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艳

作品数:57 被引量:59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8篇地震
  • 18篇震源
  • 10篇震源机制
  • 9篇应力场
  • 9篇震源机制解
  • 8篇构造应力
  • 8篇构造应力场
  • 7篇震源深度
  • 7篇各向异性
  • 7篇反演
  • 6篇数据库
  • 5篇S波
  • 4篇地壳
  • 4篇地壳介质
  • 4篇地震数值模拟
  • 4篇余震
  • 4篇植物
  • 4篇数据集
  • 4篇波形反演
  • 3篇地震序列

机构

  • 38篇中国地震局地...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技术...
  • 8篇中国地震局
  • 6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河北省地震局
  • 3篇云南省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贵州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西北核技术研...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57篇罗艳
  • 9篇倪四道
  • 7篇曾祥方
  • 7篇郑月军
  • 6篇黄忠贤
  • 5篇陈棋福
  • 5篇陈颙
  • 5篇韩立波
  • 5篇陈连旺
  • 4篇陆远忠
  • 4篇高原
  • 4篇罗艳
  • 3篇彭艳菊
  • 3篇吴晶
  • 3篇崇加军
  • 3篇李凯辉
  • 3篇邓晓保
  • 3篇沙丽清
  • 3篇石玉涛
  • 2篇张一平

