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华巍

作品数:52 被引量:25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7篇动脉
  • 21篇冠状
  • 21篇冠状动脉
  • 10篇造影
  • 9篇动脉粥样硬化
  • 8篇心病
  • 8篇冠心病
  • 7篇动脉造影
  • 7篇介入
  • 7篇介入治疗
  • 7篇冠状动脉造影
  • 6篇冠状动脉介入
  • 5篇动脉介入治疗
  • 5篇心肌
  • 5篇血管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 5篇斑块
  • 4篇硬化斑块
  • 4篇粥样硬化斑块
  • 4篇冠脉

机构

  • 41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胜利油田胜利...
  • 4篇南开大学
  • 3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解放军260...
  • 2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濮阳市人民医...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北京市顺义区...
  • 1篇宣汉县人民医...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市中西医...

作者

  • 51篇张华巍
  • 16篇孙志军
  • 12篇王锦达
  • 11篇陈韵岱
  • 10篇陈思
  • 9篇杨庭树
  • 7篇康新立
  • 6篇徐国营
  • 5篇刘洪新
  • 5篇王国勇
  • 5篇马森
  • 5篇周迎
  • 5篇李云芝
  • 5篇王金刚
  • 5篇衣桂燕
  • 4篇杨俊杰
  • 4篇朱航
  • 4篇蒋博
  • 4篇李传威
  • 4篇张健

