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芃

作品数:34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地震
  • 10篇强震
  • 6篇断层
  • 6篇密度结构
  • 6篇活动地块
  • 5篇断层运动
  • 5篇壳幔
  • 4篇活动地块边界...
  • 4篇反演
  • 2篇地表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震预报
  • 2篇地震预测
  • 2篇地震预测研究
  • 2篇形变
  • 2篇学科
  • 2篇震后
  • 2篇震前
  • 2篇强震活动

机构

  • 25篇中国地震局地...
  • 1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课程教材研究...
  • 2篇陕西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人民教育出版...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3篇王芃
  • 18篇邵志刚
  • 7篇张晰
  • 5篇刘晓霞
  • 4篇刘琦
  • 4篇魏文薪
  • 4篇冯蔚
  • 4篇李海艳
  • 3篇马宏生
  • 3篇徐涛
  • 3篇王武星
  • 3篇滕吉文
  • 3篇张忠杰
  • 2篇熊仁伟
  • 2篇石富强
  • 2篇邓阳凡
  • 2篇梁晓峰
  • 2篇张永谦
  • 2篇张国民
  • 2篇韩颜颜

传媒

  • 8篇地震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英语学习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7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力异常的正演拟合及其在龙门山地区壳幔密度结构中的应用
<正>重力学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通过重力异常数据研究地球本体,特别是地壳和上地幔结构与物性特征。正演拟合可以通过先验信息的约束来获得复杂的壳幔密度结构,是建立精细壳幔密度结构的主要方法之一。IGMAS是常用的正...
王芃张忠杰张晰徐涛
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特点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华北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之一。华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记载时间较早且较为连续,是研究我国强震活动的理想试验场。选取第三、第四活动期M≥6.0地震目录作为基础资料研究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特点。首先探讨华北地区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关系,然后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轮回性阶段及其期幕活动特点,最后计算未来5年华北地区发生下一次M≥6.0地震的累积概率和条件概率。研究结果表明:①华北地区M≥6.0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活动地块的边界带,M≥7.0地震则全部发生在活动地块的边界带上,同时华北地区地震应变释放速率与边界带的构造活动速率呈线性相关;②第四活动期各活跃幕的能量释放均低于第三活动期,因此华北地区未来仍可能发生M≥6.0地震;③第三、第四活动期的主体活动区存在显著差异,且第四活动期的强震活动较第三活动期向东迁移;④在2020年年初发生第四活动期闭幕M≥6.0地震的累积概率为80%左右,而在2022年年底前发生M≥6.0地震的条件概率为50%。本研究可为华北地区地震大形势分析和中长期地震危险性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尹晓菲张国民邵志刚王芃孙鑫喆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利用重力异常构建壳幔密度结构方法及应用
利用重力异常构建壳幔密度结构,是获取地球内部物性参数、岩石结构的方法之一,可以为研究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约束.直接观测到的重力异常是获取壳幔密度结构的重要资料.重力异常是不同深度物质产生的重力场的叠加,针对不同的研究区...
张晰王芃邓阳凡张永谦徐涛滕吉文
关键词:壳幔结构重力异常分离反演
文献传递
起伏地表下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起伏地表是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中普遍遇到的难题.起伏地表下的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对起伏地表观测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有重要意义.地震波场模拟和地震波走时场分别描述地震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信息,为研究地震波传播理论的两种重要途径.本文从地震波场和地震波走时场两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起伏地表下的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示了该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为使读者能从中找到突破点,为起伏地表这一勘探领域的经典难题做出贡献.
侯爵张忠杰兰海强马婷王芃徐涛滕吉文
关键词:起伏地表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
一种主要断层十年尺度强震发生概率预测方法
