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健

作品数:15 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4篇颅脑
  • 3篇诱发电位
  • 3篇入路
  • 3篇切除
  • 3篇重型
  • 3篇重型颅脑
  • 3篇外科
  • 3篇颅脑创伤
  • 3篇颅脑损伤
  • 3篇面神经
  • 3篇脑创伤
  • 3篇脑损伤
  • 3篇创伤
  • 2篇血管内降温
  • 2篇亚低温
  • 2篇诱发电位监测
  • 2篇远外侧经髁入...
  • 2篇占位
  • 2篇枕骨

机构

  • 14篇天津市环湖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14篇洪健
  • 5篇姚鑫
  • 5篇杨玉山
  • 5篇陈步东
  • 4篇梁恩和
  • 3篇张赛
  • 3篇张国斌
  • 3篇只达石
  • 3篇韩璐
  • 3篇曹德晨
  • 2篇佟小光
  • 2篇陈悦达
  • 2篇徐鹏
  • 2篇张建宁
  • 2篇杨树源
  • 2篇王虎
  • 1篇孙洪生
  • 1篇陈荷红
  • 1篇张昕
  • 1篇吴剑涓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至脑干腹侧区的显微解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经枕下远外侧经髁人路至脑干腹侧区进行尼微解剖研究。方法成人湿性头颅标本10例(20侧),模拟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进行分层解剖,并比较磨除枕骨髁对脑千腹侧区暴露范围的影响。结果采用倒“U”形切口暴露充分,术中寻找枕下三角、寰惟横突、头外侧直肌等解剖标志定化深层结卡勾.、与不磨枕骨髁比较,磨除部分直至全部枕骨髁后水平暴露距离分别增加10.9mm和12.6mm,手术深度分别降低13.5nm和20.5mm。结论经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磨除部分枕骨髁能够明黟改善脑下腹侧区的暴露,术L}】应根据病变特征进行适量的枕骨髁磨除。
洪健佟小光乔婕张建宁
关键词:远外侧经髁入路枕骨髁
经血管内途径与体表方式降温治疗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经血管内途径与体表方式降温治疗的各自特点.方法:自2005.4~2009.10期间在对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病人(GCS≤8)进行亚低温治疗过程...
张国斌梁恩和黄楹只达石陈悦达曹德晨张昕杨帆闫华王虎洪健徐鹏
血管内降温与体表降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 对比血管内降温与体表降温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血管内降温组和体表降温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降温速度、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偏离目标温度0.2℃的时间百分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以及肌颤发生率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并发症以及预后等临床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血管内降温组患者中心温度降低迅速,并能准确维持目标温度(33℃~35℃),变异范围小;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率以及肌颤发生率与程度明显低于体表降温组;血管内降温组颅内压下降出现更早,并发症较少,预后优于体表降温组.结论 血管内降温具有降温速度快,维持目标温度稳定,复温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效果较好.
梁恩和洪健陈荷红曹德晨张国斌只达石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管内降温亚低温治疗
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TCE-FNMEP)监测技术在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手术治疗的58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所有患者术中行持续TCE-FNMEP联合常规肌电图监测,分别记录术前(打开硬膜)、术中及术后(缝合硬膜)TCE-FNMEP的波幅和潜伏期,分析术后与术前TCE-FNMEP波幅的比率与术后早期(术后1d)面神经功能分级(House-Brackmann分级,简称H-B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5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1例(87.9%),次全切除7例(12.1%),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100.0%,无死亡患者。全部患者均记录到有效的TCE-FNMEP波幅和潜伏期值。术后1d,58例患者中H-B分级Ⅰ~Ⅱ级者48例,其术后与术前TCE-FNMEP波幅的比率为47.6%~100.0%,中位数为85.4%。H-B分级Ⅲ~Ⅵ级者10例,其中H-B分级Ⅲ级者5例,术后与术前TCE-FNMEP的比率为43.2%~55.8%,中位数为45.4%;H-B分级Ⅳ级者3例,术后与术前TCE-FNMEP波幅的比率为31.4%~53.2%,中位数为33.6%;H-B分级V~Ⅵ级者2例,术后与术前TCE-FNMEP波幅的比率分别为6.1%、11.3%。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与术前TCE-FNMEP波幅的比率与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611,P〈0.01)。结论TCE-FNMFA)技术可以预测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是一种有效的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方法。
洪健韩璐陈步东姚鑫张雪青杨玉山
关键词:神经瘤面神经诱发电位经颅电刺激
荧光素钠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探讨应用荧光素钠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手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2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荧光素钠组42例,常规手术组40例.荧光素钠组患者应用荧光显微镜在荧光素钠标记下引导切除肿瘤,术中留取不同程度荧光染色组织送病理检查;常规手术组则在普通显微镜下切除病变,两组患者术后48 h行头部MRI增强扫描检查确定肿瘤切除程度.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荧光素钠组共留取不同程度荧光染色组织标本135份,其中强荧光染色组织标本42份,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证实为肿瘤组织,灵敏度为100%,弱荧光染色组织标本45份,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肿瘤组织37份,灵敏度为82.3%,无荧光染色组织标本48份,术后病理证实为肿瘤组织8份,特异度为83.3%.荧光素钠组镜下全切除率为85.7%(36/42),高于常规手术组的62.5%(25/40)(χ2=5.795,P=0.016).两组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荧光素钠组复发6例(14.3%,6/42),其中死亡1例,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82.2±15.2)分;常规手术组复发12例(33.3%,12/36),其中死亡2例,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76.9±20.3)分;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47).结论 术中荧光素钠染色判断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应用安全简便,有助于提高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洪健陈步东姚鑫杨玉山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荧光素显微外科手术
