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昀昀

作品数:51 被引量:200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心病
  • 12篇心肌
  • 12篇冠心病
  • 11篇动脉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6篇心室
  • 5篇电图
  • 5篇心电
  • 5篇心室重构
  • 5篇血管
  • 5篇束支
  • 5篇左室
  • 5篇冠心病患者
  • 5篇病患
  • 4篇心肌梗死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血压
  • 4篇衰竭
  • 4篇随访

机构

  • 50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 2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0篇张昀昀
  • 35篇魏盟
  • 25篇李京波
  • 18篇顾水明
  • 17篇马士新
  • 14篇杭靖宇
  • 12篇陆志刚
  • 12篇金立仁
  • 10篇陈万春
  • 10篇张洁
  • 9篇潘晔生
  • 9篇刘铭雅
  • 8篇吴宗贵
  • 6篇蒋利
  • 5篇胡伟国
  • 4篇吴韵华
  • 4篇薛晓培
  • 3篇陈齐红
  • 3篇刘蓉
  • 3篇王肖龙

传媒

  • 5篇心电学杂志
  • 5篇中华医学会心...
  • 4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1篇2005
  • 18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房室文氏传导与间歇性左束支阻滞
1991年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多见于高血压、急性前间隔心肌梗塞、主动脉瓣狭窄、心肌病、心肌炎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呈间歇性者不多见,一般为频率依赖性。CLBBB因房室文氏传导消失而呈间歇性者更少见。我们最近遇到一例间歇性CLBBB,P-R间期在房室文氏传导延长到临界时先出现LBBB不完全直至完全消失,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13岁,因发热、咳嗽、流涕2周,胸闷2天,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入院,心电图示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伴间歇性CLBBB,经静脉滴注氢化考的松200mg/d。
张昀昀陈万春金立仁龚震明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阻滞病理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已接受常规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81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9)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n=42)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一日3次,每次20mg餐后口服。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行静息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等检查。以静息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的改变为疗效判定依据,以患者主诉及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不良反应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显著改善,心律失常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有效而安全,改善心肌缺血可能是其主要作用基础。
郑文权张昀昀林群峰张洁
关键词:曲美他嗪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进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心室重构进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活性的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 ) ,再进一步分为 1、7、14、2 8、4 2d亚组。应用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测定心功能和心室重构 ;采用明胶酶法测定左室心肌MMPs活性。结果 手术组大鼠术后 14d起左室舒张末期直径 (LVEDD)逐渐增加 ,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 (FS)逐渐降低 ,至 4 2d最明显 ;术后 1d起左室舒张末压 (LVEDP)逐渐升高 ,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 (dp/dtmax)及压力下降最大速率 (dp/dtmin)逐渐下降 ,以术后 4 2d最明显 ;术后 1dMMP2 和MMP9活性即升高 ,至 7d时活性最高 ,此后逐渐下降 ,与相应时段假手术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1)。MMP2 活性与LVEDD成正相关 (r =0 .92 ,P <0 .0 1) ;与FS、LVEF、dp/dtmax成负相关 (r =- 0 .91、- 0 .88、- 0 .87,P <0 .0 5~ 0 .0 1)。MMP9活性与LVEDD成正相关 (r =0 .92 ,P <0 .0 1) ;与FS、LVEF、dp/dtmax成负相关 (r =- 0 .95、- 0 .96、- 0 .94 ,P值均 <0 .0 1)。结论 大鼠AMI后MMP2 、MMP9活性增加呈动态变化 ,并与心功能、心室重构相关 ,提示它们在促进AMI后心室重构。
顾水明吴宗贵魏盟张昀昀吴韵华刘铭雅陈万春
关键词:心室重构MMP2LVEF负相关MMP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等因子的动态变化及早期再灌注治疗对其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早期再灌注治疗对其影响。方法:ELISA法测定26例AMI患者发作6、12、24、48、72h时的血浆sP选择素、TNFα及IL6的浓度,26例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抗栓及成功实施了急诊再灌注治疗。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结果:①AMI患者发病6h内sP选择素的浓度[(177.6±20.1)μg/L]显著高于SAP组[(75.4±6.8)μg/L]和正常对照组[(67.9±7.7)μg/L,P<0.01];12h时sP选择素浓度进一步升高[(226.2±33.6)μg/L,P<0.01];24h时sP选择素明显下降[(102.2±13.5)μg/L],但仍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48、72时,sP选择素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AMI患者发病6hTNFα与IL6即升高,24h达高峰,72h后仍高于正常。③直线相关分析提示,AMI患者发病6h的sP选择素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74,P<0.01;r=0.68,P<0.01)。结论:AMI发生6h时s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早期成功再灌注治疗使sP选择素很快达峰值,然后迅速下降,但对TNFα和IL6无明显抑制作用。
