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晶

作品数:44 被引量:37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0篇地震
  • 17篇剪切波分裂
  • 16篇地壳
  • 16篇各向异性
  • 12篇地壳介质
  • 11篇地震各向异性
  • 7篇地震活动
  • 7篇震源
  • 4篇断裂带
  • 4篇应力
  • 4篇震源参数
  • 4篇首都圈
  • 4篇偏振
  • 4篇偏振方向
  • 4篇青藏高原
  • 4篇裂带
  • 4篇反演
  • 3篇地壳各向异性
  • 3篇地震活动性
  • 3篇地震前

机构

  • 2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江苏省地震局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四川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教育部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呼和浩特铁路...
  • 1篇吉林省地震局

作者

  • 44篇吴晶
  • 20篇高原
  • 14篇石玉涛
  • 5篇太龄雪
  • 4篇赵霞
  • 3篇梁春涛
  • 3篇刘红桂
  • 3篇罗艳
  • 3篇缪发军
  • 2篇李金良
  • 2篇陈棋福
  • 2篇焦明若
  • 2篇刘志强
  • 2篇孙业君
  • 2篇王琼
  • 2篇陈运泰
  • 2篇冯志生
  • 2篇郑斯华
  • 2篇刘庚
  • 2篇张贵霞

传媒

  • 12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震
  • 3篇地震学报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世界地震译丛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使用SAM方法研究云南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
<正> 地壳岩石中广泛存在着直立的定向排列的平行裂隙,即EDA(Extensive-dilatancy Anisotropy,大范围扩容各向异性)微裂隙(Crampin et al.,1984),这种结构是各向异性的,剪...
石玉涛高原吴晶罗艳
文献传递
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幔各向异性
<正> 使用地震波研究地幔各向异性,SKS是一个非常有用的震相(Vinnik et al.,1989;Silver&Chan,1991),而在特定构造带上研究地幔各向异性,则直达S震相和ScS震相也有其独特的作用(And...
高原Kelly LiuStephen GaoKuljeet Kaur吴晶
文献传递
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段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浅析被引量:10
2008年
根据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端,包括石家庄及其周边地区的位于太行隆起与华北盆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交汇处的构造环境复杂情况。该文应用SAM分析方法与首都圈近4年(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的观测数据,分析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端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与华北区域最大主压应力场方向一致,是区域应力环境的较好描述。该区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比较首都圈西北部和东南部均较小。区内台站的快剪切偏振方向既受到区域构造背景应力环境的作用,又受到局部的NNE向构造带的制约,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井径(JNX)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与紧邻台站有明显不同,其原因有待更多数据加以补充并做细致讨论。
吴晶高原石玉涛太龄雪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
基于密集台阵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震空段的地震活动性被引量:6
2020年
2016年12月—2018年4月间布设于汶川、芦山地震之间地震空段的密集监测台阵(LmsSGA)提供了密集的观测数据.通过拾取地震走时、初始定位,计算地方震级,得到了完备性震级为0级的地震目录.更加完备的地震目录为地震空段及周围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孕震风险性评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主要集中于龙门山断裂带深度为5~20 km的孕震层内.地震活动频繁的汶川、芦山主震区,震源的空间分布模式与其早期余震相似,说明两次大地震的区域仍处于缓慢的应力调整阶段.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挤出受宝兴、彭灌杂岩阻挡,在两个杂岩体西北侧地震活动频繁.地震活动性分布显示汶川—茂县、映秀—北川断裂上存在一个清晰的长约30 km,宽约20 km的地震活动“空白”区域,与其下方因部分熔融而产生的低速体分布一致,我们推测熔融体的加温作用是导致空段内极低的地震活动性的主要原因.监测时段内仍观测到降雨变化率和地震数量呈反相关关系,再次证实了汶川—芦山地震间地震空段及邻区内季节性降雨对地震活动性存在一定调节作用.综合分析S波速度模型、历史强震活动及b值,我们推断地震空段东部的彭灌断裂中段及周围部分隐伏断层存在发生强震的风险.
