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晓芬

作品数:40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8篇体外循环
  • 18篇外循环
  • 8篇麻醉
  • 7篇手术
  • 6篇心肌
  • 6篇心脏
  • 6篇术后
  • 6篇白细胞
  • 5篇动脉
  • 4篇镇痛
  • 4篇细胞
  • 4篇钙蛋白
  • 4篇瓣膜
  • 4篇病人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 3篇血管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炎症

机构

  • 39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市第二人...

作者

  • 40篇姜晓芬
  • 22篇金烈烈
  • 15篇缪剑霞
  • 11篇蓝仲岳
  • 10篇胡明伦
  • 10篇池胜英
  • 9篇岳军
  • 8篇孙成超
  • 5篇王晓础
  • 3篇徐旭仲
  • 3篇张学政
  • 2篇华平安
  • 2篇刘瑜
  • 2篇蒋成榜
  • 2篇林丽娜
  • 2篇何志锋
  • 2篇程德志
  • 2篇张东琦
  • 2篇王明山
  • 2篇吴辉

传媒

  • 10篇温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医药导报
  • 3篇2004年浙...
  • 2篇中国体外循环...
  • 2篇2005年浙...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国际市场导刊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2006年浙...
  • 1篇2007年浙...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中白细胞滤除对心肌肌钙蛋白I释放量的影响
2004年
姜晓芬金烈烈池胜英
关键词:体外循环CPB白细胞滤除全身炎症反应
乌司他丁对中毒性休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胆道中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对凝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急诊胆道中毒性休克患者28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各14例,两组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控制呼吸。Ⅰ组患者诱导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5000U·kg1,05h滴完,手术开始后再加滴乌司他丁5000U·kg1;Ⅱ组患者未用乌司他丁,但合用了血管活性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两组患者在诱导前均行桡动脉置管,手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尿量,监测手术前、手术开始后05,10h、手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Ⅱ时间(PT)、凝血因子I(FIB)、血小板(PLT)。结果Ⅰ组患者手术中、手术后MAP与手术前比显著增高,而HR显著减慢(P<005),Ⅱ组患者手术中、手术后MAP与术前比也明显增高,但HR却逐渐增快(P<005);Ⅰ组患者PT、APTT手术后比手术前明显缩短(P<005),而Ⅱ组患者PT、APTT手术后与手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FIB、PLT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不但能保护胆道中毒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而且能有效改善此类患者的循环状态及保护凝血机制。
蓝仲岳岳军胡明伦耿武军姜晓芬徐小群
关键词:乌司他丁胆道休克中毒性血流动力学
氯胺酮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
2008年
心脏直视手术时体外循环诱发的炎性介质对心肌产生损伤作用。研究表明,氯胺酮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本研究拟评价氯胺酮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
胡明伦林丽娜兰仲岳岳军姜晓芬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体外循环氯胺酮心肌心脏直视手术炎性介质
氯诺昔康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开颅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对开颅患者术后镇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择期开颅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Ⅰ、Ⅱ、Ⅲ组,每组14例。3组患者均用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以吸入异氟醚和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间断给维库溴铵麻醉。Ⅰ组患者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同时静脉注射氯胺酮0.2 mg.kg-1,术后追加氯诺昔康8 mg;Ⅱ组患者只在术后给氯诺昔康8 mg;Ⅲ组患者未行镇痛。记录各患者的手术时间、全麻苏醒时间;观察并记录手术后3,6,18,24 h各时点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镇静评分;记录各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程度和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全麻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别;Ⅰ、Ⅱ组患者镇痛优良率分别为85.2%,72.3%(P<0.05),术后3,6 hⅠ组与Ⅱ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但Ⅰ组术后1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0.05);术后3,6,18 hⅠ组、Ⅱ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Ⅲ组(P<0.05),但术后24 h各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各组恶心、呕吐程度及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各组镇静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诺昔康伍用小剂量氯胺酮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不影响意识状态,是用于开颅患者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
蓝仲岳华平安岳军姜晓芬金烈烈
关键词:氯诺昔康氯胺酮开颅镇痛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脑膜瘤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在开颅脑膜瘤切除术中对减少输异体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 (Hb)和血球压积 (Hct)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颅脑膜瘤切除病人 30倒 ,随机分成对照组 (I组 ,n =15 )和稀释组 (Ⅱ组n =15 ) ,两组皆采用静吸复合全麻。Ⅱ组术前进行等容量血液稀释 ,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出血量、输异体血量和术后Hb、Hct变化。结果 :Ⅱ组病人围术期出血量与I组相接近 ,有 11例完全避免输异体血 ,余 4例输异体血 2 0 0~ 40 0ml,平均输血量 (130± 6 0 )ml;I组病人 13例输异体血 ,输血量 40 0~ 10 0 0ml,平均输血量 (4 80± 180 )ml,显著多于Ⅱ组 (P <0 .0 1)。Ⅱ组病人血稀释后与稀释前相比 ,凝血酶原时间 (PT)延长 ,血小板计数下降明显 (P <0 .0 5 ) ,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APTT)纤维蛋白原 (FIB)无明显变化 (P >0 .0 5 )。与I组相比 ,Ⅱ组术毕时Hb和Hct下降 (P <0 .0 5 ) ,但术后第 3天则升至I组水平。结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不但对开颅脑膜瘤手术病人的术后Hb、Hct无明显影响 ,而且能减少病人术中输异体血量或免予输血。
