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晓峰

作品数:24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肿瘤
  • 8篇胃癌
  • 7篇腹腔
  • 5篇手术
  • 5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胃肿瘤
  • 4篇细胞
  • 4篇淋巴
  • 4篇腹腔镜
  • 3篇胃癌根治
  • 3篇胃切除
  • 3篇胃切除术
  • 3篇淋巴结
  • 3篇病理
  • 2篇阳性
  • 2篇预后
  • 2篇源性
  • 2篇诊治
  • 2篇切缘

机构

  • 24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4篇陆晓峰
  • 18篇管文贤
  • 18篇刘颂
  • 13篇王萌
  • 9篇宋鹏
  • 7篇沈晓菲
  • 5篇王峰
  • 4篇陶亮
  • 4篇郑黎明
  • 4篇夏雪峰
  • 3篇陈刚
  • 2篇赵阳
  • 2篇康星
  • 2篇缪骥
  • 1篇王雪晨
  • 1篇苏磊
  • 1篇孙喜太
  • 1篇陈莉
  • 1篇王浩
  • 1篇丁义涛

传媒

  • 9篇中华普外科手...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组织中PCNA、COX-2、p53及EGFR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环氧化酶-2(COX-2)、p53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中PCNA、COX-2、p53、EGFR的表达,分析上述指标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的相关性。结果 PCNA、COX-2、P53、EGFR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均<0.05)。结论 PCNA、COX-2、p53、EGFR是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生物学标记,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陆晓峰陈刚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环氧化酶-2P53
腹腔镜磁性取物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镜磁性取物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性扣、袋体、收紧线、球形锁扣和定位磁体等组成部分。所述袋体的袋口通过收紧线收紧,所述收紧线一部分走行于袋口处的封带内,一部分位于袋体外部。所述磁性扣和球形锁扣被串在...
缪骥杜尚策陆晓峰夏雪峰刘颂王萌管文贤
文献传递
3D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学习曲线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3D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0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10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2组(第一阶段35例 vs.第二阶段65例),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平均累计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力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等计数指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及ASA评分方面均具有可比性。第一阶段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30.8±50.6)min,显著高于第二阶段手术患者的(174.5±30.9)min(P<0.05);两组患者在预估出血量方面,中位预估出血量分别为200 ml和100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第一阶段患者手术时间曲线呈现明显上坡趋势,而第二阶段患者手术时间曲线呈现下坡趋势。两组患者在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3D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致为35例,手术者及团队能顺利跨过学习曲线,进行成熟的3D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沈晓菲刘颂夏雪峰康星宋鹏王峰王萌赵阳杜峻峰陆晓峰管文贤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全胃切除
胃癌根治术中食管切缘跳跃转移30例临床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总结分析胃癌根治术中食管切缘跳跃转移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2022年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和东部战区总医院两家大型胃癌诊治中心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患者的肿瘤特征和手术情况以及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特点及病理分期,并进一步分析食管侧吻合圈残留癌的细胞及组织层面分布特点。食管切缘跳跃转移定义为食管切缘阴性、但食管侧吻合圈阳性。结果双中心共有30例(0.33%,30/8972)胃癌患者根治术中发现食管切缘跳跃转移,其中男性24例(80.0%),年龄(63.9±11.0)岁。乳头状或管状腺癌17例(56.7%),其中低分化13例(43.3%),中分化4例(13.3%);印戒细胞癌4例(13.3%);黏液腺癌4例(13.3%);混合性腺癌3例(10.0%),其中2例为低分化管状腺癌混杂印戒细胞癌及黏液腺癌,1例为低分化管状腺癌混杂印戒细胞癌;特殊类型癌2例(6.7%),其中1例为腺鳞癌,1例为未分化癌。肿瘤位于胃小弯侧26例(86.7%),位于贲门24例(80.0%)。肿瘤长径中位数6.6 cm,距食管切缘中位数1.5 cm,肿瘤侵犯齿状线、神经及脉管的比例分别为80.0%(24/30)、86.7%(26/30)和93.3%(28/30)。术中淋巴结清扫(20.4±8.9)枚。术后病理分期T4期18例(60.0%),N3期21例(70.0%)。Ki-67指数中位数为52.7%,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E-cadherin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阳性比例分别为40.0%(12/30)、46.7%(14/30)、80.0%(24/30)、86.7%(26/30)和16.7%(5/30)。食管侧吻合圈残留癌在细胞层面,癌细胞以“小灶区”、“细胞团”、“癌栓”分布形式为主,极少见大量广泛分布的异型细胞;在组织层面,癌细胞位于黏膜层7例(23.3%),黏膜下层18例(60.0%),肌层5例(16.7%),无一例残留于外膜。在7例黏膜层病例中,5例位于黏膜固有层,2例位于黏膜肌层,无一例残留于黏膜上皮层。结论胃癌食管切缘跳跃