黄焱羚梁春涛吴晶王朝亮刘志强江宁波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双差定位地震风险
地壳介质非均匀性对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华北地区是我国地震灾害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的强震空间分布可能与地壳介质的不均匀性有关.本文建立了华北地区岩石圈三维Maxwell模型,并尝试采用剪切波分裂参数为新的约束条件,对区域地壳运动场和应力应变场进行了模拟,探讨地壳介质不均匀性与区域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动力源控制了华北地区整体的地壳运动方式,地壳介质的横向、纵向不均匀性则影响了区域的变形特征.华北地区东西两部分的地震活动差异主要受到地壳介质横向差异的影响:华北地区东部介质较软,弹性应变能积累较大,地震活动频繁;鄂尔多斯地壳介质相对较硬,弹性应变能积累相对较小,地震活动水平低.
吴晶王辉曹建玲高原王琼
关键词:地震活动数值模拟地壳各向异性
场地响应、震源参数与介质衰减同时反演的新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可以直接同时反演地震的震源参数、传播路径对地震波能量的几何扩散特征、介质的非弹性衰减特征以及记录台站的场地响应特征的计算方法,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本文方法进行了可靠性论证.
刘红桂郑斯华缪发军吴晶
关键词:地震震源震源参数反演方法
文献传递
江苏及周缘地区地震精定位与构造意义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江苏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江苏及邻区地震事件(1990—2009年)重新定位,共获取1020个定位结果,震中平均误差为:南北向0.42 km,东西向0.43 km,垂直向0.53 km。精定位后约94%的地震事件震源深度分布在5—20 km范围内,平均震源深度为12.3 km。震源深度自东向西,从海域向陆域呈现逐渐加深的变化特征。根据构造背景和断裂带分布的不同,分区讨论不同构造部位震源深度分布的特征与差异:沿郯庐断裂带(A)、中东部大陆边缘地区(B)以及苏南茅东断裂带地区(C),震源深度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其中C区的α、β、D值最高,分别为0.47、0.66、21 km。此外,精定位结果显示,发生在常熟一张家港地区的小震群,其震源深度自浅至深连续分布,深度区间为5—30 km。
王俊吴晶孙业君詹小艳缪发军霍祝青徐戈郑江蓉
关键词:震源地质构造
第24章:监测执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地震学方法
2006年
P.G.Richards吴晶陈时军(校)
关键词:《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地震学协商谈判联合国核武器克林顿
Sr、He同位素指示河西走廊中西部地震活动性被引量:1
2009年
河西走廊地处青藏活动地块东北部边缘,为祁连山地震构造带和南北地震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以上的破坏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河西地震带是否会发生中强震是一个较受关注的问题。文中分析了河西走廊张掖、武威、酒泉盆地地下水中的Sr、He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这3个地区的地下水经历了3种不同的循环路径,不是源自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的地表径流,而是祁连山降水在出山前下渗深大断裂后的补给。这表明河西走廊盆地内的断裂带现今活动性仍然很强,玉门、高台、民乐、永昌等位于断裂带交汇处或附近的区域未来发生中、强震的可能性较大,应加强对这些地区地下水的实时监测。
赵霞张贵霞潘红芹吴晶饶文波
关键词:河西走廊地下水地震活动性
基于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分析江苏及邻区构造应力特征被引量:23
2010年
江苏及邻区(116°E~123°E,30°N~36°N)跨中国大陆3个地质构造单元(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华南褶皱系),本文采用江苏区域数字地震台网(1999~2008年)共10年的观测资料,使用地壳介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取研究区域内共11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背景应力环境并非来自单一的某个一级构造单元,而是受到3个地质构造单元的共同约束.研究区域西南部的应力环境主要受到板桥—南渡断裂、茅山东侧断裂、幕府山焦山断裂共同作用,具有局部构造应力特征.研究区域东南部应力环境空间分布特征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地区主压应力场方向为NW方向,而长江以南地区的主压应力场方向为近E-W方向.据此推断,长江以南可能存在近E-W方向的活动构造,长江可能是两个具有不同应力特征活动构造的边界.
吴晶高原石玉涛赵霞李金良
关键词:地震各向异性剪切波分裂偏振方向应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