本发明适用于地震分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主要断层十年尺度强震发生概率预测方法,包括:步骤一,建立中国陆地地区强震复发模型;步骤二,补充强震平均复发周期;步骤三,补充断层强震离逝时间;步骤四,确定中国陆地地区活动地块边界带主...
王芃邵志刚刘晓霞尹晓菲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对地震预测研究的启示思考被引量:4
2018年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已经过去10年,在此期间关于地震预测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实践工作从未停止,本文作者从地震预测业务人员角度,分析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相关的地震地质、大地测量、地震学、前兆观测异常等方面的现象。针对不同研究方向,从震情跟踪角度提出了预测意义的讨论、可能问题的分析、不成熟的一些建议,并就综合预测给出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认识,期望对地震预测预报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邵志刚王芃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地震预报地震研究
重力异常的正演拟合及其在龙门山地区壳幔密度结构中的应用
<正>重力学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通过重力异常数据研究地球本体,特别是地壳和上地幔结构与物性特征。正演拟合可以通过先验信息的约束来获得复杂的壳幔密度结构,是建立精细壳幔密度结构的主要方法之一。IGMAS是常用的正...
王芃张忠杰张晰徐涛
文献传递
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后南北地震带北段面波速度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南北地震带北段94个固定地震台站2013年1—9月的连续波形资料,利用背景噪声方法和层析成像技术反演该地区在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不同时间段、两个月相同时间窗长的瑞利面波速度结构与波速演化。相速度成像结果表明:岷县漳县地震前5—6月相对于3—4月,临潭—宕昌断裂带及周边地区出现了波速降低的现象,而震后8—9月相对于5—6月波速逐渐恢复升高,这说明在岷县漳县地震前两个月出现了波速低值异常,并且在低速异常区域的边界处发生了此次地震。
严珊杨立明周龙泉张辉王芃
关键词:层析成像祁连山中段
一种基于层析成像技术提高浅地表面波勘探水平分辨率的方法被引量:10
2018年
在高频面波方法中,水平分辨率是指水平方向上分辨异常体的能力.异常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可用水平方向上横波速度的异常尺度来确定.面波多道分析(MASW)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浅地表横波速度结构的探测,然而该方法确定的横波速度是整个检波器排列的平均计算结果,因此水平分辨率较差.另外,采用共中心点(CMP)多次覆盖的方式采集数据亦增加了野外的工作量.我们在MASW方法的基础上,应用面波层析成像方法,提出一套提高面波勘探水平分辨率的完整方法的技术流程.首先,利用波场分离技术获得准确的基阶或高阶模式面波,采用相位扫描的互相关方法测量多道面波记录中任意两道之间的面波走时;然后根据面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高分辨率的各目标网格内的纯路径相速度频散曲线;最后反演所有目标网格内的纯路径相速度频散曲线,得到研究区域的拟二维横波速度结构.这套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理论上它可以准确地提取相邻两道之间面波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同时由于该方法最少只需要1个排列就可以获得拟二维横波速度结构,因此它显著减小了野外工作量.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都证实了这套方法可有效提高面波勘探的水平分辨率.
尹晓菲胥鸿睿夏江海孙石达王芃
关键词:水平分辨率
中国大陆强震时空分布特征及2021年玛多7.4级地震后趋势分析
2021年
对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中国大陆强震趋势的判定。由于地震目录完整性的限制,目前对中国大陆强震时间间隔的分析多基于1900年以来地震目录。因为记录时长相对较短,难以排除当前强震时序特征基于偶然的可能性,并且可能导致过拟合而影响预测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2021—2030年中国大陆地震重点危险区确定工作中的相关资料,对合成地震目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地震活动强弱交替是一种普遍现象,当假设中国大陆活动断层具有准周期复发特征时,合成地震目录时序特征与当前目录最为接近。基于上述认识,使用适用范围更广的单参数指数分布拟合了中国大陆强震间隔,并结合相邻强震构造关联随时间的变化对2021年5月22日玛多7.4级地震后中国大陆的强震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继玛多7.4级地震之后,未来两年中国大陆再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较大,下次强震发生在2022年年底之前的概率为61.81%。下次强震发生在2021年的概率为30.58%,最有可能的发震区域是巴颜喀拉地块;下次强震发生在2022年的概率为44.97%,重点关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
王芃邵志刚石富强尹晓菲
关键词:地震趋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