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晓菲

作品数:23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8篇细胞
  • 7篇胃癌
  • 7篇腹腔
  • 6篇淋巴
  • 6篇免疫
  • 5篇淋巴结
  • 5篇腹腔镜
  • 4篇手术
  • 4篇胃肿瘤
  • 4篇免疫研究
  • 3篇调节性
  • 3篇调节性T细胞
  • 3篇术后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胃癌根治
  • 3篇胃癌根治术
  • 3篇节性
  • 3篇分拣

机构

  • 17篇南京大学医学...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江苏联合职业...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省级机...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3篇沈晓菲
  • 20篇管文贤
  • 8篇刘颂
  • 8篇宋鹏
  • 7篇陆晓峰
  • 6篇王萌
  • 4篇王峰
  • 4篇杜峻峰
  • 4篇夏雪峰
  • 3篇赵阳
  • 3篇康星
  • 3篇汪灏
  • 3篇曹科
  • 2篇喻春钊
  • 2篇张正宝
  • 2篇陆晓峰
  • 2篇陶亮
  • 2篇傅双
  • 2篇郑黎明
  • 2篇丁义涛

传媒

  • 13篇中华普外科手...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2013中国...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辅助性T细胞17与调节性T细胞在肠道免疫研究的进展
2013年
肠道作为消化器官直接接触食物、寄生菌和致病微生物,肠道淋巴系统(GALT)在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侵袭、维持黏膜免疫耐受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GALT包括派氏结、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其中存在各种抗原提呈细胞(APC)例如树突状细胞(DC),以及效应性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亚群的正向免疫应答。在肠道复杂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中,Thl主要抵御内细胞内病原微生物;而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A的另一类独立的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Thl7)主要参与黏膜表面胞外病原微生物和真菌的免疫应答;同时肠道内存在大量调节性T细胞(Treg),包括天然型Treg(nTreg)及分泌IL—lO的诱导性Treg(iTreg),对于过度的免疫应答起到负调控作用,并诱导机体对食物抗原及寄生菌的免疫耐受。目前认为,无论是在正向免疫应答过程还是在免疫耐受的诱导和建立中,肠道黏膜固有层(LP)内的Treg和Thl7均扮演着主导作用,两者间的平衡和相互作用对于维持肠道免疫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沈晓菲管文贤杜峻峰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肠道免疫抗原提呈细胞黏膜固有层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在移植免疫研究中的新进展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are type-I IFN-producing cells which aye known for their capacity to promote a...
沈晓菲杜峻峰管文贤丁义涛
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Plk1影响胰腺癌细胞PANC-1对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
2023年
目的:探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联合吉西他滨对PANC-1细胞的凋亡影响;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保罗样激酶1(Plk1)基因(shPlk1),检测Plk1下调后吉西他滨对PANC-1细胞的凋亡影响;LY294002处理PANC-1细胞,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Plk1蛋白水平的变化;shPlk1处理PANC-1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Plk1及p-Akt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GraphPad InStat3和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xˉ±s)表示,行双侧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Y294002可以促进PANC-1细胞对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P<0.01);下调Plk1可以明显增加PANC-1细胞对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P<0.01);与空白组(未作处理)相比,LY294002处理组p-Akt及Plk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与空白组相比,shPlk1处理组Plk1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p-Akt蛋白水平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与胰腺癌细胞的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且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是通过下调Plk1蛋白而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
毛永欢奚玲陆晨刘理想喻春钊沈晓菲
关键词:PI3K/AKT信号通路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
2例pT1aN3b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23年
本文总结了2例pT1aN3b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均含印戒细胞癌成分,分别检出62枚与41枚淋巴结,阳性淋巴结均集中于胃小弯侧。最长随访近9年,患者均健康存活,无复发迹象。
刘颂陆晓峰宋鹏孙锋艾世超胡琼源沈晓菲笈康康王萌管文贤
关键词:印戒细胞癌胃癌患者胃小弯临床病理特征
胃癌肝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2023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胃癌患者临床数据,得到胃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85例胃癌伴肝转移(GCLM)患者,以及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536例无肝转移患者,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及R 3.6.3进行数据分析。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ROC曲线,通过绘制诺模图(Nomogram)将多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P<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肿瘤位置、N分期、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242(CA242)均为胃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分析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C=0.911,95%CI:0.880-0.958)。结论通过引人肿瘤位置分类方法、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全身炎症反应指标,营养学指标预后营养指数(OPNI),确定了胃癌肝转移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性Nomogram模型,可以为胃癌肝转移临床预测提供参考。
