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文斌

作品数:54 被引量:25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5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4篇心动图
  • 22篇动脉
  • 21篇封堵
  • 21篇超声
  • 19篇缺损
  • 18篇间隔缺损
  • 17篇心动图引导
  • 17篇超声心动图
  • 16篇封堵术
  • 14篇超声引导
  • 13篇球囊
  • 13篇介入
  • 12篇动脉瓣
  • 12篇房间隔
  • 12篇房间隔缺损
  • 11篇球囊成形
  • 10篇心动描记术
  • 10篇心脏
  • 10篇描记
  • 10篇描记术

机构

  • 39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国家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云南省阜外心...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儿童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4篇欧阳文斌
  • 47篇潘湘斌
  • 36篇张凤文
  • 23篇逄坤静
  • 20篇张大伟
  • 19篇郭改丽
  • 18篇李守军
  • 16篇胡盛寿
  • 14篇刘垚
  • 12篇王首正
  • 11篇谢涌泉
  • 10篇赵广智
  • 8篇邱旭
  • 5篇张凤文
  • 4篇方能新
  • 4篇孟红
  • 4篇刘垚
  • 3篇赵星
  • 3篇张浩
  • 2篇徐楠

传媒

  • 10篇中国循环杂志
  • 8篇中国胸心血管...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国心脏大会...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第16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股静脉行动脉导管封堵术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为了避免放射线及造影剂的损伤,探讨使用超声心动图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进行经股静脉行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4年1-12月单纯PDA患者25例,年龄(4.5±2.1)岁,体质量(19±7)kg,动脉导管直径(5.9±1.2)mm。患者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静脉行PDA封堵术,封堵后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在门诊随访。结果23例患者成功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经股静脉PDA介入封堵术。2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PDA,改为超声引导下经股动脉封堵成功。手术操作时间为(33±5)min,PDA蘑菇状封堵器直径(11.4±1.5)mm。3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所有患者康复出院,无外周血管损伤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3.6±0.8)d。术后1个月随访时均无残余分流、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静脉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避免使用放射线和造影剂。
王首正刘垚王珊欧阳文斌胡盛寿李守军张大伟张凤文逄坤静方能新潘湘斌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脏导管插入术
单纯超声引导经颈静脉封堵治疗婴幼儿房间隔缺损被引量:10
2019年
回顾性分析2017年1至12月期间在阜外医院接受单纯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2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单纯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ASD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张大伟潘湘斌李萍欧阳文斌张凤文刘垚王首正赵广智鲁雯馨逄坤静舒畅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幼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51
2013年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幼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入选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20例,年龄(4.2±1.2)岁,体质量(18.2±4.2)kg,房间隔缺损直径(13.4±3.3)mm。患者均仅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封堵器置入后,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即刻手术效果。 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封堵器,封堵器直径14~26 mm。患者均未发生残余分流、外周血管损伤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呼吸机通气时间为(2.9±0.8)h,住院时间为(3.2±0.7)d。 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幼儿不仅能避免X线损伤,而且有效、安全。
潘湘斌逄坤静胡盛寿欧阳文斌张凤文张大伟郭改丽葛怡李守军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
房间隔缺损一站式治疗的临床研究
潘湘斌欧阳文斌张凤文王首正郭改丽刘垚邱旭逄坤静赵广王城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室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的临床研究
潘湘斌欧阳文斌张凤文王首正岳子琪刘垚邱旭逄坤静胡盛寿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与展望被引量:4
2022年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在我国已有40年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学习改进到自主创新的沧桑变化,见证了我国介入治疗体系从无到有,逐渐达到世界领先规模和水平的辉煌成就。随着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的不断发展,新的理念和观点不断被我们探讨研究。本文就介入治疗技术发展及介入治疗器械发展两方面进行阐述,对我国常见先心病的介入治疗进行系统性回顾,以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经验。
闫一鸣欧阳文斌张凤文张凤文潘湘斌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封堵器
以复合技术理念改进经皮介入技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
目的 在复合技术理念的指导下,复合团队在外科手术室采用超声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进行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以避免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
潘湘斌胡盛寿欧阳文斌王首正刘垚张大伟张凤文郭改丽逄坤静李守军
提高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新型动脉鞘管在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中的安全性。方法健康雄性小猪,自1月龄开始每日口服富含胆固醇(0.5%)的食物及维生素D2(100000IU/d),2个月后通过经胸超声测量主动脉瓣压差。选取16只主动脉瓣压差〉30mmHg(1mmHg=0.133kPa)的小猪,按中心随机方法随机分为A、B2组,每组8只,A组采用新型动脉鞘管,B组采用传统动脉鞘管。2组小猪经胸骨正中切口,经升主动脉插入动脉鞘管行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结果2组小猪均成功实施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术前A组主动脉瓣压差为(41.3±3.9)mmHg,B组为(40.6±3.5)mmHg,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P=0.74)。术后2组小猪主动脉瓣压差均明显下降,分别为(12.5±1.6)mmHg和(12.8±1.9)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3、23.79,P均〈0.001)。A组导丝通过主动脉瓣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4±2.6)min比(27.4±4.6)min,t=5.88,P〈0.001]。A组误人冠状动脉的次数(1比10)及发生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损伤的例数(0比5)明显少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3、-2.219,P=0.029、0.027)。结论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方法。应用新型动脉鞘管行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较传统动脉鞘管更安全。
张凤文欧阳文斌张大伟郭改丽刘垚逢坤静李守军潘湘斌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1PD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10至2014-10期间在我院接受经胸微创封堵术的105例婴幼儿PD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动脉导管内径大小,将患儿分为大口径组(动脉导管内径≥4 mm,n=64)和中小口径组(2 mm≤动脉导管内径<4 mm,n=41)。两组患儿术中均在胸骨上窝超声引导下经左侧胸骨旁第三肋间进行动脉导管封堵,以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每年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105例患儿均成功置入封堵器。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气管插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口径组与中小口径组相比,患儿PDA直径[(5.7±1.4)mm vs(2.7±0.6)mm,P<0.001]及封堵器直径[(10.6±1.8)mm vs(7.2±1.3)mm,P<0.001]较大;术后中、重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0.9%(7/64)vs0(0/41),P=0.028]及术后即刻残余分流率[15.6%(10/64)vs 2.4%(1/41),P=0.031]较高。大口径组1例患儿术后2天因出血致心包压塞,急诊行心包引流术后痊愈。术后随访(11.6±7.8)个月,两组患儿术后1个月残余分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6%(1/64)vs 0(0/41),P=0.421],术后3个月两组患儿均无残余分流。两组患儿在随访期间均无封堵器脱落、溶血、心包积液及左肺动脉和降主动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大口径PDA患儿,需注意术后残余分流及血小板减少的观察和随访。
欧阳文斌胡盛寿王珊逄坤静王首正刘垚张大伟张凤文郭改丽李守军潘湘斌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微创手术封堵婴幼儿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室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
潘湘斌胡盛寿欧阳文斌王首正刘垚张大伟张凤文逄坤静李守军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