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国兵

作品数:10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输入性
  • 4篇疟疾
  • 3篇输入性疟疾
  • 3篇棘球蚴
  • 3篇棘球蚴病
  • 2篇防治知识
  • 1篇调查及对策
  • 1篇动物
  • 1篇性病
  • 1篇疫情
  • 1篇疫情分析
  • 1篇原虫
  • 1篇知识
  • 1篇知晓
  • 1篇知晓率
  • 1篇输入性病例
  • 1篇中期评估报告
  • 1篇自治
  • 1篇自治州
  • 1篇无症状

机构

  • 10篇甘肃省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作者

  • 10篇冯宇
  • 10篇李凡
  • 10篇杨国兵
  • 7篇杨成明
  • 6篇余大为
  • 5篇梁虹
  • 5篇杨俊克
  • 4篇王东
  • 2篇格鹏飞
  • 2篇王立英
  • 2篇伍卫平
  • 2篇官亚宜
  • 2篇任德毅
  • 2篇白雪飞
  • 2篇韩帅
  • 2篇王莹
  • 1篇张颋
  • 1篇胡薇

传媒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中期评估报告被引量:3
2017年
在20世纪50—60年代,疟疾在甘肃数十个县流行,1950—2011年甘肃共报告疟疾病例37 957例,其中间日疟37 750例,占总病例的99.45%。1963年报告病例最多,达5 000余例,之后经过加强防制,疟疾病例逐年减少。1990年后疟疾仅在5个县有本地病例报告,年发病例在1~40例之间。2010年《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甘肃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广泛促进部门间合作,全面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各级疟疾防治机构努力完成规划制定的各项指标,目前全省已经达到消除疟疾行动制定的阶段规划目标。2010年后全省未发生本地感染病例和疟疾死亡病例。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市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结果表明:消除疟疾行动推动了全省各疟疾流行县的疟疾防治工作;全面提高了各级医疗和疾控机构相关人员的诊治和防制水平,全省疟疾流行三类县已经实现消除疟疾目标。2010—2015年6月甘肃省报告疟疾病例113例,其中输入性疟疾112例,不断发生的输入性疟疾疫情,给全省消除疟疾行动增加了新的困难。通过消除疟疾中期评估总结经验,寻找和解决问题,在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的新形势下,为全省2018年提前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李凡杨成明冯宇杨国兵余大为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
甘肃省2011—2019年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情况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2011—2019年甘肃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情况,为制定消除疟疾后防止再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2011—2019年甘肃省疟疾病例信息,对其发病情况、输入地分布、诊断方式、诊断机构、诊断及时性等情况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2011—2019年全省共报告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99例,194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97.49%),5例为临床诊断病例(2.51%)。疟疾分型以恶性疟和间日疟为主,分别占57.79%(115/199)和36.18%(72/199)。所有病例职业以农民最多,占56.78%(113/199)。病例输入地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安哥拉、乍得、尼日利亚等22个国家,占69.85%(139/199),剩余30.15%(60/199)的病例输入地为以印度尼西亚为主的亚洲。199例病例中,疾控机构诊断病例占22.11%(44/199),医疗机构诊断病例占77.89%(155/199)。疾控机构病例诊断比例由2011年50.00%(9/18)降至2019年的11.11%(2/18),医疗机构诊断病例比例由2011年50%(9/18)上升到2019年88.89%(16/18)。疾控机构诊断的病例中市级疾控机构诊断最少,为6.82%(3/44)。疟疾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2 d,其中卵形疟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最长,中位数为3 d。结论继续提高医疗和疾控机构的诊断意识和水平,避免消除疟疾后因输入性疟疾误诊、漏诊而引起的再传播风险。
李凡余大为冯宇杨成明杨俊克张小娟刘子婧梁虹杨国兵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
2016—2022年甘肃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和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2年甘肃省输入性疟疾疫情数据和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感染虫种、来源地、三间分布特征以及发病至初诊时间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2年甘肃省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97例,其中复发病例2例(2017年、2022年各1例),死亡病例1例(2017年);恶性疟67例(占69.07%),间日疟18例(占18.56%),卵形疟11例(占11.34%),混合感染1例(占1.03%,为恶性疟和三日疟混合感染)。输入性病例来源地主要为非洲(80例,占82.47%),其次为亚洲(10例,占10.31%)。每月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较多的是1月、8月和9月,分别为13例、13例、12例,占总病例数的39.18%。报告病例的平均年龄为(36.7±10.1)岁,21~50岁87例(占89.69%);职业以工人为主(82例,占84.54%)。病例报告地以兰州市城关区最多(30例,占30.93%),病例现住址以金昌市金川区最多(8例,占8.25%)。病例发病至初诊间隔时间中位数为4.4(2.4,7.5)d,发病当天就诊15例(占15.46%),发病后1~2 d就诊22例(占22.68%),3~7 d就诊34例(占35.05%),>7 d就诊26例(占26.80%)。结论2016—2022年甘肃省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感染地以非洲为主,感染虫种主要为恶性疟原虫。提示甘肃省在疟疾消除后阶段,应加强对输入性疟疾的监测,提高诊断能力,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杨国兵何爱伟杨成明张小娟冯宇李凡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
