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俊丽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肝炎
  • 7篇肝炎患者
  • 6篇干扰素
  • 5篇慢性
  • 4篇慢性丙型
  • 4篇慢性丙型肝炎
  • 4篇慢性丙型肝炎...
  • 4篇护理
  • 4篇丙型
  • 4篇丙型肝炎
  • 4篇丙型肝炎患者
  • 4篇病毒
  • 3篇依从
  • 3篇依从性
  • 3篇聚乙二醇
  • 3篇聚乙二醇干扰...
  • 3篇护理干预
  • 3篇干扰素治疗
  • 3篇干预
  • 2篇乙型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参谋...

作者

  • 10篇王俊丽
  • 9篇郑燕红
  • 5篇陈新月
  • 5篇吴芳芳
  • 5篇柳雅立
  • 3篇王群
  • 3篇曹振环
  • 3篇苗文静
  • 2篇王晓兰
  • 2篇马丽娜
  • 1篇鲁俊锋
  • 1篇纪述丹
  • 1篇邢秀亚
  • 1篇廖建华
  • 1篇章存元
  • 1篇金怡
  • 1篇何智敏
  • 1篇任姗
  • 1篇李惠聪
  • 1篇王辉

传媒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妇幼健康...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高乙型肝炎患者参与科研项目依从性的护理干预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乙型肝炎患者参与科研项目的依从性。方法将提高护理人员科研意识,对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建立日志本,提供便利就医条件,复诊干预,建立研究者操作指南,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影响,沟通渠道的多样化共9种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乙型肝炎患者参与科研项目中,详细介绍患者遵医行为方式,根据不同患者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参与科研的依从性。对干预效果进行测量。结果科研项目中患者依从性达95.2%。结论通过有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乙型肝炎患者参与科研的依从性。
王辉王群王晓兰王俊丽柳雅立郑燕红
关键词:护理干预乙型肝炎患者依从性
护理干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减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9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应用PEG-IFN皮下注射并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其用药前后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心理及躯体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98.8%的患者能坚持治疗,按要求完成了预定的抗病毒疗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持续病毒应答率达到78.6%,患者对各种不良反应的心理和躯体的适应能力提高.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慢性病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并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保证疗程的完成,减少失访率.
郑燕红王俊丽王晓兰王群李惠聪
关键词:护理干预
不耐受标准治疗方案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低剂量干扰素治疗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针对不能耐受标准治疗方案的慢陛丙型肝炎(CHC)患者,探索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长期维持治疗的效果,并分析与疗效相关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于白细胞低下、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多种原因不能耐受标准治疗方案的CHC患者46例,给予个体化低剂量干扰素(标准干扰素60万~300万IU隔日一次,聚乙二醇干扰素50~9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0.6~0.9g/d长期维持治疗,疗程≥72周。连续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 exacttest检验。结果93.5%患者(43/46)可耐受不同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长期维持治疗,只有3例不能耐受而被迫停药。不同节点的病毒学应答率为:快速病毒学应答10.9%、早期病毒学应答30.40/0、24周病毒学应答45.%、48周病毒学应答47.8%。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肝脏B型超声显示形态学改善。快速病毒学应答、早期病毒学应答、24周病毒学应答者均可在48周时获得较高病毒学应答,尤其24周病毒学应答对48周病毒学应答具有较好预测作用,获得24周病毒学应答者其48周病毒学应答率为95.2%,而24周未获得病毒学应答者其48周未应答率为92.0%。结论(1)对于不能耐受标准治疗方案的CHC患者予以低剂量干扰索联合利巴韦林长期维持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48周病毒学应答率(47.8%);(2)24周病毒学应答对48周病毒学应答具有较好预测作用;(3)疗程中严密监测、对症治疗原发病并给予患者足够的依从性教育和心理疏导是治疗得以维持的重要保证。
曹振环柳雅立郑艳红纪述丹王俊丽廖建华章存元陈新月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干扰素病毒学应答
非活动HBsAg携带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获得HBsAg清除与Th1及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 IFN)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epatitis S antigen carries,IHC)发生HBsAg清除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干扰素(interferon,IFN)-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Th2类细胞因子:IL-10、IL-1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012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24例IHC患者,全部患者为初治,未曾使用过抗病毒药物。给予Peg IFN治疗(Peg IFNα-2a135μg,皮下注射,1次/周)24周,获得HBsAg清除者(R组)17例,未获得清除者7例(NR组),同时纳入11例健康者(HC组)。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健康者及IHC患者基线、治疗12周和24周血清IL-2、IFN-γ、TNF-α、IL-10、IL-13水平。结果 IHC的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水平均低于健康者(P=0.033;P=0.003;P<0.001),而Th2类细胞因子(IL-10、IL-13)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01;P=0.001)。R组患者经Peg IFN治疗后,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升高明显,之后24周有所下降:IL-2水平从(4.82±3.08)pg/ml升高至(12.46±5.33)pg/ml(P=0.021),之后下降至(3.43±2.44)pg/ml(P=0.007);IFN-γ基线水平(81.27±35.50)pg/ml,12周升高到(113.35±33.73)pg/ml(P=0.005),24周下降至(60.37±24.07)pg/ml(P<0.001)。NR组患者无此现象。R组患者Peg IFN治疗后,Th2类细胞因子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02),基线为(23.13±19.76)pg/ml,12周下降至(16.11±8.69)pg/ml,24周下降至(8.25±4.19)pg/ml。24周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NR组无此变化。R组与NR组患者IL-13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g IFN治疗IHC,Th1类细胞因子升高、Th2类细胞因子下降可能预示着HBsAg清除。