传媒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地震
  • 4篇地震学报
  • 3篇中国地震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中国科学:地...
  • 3篇中国科学数据...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防灾技术高等...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核技术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高原农业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数值模拟的数据库应用平台”项目成果介绍
2006年
利用计算机模拟复杂的系统和过程,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在地学领域,数值模拟已经渗透到地学研究的各个重大领域。本项目提出建立一个用于地震模拟和预报的数据库应用平台,以地壳动力学研究和强震机理研究为应用核心,将地震地质研究、地形变研究、地应力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研究等多种相关的学科手段的观测资料、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技术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这些信息构建比较合理的地球模型和尽可能多的约束条件,并在有限元分析系统上进行地壳形变和地震过程的数值模拟。
罗艳郑月军陈连旺陆远忠黄忠贤
关键词:地震数值模拟数据库应用平台
震源深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68
2013年
震源深度是地震学研究的关键参数之一,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孕震机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稀疏台网中震源深度的精确测定一直是难点.基于地震波到时信息是测定震源深度的常用方法,但极大地受限于台网密度及速度结构复杂性,测定精度不高.而利用P、S、面波等主要震相及深度震相的振幅、偏振、频谱等信息,即使在稀疏台网中也可以精确测定震源深度.本文在回顾基于到时及基于波形的震源深度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利用深度震相测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原理,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的震源深度研究,给出了几个高精度测定典型地震震源深度的观测实例.
罗艳曾祥方倪四道
关键词:震源深度波形反演
首都圈地区莫霍面起伏及沉积层厚度被引量:60
2008年
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和短周期记录提取了接收函数,用H-Kappa叠加方法反演得到了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反演结果显示首都圈地区莫霍面的区域构造方向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地壳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增厚,平均厚度为34 km.地壳泊松比分布呈现出分块的特征,泊松比高值区对应于岩石比较破碎的多条活动断裂带交汇区.而某些地区堆积有较厚的低速松散沉积层,其下的结晶基底介质速度相对较高,因此,该界面造成径向直达P波能量非常弱,而紧随其后的转换波能量较强,称其为首到波峰.通过正演计算,建立首到波峰和直达P波到时差与沉积层厚度的定量关系,从而可根据首到波峰相对于直达P波的时间延迟来快速判定沉积层的大致厚度.
罗艳崇加军倪四道陈棋福陈颙
关键词:接收函数莫霍面沉积层首都圈地区
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MS6.1地震序列深度及震源区应力特征被引量:5
2020年
对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MS6.1地震序列发震层深度以及震源区及其周围应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近震深度震相sPL测定了24个3级以上攀枝花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并使用近震波形反演方法测定震源区周围232个地震震源深度.主震的震源深度~12km,大多数3级以上余震分布在12~18km深度范围,发生在脆性上地壳.使用面波和体波三分量波形拟合方法分析了攀枝花地震序列震源区周缘3.0级以上地震,共得到232个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其结果显示震源区以走滑型地震为主,但在块体交界带的局部地区震源机制表现出多样复杂性.在震源区开展基于震源机制解的二维构造应力场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在震源区所处的滇中块体内部应力分布较为一致,应力性质主要为走滑型,方向SE,与当地GPS地表形变速度场方向基本吻合.而滇中块体边界以及块体外部地区,应力性质和应力方向与块体内部存在一定差异.整个研究区域从NE到SW,无论是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还是最小主压应力方向都存在顺时针方向的偏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应力场主要受控于青藏高原物质东移受阻而转向南移动,导致滇中次级块体向SE方向平移和顺时针转动.攀枝花地震受SE向水平挤压、NE向水平拉张作用,在~12km深部发生破裂,做走滑运动.
罗艳赵里田建慧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
地震数值模拟的数据库应用平台开发与研究
本文对地震数值模拟的数据库应用平台开发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总体设计、数据库建设、应用平台开发等环节进行了论述。
罗艳郑月军陈连旺陆远忠黄忠贤
关键词:地震模拟数据库技术计算机仿真
文献传递
使用SAM方法研究云南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
本研究使用云南地区近些年的数字波形记录进行分析。首先,本研究采用1999-2001年的波形资料,选取出剪切波窗口内的数据,运用SAM分析方法,进行剪切波分裂分析.经过数据格式转换和SAM分析,计算得到各个台站的快剪切波偏...
石玉涛高原吴晶罗艳
关键词:地壳介质各向异性
文献传递
基于相对质心震中的地震破裂方向性测定方法研究:以2008年云南盈江M_S6.0地震为例被引量:15
2014年
地震破裂方向性参数包含了断层几何形态、破裂长度等信息,对于地震灾害评估、孕震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基于点源近似的震源矩中心张量机制解(CMT)或断层面解(fault plane solution)只能给出两个节面,无法确定破裂断层面.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质心与起始震中的差异确定发震断层的方法,该方法利用P波到时来测定主震与参考地震间相对起始震中,同时利用波形反演震源机制过程中的主震时移与参考地震时移之差测定相对质心震中,在假定单侧破裂的情形下,根据时移之差随方位角的变化推断破裂断层面.本文使用该方法研究了2008年云南盈江MS6.0走滑型地震,发现其破裂方向与其他方法结果一致.由于该方法基于相对起始震中和质心震中,可有效削弱速度结构模型不准确以及地震绝对位置误差带来的影响,应可适用于其他类似类型6级左右地震的破裂方向性研究,但仍需进一步工作对其进行验证.
秦刘冰陈伟文倪四道韩立波罗艳
关键词:波形反演震源机制解
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演替系列地下部分碳平衡及累积速率被引量:24
2005年
在对亚热带顶极森林生态系统-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自然恢复演替系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的土壤有机质、凋落物与粗死木输入量和现存量以及水文学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碳长期定位监测的基础上, 结合5年一次的根系生物量动态观测资料和1年的土壤呼吸与凋落物+粗死木呼吸测定, 得到了该恢复系列地下部分碳平衡和累积速率及其时间动态变化. 结果如下: 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2002年地下部分碳库分别为23191 ± 2538, 16889 ± 1936 和12680 ± 1854 g·m-2. 从1978年到2002年的24年间, 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83 ± 97, 193 ± 85和213 ± 86 g·m-2·a-1. 3个森林类型全年都表现出碳的净增长态势, 即相对于大气来说, 3个森林类型的地下部分总体上是碳汇, 但季节上有差异, 表现在每年的4~6月份是较强的碳源, 7~9月份是较弱的碳源; 10~11月份是较强的碳汇, 12~3月份是较弱的碳汇.
周国逸周存宇LiuShuguang唐旭利欧阳学军张德强刘世忠刘菊秀闫俊华温达志徐国良周传艳罗艳官丽莉刘艳
关键词: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碳平衡针阔叶混交林水文学过程生物量动态
基于小震经验格林函数研究中等地震破裂方向性:以2008年攀枝花M_(S)6.1地震为例
2024年
中小地震破裂方向性研究在确定实际发震面以及地震灾害评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M_(S)6.1地震为研究实例,以较小余震作为经验格林函数地震,利用表观震源时间函数随台站方位角变化特性,确定了主震的破裂方向、破裂尺度以及破裂速度,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主震的破裂方向为几乎正南的184°,破裂长度8.05 km,破裂速度3.35 km·s^(-1),进一步确认了主震震源机制解其中沿南北向的节面是地震实际发震面,主震在水平方向沿着南北向元谋断裂从北往南破裂.攀枝花地震震源破裂速度接近地壳剪切波速度,这可能是造成此次地震虽然震级不大但破坏性严重的重要原因.本文综合分析主震的矩心深度、震源机制解、破裂方向性以及构造应力背景等信息,探讨了地震发生的破裂过程以及灾害严重的原因.
罗艳赵里朱音杰
关键词:中等地震经验格林函数
西藏维管植物多样性编目和分布数据集被引量:1
2023年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是我国陆地面积第二大的省级行政区,这里有世界最大和最高的高原,也有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热带雨林,该地区是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的植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西藏维管植物多样性的著作主要有成书于1983–1987年间的《西藏植物志》(1–5卷),该书主要基于对青藏高原科考队的阶段性总结,但是对于藏南地区植物的收录很不全面。本研究主要依据植物志、期刊文献、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料,并结合标本数据,辅以中国植物图像库的图片,以及作者的野外调查编制了西藏自治区维管植物多样性名录以及县市级分布数据集。本数据集的每一条记录即为一个分类群在具体某个县市级的分布,包括类别、生存状态、科中文名、科拉丁名、属中文名、属拉丁名、种中文名、种拉丁名、命名人、县市级分布、文献凭证、文献备注、标本凭证、图片凭证等。截至2023年8月,本数据集收录西藏自治区维管植物50,525条分布记录,完成了西藏维管植物编目。西藏维管植物名录包含维管植物252科2,049属11,853种(含种下等级),其中石松类植物2科7属50种,蕨类植物31科110属699种,裸子植物6科19属84种,被子植物213科1,913属11,020种。种数最多的前10个科依次是菊科、兰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杜鹃花科、毛茛科、唇形科、报春花科和伞形科。另外,本研究也提供了一个西藏自治区维管植物分布存疑或排除的物种名单,共121科454属900种,供后续进一步研究。本文数据将为《西藏植物志》第二版的编撰提供基础本底资料和系统框架,并将为西藏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以及植物资源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陈又生宋柱秋卫然卫然罗艳罗艳高连明陈文俐张卓欣杨福生高连明王焕冲郝加琛孟世勇向春雷王焕冲于胜祥孟世勇何理郭信强王文广于胜祥高乞张树仁曾佑派白琳金梓超钟星杰张步云杜思怡
关键词:维管植物编目植物多样性数据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