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利芳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3篇胆管
  • 3篇胆管造影
  • 3篇胰胆管
  • 3篇胰胆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逆行
  • 3篇内镜
  • 3篇内镜逆行
  • 2篇胆管造影术
  • 2篇胰胆管造影术
  • 2篇造影术
  • 2篇镇痛
  • 2篇疼痛
  • 2篇逆行性
  • 2篇逆行性胰胆管...
  • 2篇全身麻醉
  • 2篇内镜逆行性胰...
  • 2篇老年
  • 2篇磺酸

机构

  • 9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9篇赵利芳
  • 5篇杨建功
  • 2篇王开娟
  • 2篇巩继平
  • 2篇孟瑞霞
  • 2篇王培山
  • 1篇李明勇
  • 1篇胡微澜
  • 1篇范解放
  • 1篇祁代华
  • 1篇徐丹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给药方式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式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23年2—6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52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常规硬膜外置管后给予0.1%盐酸罗哌卡因3 mL,并于3 min后予镇痛药物3 mL,无特殊反应者3 min后给予镇痛泵内药物9 mL并连接镇痛泵,开启至分娩后拔出导管。观察组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前给予试验量0.1%盐酸罗哌卡因3 mL,常规置入硬膜外导管,3 min后产妇躺平再次给予镇痛泵内药物3 mL,3 min后给予镇痛泵内药物9 mL,连接镇痛泵并开启至分娩后拔出导管。观察两组硬膜外置管不畅发生率,产妇硬膜外穿刺前(T1)、镇痛开始30 min(T2)、宫口开全(T3)3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产妇自主追加镇痛泵次数,产妇满意度,转剖宫产例数,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置管不畅发生率为1.3%(1/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8/76)(χ^(2)=5.79,P<0.05)。观察组T2、T3时间点的VAS评分分别为(0.89±0.08)分、(2.1±0.0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5±0.07)分、(3.35±0.07)分(t=238.54、133.17,均P<0.001)。观察组自主追加镇痛泵次数[(1.00±0.84)次]少于对照组[(4.00±0.65)次](t=29.47,P<0.001)。观察组产妇满意度[100.0%(76/76)]高于对照组[92.1%(70/76)](χ^(2)=6.25,P<0.05),转剖宫产率为0(0/76),低于对照组的52.6%(4/76)(χ^(2)=4.10,P<0.05)。结论行硬膜外置管分娩镇痛时于置入硬膜外导管前给予试验量0.1%盐酸罗哌卡因3 mL有利于置管且可显著提高分娩镇痛效果,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李会会赵利芳范解放
关键词:疼痛测定阿普加评分随机对照试验
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研究组术前静脉注射盐酸纳布啡。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术后1、6、12 h时的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麻醉诱导90 min后(T_(2))、术前(T_(3))、术后12 h(T_(4))的MAP、PaCO_(2)及HR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T_(2)、T_(3)、T_(4)时的CRP、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术后1 d的SOD、MDA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降低应激反应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
邵坤韩威利赵利芳胡微澜胡微澜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超前镇痛应激反应疼痛程度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全身麻醉剖宫产中的应用观察
2016年
观察在全身麻醉剖宫产中应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 此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全身麻醉剖宫产患者,根据瑞芬太尼剂量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即A(0.5μg/kg)、B(1.0μg/kg)、C组(1.5μg/kg),每组患者同时复合七氟醚进行麻醉,将3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相较于T1期,在T2期及T3期,B组和C组患者心率及血压均呈现降低情况,对比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相较于B组,C组降低幅度更大,A组下降并不明显。结论 在全身麻醉剖宫产应用1.0μg/kg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在临床上指导应用推广。
杨建功赵利芳
关键词:瑞芬太尼七氟醚全身麻醉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开腹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2019年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开腹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50例行开腹式手术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MA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方式相比,给予开腹手术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可明显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应激反应,对血流动力学几乎无影响。
赵利芳杨建功
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血流动力学
不同剂量咪达唑仑通过上调miR-33a-5p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Mida)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胶质瘤细胞SHG139和U87分为不同浓度Mida(0、15、30、60μg/ml)组、对照(NC)组、miR-con组、miR-33a-5p组、Mida+anti-miR-con组、Mida+anti-miR-33a-5p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33a-5p和同源盒蛋白(Six)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Six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裂解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3a-5p和Six1的靶向关系。结果不同剂量的Mida可减弱SHG139和U87细胞活性、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CNA、Six1表达,提高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 caspase-3、miR-33a-5p表达水平。miR-33a-5p靶向调控Six1,转染miR-33a-5p可减弱SHG139和U87细胞活性、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CNA、Six1表达,提高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干扰miR-33a-5p部分逆转了Mida对胶质瘤细胞SHG139和U87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作用。结论Mida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iR-33a-5p、Six1相关,将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赵利芳杨建功
关键词:咪达唑仑胶质瘤凋亡
ERCP术中配合及全方位护理效果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中配合及全方位护理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计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行术中配合及全方位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指标、负性心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首次进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均有所提升,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术中配合及全方位护理能够使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临床指标得到改善,减少负性心理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徐丹赵利芳姜红建祁代华
关键词:术中配合全方位护理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病人无痛胃镜的优点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复合丙泊酚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将10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记录两组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抑制发生率丙泊酚用量术毕清醒时间患者术中及术后感觉。结果两组患者均可顺利完成胃镜检查,A组麻醉后SpO2为(98.6±1.11%)高于B组SpO2(96.4±1.6)%(P<0.05);A组丙泊酚用量为(96.4±10)mg少于B组丙泊酚用量(116.6±12)mg(P<0.05);A组术毕清醒时间为(3.5±1)min短于B组清醒时间(4.6±12)min。结论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病人无痛胃镜效果确切,而且更安全。
赵利芳
关键词:利多卡因丙泊酚无痛胃镜
丙泊酚与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无痛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无痛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行无痛ERCP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予以丙泊酚麻醉,观察组患者予以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10 min(T0)、检查中10 min(T1)、检查后10 min(T2)生理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患者T1的改良警觉/镇静评分(OAA/S)差异,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术中体动次数)、不良事件发生差异。结果T0时,两组MAP、HR、SpO_(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TI、T2时,观察组MAP、HR、SpO2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T1时,观察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术中体动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均能为无痛ERCP患者提供有效镇静,两种药物安全性差异不显著。
赵利芳杨建功王培山王开娟代秀巩继平孟瑞霞
关键词:丙泊酚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安全性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胆管癌无痛ERCP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 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胆管癌患者行无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无痛ERCP的97例胆管癌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实验组49例。对照组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实验组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镇静效果、麻醉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手术开始后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波动,且实验组波动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开始后两组Ramsay评分显著上升(P<0.05),且实验组上升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起效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苏醒时间与离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低氧血症、低血压发生率低(P<0.05),恶心、呕吐、头晕、体动、呃逆、呛咳等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胆管癌患者行无痛ERCP中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快速达到手术镇静条件,操作期间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推荐临床使用。
杨建功赵利芳王培山孟瑞霞王开娟巩继平代秀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麻醉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