传媒

  • 6篇中国循证心血...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4篇解放军医学院...
  • 3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保健医学...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第17届全军...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切割球囊在介入治疗中对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对比弥漫性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在应用普通球囊扩张的基础上应用切割球囊是否对分支血管增加了保护作用。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软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普通球囊基础上加用切割球囊100例,另一组单纯应用普通球囊预扩张100例,术后即刻观察手术成功率(残余狭窄小于10%)、分支受累情况、手术引起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心血管MACE事件情况(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死亡)。结果切割球囊组患者100例,普通球囊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危险因素,心功能,既往病史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割球囊组与普通球囊组在即刻造影结果上相比对分支影响明显降低(P=0.005),围手术期并发症上也低于普通球囊组(P=0.032)。结论对于弥漫性病变治疗过程中,应用切割球囊行预扩张及血管成形术对比普通球囊减少了分支的闭塞率,并发症较少,是临床实践中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张华巍陈韵岱孙志军王锦达陈思李传威刘继轩张建吕侣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切割球囊切割球囊成形术
膀胱癌组织P-gp,GST-π和TOPO-Ⅱ表达评估灌注化疗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膀胱癌的多药耐药性(MDR),指导灌注化疗用药。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膀胱癌病理标本中P-糖蛋白(P-gp)、谷胱肽S转移酶(GST-π)和拓扑异构酶(TOPO-Ⅱ)的表达,评估肿瘤耐药谱。结果 ①P-gp检测显示,54.5%的病例对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等抗生素类和生物碱类抗癌药高耐药。②GST-π检测显示仅34.1%的病例对顺铂、环磷酰胺等高耐药,而反有56.8%的病例对该类药无耐药或低度耐药。③TOPO-Ⅱ检测显示对阿霉素、柔红霉素、VP16等TOPO-Ⅱ抑制剂类抗癌药,仅13.6%的病例高度耐药,29.5%中度耐药,56.8%低度耐药。结论 检测膀胱癌MDR,了解多药耐药谱,可指导灌注化疗用药。
康新立耿振宏鲁兴湘魏超王金刚王三忠马森刘洪新徐国营张华巍王国勇
关键词:膀胱癌P-GPGST-Π灌注化疗
CT冠状动脉造影高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识别CT冠状动脉造影高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接受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并接受有创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有创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标准判断CT冠状动脉造影是否高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CT冠状动脉造影高估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共819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564例,女性255例,平均年龄(65.9±10.9)岁,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大(OR=1.12,P=0.000)、心率快(OR=1.181,P=0.001)、房颤(OR=4.37,P=0.000)及冠脉钙化(OR=2.90,P=0.002)与CT冠状动脉造影高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结论高龄、心率快、房颤及冠状动脉钙化患者更容易出现CT冠状动脉造影高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情况。
张斌刘继轩王锦达张华巍蒋博张凯赵海英宋林楠陈光辉孙志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误诊学
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治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值小于45%的缺血性心肌病并且行PCI术的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4)。观察组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起始量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6.25 mg联合伊伐布雷定2.5 mg,对照组起始量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 mg,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观察两组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uc peptide,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6-min walk test,6MWT)距离、心率及心脏超声指标,观察两组3个月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BNP(ng/ml)水平明显下降(P <0.05),6MWT距离(m)显著增加(P <0.05),6MWT心率(/min)明显下降(P <0.05),LVEF、E/A明显提高,LVID-D、LVID-S明显减小(P均<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降低(4.7%vs9.1%,P=0.021)。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对ICM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纯美托洛尔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朱耀文张华巍孙志军
关键词:伊伐布雷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美托洛尔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
双源CT低剂量模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随访中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心率<65/min、窦性心律且节律整齐、体质量指数<30 kg/m2的CABG术后患者62例,根据双源CT扫描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32例)和B组(采用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30例);采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1分=图像质量极好,2分=图像质量好,3分=图像质量一般,4分=图像质量差),并记录2组患者整个扫描过程中的总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总有效剂量值(ED)及CT冠状动脉成像增强扫描过程中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结果 2组冠状动脉移植血管共139支,平均随访(14.1±9.3)年。其中A组71支,图像质量评分为(1.3±0.7)分;B组68支,图像质量评分为(1.4±0.6)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整个扫描过程中的ED分别为(7.8±2.1)mSv和(2.3±0.3)mSv(P<0.01),DLP分别为(505.1±113.5)mGycm和(225.4±29.8)mGycm(P<0.01);CT冠状动脉成像增强扫描过程中的ED分别为(6.1±1.7)mSv和(1.5±0.8)mSv(P<0.01),DLP分别为(480.8±121.9)mGycm和(90.2±19.2)mGycm(P<0.01),CTDIvol分别为(48.1±8.9)mGy和(2.8±0.9)mGy(P<0.01)。在对比剂总用量方面,A组(74±12)ml与B组(70±8)ml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应用于CABG术后随访具有可行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比较,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杨俊杰张华巍林琨何柏刘宏斌陈韵岱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随访
氯吡格雷抑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受体活化的功能表现差异性
李健丛玉隆董蔚王成彬张华巍孙志军杨丽王海
MMP-8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2001年前的研究都忽略了中性粒细胞胶原酶(MMP-8)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认为MMP-8在粥样硬化中不易表达。Herman MP等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损害中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均表达MMP-8。2011年Sorsa T等发现MMP-8与平滑肌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中CD40、肿瘤坏死因子及脂多糖相关。
吕侣刘宏斌王娟王锦达张华巍刘飞
关键词:MMP-8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稳定型冠心病稳定斑块
Double Flash扫描方式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Flash模式)在冠状动脉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120例,其中采用Double Flash扫描方式组60例(A组),常规螺旋扫描方式组60例(B组)。入选患者在CT检查过程中心率均<70次/min,窦性心律且节律整齐,且体质量<100 kg。采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1分为图像质量极好,2分为图像质量好,3分为图像质量一般,4分为图像质量差),并记录两组患者整个扫描过程中的总有效剂量值及总剂量长度乘积。结果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整个扫描过程中的总有效剂量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8)mSv vs.(8.6±1.3)mSv,P<0.05];总剂量长度乘积也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8±13.5)mGy·cm vs.(621.4±129.8)mGy·cm,P<0.05]。结论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应用于心率<70次/min的患者时与常规螺旋扫描模式比较,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还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张华巍刘宏斌杨俊杰林琨朱航周迎杨晓波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高脂饲料喂养与动脉内膜球囊损伤结合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被引量:18
2009年
背景:以往研究多采用单纯饲喂高脂饲料、正常或高脂血症动物动脉内膜损伤致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目的:拟采用喂养高脂饲料与动脉内膜球囊损伤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模型。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1/03在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单纯饲喂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与动脉内膜损伤结合组,每组10只。高脂饲料由普通颗粒饲料+4%胆固醇+10%猪油组成+10%蛋黄粉组成。方法:单纯饲喂高脂饲料组单纯喂养高脂饲料,高脂饲料与动脉内膜损伤结合组喂养高脂饲料4周后,行腹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主要观察指标:12周后取主动脉行病理检查,计算机计算脂纹脂斑厚度,内、中膜厚度,内膜厚度比值,并进行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12周后,两组兔血脂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高脂饲料与动脉内膜损伤结合组升高更明显(P<0.05)。喂养高脂饲料的两组动物均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横段面纤维斑块切片出现钙化。与单纯饲喂高脂饲料组比较,高脂饲料与动脉内膜损伤术结合组内膜明显增厚,形成了明显的斑块及纤维帽结构,斑块厚度与内中膜厚度比值增加明显(P<0.01)。结论:所诱导产生的斑块与人类斑块成分具有一定相似性,包括斑块的纤维帽、钙化、脂核等,提示采用动脉内膜损伤与高脂饮食结合方式来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模型是可行的、实用的。
冯斌杨庭树张华巍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PCI后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56例和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10mg/d,对照组)60例。分别于术前当天、术后24h、用药4周、12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I(cT-nI)浓度,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PCI后hs-CRP及cTnI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②两组治疗后hs-CRP和cTnI水平均下降,治疗组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①PCI增加血清hs-CRP和cTnI水平;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20mg优于10mg。
刘书光张华巍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因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