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振环

作品数:57 被引量:212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肝炎
  • 25篇干扰素
  • 23篇慢性
  • 19篇乙型
  • 19篇乙型肝炎
  • 19篇病毒
  • 15篇慢性乙型
  • 15篇慢性乙型肝炎
  • 12篇细胞
  • 12篇聚乙二醇干扰...
  • 11篇抗病毒
  • 10篇携带者
  • 8篇血清
  • 8篇聚乙二醇
  • 8篇活动性
  • 8篇核苷
  • 7篇阳性
  • 7篇抗病毒治疗
  • 7篇HBSAG
  • 7篇病毒治疗

机构

  • 5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总参谋...

作者

  • 57篇曹振环
  • 51篇陈新月
  • 28篇马丽娜
  • 24篇柳雅立
  • 22篇金怡
  • 16篇何智敏
  • 13篇鲁俊锋
  • 8篇张永宏
  • 7篇郑燕红
  • 7篇任姗
  • 6篇吴昊
  • 6篇彭巧丽
  • 6篇田亚坤
  • 6篇李海英
  • 4篇任珊
  • 4篇耿楠
  • 4篇王莉琳
  • 3篇王俊丽
  • 3篇鲁俊峰
  • 3篇黄雁翔

传媒

  • 8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北京医学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科研...
  • 1篇传染病网络动...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雨课堂在传染病专业见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20年
传染病学是内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本科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是由基础理论学习迈向工作岗位的重要一环,对培育医学生的诊疗思维及临床技能具有重要影响。很多传染性疾病有其固定的流行时间,学生到医院见习期间很可能见不到相应患者,如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很难掌握疾病重点。因此,在传染病学领域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非常必要。"雨课堂"是一项简单易用的教学工具,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建立了师生之间课前、课中、课后的沟通桥梁,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文章将详细讲述我科在霍乱教学中应用雨课堂的具体情况。
曹振环陈新月
关键词:本科生见习传染病霍乱
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对H/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探讨初始、记忆和效应T细胞各亚群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5例正常人,79例HIWAIDS患者CD4〈200组17例、200≤CD4≤500组45例和CIM〉500组17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细胞各亚群绝对数及百分比。结果随着疾病进展,CD4^+初始细胞(Naive)计数和比例均逐渐减少(P〈0.001);CD4^+中枢性记忆T细胞(Tcm)计数逐渐降低(P〈0.001),但百分比逐渐升高(P〈0.002);CD4^+效应记忆性T细胞(TEM)百分比上升(P〈0.001);CD8^+Naive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均逐渐下降(P〈0.05);CD8^+TCM、TEM和终末分化的效应性记忆T细胞(TEMRA)的计数及百分比,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显著变化,幼稚型T淋巴细胞数目逐渐减少,功能型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本研究有助于对HIV致病机制的研究及疾病进展的监测。
李海英曹振环计云霞吴昊陈新月
关键词: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淋巴细胞亚群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研究。IHC按照个人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HBV DNA〈20 IU/mL者仅予Peg IFNα-2a,≥20~〈2 000 IU/mL者予Peg IFNα-2a联合ADV,疗程96周。但若患者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后巩固治疗24周,总疗程虽不到96周,也可提前停药。两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影响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184例IHC患者,治疗组112例,对照组72例。治疗组治疗48周时HBsAg清除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0.8%(32/104)、26.0%(27/104),96周时上升至45.2%(47/104)和38.5%(40/104);对照组治疗48及96周时HBsAg清除率均为1.5%(1/68),无HBsAg血清学转换者;治疗组HBsAg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066,P〈0.01)。基线(OR=2.313,95%CI:1.258~4.251,P=0.007)、治疗12周(OR=3.159,95%CI:1.826~5.466,P〈0.01)及24周(OR=3.347,95%CI:2.050~5.465,P〈0.01)的HBsAg定量,治疗12周(OR=5.343,95%CI:2.085~13.689,P〈0.01)及24周(OR=4.855,95%CI:2.380~9.902,P〈0.01)HBsAg下降幅度,治疗12周ALT是否升高(OR=3.520,95%CI:1.369~9.052,P=0.009),均是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Peg IFNα-2a治疗IHC可获得较高HBsAg清除率或血清学转换率,而且安全性良好。治疗12、24周HBsAg下降显著,同时伴有12周ALT升高,预示可获得较高的HBsAg清除率。
曹振环柳雅立马丽娜鲁俊锋金怡何智敏耿楠郑燕红陈新月
关键词: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聚乙二醇干扰素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抗病毒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曹振环陈新月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6
