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宏宇

作品数:163 被引量:518H指数:11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9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8篇胰腺
  • 37篇细胞
  • 35篇胰腺癌
  • 35篇腺癌
  • 26篇肿瘤
  • 24篇肝硬化
  • 17篇胰腺炎
  • 17篇腺炎
  • 16篇基因
  • 14篇急性胰腺炎
  • 12篇胰腺肿瘤
  • 12篇腺肿瘤
  • 12篇内镜
  • 12篇静脉
  • 11篇转染
  • 9篇胰腺癌细胞
  • 9篇预后
  • 8篇树突
  • 8篇淋巴
  • 7篇特异

机构

  • 152篇沈阳军区总医...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辽宁中医药大...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沈阳市第四人...
  • 3篇辽宁省人民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解放军第二五...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62篇李宏宇
  • 120篇郭晓钟
  • 49篇赵佳钧
  • 40篇王迪
  • 33篇刘旭
  • 32篇邵晓冬
  • 29篇任丽楠
  • 29篇祁兴顺
  • 28篇崔忠敏
  • 24篇吴春燕
  • 21篇陈江
  • 12篇徐建华
  • 10篇姚辉
  • 9篇刘民培
  • 9篇刘峰
  • 8篇张永国
  • 8篇李建军
  • 7篇李静
  • 7篇张宁宁
  • 6篇孙大为

传媒

  • 27篇临床肝胆病杂...
  • 17篇中华胰腺病杂...
  • 12篇现代生物医学...
  • 9篇沈阳部队医药
  • 8篇中华消化杂志
  • 7篇临床军医杂志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现代消化及介...
  • 4篇中国消化内镜
  • 4篇创伤与急危重...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胰腺病学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全军第八次消...

