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逄坤静

作品数:112 被引量:37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0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4篇心动图
  • 49篇超声
  • 46篇超声心动图
  • 40篇动脉
  • 26篇心脏
  • 22篇肺动脉
  • 20篇手术
  • 19篇描记
  • 19篇描记术
  • 18篇心动描记术
  • 18篇缺损
  • 18篇先天性
  • 18篇超声心动描记
  • 18篇超声心动描记...
  • 17篇间隔缺损
  • 16篇心脏病
  • 16篇先天
  • 16篇先天性心脏
  • 16篇先天性心脏病
  • 13篇动脉瓣

机构

  • 7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3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北京协和医学...
  • 5篇国家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淮北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08篇逄坤静
  • 31篇王浩
  • 30篇李守军
  • 29篇潘湘斌
  • 23篇欧阳文斌
  • 20篇张凤文
  • 18篇王燕
  • 17篇孟红
  • 17篇王浩
  • 16篇张大伟
  • 16篇胡盛寿
  • 15篇徐楠
  • 13篇王剑鹏
  • 11篇郭改丽
  • 11篇刘垚
  • 10篇段福建
  • 10篇闫军
  • 9篇李慧
  • 9篇王首正
  • 8篇花中东

传媒

  • 30篇中国循环杂志
  • 8篇中华超声影像...
  • 7篇中国分子心脏...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中国心脏大会...
  • 4篇中国胸心血管...
  • 4篇中华医学超声...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超声诊断...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3篇2021
  • 9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6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14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7
  • 4篇2006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经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surgical balloon valvuloplasty,SBV)进行右心室减压联合个体化分流手术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SBV治疗的91例PA/IV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57.1%)、女39例(42.9%),中位年龄3个月(1 d,24个月),中位体重4.1(2.5,12.0)kg。结果所有患者均行SBV,其中62例患者同期行其他外科手术,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结扎术33例;PDA结扎术+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23例;PDA结扎术+双向格林手术6例。没有早期死亡。中位随访时间8.8(2.5,13.4)年,4例(4.4%)失访。随访患者中,7例(8.0%)患者死亡,1例(1.1%)患者因肺动脉瓣狭窄再次行SBV。在随访中,5例(5.7%)行一个半心室矫治术,2例(2.3%)行Fontan手术;平均三尖瓣Z值为?1.7±1.5,较术前明显增加(t=5.587,P<0.001)。结论通过SBV联合个体化分流手术策略治疗PA/IVS是安全、有效的,大多数患儿可达到双心室矫治,避免单心室姑息治疗。
马凯祁磊逄坤静张本青芮璐林野刘锐张森王官玺冯子聪李守军
关键词: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外科手术
左心功能相关参数及左右心室内径比值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无创测量左心功能相关参数及左右心室内径比值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90例,并依据随访中临床恶化[包括全因死亡、肺移植、因肺动脉高压恶化再住院、肺动脉高压治疗升级(增加口服靶向药物种类或增加剂量或增加皮下或静脉注射靶向药物)]情况,分为临床恶化组与无临床恶化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功能相关参数及左右心室内径比值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中位随访12.1(9.1,14.3)个月期间,86例(95.6%)患者完成随访,34例发生临床恶化。与无临床恶化组(n=52)相比,临床恶化组(n=34)左心输出量_(超声心动图)(CO_(Echo))、左心指数_(超声心动图)(CI_(Ech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心室流出道近端内径比值(LVEDd/RVOT-prox)更低,右心室/左心室基底段左右径比值(RVTDd/LVTDd)更高,6分钟步行距离(6MWD)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CI_(Echo)及LVEDd/RVOT-prox是预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P=0.02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CI_(Echo)<2.710 L/(min·m^(2))及LVEDd/RVOT-prox<1.064的患者临床恶化发生率显著升高(P均=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功能参数CI_(Echo)及LVEDd/RVOT-prox可以良好预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恶化发生率。