2008年
HCV感染极易转变为慢性持续性感染,宿主的免疫功能变化可能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而T淋巴细胞在宿主免疫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慢性HCV感染过程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变化与联系进行综述。
曹振环陈新月
关键词: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HI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增殖、活化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未治疗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增殖、活化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以16例健康人及49例慢性未治疗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HIV/AIDS患者根据CD4细胞计数
曹振环李海英彭巧丽田亚坤师令娴陈新月
CFSE标记人T细胞亚群增殖反应及其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和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人T细胞亚群增殖反应的方法学及其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FSE标记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为未刺激组及刺激组。未刺激组加入CD28,刺激组加入CD28及不同浓度PHA,将细胞培养5~7d后进行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CFSE、PHA标记的最佳浓度及最佳培养时间,采用CellQuest软件及ModFit软件分析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增殖情况,并对两种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在上述最佳实验条件下,采用相同的实验方法分析CMV-pp65肽刺激CMV-IgG(+)HLA-A2(+)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T细胞亚群增殖情况;结果CFSE标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最佳浓度是0.5μmol/L,PHA的最佳刺激浓度为2μg/ml,在此浓度下,最佳培养时间为6d,PHA刺激培养6d后T细胞各亚群出现典型的增殖不同步现象,经CMV-pp65肽刺激后CD8+T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反应,采用CellQuest及ModFit软件联合分析,可实现淋巴细胞增殖分析的可视化及数量化。结论CFSE染色结合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是分析淋巴细胞增殖的有力工具,可以有效检测出病毒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增殖反应及增殖动力学,在探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价值。
彭巧丽李海英曹振环田亚坤陈新月吴昊计云霞
关键词:T淋巴细胞CFSE增殖反应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口服PPC治疗,B组口服水飞蓟宾甲葡胺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停药后2周的血脂及肝功能,血清IL-6、TNF-α、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并与1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B组比较,A组治疗3个月及停药后2周的血脂、肝功能、IL-6、TNF-α均明显降低(P均<0.05),IL-6、TNF-α水平与对照组接近;A组治疗3个月及停药2周后Fins、HOMA-IR均较B组明显好转(P均<0.05)。结论 PPC可明显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其血清TNF-α、IL-6水平,改善预后。
刘义荣梁珊聂巍仇丽霞曹振环范作鹏陈杰张晶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烯磷脂酰胆碱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罕见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α干扰素(IFN-α)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和丙型病毒性肝炎(CHC)的重要手段,治疗中一般不良反应较常见并易于处理,罕见不良反应报道极少,因此正确认识及适当处理罕见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报告我科在应用...
曹振环马丽娜张永宏柳雅立金怡任珊王莉琳陈新月
关键词:干扰素Α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
文献传递
5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和病理分析
2008年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病理上表现为进行性小胆管破坏,伴汇管区和汇管周围炎症及纤维化,最终导致门脉高压、肝硬化及肝细胞功能衰竭。近年来,国外报道PBC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占国外成人肝移植指征的第2位。随着诊断技术和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国内本病也有增多趋势,而且近年发现一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不相平行的现象,故此,我们对本院近4年诊断为PBC并有肝脏病理学诊断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肝组织病理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马丽娜黄雁翔曹振环陈新月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理分析组织病理特征胆汁淤积性病理学诊断门脉高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