003)和肝转移(P<0.0003)发生与VM生成相关。结论 VM与大肠癌复发和肝转移呈正相关。
张文忠凌杰徐斌邱伟王永兵
关键词:大肠癌血管生成拟态肝转移
单孔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初探
王永兵阎波韩策然徐斌邱伟
关键词:腹腔镜气腹胆囊切除术
结直肠良性疾病的选择性肠段切除治疗
2009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肠段切除手术治疗结直肠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结肠运输功能试验、结肠腔内测压、电子肠镜、钡剂造影、术中探查和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作出选择性肠段的定位依据,并对57例患者进行了手术。结果选择性肠段切除手术治疗对本文所列述的结直肠良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达到治愈目的。结论选择性肠段切除对结直肠良性疾病,尤其是结肠慢运输型便秘、脾曲综合征、乙状结肠冗长症的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可较好的定位病变肠管,减少切除范围,降低并发症,同时又可避免遗漏病变。
宋安张根福闵志军邱伟
关键词:结直肠疾病
一种便于原位更换的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于原位更换的引流管,包括软管本体及开设在软管本体侧壁上的多组导流孔,软管本体包括体外管及侵入管,侵入管的外径小于体外管的外径,体外管及侵入管一体固定连接,侵入管外侧固定有多组支撑...
王永兵赵晓晖邱伟王杰朱兆丰
单孔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初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己成为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术式,目前多采用腹腔内注入C02产生气腹制造手术空间进行手术,并通过3-4个孔道完成手术。然而许多胆囊疾病病人本非腹腔镜手术禁忌,却因为心肺功能不全或者其他全身异常情况无...
王永兵韩策然张春辉余士勇宋安徐斌闵志军邱伟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胆囊切除胆囊疾病手术方法
文献传递
比沙可啶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 探讨比沙可啶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0只健康雌性Wister大鼠,其中20只采用复方苯乙哌啶灌胃法建立STC大鼠模型,设立STC比沙可啶组(喂饲比沙可啶)和STC对照组(普通喂饲),每组10只;剩余的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对比空白对照组、STC对照组和STC比沙可啶组大鼠的体质量、排便粒数、粪便干重以及肠运输时间的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及其c-Kit蛋白的表达。结果 喂饲复方苯乙哌啶混悬液第100天时,STC模型大鼠组较空白对照大鼠的体质量下降,粪便粒数减少,粪便干重增加,肠道传输时间延长(均P 〈 0.05),成功建立STC大鼠模型。比沙可啶治疗1个月后,空白对照组、STC对照组和STC比沙可啶组大鼠粪便粒数、粪便干重、肠道传输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0)。其中STC比沙可啶组大鼠粪便粒数较STC对照组增多[(36.6 ± 6.8)粒/d比(26.8 ± 6.0)粒/d],而粪便干重减少[(150.6 ± 10.5)mg/粒比(171.6 ± 16.3)mg/粒],肠道传输时间缩短[(416.9 ± 50.6)min比(495.3 ± 66.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TC对照组大鼠结肠壁ICC出现基膜溶解,与周围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也有破坏,细胞核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单视野中数量为(8.20 ± 1.92),结肠c-Kit表达量为(12.68 ± 2.59)%,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6.00 ± 6.25)和(71.50 ± 8.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0)。与STC对照组相比,STC比沙可啶组大鼠结肠壁ICC与周围细胞的紧密连接明显增加,ICC数量增多(18.80 ± 3.70),结肠c-Kit蛋白表达亦增加(45.91± 6.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0)。结论 比沙可啶治疗可改善大鼠STC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结肠ICC数量并提高ICC内c-Kit蛋白表达有�
凌杰张文忠徐斌邱伟王永兵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比沙可啶CAJAL间质细胞C-KIT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