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志萍

作品数:38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8篇病理
  • 17篇细胞
  • 15篇淋巴
  • 15篇淋巴瘤
  • 13篇临床病理
  • 12篇细胞淋巴瘤
  • 11篇基因
  • 9篇预后
  • 7篇免疫
  • 7篇病理学
  • 6篇肿瘤
  • 6篇临床病理学
  • 5篇腺癌
  • 5篇弥漫
  • 5篇病理学特征
  • 4篇遗传学
  • 4篇母细胞
  • 4篇分子
  • 4篇标本
  • 3篇原位

机构

  • 37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新疆总队...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37篇马志萍
  • 18篇张巍
  • 17篇崔文丽
  • 16篇李新霞
  • 13篇庞雪莲
  • 10篇师艺
  • 6篇马遇庆
  • 5篇苏丽萍
  • 4篇马海林
  • 4篇楚慧
  • 4篇苗娜
  • 4篇陈瑢
  • 3篇刘波
  • 3篇王雯
  • 3篇张兴艳
  • 2篇师晓莉
  • 2篇李巧新
  • 2篇马明福
  • 2篇何方平
  • 2篇范晓棠

传媒

  • 11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新疆医学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滤泡性淋巴瘤的核心基因及信号通路筛选
2021年
目的从GEO数据库中选择GSE55267基因表达谱,旨在寻找滤泡性淋巴瘤的核心基因(Hub基因),研究相关的发病机制,以发现新的诊断和治疗靶标。方法选取GEO数据库中GSE55267基因表达谱,纳入69例样本,包括滤泡性淋巴瘤63例,正常B细胞样本6例。利用GEO2R在线工具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并基于STRING数据库对DEGs进行蛋白质的PPI网络构建。结果筛选出776个DEGs,其中198个下调基因,578个上调基因。下调基因在转录负调控,MAPK信号通路等富集,上调基因主要参与细胞黏附和局灶黏附功能。前15个连接程度高的基因作为Hub基因,包括TNF,IL6,JUN,FOS,MMP9,IGF1等,这些Hub基因可能与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EGs和Hub基因可能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和指导滤泡性淋巴瘤的联合用药。
高海霞杨柳青刘波杨美虹马志萍李新霞
关键词:滤泡性淋巴瘤生物信息学分析核心基因联合用药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改变与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侵袭性淋巴瘤,本研究探讨AITL的临床病理特征、与EB病毒相关性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03-01-03-2012-12-3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详细临床病理资料的16例AITL患者石蜡样本,EnVision法进行CXCL13、PD-1、CD10和Bcl-6免疫标记;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EB病毒编码mRNA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Bcl-6和C-MYC基因异常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6例患者,男11例(68.8%),女5例(31.2%),男女比例2.2∶1。中位年龄65.5岁。75.0%(12/16)患者国际预后指标(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icators,IPI)评分为中高危,56.3%(9/16)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异常,20%(2/10)患者存在骨髓侵犯,81.3%(13/16)患者临床分期为ⅢB期及以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CXCL13、PD-1、CD10、Bcl-6阳性率分别为93.8%(15/16,95%CI为70%~100%)、75.0%(12/16,95%CI为48%~93%)、50.0%(8/16,95%CI为25%~75%)和81.3%(13/16,95%CI为54%~96%);AITL显示特征性的CD23和CD21滤泡树突状细胞网增生,阳性率均为87.5%(14/16,95%CI为62%~98%);原位杂交:EBER阳性率为56.3%(9/16,95%CI为30%~80%);FISH检测结果示,10例AITL患者Bcl-2/IgH、Bcl-6、C-myc检测均为阴性;术后电话随访,自病理确诊之日起开始计算生存期,15例患者有随访结果。随访1~84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其中5例在1年内死亡,1年生存率为66.7%(5/15),总共6例患者死亡,占全组的40.0%(6/1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IPI评分高危组、LDH水平异常、临床病理分期ⅢB~Ⅳ期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AITL好发于老年患者,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CXCL13、PD-1、CD10、Bcl-6可作为一个免疫组化套餐,在该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病理分期、IPI评分、LDH水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马志萍刘霞庞雪莲师艺马遇庆张巍李新霞崔文丽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预后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PCNS-DLBCL组织30份,采用HE染色及En Vision二步法观察PCNS-DLBCL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特征;单因素分析患者发病年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体能状态(PS)评分、治疗方式、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PCNS-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升高、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形态学以中心母细胞型为主;免疫表型以non-GCB型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IPI评分、PS评分、治疗方式、免疫表型与患者预后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2分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 PCNS-DLBC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长期生存率低,预后较差;IPI评分与患者预后有关。