胡文文刘倩倩李慕子万琳媛梁玉熊长明逄坤静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现状和未来方向被引量:1
2016年
累及右心室流出道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常由于反复发作的右心室流出道功能障碍,而需要多次外科干预。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PVI)逐渐发展成为肺动脉狭窄和肺动脉反流的非手术替代治疗措施。在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功能障碍方面,PPVI过程安全有效,能够改善患者症状、运动耐量以及双心室血流动力学。本综述主要讨论目前PPVI的应用实践、证据和未来前景。
刘倩倩逄坤静
关键词:心脏病肺动脉瓣
新型双球囊导管的研制及应用
2020年
目的:研制一种适用于单纯超声引导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新型双球囊导管。方法:结合传统BALT球囊和Swan-Ganz漂浮球囊的优势研制新型双球囊导管,新型导管的远端是引导球囊;中间段是连接导管;近端是工作球囊。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新型导管的可行性。结果:共进行了两次动物实验,每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BALT球囊,实验组使用新型双球囊。第一次实验中每组5只健康小型猪,实验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术中发现连接导管长度过长,操作相对费时,遂对新型导管样品进行改良,并确定为最终样品,增加样本量为每组10只健康小型猪进行了第二次动物实验,结果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vs 40%,P=0.011)且操作时间短(7.3±1.8 vs 26.7±9.1,P=0.000),实验组球囊滑脱次数、心律失常次数、心肌血肿和肺动脉损伤数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新型双球囊导管用于单纯超声引导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是可行的。
邓润迪逄坤静赵广智温彬王首正谢涌泉欧阳文斌邹孟轩陈龙张凤文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可行性。方法于2014-2至2014-10在我院检查并治疗的单纯VSD患者28例,平均年龄(9.5±3.1)岁,VSD大小(4.6+0.9)mm,单纯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超声实时监测封堵全过程,评估封堵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一年超声随访,观察患者封堵效果。结果 21例患者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成功完成经皮VSD封堵术,5例经食管超声引导下成功完成经皮VSD封堵术,1例患者因导管未能沿导丝通过VSD,改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1例患者因封堵后残余分流大于2衄,改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成功。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3.3±11.7)min;术后1个月及3个月随访,未发现瓣膜损伤、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反流及外周血管损伤等介入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独立安全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无需使用大型造影设备,减少了病人及医护人员射线损伤及手术成本。
王剑鹏李晓妮孙妍潘湘斌田月逄坤静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室间隔缺损
华东两市新生儿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华东两市新生儿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新生儿ASD和VSD的预防、诊治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3-09至2014-11期间两市各调查点连续出生的孕满28周的2 100例活产新生儿及其父母作为调查对象,在新生儿出生后0~7天内进行问卷调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收集ASD和VSD患儿及其父母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筛查4 152例新生儿,其中男婴2 189例(52.72%),胎龄为(39.18±1.48)周,产妇年龄为(26.54±4.36)岁。新生儿ASD和VSD检出率分别为60.5‰和12.8‰,且不同性别新生儿ASD和VSD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妇孕前体重指数和家居装修是新生儿ASD的影响因素,而产妇孕早期服药是新生儿VSD的影响因素。结论:华东两市新生儿ASD和VSD检出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加强新生儿ASD和VSD的早期筛查,降低新生儿ASD和VSD的发生和改善预后。
