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焱
- 作品数:34 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临床药学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 低温大气压等离子体激活培养基选择性杀伤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被引量:2
- 2019年
- 低温大气压等离子体(CAP)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的抗癌手段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三阴性乳腺癌在多种乳腺癌亚型中恶性程度最高,由于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预后很差。发现等离子体激活的培养基(PAM)能够选择性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而对正常细胞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影响较小,同时PAM能够抑制MDAMB231中原本高度激活的JNK的磷酸化程度。因此推测累积的基因组突变和高度激活的MAPK/JNK信号通路使三阴性细胞更容易被PAM杀死。研究提出了CAP杀伤作用与乳腺癌亚型之间的相关性,并且为探索CAP选择性杀死三阴性细胞的机制提供了前期基础。
- 项良剑徐潇宇张硕蔡东焱戴晓峰
-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凋亡细胞迁移JNK
- 肿瘤骨转移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6年
- 骨转移是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肿瘤的常见并发症,骨转移的发生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关于骨转移的机制是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胞因子与肿瘤细胞表达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在肿瘤细胞的迁移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针对这些新靶点的药物也逐步进入临床试验并被证实具有较好疗效。现综述骨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 蔡东焱陶敏
- 关键词:骨肿瘤细胞因子类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异时性双侧乳癌25例,同时性双侧乳癌7例;5、10a无病生存率异时性双侧乳癌患者分别为52%和16%,同时性双侧乳癌患者分别为29%,14%,两者相比,P均>0.05;异时性双侧乳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4.5个月,同时性双侧乳癌为20.5个月,二者相比,P<0.05。认为与同时性双侧乳癌相比,异时性双侧乳癌患者生存期较短。
- 吴小红刘爱宁蔡东焱
-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癌
- β-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紫杉醇注射液对乳腺癌MB-468细胞体外协同作用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β-榄香烯与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株协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别以β-榄香烯注射液(2.5、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μg/mL)、紫杉醇注射液(0.00100、0.00200、0.00400、0.00800、0.01600、0.03125、0.06250、0.12500、0.25000μg/mL)作用24h和48h以及两药联合处理人乳腺癌细胞株MB-468细胞,SRB法检测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通过Westernblot检测干预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1)、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cip1和P27kip1表达变化。结果单药β-榄香烯或紫杉醇对MB-468细胞株生长均有抑制作用,β-榄香烯24h和48h的IC50和IC20值分别为34.20、52.59和10.15、17.81μg/mL,紫杉醇24、48h的IC50值分别为2.449和1.698μg/mL。联合组(β-榄香烯和紫杉醇的浓度分别为20、40和0.016、0.008μg/mL)对乳腺癌MB-468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具有协同作用,Q值>1.15。β-榄香烯组(52.59μg/mL)cyclin-B1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降,联合组较紫杉醇单药组(1.698μg/mL)cyclin B1的表达水平也有降低,联合组P27kip1蛋白的表达较β-榄香烯和紫杉醇单药作用时有增加。结论β-榄香烯对紫杉醇具有协同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表达和上调P27kip1表达有关。
- 蔡东焱高翔吴小红洪婷婷
- 关键词:乳腺癌Β-榄香烯紫杉醇细胞周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 2010年
-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培美曲塞500mg/m2,顺铂75mg/m2,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每2个化疗周期评价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不良反应,计算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期(OS)。结果 32例入组患者均可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其中CR1例,PR11例,SD6例,PD14例。随访时间为12.5个月,中位TTP为4.2个月,中位OS为8.5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和中性粒细胞减低。结论即使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已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仍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且其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毒性耐受性较好。
- 吴小红茆勇徐振宇蔡东焱张茹霞洪婷婷华东
- 关键词:培美曲塞顺铂乳腺肿瘤
- 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及其变化与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血小板(PLT)计数及其变化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肿瘤外科26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前后PLT计数分为术前正常PLT组(PLT<300×10^9/L)和术前高PLT组(PLT≥300×10^9/L),同理分为术后正常PLT组和术后高PLT组,另按照手术前后PLT计数的变化,分为术后PLT升高组、术后PLT降低组,采用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前正常PLT组的生存优于术前高PLT组;而术后高PLT组的生存优于术后正常PLT组,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术后PLT升高组的生存优于术后PLT降低组,虽然以上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两条生存曲线有进一步分离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T≥300×10^9/L(RR:0.553;95%CI:0.318~0.962;P=0.036)和术后PLT<30×10^9/L(RR:1.824;95%CI:1.006~3.308;P=0.048)都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前后PLT的异常升高对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作用相反,其机制可能与部分结直肠癌细胞分泌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有关,而具有该分泌功能的结直肠癌与不良预后相关。