陈瑢韩敬力师晓莉马志萍李新霞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免疫表型预后
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评价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6年10月完成的35例行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治疗终末期...
马海林马志萍陈兰冯娟石绣江范晓棠何方平
伴有c-MYC易位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2021年
目的观察伴有c-MYC基因易位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SHL)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前血液指标,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48例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石蜡组织切片,应用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蛋白及基因检测,电话随访。结果 FISH筛选出的37例SHL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24例,中位年龄55岁。免疫表型:GCB型16例,non-GCB型21例,Bcl-6、Bcl-2、c-MY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5.68%(28/37)、24.32%(9/37)、45.95%(17/37)。Bcl-2蛋白高表达组、单核细胞数计升高组及功能状态评分≥2分组预后较差(P <0.05);<60岁组预后优于≥60岁组(P=0.000);中位生存期18个月,2年OS率为43.24%(16/37)。结论 Bcl-2蛋白表达组、单核细胞计数升高组、高功能状态评分组及≥60岁组与患者预后较差有关:年龄是影响SHL的独立预后因素,应用FISH技术精确诊断DLBCL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更加全面认识SHL。
刘波闫淑芳李思静马志萍杨美虹张倩李新霞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MYC基因易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伴有MYC、Bcl-2和/或Bcl-6基因易位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伴有MYC、Bcl-2和/或Bcl-6基因易位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C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48例DLBCL石蜡组织切片,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基因检测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形态学特点。结果FISH筛选出的18例为伴有MYC、Bcl-2和/或Bcl-6基因易位的HGBCL,形态学以中心母细胞型为主,可见星空现象、凝固性坏死,核分裂象和凋亡小体;MYC/Bcl-6基因易位双打击淋巴瘤(MYC/Bcl-6 DHL)12例;MYC/Bcl-2基因易位双打击淋巴瘤(MYC/Bcl-2 DHL)2例;MYC/Bcl-2/Bcl-6三打击淋巴瘤(THL)4例。Hans分型10例为GCB型,8例为non-GCB型;随访时间24个月,MYC/Bcl-6 DHL比MYC/Bcl-2 DHL患者中位生存期长、但总生存率相似(P=0.13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HL和骨髓累及的伴有MYC、Bcl-2和/或Bcl-6基因易位HGBCL患者总生存期(OS)低,病理分型与预后无关。结论本研究中MYC/Bcl-6 DHL的患病率较高,以non-GCB型多见;伴有基因易位的HGBCL患者治疗效果差,诊断有赖于荧光原位杂交。
李思静闫淑芳马志萍苏丽萍杨美虹杨柳青刘波李新霞
关键词:MYCBCL-2BCL-6基因易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与EB病毒相关性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DLBCL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EB病毒编码mRNA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bcl-6和C-MYC基因重排,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30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1.5∶1.0。中位年龄53(24~76)岁。患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形态学以中心母细胞型为主,可见凝固性坏死及血管中心性-血管破坏性生长,有较多核分裂象和凋亡小体,常见血管周淋巴细胞套。免疫表型:生发中心( GCB)型6例,非GCB型24例,bcl-2、bcl-6、C-MY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3.3%(16/30)、80.0%(24/30)、20.0%(6/3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bcl-2、bcl-6、C-MYC基因重排阳性率分别为3.3%(1/30)、16.7%(5/30)、6.7%(2/30)。仅1例检测出EBER阳性。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1分19例(63.3%),2~3分11例(36.7%)。患者性别、民族、初次就诊时存在B症状、发病部位、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沉、β2微球蛋白含量、bcl-2蛋白表达、bcl-6蛋白表达、Ki-67阳性指数及分子遗传学改变与预后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60岁组、功能状态(PS)评分0~1分组及IPI评分0~1分组患者预后较好(P<0.05);免疫分型GCB型组预后优于非GCB型组( P=0.013);术后加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或阿糖胞苷化疗组的预后优于其他治疗方式组(P=0.006),术后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其中16例在1年内死亡,1年生存率为46.7%。结论年龄、临床功能状态评分、IPI评�
马志萍艾尼瓦尔·巴巴依刘志英师晓莉崔文丽张巍李新霞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免疫表型分型基因MYC基因预后