赵天明王增武张林峰王馨陈祚张甦唐新华祖秋菊胡立群李守军逄坤静朱曼璐高润霖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新生儿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的应用及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评估肺动脉根部结构在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应用。方法:对2014-05至2016-07在我院拟行PPVI的19例肺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行CT、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采集肺动脉根部解剖数据,并对比肺动脉瓣环测量差异。通过术后1~26个月随访,评估术前测量准确性。结果:l9例患者术前CT测量肺动脉瓣环平均内径(24.3±3.5)mm,肺动脉瓣窦管结合部内径(25.4±4.0)mm,主肺动脉远端平均内径(27.5±4.8)mm,右心室流出道平均内径(36.8±7.3)mm、主肺动脉长度(45.5±7.0)mm,左肺动脉开口内径(17.9±1.5)mm,右肺动脉开口内径(18.5±3.6)mm;TTE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22.4±4.4)mm。CT测量肺动脉瓣环平均内径均值大于TTE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6个月,19例患者均未出现支架断裂或移位、瓣周漏、肺动脉瓣少量以上反流或冠状动脉狭窄,1例右肺动脉开口受支架的裙部阻挡流速增快,2例肺动脉瓣残余轻度狭窄。结论:CT及TTE对于肺动脉瓣环测量结果存在差异,CT可准确有效评估肺动脉根部形态及毗邻,在PPVI术前评估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万俊义王恩宁蒋世良徐仲英潘湘斌宋会军吕滨逄坤静刘倩倩张戈军
术中超声心动图引导与评价心血管外科手术治疗
王浩叶赞凯段福建朱振辉江勇吕秀章王志民王燕李永青崔琪琼逄坤静王剑鹏
术中超声心动图为心血管外科手术中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及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直观、准确以及方便灵活等优点,为手术治疗提供监测、引导和评价等帮助,现已成为心外科手术治疗中必备的监测引导手段。我国加入WTO后...
关键词: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
16岁以下室间隔缺损患者年龄因素和室水平分流压差在评价肺动脉特性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16岁以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年龄因素和室水平分流压差(PG)在评价肺动脉特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3例16岁以下VSD患儿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得肺动脉平均压(PAMP),3d内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5岁组(中小型VSD者56例,大型VSD者89例)和5。15岁组(中小型VSD者29例,大型VSD者15例)。计算肺动脉线性顺应性(LPACIh)。结果PG与PAMP在〈5岁组和5~15岁组均呈显著负相关(r=-0.680和-0.567),且〈5岁组的相关程度大于5~15岁组(P〈0.05)。年龄与PAMP在〈5岁组中呈负相关(r=-0.290,P〈0.05),而在5~15岁组中无相关性。LPACIh与PAMP在〈5岁组和5—15岁组中均呈负相关(r=-0.554和-0.608,P=-0.000)。LPACIh与年龄在〈5岁组和5—15岁组中均呈正相关(r=-0.390和0.167,P〈0.05),且〈5岁组中LPACIh随年龄变化的程度更加明显,年龄越小,LPACIh越低。同一年龄组,大型VSD患儿的LPACIh明显低于中小型VSD患儿,而同一VSD组,〈5岁组的LPACIh低于5~1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对5岁以下VSD患儿的肺动脉压影响显著,而对5—15岁VSD患儿肺动脉压影响不显著。PG反应肺动脉顺应性,与PAMP呈明显的负相关。
郑平王浩逄坤静肖明虎张丽芬邸敏杨浣谊
关键词:年龄缺损室间隔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功能对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大小及功能对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来阜外医院就诊的中度或重度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行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手术,并于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明确存在继发性三尖瓣反流。选取2016年于阜外医院就诊的门诊患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且均于就诊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超声参数及左心房功能进行比较,对研究组左心房功能与三尖瓣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及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三尖瓣瓣环直径指数与左心房面积变化率、排空分数及左心房平均应变呈强相关性(r=-0.65、-0.58和-0.59,P均<0.01)。肺动脉收缩压与左心房面积变化率、排空分数及左心房平均应变呈较强的负相关性(r=-0.60、-0.58和-0.59,P均<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三尖瓣瓣环直径指数、瓣叶闭合高度和肺动脉收缩压是影响术前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相关因素(OR=1.916、2.382、1.059,95%CI:1.18~3.109、1.312~4.323、1.009~1.111,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动脉收缩压、左心房面积变化率和左心房平均应变是影响三尖瓣瓣环增大的危险因素(OR=1.044、0.875、0.809,95%CI:1.002~1.088、0.761~0.964、0.656~0.997,P均<0.05)。结论左心房扩大、功能减低参与了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发生,左心房面积变化率和房壁平均应变减低会引发三尖瓣瓣环增大,从而导致三尖瓣反流的发生及加重。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左心房应变可以提供更早期的左心房功能信息。
孟红潘世伟孟庆龙张冰逄坤静王浩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三尖瓣闭锁不全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