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湘斌

作品数:132 被引量:39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21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2篇动脉
  • 33篇介入
  • 33篇封堵
  • 32篇心动图
  • 32篇超声
  • 31篇心脏
  • 29篇缺损
  • 26篇间隔缺损
  • 25篇肺动脉
  • 24篇超声心动图
  • 22篇心动图引导
  • 22篇封堵术
  • 21篇动脉瓣
  • 21篇介入治疗
  • 20篇球囊
  • 18篇先天性
  • 17篇房间隔
  • 17篇房间隔缺损
  • 16篇术后
  • 14篇心动描记术

机构

  • 8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8篇国家心血管病...
  • 1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1篇云南省阜外心...
  • 9篇北京协和医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郑州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大连市儿童医...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30篇潘湘斌
  • 47篇欧阳文斌
  • 41篇张凤文
  • 39篇李守军
  • 29篇逄坤静
  • 28篇胡盛寿
  • 24篇张戈军
  • 22篇郭改丽
  • 21篇张大伟
  • 17篇王首正
  • 16篇刘垚
  • 15篇谢涌泉
  • 13篇花中东
  • 12篇金敬琳
  • 12篇赵广智
  • 11篇张浩
  • 10篇杨克明
  • 9篇闫军
  • 9篇胡海波
  • 9篇郑哲