年份

  • 2篇2022
  • 13篇2018
  • 20篇2017
  • 17篇2016
  • 18篇2015
  • 18篇2014
  • 12篇2013
  • 9篇2012
  • 1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囊内镜检查前后的护理
2004年
人体小肠长约600cm,由于长度大,反复折叠,普通小肠镜和胃镜最多只能检查到小肠两端几十厘米处,大部分小肠成为医学检查的"盲区"。胶囊内镜是第四代内镜,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数码相机",犹如一粒普通的药物胶囊,外表光滑,适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我科从2003年8月起对15例疑为小肠疾病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本文就检查前后的护理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
霍燃杨丽艳于卫芹史丽新李宏宇
关键词:内镜胶囊护理
急性心股梗塞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尿激酶(UK)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CEC)和内皮素-1(ET-1)变化的研究,旨在从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等方面探讨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VEC的变化特点和UK对...
李宏宇
关键词:内皮素-1循环内皮细胞尿激酶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合并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者的病死率几乎达100%。随着对SAP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诊断、治疗手段的发展,目前的治疗原则以“综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ondnuous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治疗SAP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清除炎症递质,打断全身炎症反应的恶性循环。
张宁宁郭晓钟李宏宇崔忠敏邵晓冬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液净化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
Glasgow昏迷评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估Glasgow昏迷评分(GCS)对肝性脑病(HE)患者治疗、预后的预测准确度,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的133例H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C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组。依据GCS分为意识清楚组(n=38)、轻度意识障碍组(n=52)、中度意识障碍组(n=27)和昏迷组(n=16)。分析并比较4组患者在治愈好转率、病死率、重症监护天数、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昏迷组治愈好转率37.5%(6/16),显著低于意识清楚组的94.7%(36/38)、轻度意识障碍组的92.3%(48/52)、中度意识障碍组的81.5%(22/27)(P<0.05);昏迷组病死率为62.5%(10/16),显著高于轻度意识障碍组的1.9%(1/52)、中度意识障碍组的18.5%(5/27),意识清楚组无病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组、中度意识障碍组患者重症监护天数分别为(5.2±2.1)d、(2.8±1.5)d,显著多于轻度意识障碍组、意识清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GCS可较好的预测HE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可进一步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刘旭郭晓钟李宏宇吴春燕林浩刘涵
关键词:GLASGOW评分肝性脑病预后
胰腺癌MiaPaCa-2细胞与树突细胞融合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能力的体外研究
2016年
目的:建立胰腺癌MiaPaCa-2细胞与树突细胞( DC)融合的细胞,观察其体外诱导胰腺癌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的能力。方法自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和培养DC,利用50%PEG-10%DMSO融合剂将MiaPaCa-2细胞融合到DC,以不加融合剂仅将DC与MiaPaCa-2共培养组及单纯DC组作为对照。采用FITC-CD86及PE-MUC1进行双标记,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融合率;MTT法检测各组DC存活率。按照DC与T淋巴细胞1∶10、1∶20、1∶40、1∶80的比例混合培养细胞,评价各组DC体外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DC体外激发的CTL的IL-2、IL-10、Granzyme B、IFN-γ分泌量。结果 DC与MiaPaCa-2融合细胞组的融合率为(42.30±7.30)%,明显高于共培养组的(7.21±1.06)%。 DC组、共培养组、融合细胞组DC的存活率分别为95.0%以上、85.0%、62.8%,融合细胞组 DC 存活率显著低于 DC 组及共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0.05)。 DC∶T淋巴细胞为1∶10时,DC组、共培养组、融合细胞组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219±42、3584±317、8201±424,1∶20时分别为110±14、2179±104、6152±104,融合细胞组显著高于DC组及共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为1∶40、1∶80时3组细胞的T细胞增殖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DC∶T淋巴细胞为1∶10时,DC组、共培养组、融合细胞组DC激发的CTL的IL-2分泌量分别为(27.30±5.21)、(897.44±93.05)、(2243.80±381.46)ng/L;IL-10分泌量分别为(19.55±2.05)、(424.60±108.25)、(706.53±161.29) ng/L;Granzyme B 分泌量为(16.23±1.23)、(451.07±120.50)、(1327.77±205.15) ng/L;IFN-γ分泌量为(30.11±4.32)、(982.00±124.68)、(2421.04±488.50)ng/L。融合细胞组激发的CTL的�
杨金光陈江李宏宇郭晓钟
关键词:树突细胞细胞融合
KAI1基因抑制胰腺癌细胞转移机制的探讨被引量:28
2004年
目的 将pCMV KAI1重组质粒转染人高转移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Ⅱ中 ,观察转染前后KAI1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从基因水平探讨KAI1基因抗胰腺癌转移机制。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法成功将重组质粒转染到MiaPaCaⅡ中 ,利用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穿膜侵袭运动能力 ,采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明胶酶活性。结果 pCMV KAI1重组质粒转染后 ,显微镜下细胞计数示转染后胰腺癌细胞穿透基底膜的数量较转染前明显减少 (P <0 0 5 ) ,细胞运动能力明显减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负染带宽度比转染前变窄 ,亮度减弱 ,降解基质膜和细胞外基质的能力和侵袭转移能力下降。结论 KAI1基因控制胰腺癌细胞转移可能是通过抑制癌细胞侵袭及运动功能来实现的。
郭晓钟徐建华刘民培任丽楠王迪李宏宇吴春燕
关键词:KAI1基因胰腺癌细胞胰腺肿瘤基因转染
胰腺癌放射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胰腺癌治疗效果极差,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2%~3%,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手段,但初诊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不到20%,中位生存期只有15~19个月,5年生存率仅20%左右,局部及区域复发率高达50%~86%[1]。放化疗是局部晚期和远处转移胰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李建军郭晓钟赵欣宇李宏宇
关键词: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率中位生存期远处转移
致瘤素通过PI3K/AKT途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凋亡过程的阻断作用
陈江李宏宇王迪郭晓钟
DBC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DBC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DBC1在150例结肠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DBC1表达与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临床预后等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DBC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71.3%vs 24.7%,P<0.05)。DBC1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00)。DBC1表达与结肠癌的总体生存时间、结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密切相关,DBC1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越短(P<0.000)。结论:DBC1在结肠癌中呈高表达,可作为结肠癌的预后判断指标,提示DBC1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永国刘婕邓晗邵晓冬李宏宇郭晓钟
关键词:结肠癌预后
急性胰腺炎23例误诊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误诊原因,提高临床对AP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600例AP,对其中误诊为其他疾病的AP 2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临床表现、医技检查、误诊疾病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本组误诊率为3.8%。23例中误诊为胃炎2例,反流性食管炎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例,不全肠梗阻1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3例,胰腺占位性病变4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3例,脾周血肿1例,胃癌术后1例,肝损害2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腹水待查1例。根据医技检查及临床表现确诊急性胰腺炎。23例中19例内科保守治疗,4例手术治疗;治愈及好转19例,死亡2例,失访2例。结论 AP误诊原因复杂,临床工作中为避免AP误诊的发生,需要医生认真收集病史并做好查体,重视特殊类型胰腺炎,全面、动态地分析医技检查结果。
姚辉郭晓钟李宏宇邵晓冬崔忠敏任丽楠赵佳钧
关键词:胰腺炎误诊胰腺占位性病变胃炎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