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昊

作品数:18 被引量:65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X线
  • 4篇动脉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CT特征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
  • 2篇异位症
  • 2篇影像
  • 2篇硬化斑块
  • 2篇图像
  • 2篇粥样硬化斑块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异位

机构

  • 18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8篇吴昊
  • 13篇毛定飚
  • 12篇滑炎卿
  • 11篇张国桢
  • 8篇葛虓俊
  • 5篇唐平
  • 5篇吴威岚
  • 4篇胡非
  • 3篇郑向鹏
  • 3篇王鸣鹏
  • 2篇杨俭英
  • 2篇李骋
  • 1篇高丰
  • 1篇谭永强
  • 1篇张建国
  • 1篇卢晨
  • 1篇毛定飙
  • 1篇葛琥俊
  • 1篇沈岚
  • 1篇齐琳

传媒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上海医学影像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全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诊断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分析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lipomatous hypertrophy of the interatrial septum,LHIS)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7328例行胸部或心脏MSCT扫描检查的患者资料,以房间隔内厚度≥20mm且呈脂肪密度影为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其中符合标准的15例LHIS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15例CT表现均有房间隔边界清楚无强化的脂肪密度影,房间隔平均厚度为27mm。结论 LHIS的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作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毛定飚吴昊葛虓俊唐平胡非吴威岚张国桢滑炎卿
16层螺旋CT在鼻及牙外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及牙槽外伤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鼻面部外伤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方位(MPR)、曲面(CPR)和三维(3D)重建,评价有无骨折和对骨折分型。结果25例鼻外伤中,确诊鼻骨骨折23例,排除骨折2例。21例牙外伤中,牙缺失伴有上、下牙槽骨折的15例,排除牙槽骨折6例。结论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及牙槽骨折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且可为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胡非吴威岚吴昊张国桢
关键词:16层螺旋CT牙外伤鼻骨牙槽图像重建
肺部HDCT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初步评价
胸部CT检查因其对肺内病变的发现率高,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正逐渐成为最常采用的检查方法,但CT造成公众X线辐射量增加,近年来也受到各方关注,然而使用低剂量扫描后,虽然诊断受到的影响很小,但图像质量不可避免的有所下降。本研...
李骋滑炎卿葛虓俊王鸣鹏吴昊毛定飚张国桢
关键词: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
文献传递
无症状吸烟者的HRCT表现及肺定量指标
目的探讨男性无症状吸烟者的HRCT表现及肺定量指标。材料与方法100例肺功能正常并无其它呼吸系统临床症状的男性志愿者(年龄23-61岁,平均50.67岁),其中非吸烟组40例,吸烟组60例。分别以最大吸气末与最大呼气末进...
葛虓俊滑炎卿吴昊毛定飙唐平张国桢
文献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粥样硬化斑块的多层螺旋CT特征
目的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搜集ACS和SA各27例的MSCT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CS组和SA组正性重构的发生率(19/31和6/41...
毛定飚吴昊葛虓俊胡非吴威岚唐平滑炎卿
文献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粥样硬化斑块的多层螺旋CT特征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MSCT特征。方法搜集ACS和SA各27例的MSCT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CS组和SA组正性重构的发生率(19/31和6/41)、点状钙化的发生率(10/34和3/48)、偏心性斑块的发生率(29/34和32/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95、8.00、3.62,P值分别为〈0.01、〈0.01、〈0.05)。ACS和SA组非钙化斑块的平均CT值[(35.0±15.1)和(67.5±26.5)HU]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82,P〈0.01)。结论ACS粥样硬化斑块的MSCT特征包括正性血管重构、低密度斑块、点状钙化和偏心性狭窄。
毛定飚滑炎卿吴昊葛虓俊张国桢
关键词:冠状血管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64层螺旋CT对卵圆孔未闭的检测被引量:4
2010年
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ovale,PFO)的存在与反常栓塞、缺血性脑卒中、偏头痛、潜水减压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各种心、肺手术后不明原因的卒中或猝死也有关系。本研究通过对186例患者进行心电门控64层CT心脏成像探讨CT检测PFO的可行性。
毛定飚滑炎卿吴昊葛琥俊唐平郑向鹏张国桢
关键词:64层螺旋CT卵圆孔未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缺血性脑卒中潜水减压病64层CT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三维骨容积和定量CT骨密度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的容积扫描和定量CT(QCT)测量老年女性骨密度,以评估容积定量CT(vQCT)技术在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42例52~84岁女性,平均(67.8±9.5)岁,分为3组:骨质疏松骨折组、骨质疏松无骨折组、健康对照组,每组14例。骨折的确定方法为非外力或非严重外力下发生的椎体或股骨颈骨折,根据X线摄片诊断确定;骨质疏松的诊断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确定。每例均采用了第3腰椎椎体的vQCT和1~3腰椎QCT扫描。三维图像的处理和分析采用了CT机的容积测量分析软件。结果3组的vQCT参数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5,P〈0.01);3组松质骨QCT比较,骨质疏松骨折组、骨质疏松无骨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7,P〈0.01);皮质骨QCT骨质疏松骨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P=0.015)。组内相关性比较,骨质疏松骨折组的vQCT参数与QCT的皮质骨呈正相关(r=0.7813,P〈0.01)。结论vQCT和QCT是2种同样采用CT的检测方法,vQCT测量采集数据的范围大于QCT,且测量和计算着重于骨的容积.因此,vQCT是一种对骨质疏松骨性折预测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
王鸣鹏朱汉民吴昊杨俭英
关键词:骨密度骨折
一组房间隔病变的CT诊断被引量:8
2012年
房间隔的病变除了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外,主要包括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lipomatous hypertrophy of the interatrial sep-tum,LHIS)和房间隔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等。以往诊断房间隔病变多采用超声检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其分辨力足以详细观察房间隔,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甚至能了解房间隔病变在心动周期内的动态变化。笔者搜集一组典型房间隔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分析其CT表现,旨在评价CT对本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毛定飚吴昊滑炎卿
关键词:CT诊断多层螺旋CT技术回顾性心电门控临床诊断价值卵圆孔未闭脂肪瘤样
计算机辅助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增强后的形态学特征,为SPN的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N图像处理专用软件,对23例恶性肿瘤患者和22例良性结节患者的增强前后CT扫描图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良、恶性结节组的强化与非强化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001);良、恶性组的不规则强化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084);恶性结节组的强化幅度平均为(45.04±26.76)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的(15.70±17.84)HU(P=0.033);恶性结节组的最大强化CT值平均为(136.09±41.72)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的(60.60±60.27)HU(P=0.007);恶性结节组的强化面积平均为(21.69±21.01)%,良性结节组的强化面积平均为(8.61±10.83)%,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203)。结论增强扫描后的强化幅度和最大强化值,以及在形态学上的不规则强化,可作为SPN临床影像诊断的参考依据。
王鸣鹏谭永强张国桢张建国吴昊杨俭英
关键词: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孤立性肺结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