甘肃省72县包虫病防治知识调查及对策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开展防治知识调查,掌握群众对包虫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为包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72个包虫病流行县,每县随机抽取4所学校,对3年级及以上所有学生进行调查,并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6个行政村,每村随机选取20位居民进行包虫病健康行为、基础知识问卷调查。同时按户调查饮用水源、牲畜屠宰情况。结果学生和居民的包虫病健康行为正确率分别为53.72%(129 320/240 735)、48.19%(80 458/166 959),基础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30%(45 174/80 245)、43.57%(24 250/55 653)。饮用河水、积水的受调查户比例为28.56%,自宰牲畜比例24.88%。结论甘肃省包虫病流行县学生和居民健康行为正确率、基础知识知晓率均很低,包虫病流行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加强对学生和居民的健康教育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李凡王东冯宇杨俊克杨成明杨国兵梁虹余大为
关键词: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宕昌县人群及家养动物利什曼原虫感染与流行现状调查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调查甘肃山丘型黑热病流行区人群及家养动物利什曼原虫感染与流行现状。方法选择山丘型黑热病流行区甘肃省宕昌县行政村,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及血样巢式PCR检测,调查当地人群及家养动物利什曼原虫感染现状,应用IBM SPSS21.0及SAS9.3对黑热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当地居民215人,家犬40只,驴、羊、马等家畜共计35头。人群血样利什曼原虫巢式PCR检测阳性率为22.74%(49/215),犬血样阳性率为22.54%(9/40),驴和马各有一匹阳性。单因素分析劳动年龄人口分组、是否养犬、是否有畜圈、夏秋季是否使用蚊帐、夏秋季晚间户外活动频率不同的人群组间巢式PCR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劳动年龄人口分组与夏秋季晚间户外活动频率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结论甘肃省宕昌县山丘型黑热病流行区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人群,也存在家畜利什曼原虫感染。当地非劳动年龄人口(儿童、老年人)感染率较高,夏秋季晚间户外活动频繁是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危险因素。
白雪飞官亚宜伍卫平韩帅王立英王莹朱曜宇冯宇李凡任德毅杨国兵
关键词:黑热病无症状感染巢式PCR
甘肃省藏区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现状调查及分析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10个藏区县人群棘球蚴病流行情况。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6月在甘肃省10个藏族自治州(县)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每县共抽取16个行政村。采用B超扫描的方法,开展人群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调查。应用SPSS 20.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分析,患病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抽样检查37 815人,所有调查点均发现棘球蚴病例;以县为单位的人群患病检出率为0.05%~1.59%,平均0.59%(224/37 815);患病检出率大于1%的县分别为夏河县1.59%(64/4 019)、玛曲县1.37%(44/3 206)、肃南县1.20%(60/5 000)。总人群男性患病检出率为0.53%(108/20 276)、女性患病检出率为0.66%(116/17 53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7,P>0.05),但藏族女性(0.71%,93/13 146)和男性(0.46%,73/15 709)患病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2,P<0.05)。不同年龄组间患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46,P<0.05),其中20~岁组最低,为0.28%(19/6 687),80~岁组最高,为2.41%(4/166),患病检出率曲线随年龄增长呈现增高趋势。不同民族间患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0,P>0.05),回族患病检出率最高,为0.92%(5/546)。不同职业人群间患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45,P<0.05),其中商人患病检出率最高,为3.32%(2/62)。共发现细粒棘球蚴病223例,多房棘球蚴病1例,无混合感染病例。其中单脏器寄生占98.21%(220/224);累及肝脏占94.76%(217/229);单包囊占81.70%(183/224);60岁及以上年龄组中多包囊比例(28.57%,22/77)高于60岁以下组(12.93%,19/14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3,P<0.05)。结论甘肃省10个藏区县存在不同程度的细粒棘球蚴病流行,其中夏河县、玛曲县、肃南县流行严重。藏族女性、60岁以上者、商人是该病的重点干预人群。
王东冯宇李凡格鹏飞张颋胡薇梁虹杨国兵余大为杨成明杨俊克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藏族自治州