蓝仲岳岳军姜晓芬金烈烈张学政诸葛启钏
关键词:血液稀释开颅脑膜瘤
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术后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动态观察2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前、术后血肌酐、尿素氮和尿α1-微球蛋白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血肌酐、尿素氮有轻度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α1-微球蛋白及NAG明显升高(P<0.05)。结论: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术后肾功能存在损害,动态变化提示其损害可能为一过性,尿α1-微球蛋白及NAG比血肌酐、尿素氮监测更具敏感性。
王晓础陈丽莉姜晓芬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肾功能
体外循环静吸复合麻醉中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变化
2006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静吸复合麻醉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规律,以及异丙酚的干预作用。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詈换术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7例:对照组(A组)CPB中灌注压(平均动脉压)〉80nmHg时首先予以安定20mg或异丙酚50mg以加深麻醉,后期灌注压高时,分次给予尼卡地平0.5~1mg。实验组(B组)CPB中持续以异丙酚1.5~3mg/kg·h泵注,灌注压高时分次给予尼卡地平0.5~1mg。设入室后麻醉前(基础值)、稳定最低温、复温5分钟、停CPB、关胸毕5个监测点,记录相应的BIS和MAP值。结果在稳定最低温时,两组BIS均处于低值,在复温5分钟和停CPB两观察点,A组BIS值与最低温时比较有明显的上升(P〈0.01),分别为58.9±9.0和62±5.7,各有8/17和11/17的患者超过60,关胸毕又下降;B组在麻醉后各观察时点所有BIS值皆〈60;在复温5分钟、停CPB和关胸毕3个时点,A、B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各相应观察时间点,MAP变化A、B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温体外循环中,经验的静吸复合麻醉在复温至停机的过程中,有麻醉减浅的现象。CPB过程中以异丙酚1.5~3mg/kg·h持续泵注可以维持较理想的BIS。
姜晓芬金烈烈缪剑霞
关键词:体外循环静吸复合麻醉双频谱指数二异丙酚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在胸腔镜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在胸腔镜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清皮质醇的影响。方法电视胸腔镜下行肺大泡缝扎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A组)和单纯舒芬太尼镇痛组(B组)及对照组(C组)各15例,分别于术后6,12,24 h对患者进行镇痛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测定手术前后24 h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A组和B组镇痛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3组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C组术后24 h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均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舒芬太尼联合用于胸腔镜手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且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应激反应。
缪剑霞姜晓芬张学政徐旭仲金烈烈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胸腔镜手术镇痛血清皮质醇
12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
目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常累及主动脉弓而需行弓部血管置换术,常规体外循环灌注方法难以保证精确完成血管吻合等复杂手术操作,也难以避免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等并发症。术中如何实施有效的脑保护一直是一个困扰人们的问题。总结全主...
姜晓芬缪剑霞
文献传递
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与心肌酶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观察吸入异氟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准备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25例,随机分为异氟醚组(n=13)和对照组(n=12),异氟醚组以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维持麻醉,于主动脉阻断前吸入1.1%异氟醚30 min以上;对照组以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30 min、术后8 h和24 h收集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CK-MB与CK的活性,记录相应时点的MAP、CVP、HR值,并在主动脉阻断前和开放后30min取右心房标本,对照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线粒体记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术前cTnI、CK-MB、CK均在正常范围,在主动脉开放后各观察时点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术后8 h、24 h血清中cTnI含量和CK-MB的活性显著高于异氟醚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心肌细胞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线粒体记分升高(P<0.01),但异氟醚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主动脉阻断前吸入异氟醚能产生心肌保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心肌再灌注损伤。
胡明伦姜晓芬张东琦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心肌酶学异氟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