于恒陆晓峰宋鹏毛永欢孙锋艾世超王峰陶亮胡琼源王萌刘颂王琼沈晓菲沈晓菲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转移LOGISTIC模型列线图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合并大量胸腔积液一例被引量:9
2015年
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是起源于周围交感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脊柱两旁的交感神经丛分布区,以后腹膜(32%~52%)和后纵隔(39%~43%)多见,亦可散发于颈部(8%~9%)。腹膜后GN早期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多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病理结果。
沈晓菲汪灏杜峻峰曹科康星管文贤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节细胞神经瘤胸腔积液
纳米碳与吲哚菁绿导航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对比纳米碳与吲哚菁绿(ICG)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方面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167例患者资料,根据所使用的示踪剂种类,分为纳米碳组130例、ICG组37例,应用GraphPad Prism 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率等计数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种示踪剂对不同病理分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各种胃癌根治术式中,淋巴结分拣均有助于提高淋巴结总检出数。纳米碳组较ICG组更有助于提高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第5站淋巴结的清扫数目(P=0.02)、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第1站淋巴结的清扫数目(P=0.03)以及根治性远端胃淋巴结的总清扫数目(P=0.03)。在提高淋巴结检出率方面,两种示踪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碳与吲哚菁绿在不同病理分期中的总体淋巴结清扫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使用何种示踪剂,均提倡淋巴结分拣。纳米碳较吲哚菁绿更有助于提高根治性全胃第5站淋巴结的清扫数、根治性近端胃第1站淋巴结的清扫数以及根治性远端胃淋巴结的总清扫数目。
陆晓峰刘颂艾世超夏雪峰沈晓菲宋鹏康星郑黎明王萌管文贤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吲哚菁绿淋巴结
脂多糖促进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探讨
2013年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处理对于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实验分为3组:LPS组(腹腔注射LPS100μg/只)、缺血再灌注(I/R)组(肠系膜上动脉夹闭30min后恢复血供)以及LPS+I/R组(肠系膜上动脉夹闭30min后恢复血供,并立即给予腹腔注射LPS100μg/只),于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获取全小肠,留取病理组织,并分离黏膜固有层细胞,提取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炎性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LPS组比较,I/R+LPS组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各主要细胞炎性因子呈现提前上调表达趋势,病理结果证实再灌注后48h,I/R+LPS组较之I/R组和LPS组小肠损伤显著加重。再灌注后48h结果显示,与I/R组比较,LPS组IL-17A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6.20±0.32)与(5.79±0.30),t=3.117,P>0.05];而LPS+I/R组与其余两组相比,IL-17A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14.22±0.5)与(6.20±0.32),t=59.047,P<0.05],[(14.22±0.5)与(5.79±0.30),t=134.754,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肠缺血后外源性LPS可加速并加重再灌注损伤,这可能与IL-17A表达上调,促进相关免疫细胞浸润有关。
沈晓菲赵阳陈辉赵勇杜峻峰管文贤
关键词:脂多糖类小肠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17
胃癌术后行小肠切除术并发小肠慢性缺血一例
2016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8岁,因"胃癌术后20 d,腹痛腹胀3 d加重伴呕吐半天"急诊入院(2014-07-30)。患者20 d前因确诊为胃癌在我院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病理提示胃体小弯侧溃疡型腺癌ⅠA期;患者术后第17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呈阵发性绞痛,自行缓解未就诊。
沈晓菲杜峻峰管文贤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缺血
1型固有淋巴细胞对肠源性浓毒症免疫抑制的预测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1型固有淋巴细胞(LCI)对肠源性脓毒症免疫抑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20例因结肠穿孔所致肠源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入院24h内收集其外周血,根据是否伴有免疫抑制分为两组(不伴有免疫抑制组10例和伴有免疫抑制组10例)。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变量资料例如年龄、BMI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计数、各类固有淋巴细胞比例等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检验用以比较患者性别构成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及BMI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有免疫抑制的肠源性脓毒症患者,其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不伴有免疫抑制的脓毒症患者[(1.6±0.4)vs.(0.6±0.3),P<0.01];ILC1占所有固有淋巴细胞的比例,在伴有免疫抑制的肠源性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显著上调[(27.3±6.3)vs.(45.4±6.7),P<0.0001]。通过构建ROC曲线,发现当ILC1占所有固有淋巴细胞比例>32.5%时,其对预测肠源性脓毒症免疫抑制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90.9%)和特异性(81.8%)。结论检测所有固有淋巴细胞中1型固有淋巴细胞占比能够较好的预测肠源性脓毒症免疫抑制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沈晓菲刘颂王行舟曹科毛永欢蔡大明夏雪峰赵阳陆晓峰杜峻峰管文贤
关键词:腹腔内感染脓毒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