- 周嘉梁蔡东焱姜智张云霞吴伟王震吾王明智华东
-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小板计数预后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在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住院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PICC组60例和VPA组60例。比较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VPA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与PICC组的96.67%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VPA组留置时间1年以上的患者为52例,PICC组为32例(P<0.05);VPA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3%,显著低于PICC组的5.6%(P<0.05)。VPA组生活质量评分B级以上患者42例(70%),多于PICC组的28例(46.67%)(P<0.05)。结论 VPA组在留置时间、并发症、生活质量等方面较PICC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如不考虑价格因素,VPA应作为肺癌患者静脉输液的首选通路。
- 杨新雅蔡萍蔡东焱
- 关键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术肺癌化疗
-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肺癌染色体异常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程。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异常改变是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肺癌的染色体异常,探讨染色体异常与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胸外科2005年10月—2006年9月手术切除的新鲜肺癌标本30例,其中小细胞肺癌、腺癌和鳞癌各10例,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分析患者肺癌组织中全基因组的变化。结果:30例肺癌标本中CGH都发现有染色体异常改变,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1p11-p22、5p11-p14、16p11-p12、19q13、19p13、20p12和21q21等区域均有高频的扩增,在5q、6p24-pter、9p31-qter、13q21-qter和14q21-qter等区域均有高频缺失。同时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染色体异常表现也有一定区别。结论:遗传物质的异常改变在肺癌细胞中普遍存在,遗传物质异常是肺癌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一些染色体区域的异常有所不同,这可以为三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种遗传学标志。随着恶性肿瘤病程的进展,染色体畸变的复杂性也明显的提高。不同的致癌因素(如吸烟)可导致不同的染色体异常。
- 蔡东焱陶敏薛永全张茹霞
- 关键词:肺癌染色体癌基因抑癌基因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培美曲塞二钠互为二三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比较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和培美曲塞互为二、三线治疗是否存在优先顺序。方法回顾性分析标准一线治疗失败的83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A组(45例)和B组(38例)。A组患者在接受EGFR-TKIs二线治疗失败后接受培美曲塞三线治疗,B组患者在接受培美曲塞二线治疗失败后接受EGFR-TKIs三线治疗。结果A组和B组患者二线治疗后的PFS分别为8.05个月(95%C15.90-10.20个月)和4.20个月(95%CI3.33-5.06个月,P=0.001),吸烟和不吸烟患者二线治疗后的PFS分别为3.69个月(95%CU5.00-7.59个月)和7.12个月(95%C15.51-8.38个月,P=0.007),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二线治疗后的PFS分别为5.56个月(95%C14.02-7.10个月)和6.85个月(95%CI4.98-7.58个月,P=0.279)。A组和B组患者三线治疗后的PFS分别为6.88个月(95%CI5.07-8.69个月)和7.60个月(95%CI5.59-9.12个月,P=0.899),吸烟和不吸烟患者三线治疗后的PFS分别为4.95个月(95%C12.83-7.05个月)和8.49个月(95%C16.27-10.76个月,P=0.050),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三线治疗后的PFS分别为5.96个月(95%C14.02-7.91个月)和8.38个月(95%CI5.68-11.07个月,P:0.176)。A组和B组患者的MST分别为23.60个月(95%C119.23-28.00个月)和15.58个月(95%CI11.85-19.32个月,P=0.021),吸烟和不吸烟患者的MST分别为11.99个月(95%CI8.55-15.49个月)和23.18个月(95%CI19.33-27.02个月,P=0.001),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MST分别为17.40个月(95%CI13.19-21.61个月)和22.74个月(95%CI18.29-27.19个月,P=0.111)。结论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TKIs二线治疗失败后选择培美曲塞三线治疗较培美曲塞二线治疗失败后选择EGFR-TKIs治疗更能
- 张茹霞蔡东焱洪婷婷吴小红华东
- 关键词:肺肿瘤药物疗法培美曲塞
- 改良HIPEC对预防局部进展期胃癌复发的作用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改良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在预防进展期胃癌复发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并行根治术后HIPEC的48例ⅡB~ⅢC期胃癌患者作为HIPEC组;将同期80例根治术后仅接受静脉化疗的ⅡB~ⅢC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无病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HIPEC组3年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37.5%vs.72.5%,P<0.05);对照组中位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显著低于HIPEC组(17.2 vs.25.4,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PEC是预防进展期胃癌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HR=0.465,95%CI:0.269~0.803;P<0.01);在热灌注治疗中选择白蛋白紫杉醇可显著减少肿瘤复发率(HR=0.385,95%CI:0.178~0.831;P=0.015),HIPEC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更低(HR=0.305,95%CI:0.136~0.682;P<0.05)。HIPEC主要的急性期不良反应为无菌性腹膜炎,部分患者远期出现肝功能异常,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术后行改良HIPEC可以改善中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其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更低,且该置管方法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控,能满足治疗需要。而使用白蛋白紫杉醇作为HIPEC的药物似乎更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钱可扬茆勇陆庭勋孙俊杰高翔蔡东焱
- 关键词:胃癌浆膜浸润腹腔热灌注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