85例髓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85例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学表型特征,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5例髓母细胞瘤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6例,平均发病年龄(9.35±1.18)岁。75例患者病变位于小脑(其中59例位于小脑半球,16例位于小脑蚓部),10例分别位于脊髓(5例)、第四脑室(1例)、大脑颞叶(1例)、大脑额叶(1例)、大脑枕叶(1例)、中脑(1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共济失调及患侧肢体运动障碍等,部分病人表现为言语不清、记忆力下降及肢体感觉麻木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突触素(Syn)阳性表达率为64%,β连环蛋白(β-catenin)阳性表达率为4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率为50%;NF、CD99肿瘤细胞散在或弱阳性表达;Vimentin、CK、Neu-N、EMA肿瘤细胞呈阴性表达;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较高,约为60%。结论髓母细胞瘤儿童多发,预后不良,β-catenin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可能成为髓母细胞瘤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苗娜楚慧王志强蒲红伟马志萍李桂芳佐力克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胶质细胞肿瘤中染色体1p/19q杂合性缺失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与胶质细胞肿瘤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1例手术确诊胶质细胞肿瘤标本,进行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检测,分析1p/19q杂合性缺失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病理组织类型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星形细胞肿瘤染色体1p、19q、lp/19q联合缺失率分别为19.82%、41.44%、11.71%,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染色体1p、19q、lp/19q联合缺失率分别为51.72%、55.17%、51.72%,二者染色体联合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突星形细胞肿瘤染色体1p、19q、lp/19q联合缺失率分别为54.55%、63.6%、36.36%,与前两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1p、19q和1p/19q杂合性缺失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3,P=0.4913,P=0.58)。星形细胞肿瘤各型之间1p、19q、1p/19q杂合性缺失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8,P=0.25,P=0.34)。同时,少突星形细胞肿瘤中少突星形细胞瘤和间变型少突星形细胞瘤1p、19q、1p/19q杂合性缺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P=0.65,P=0.32);1p/19q杂合性缺失与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患者性别有关(P<0.05),与年龄、级别、肿瘤部位和族别无关(P>0.05)。星形细胞肿瘤和少突星形细胞肿瘤中1p/19q杂合性缺失与年龄、部位、性别、族别无关(P>0.05)。结论 1p/19q联合缺失可作为胶质细胞肿瘤病理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苏丽萍李俊芝马志萍庞雪莲师艺崔文丽
关键词: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荧光原位杂交
PRDM1基因失活对C-MYC的调控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研究PRDM1基因失活对C-MYC的调控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作用,探讨其与免疫分型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DLBCL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10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20例.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D20、CD10、MUM1、Ki-67、bcl-6、Blimp1、C-MYC、PAX5蛋白表达,根据Hans分型法进行免疫分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两组中PRDM1、C-MYC mRNA表达情况.单因素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从蛋白、mRNA水平分析 PRDM1/Blimp1及C-MYC与预后相关性.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介导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OCI-LY1[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和OCI-LY3(non-GCB型)细胞系,RT-PCR和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siRNA转染前后细胞系中 C-MYC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00例 DLBCL患者中,GCB型27例(27/100,27.0%),non-GCB型73例(73/100,73.0%).Blimp1蛋白在肿瘤中阳性表达26例(26/100,26.0%),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阳性表达20例(20/20,100.0%).PRDM1 mRNA 高表达58例(58/100,58.0%),其中 GCB 型22例(22/27,81.5%),non-GCB型36例(36/73,49.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同时,在mRNA水平,PRDM1在不同免疫分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B症状、原发部位等临床病理参数表达有差异,C-MYC在性别、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血清 LDH水平之间表达有差异, PRDM1与C-MYC 具有显著相关性(χ2=7.648,P=0.006).沉默两个细胞系中 PRDM1基因后,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OCI-LY1细胞系中C-MYC基因和蛋白在转染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表达上调.结论 在DLBCL中PRDM1基因失活所致的C-MYC基因表达上调可能是DLBCL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证据.同时,PRDM1蛋白及mRNA和免疫分型相关,PRDM1 mRNA是提示不良预后的标志.
张兴艳马志萍崔文丽庞雪莲陈瑢王蕾张巍李新霞
关键词:淋巴瘤基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