传媒

  • 3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8篇中国胸心血管...
  • 13篇中华心血管病...
  • 10篇中国介入心脏...
  • 7篇中国心脏大会...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胸心血管...
  • 4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5篇2022
  • 8篇2021
  • 10篇2020
  • 10篇2019
  • 11篇2018
  • 11篇2017
  • 6篇2016
  • 12篇2015
  • 15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4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原创心血管器械研发的新领域--室间隔缺损可降解封堵器获批上市的启示被引量:2
2022年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约占全部先天出生缺陷的1/3。而室间隔缺损(VSD)约占先心病总数的30%~50%[1]。随着影像学技术和介入治疗器械的进步,经导管介入封堵手术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单纯先心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2]。自1996年Amplatz等使用镍钛记忆金属丝网研制出新式封堵器Amplatzer后,先心病介入治疗器械研发开始应用镍钛合金的超弹性和形状记忆性能。这一设计理念成为了先心病封堵器设计的范式,并且极大地推动了先心病封堵器的研发进程。来自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有力地证实,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优于手术修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3-6]。
潘湘斌李泽夫
关键词:医工结合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肺静脉释放法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肺静脉释放法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2-10至2016-09期间,入选38例ASD患者由于常规释放方法无法成功放置封堵器而接受肺静脉释放法,患者平均年龄(16.0±15.6)岁,平均体重(37.2±22.9)kg,ASD平均直径(17.1±4.2)mm。术后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及此后每年在门诊随访。结果:37例患者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使用肺静脉释放法成功完成经皮ASD封堵术,1例患者改为使用可调弯鞘经皮封堵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5.2±5.1)min,ASD封堵器平均直径(22.9±5.6)mm,2例患者术后早期有微量残余分流,无外周血管损伤、肺静脉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3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9±0.7)天,术后平均随访(23.9±15.4)个月,且均无残余分流、心包积液、主动脉瓣反流及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肺静脉释放法行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安全、有效,该方法避免了放射线损伤,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常规方法释放封堵器失败的ASD患者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治疗方法。
欧阳文斌郭改丽胡盛寿赵广智张凤文谢涌泉刘垚李慕子邱旭岳子祺潘湘斌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描记术
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行双心室矫治近中期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行双心室矫治的近中期结果.方法:2005年至2012年,共有67例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患儿在我院接受了双心室矫治手术,平均年龄3.1±2.1岁(5个月~7岁),平均体重12....
李守军马凯花中东杨克明张浩闫军张慧丽潘湘斌
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4...
潘湘斌逢坤静欧阳文斌张凤文张大伟郭改丽刘垚
三种不同肾功能评估方法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的预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肾功能评估方法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55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资料。以患者术前72h内空腹血清肌酐值、Cockcroft—Gault公式和简化MDRD公式计算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作为肾功能的评估方法。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比较三种不同肾功能评估方法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Cockcroft—Gauh公式预测住院死亡的准确性最高(ROC曲线下面积:0.755,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Cockcroft-Gault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作用最高[相对危险度(HR):4.51,P〈0.01],优于简化MDRD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HR:3.43,P〈0.01)和血清肌酐(HR:2.86,P〈0.01);Cockcroft—Gault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HR:1.54,P〈0.01)和简化MDRD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HR:1.60,P〈0.01)对远期死亡的预测作用均优于血清肌酐(HR:1.40,P=0.11)。结论术前肾功能不全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ockcroft-Gault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作用优于简化MDRD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清肌酐,Cockcroft-Gault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和简化MDRD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对远期死亡的预测作用均优于血清肌酐。
林野郑哲胡盛寿许建屏吕锋王巍宋云虎孙寒松袁昕潘湘斌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
经颈静脉与经股静脉途径房间隔缺损门诊手术治疗效果比较研究
2022年
目的比较经颈静脉与经股静脉两种途径在门诊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门诊2021年3—12月收治的行单纯超声引导经皮ASD封堵术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途径不同,将患者分入经股静脉途径组(n=31)与经颈静脉途径组(n=2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封堵器大小、手术操作时间、在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观察围术期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胸超声引导下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中未出现外周血管损伤、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经股静脉途径组和经颈静脉途径组封堵器大小和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颈静脉途径组在院时间短于经股静脉途径组,住院费用少于经股静脉途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股静脉途径组中的1例患者因术后5 h下床后伤口渗血而于术后第1天出院,其余患者均于手术当天出院。两组患者均接受6(3,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残余分流、外周血管损伤、心脏穿孔、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门诊开展单纯超声引导经颈静脉或经股静脉途径ASD封堵术安全有效,建议在技术成熟的心脏中心首选经颈静脉途径。
李健李文超胡海波胡海波李世国张凤文董靖李世国潘湘斌岳子祺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心脏导管插入术门诊手术
双导丝技术在瓣周漏介入治疗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改良双导丝技术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介入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采用改良双导丝技术进行瓣周漏介入封堵的12例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在门诊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评估心功能变化。结果 12例瓣周漏患者包括二尖瓣瓣周漏5例,主动脉瓣瓣周漏7例。所有患者均完成瓣周漏介入封堵操作,介入技术成功率100%(12/12)。瓣周漏严重程度分级由术前的(2.42±0.52)级降至术后的(0.67±0.65)级(P<0.001);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由术前的(3.33±0.65)级降至术后的(2.08±0.67)级(P<0.001)。2例患者术后出现新发溶血伴肾功能不全,经透析治疗后顺利出院;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双导丝技术应用于瓣周漏的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瓣周漏介入术后残余分流、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瓣周组织损伤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但目前临床应用病例数有限,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韩喆韩喆胡海波吕建华张辉张戈军张戈军徐仲英
关键词:瓣周漏介入治疗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增加调转术后病死率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术前肺动脉高压与术后近、中期结果的关系.方法 将101例行动脉调转术的病儿根据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分为3组,肺动脉压力正常(对照)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比较分析不同组间的术后近中期结果.结果 手术后肺动脉高压组病儿肺动脉压力均有明显下降.术后各组间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重度肺高压组中期病死率较高.结论 mPAP<5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TGA合并肺动脉高压病儿可以进行大动脉调转术,并可取得较好的术后结果,但mPAP≥50 mm Hg者虽然行大动脉调转术后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且术后早期结果良好,但随访中期病死率较高.
樊红光胡盛寿郑哲李守军张雅娟潘湘斌刘迎龙沈向东闫军
关键词:大血管错位心脏外科手术
房间隔缺损一站式治疗的临床研究
潘湘斌欧阳文斌张凤文王首正郭改丽刘垚邱旭逄坤静赵广王城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室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的临床研究
潘湘斌欧阳文斌张凤文王首正岳子琪刘垚邱旭逄坤静胡盛寿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