曹振环王俊丽吴芳芳郑燕红陈新月
关键词: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聚乙二醇干扰素TH1类细胞因子TH2类细胞因子
Ⅰ期药物临床试验中研究护士的工作职责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Ⅰ期药物临床试验中研究护士的作用和职责。方法:通过我科Ⅰ期药物临床试验过程,逐步了解研究护士在试验过程中的作用和职责。结果:研究护士认识自己在临床试验中的责任及义务。
吴芳芳王俊丽苗文静郑燕红
关键词:研究护士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依从性与疗效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全球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终末期肝病的人数约100万。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预后,但长期治疗中患者的依从性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我们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应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的CHB Ⅳ期患者观察漏服率与疗效的关系,报告如下。
郑燕红王俊丽吴芳芳苗文静柳雅立陈新月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药物依从性循证医学证据终末期肝病阿德福韦酯
肝炎患者参与科研项目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2017年
在研究工作中提高患者依从性对科研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09年10月我院参与开展《一项针对EFFORT研究受试者的延长研究》治疗研究。EFFORT延长研究针对EFFORT研究受试者的延长三年的研究,旨在评价路线图概念优化治疗的长期疗效(包括病毒学应答率及耐药率),并对按照目前中国乙肝治疗指南建议停药后的患者的长期应答情况进行评价,为提高患者参与科研依从性进行了以下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吴芳芳郑燕红王俊丽苗文静
关键词:依从性护理干预肝炎患者
大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大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并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治疗的无应答慢性丙肝27例患者均给予Peg—IFNα-2a270μg每周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15mg/(kg·d),治疗12周后改为Peg—IFNα-2a180μg每周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15mg/(kg·d)继续治疗,总疗程72周,停药后均随访24周,观察其不良反应同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初始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大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为25.9%,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为59.3%,病毒动力学缓慢下降。结论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大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并同时配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郑燕红邢秀亚王俊丽
关键词:病毒学临床护理研究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预存耐药相关替代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索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nterferonα,PEG IFN-α)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对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ly acting antiviral,DAA)的预存耐药相关替代(resistance-associated substitutions,R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5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310例基因1b型CHC患者,均予以PR方案,依据是否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y response,SVR)分为SVR组与非SVR组。提取患者基线以及治疗失败时的HCV RNA,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并测序HCV NS3/4A、NS5A、NS5B区基因,进行DAA相关RAS差异性比较。结果SVR组184例,非SVR组126例。基线NS3/4A区82.5%存在DAA相关RAS,S122为38.8%,Q80L为0.7%;基线NS5A区44.5%检测到RAS,Y93H为6.3%,L31M为2.9%;基线NS5B区88.3%检测到RAS,S282为0.7%,L159F为5.0%。SVR组与非SVR组基线RAS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治疗失败后部分患者关键位点RAS,如L31M、Y93H出现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π检验以及Tajima’s D检测均未观察到特殊的进化模式。结论基因1b型CHC患者中存在DAA相关RAS,这些突变大多为低度耐药突变,其对PR治疗疗效无影响,且未观察到IFN的选择压力对RAS的变化造成影响。
任姗金怡柳雅立鲁俊锋马丽娜何智敏郑燕红王俊丽陈新月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病毒干扰素利巴韦林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MIP-1β水平变化趋势
2018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interferon, Peg-IFN)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arrier, IHC)发生HBsAg清除与血清MIP-1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组经Peg-IFN治疗24周的IHC 20例,其中13例获得HBsAg清除(R组),7例未获得HBsAg清除(NR组)。用Luminex技术检测IHC基线、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β, MIP-1β)水平。同时检测11例健康者(HC组)血清MIP-1β水平。通过比较R组与NR组基线血清MIP-1β水平及治疗后变化趋势,探讨血清MIP-1β与HBsAg清除的相关性。结果 R组、NR组、HC组基线血清MIP-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0,P=0.729)。R组经Peg-IFN治疗后MIP-1β水平较基线明显下降(F=4.532,P=0.018)。而NR组血清MIP-1β呈水平波动,较基线无显著变化(F=0.071,P=0.932)。结论经Peg-IFN治疗后,IHC的血清MIP-1β水平明显降低,表明该治疗可能有利于HBsAg的清除。
曹振环柳雅立马丽娜郑燕红王群王俊丽吴芳芳陈新月
关键词: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聚乙二醇干扰素MIP-1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