刘颂夏秋媛付尧陆晓峰王萌管文贤
关键词:胃肿瘤切缘阳性癌残留
2例pT1aN3b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23年
本文总结了2例pT1aN3b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均含印戒细胞癌成分,分别检出62枚与41枚淋巴结,阳性淋巴结均集中于胃小弯侧。最长随访近9年,患者均健康存活,无复发迹象。
刘颂陆晓峰宋鹏孙锋艾世超胡琼源沈晓菲笈康康王萌管文贤
关键词:印戒细胞癌胃癌患者胃小弯临床病理特征
胃癌肝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2023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胃癌患者临床数据,得到胃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85例胃癌伴肝转移(GCLM)患者,以及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536例无肝转移患者,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及R 3.6.3进行数据分析。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ROC曲线,通过绘制诺模图(Nomogram)将多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P<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肿瘤位置、N分期、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242(CA242)均为胃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分析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C=0.911,95%CI:0.880-0.958)。结论通过引人肿瘤位置分类方法、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全身炎症反应指标,营养学指标预后营养指数(OPNI),确定了胃癌肝转移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性Nomogram模型,可以为胃癌肝转移临床预测提供参考。
于恒陆晓峰宋鹏毛永欢孙锋艾世超王峰陶亮胡琼源王萌刘颂王琼沈晓菲沈晓菲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转移LOGISTIC模型列线图
经骶会阴入路切除成年人巨大骶尾部恶性畸胎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5年
目的 探讨成年人巨大骶尾部畸胎瘤(SCT)的诊治要点.方法 对1例成年人巨大恶性SC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经骶会阴入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为恶性畸胎瘤.结论 成年人巨大SCT较罕见,有恶变可能,要及早手术完整切除,必要时一并切除尾骨,降低复发。
陆晓峰孙喜太陈刚郑黎明
关键词:畸胎瘤骶尾部
成人真两性畸形并腹腔内精原细胞瘤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真两性畸形并腹腔内精原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1例成人真两性畸形并腹腔内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19岁,社会性别为男性,因发现下腹部20 cm×15 cm大小的包块1周入院。有左侧隐睾切除及阴道封闭术病史。腹部CT扫描示盆腔内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卵巢肿瘤、幼稚子宫可能。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及子宫,术后病理示:子宫内膜腺体萎缩,腺体周围间质水肿,未见其他特异性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组化)示:PLAP、CD117均(+++),CgA、Ki-67约50%均(+),S-100、CD99、CD30均(±),CK、OCT3/4、Syn均(-)。最终诊断为真两性畸形并精原细胞瘤。结论真两性畸形并精原细胞瘤临床较少见,结合病史、腹部CT,尤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
陆晓峰王浩席时富
关键词:精原细胞瘤卵巢肿瘤病理学
一种带负压的胃内容物取出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负压的胃内容物取出器,包括取物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取物杯的外侧可拆卸地设有一向上倾斜的条形手柄,手柄上可拆卸地设有负压管,负压管的一端连接手术室中心负压器,其另一端设有伸入取物杯内的吸引罩;负...
刘颂陈莉胡琼源陆晓峰管文贤
文献传递
双侧乳腺癌伴骨及宫颈转移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双侧乳腺癌伴骨及宫颈转移的临床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双侧乳腺癌伴骨及宫颈转移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52岁,因发现右乳腺包块1月余入院。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双乳腺实性占位性病变。双侧乳腺肿块穿刺病理报告为乳腺浸润性小叶癌。ECT全身骨扫描示全身多发性肿瘤骨转移。妇科B超示宫颈低回声占位性病变。予新辅助化疗后行双侧乳腺改良根治术+宫颈赘生物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双乳浸润性小叶癌(低分化)伴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Ⅳ期(T1b,N3,M1)。宫颈赘生物免疫组化:CK(+++),S100(+),Ki67约3%(+),Mummaglobin(+),巨囊液蛋白-15(+),Cerb B2(-),ER约40%(+),PR约20%(+),考虑为转移性低分化小叶癌。术后予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全身治疗。患者每3个月复诊,病情平稳,坚持行内分泌治疗。结论乳腺癌骨转移较常见,而宫颈转移较为少见,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陆晓峰苏磊王雪晨
关键词:乳腺肿瘤骨转移宫颈转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