2015年甘肃省棘球蚴病流行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了解2015年甘肃省棘球蚴病流行现状、评估防治效果,为进一步制定该地区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甘肃省56个棘球蚴病流行县中,每县随机抽取2个乡、每乡随机抽取2个村,开展6~12岁儿童血清阳性率和犬粪抗原阳性率调查,于屠宰季节开展流行县家畜感染率调查;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结果儿童棘球蚴血清阳性率为1.06(103/9 743),以县为单位儿童血清阳性率0.00~7.00%;儿童血清阳性率女性(1.29%,57/4 434)高于男性(0.87%,46/5 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7,P<0.05);血清阳性率6岁儿童最低(0.51%),12岁儿童最高(1.52%),不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509,P>0.05);棘球绦虫犬粪抗原阳性率为2.03%(115/5 654),以县为单位犬粪抗原阳性率0.00~14.00%;牛感染率0.43%(5/1 153),羊感染率0.68%(68/10 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5,P>0.05);家畜总感染率为0.65%,以县为单位家畜患病率0.00~5.50%,最高为环县和敦煌市(均为5.50%)。结论甘肃省棘球蚴病流行程度明显减轻,但各县(区)间差异明显,部分县(区)疫情仍然较重;今后应根据不同的流行情况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治策略。
王东冯宇李凡刘子婧梁虹杨国兵格鹏飞
关键词:棘球蚴病患病率感染率
甘肃省2013-2015年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2013-2015年输入性疟疾疫情,为完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甘肃省输入性疟疾防治资料和疫情报告数据,对疫情情况、地区分布、感染疟原虫虫种的构成、病例诊断类型,以及输入性病例的感染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5年甘肃省共报告疟疾病例97例,其中间日疟52例(占53.6%),恶性疟42例(占43.3%),三日疟、卵形疟和混合感染各1例(占3.1%),均为输入性病例,无本地感染病例。病例感染来源地以东南亚为主(59例,占60.8%),其次为非洲(38例,占39.2%)。发病人群主要为出国务工的21~50岁男性青壮年(91例,占93.8%),4-8月份发病最多(50例,占51.6%)。输入性病例主要分布在文县(49例,占50.5%)、兰州(15例,占15.5%)。病例从发病至确诊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为4 d。报告病例主要来自临床医疗机构,占91.8%(89/97),疾病控制机构占8.2%(8/97)。结论甘肃省2013-2015年无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报告,以输入性间日疟居多,主要来自东南亚。
余大为冯宇李凡杨成明杨俊克杨国兵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病例疫情分析
甘肃省棘球蚴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甘肃省30个棘球蚴病防治县进行群众防治知识调查,了解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42个未开展棘球蚴病防治县作为对照县,在30个调查县和42个对照县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定16个行政村。在每村随机选取20位居民进行棘球蚴病防治基础知识、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同时在全县随机抽取4所学校,对四年级及以上的所有学生进行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知晓情况调查。按户调查饮用水源、牲畜屠宰、养犬情况。结果 30个调查县和42个对照县学生棘球蚴病防治知识、不玩狗及不用病变脏器的行为正确率分别为65.16%、51.69%;47.71%、44.97%;54.52%、46.43%。居民以上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4.15%、35.90%;64.51%、46.58%;39.91%、36.15%。调查县学生和居民各项问题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对照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30个调查县学生和居民洗手行为正确率低于42个对照县。30个调查县清洁水源普及率不高(62.92%),牲畜自宰普遍(40.79%)、家犬数量大(39万余条)。结论 30个棘球蚴病防治县的健康教育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棘球蚴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情况。加强对学生进行不玩狗的教育,对居民进行不用病变脏器喂犬的宣传仍然是今后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李凡冯宇王东杨俊克杨成明杨国兵梁虹余大为
关键词:棘球蚴病防治知识
甘肃省宕昌县利什曼原虫感染人群的家庭聚集性与空间聚集性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为了解甘肃省宕昌县沙湾乡山丘型黑热病流行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感染的分布是否存在家庭、空间聚集性特征,为山丘型黑热病防控工作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结合甘肃宕昌县现场调查的人群血样巢式PCR检测结果与手持GPS对受访家庭的定位数据,进行了二项分布拟合优度χ^2检验和Scan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两个行政村的96户家庭,215人。215名受检者中,巢式PCR检测结果为阳性者有49人,人群阳性率为22. 8%(49/215); 96户家庭中,有巢式PCR检测阳性受检者的有41户,占42. 7%(41/96)。χ^2检验显示本次受访家庭中利什曼原虫感染者的分布服从二项分布(P〉0. 05); Scan分析提示不同地域间人群利什曼原虫的感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本次调查虽未发现甘肃省宕昌县黑热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人群感染呈现家庭聚集性或空间聚集性分布特征,但巢式PCR检测阳性率高,提示当地仍需广泛全面开展黑热病预防控制,重点落实驱蛉灭蛉工作。
白雪飞白雪飞官亚宜伍卫平王立英韩帅王莹冯宇冯宇李凡任德毅
关键词:利什曼原虫家庭聚集性空间聚集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