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对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预测作用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对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应用术中FNMEP监测技术进行面神经功能监测的226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FNMEP术后/术前波幅比率与术后早期(术后3 d)面神经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全切201例(88.9%),次全切15例(6.6%),部分切除10例(4.4%),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100%,死亡4例(1.8%);84.1%(190/226)的患者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分级(HB)为Ⅰ~Ⅱ级,其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85.3%;7.5%(17/226)患者为HBⅢ级,波幅比45.6%;5.8%(13/226)患者为HBⅣ级,其波幅比23.1%;2.7%(6/226)患者为HBⅤ~Ⅵ级,波幅比6.7%。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与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分级呈负相关趋势(r=-0.895,P=0.000)。结论术中FNMEP监测可以预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是一种有效的面神经保护方法。
洪健韩璐陈步东姚鑫杨玉山
关键词:面神经
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桥脑小脑角区占位切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技术在桥脑小脑角区占位切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12月应用术中FNMEP监测技术行面神经功能监测的83例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与术后早期(术后3 d)面神经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8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75例(90.4%)、次全切8例(9.6%)。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100%,术后迟发出血死亡1例(1.2%)。术后3 d,面神经House-Brackmann(H-B)分级Ⅰ~Ⅱ级患者62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85.3%(66.8%,93.4%);H-B分级Ⅲ级患者11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45.6%(38.7%,43.8%);H-B分级Ⅳ级患者7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23.1%(16.4%,25.6%);H-B分级Ⅴ~Ⅵ级患者3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6.7%(3.5%,7.7%)。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与术后早期面神经H-B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s=-0.895,P=0.000)。结论桥脑小脑角区占位切除术中行FNMEP监测可有效保护面神经功能。
洪健韩璐陈步东姚鑫杨玉山
关键词: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桥脑小脑角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
2008年
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治疗是颅底外科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常采用倒U型切口分层分离枕后肌,逐层分离至枕下三角,保护并游离椎动脉,同时磨除部分枕髁及颈静脉结节以增加脑干腹外侧的显露范围,术中可对脑干周围重要结构直视下操作并能较好保护,已成为处理颅颈交界区硬膜内外病变的经典手术入路之一。同时本入路也存在椎动脉损伤、术后颅颈失稳、皮下积液等问题需引起足够重视。
洪健张建宁佟小光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椎动脉枕髁
血管内降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对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共30例患者,均于伤后12h内行血管内降温治疗,体内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4—7d,平均(121.5±13.7)h。患者均于伤后6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经6个月随访,良好11例,中残5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2例。本组患者没有出现与血管内降温系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内降温具有降温速度快、目标温度维持稳定、波动性小以及复温速度容易控制等优点。对于重型颅脑创伤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梁恩和曹德晨张国斌冯珂珂王虎徐鹏洪健张赛只达石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管内降温安全性有效性
亚低温辅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一氧化氮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亚低温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6.67%(21/45)和11.11%(5/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8.89%(13/45)和24.44%(11/45)(P<0.05)。治疗后第3、5天和复温后(第7天)观察组NSE、NO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辅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NSE、NO和CRP的水平,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刘恩合彭永光洪健
关键词:亚低温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