李京波马士新魏盟刘铭雅陈齐红潘晔生张昀昀金立仁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P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水飞蓟宾对实验兔球囊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被引量:11
2003年
探讨水飞蓟宾对兔球囊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 )、小剂量水飞蓟宾组 [n =8,2 0mg (kg·d) ]、大剂量水飞蓟宾组 [n =8,4 0mg (kg·d) ]。用球囊导管对实验兔行髂动脉损伤 ,用药组于术前 3d分别用小剂量及大剂量水飞蓟宾 ,术后 2 8d取病变血管染色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内膜、中膜厚度和腔面积的变化 ,计算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结果发现 ,小剂量水飞蓟宾对血管内膜和中膜厚度、腔面积、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大剂量水飞蓟宾使腔面积扩大、内膜厚度减少、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比减少 (P <0 .0 5 )。提示水飞蓟宾能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有可能用于防治再狭窄。
顾水明魏盟张昀昀潘晔生葛兆莺金立仁
关键词:水飞蓟宾血管内膜增生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冠状动脉成形术
TNFα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进程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室重构进程中TNFα表达的改变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和手术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MI模型),每组再进一步分为1、7、14、284、2 d亚组。应用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测定心功能和心室重构;RT-PCR检测TNFα的表达。结果:手术组大鼠术后14 d起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逐渐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逐渐降低,至42 d最明显,术后1 d起左室舒张末压(LVEDP)逐渐升高、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及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in)逐渐下降,以术后42 d最明显;MI后1 d TNFα即表达,7 d表达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与相应假手术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1)。TNFα的表达与LVEDD呈正相关(r=0.94,P<0.01),与FS、LVEF、dp/dtmax、dp/dtmin呈负相关(r=-0.91、-0.89、-0.80、-0.85,P均<0.05)。结论:大鼠MI后心室重构进程中TNFα表达呈动态改变并与心功能、心室重构相关,TNFα在促进心室重构、心功能异常中起重要作用。
顾水明吴宗贵魏盟张昀昀吴歆华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复建肿瘤坏死因子
应用依那普利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患者左室心肌重量收缩功能和舒张充盈的改变
1997年
本文对20例高血压伴有左室肥厚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在用依那普利治疗半年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充盈指标皆无明显改变(P>0.05)。说明短期治疗作用可能有限,需进行长期的研究和治疗。
薛晓培张昀昀张卫兴叶蓓莉闻恽
关键词:依那普利左室肥厚高血压左室心肌左室收缩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的表达差异
2005年
目的应用cDNA芯片技术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基因表达差异。方法抽提PBMC总RNA并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单链、双链cDNA后,体外转录合成cRNA。分别用cy3-dCTP和cy5-dCTP标记cRNA。将基因芯片和杂交探针变性后杂交、洗涤,并分析cy3、cy5两种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比值。结果CHF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共有123个表达差异相关基因,其中有102个表达上调,21个表达下调。涉及黏附分子、热休克蛋白、信号传导、细胞周期、凋亡等。结论CHF与正常人PBMC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在CH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推动CHF发生的分子机制及防治研究可能有重要意义。
顾水明魏盟张昀昀邵君李奇吴宗贵
关键词:心力衰竭单核白细胞
束支传导裂隙现象2例被引量:1
2006年
胡伟国朱慧陈万春张昀昀
关键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裂隙现象房性期前收缩QRS时间QRS波群窦性心律
冠心病患者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紫杉醇洗脱支架的初步临床随访结果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微创公司Firebird支架)与紫杉醇洗脱支架(Boston公司Taxus支架)后3~6个月的心绞痛和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共入选2003.6~2...
魏盟马士新陆志刚蒋利杭靖宇张洁李京波顾水明张昀昀金立仁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