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笑宏

作品数:30 被引量:143H指数:8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
  • 11篇肺动脉
  • 10篇肺动脉高压
  • 7篇缺氧
  • 7篇缺氧性
  • 7篇缺氧性肺动脉
  • 7篇缺氧性肺动脉...
  • 6篇通气
  • 6篇综合征
  • 5篇心输出量
  • 5篇疗效
  • 5篇虎杖
  • 3篇动物
  • 3篇血液
  • 3篇血液净化
  • 3篇血液净化治疗
  • 3篇严重急性
  • 3篇通气治疗
  • 3篇前列腺素E
  • 3篇前列腺素E1

机构

  • 19篇滨州医学院附...
  • 10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滨州医学院
  • 2篇上海市闸北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0篇李笑宏
  • 11篇王晓芝
  • 11篇林建海
  • 6篇高福全
  • 6篇吕长俊
  • 5篇宁方玉
  • 5篇高福泉
  • 4篇焦文建
  • 4篇牟爱芹
  • 4篇杨玲
  • 3篇颜卫峰
  • 3篇郝东
  • 2篇唐跃年
  • 2篇刘元发
  • 2篇焦文健
  • 2篇单海燕
  • 2篇张伟利
  • 1篇宋守君
  • 1篇左秀兰
  • 1篇曹小宁

传媒

  • 5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结核和呼...
  • 3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3
  • 6篇2002
  • 7篇2001
  • 1篇199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复张手法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肺复张手法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并与小潮气量辅助/控制通气方式进行比较,以寻找更合理的机械通气方式。方法 28例ARDS 患者,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9)岁。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 ARDS 诊断标准。分为两组:(1)试验组14例:采用肺复张手法联合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2)对照组14例:采用美国 ARDS 协会推荐的小潮气量辅助/控制通气(潮气量设为6 ml/kg,体重为标准体重)。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上机后0、48和72 h 的氧合指数、肺顺应性(ml/cm H_2O)、中心静脉压、镇静药物的用量以及28 d 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合指数48 h 分别为(298±16)及(212±12)cm H_2O(1 cm H_2O=0.098 kPa),72 h 为(309±16)及(246±17)cm H_2O;肺顺应性48 h分别为(38.4±2.2)及(29.5±1.3)ml/cm H_2O,72 h 为(42.0±1.3)及(29.0±1.0)ml/cm H_2O;带机时间缩短为(14±3)及(19±3)d;试验组和对照组48 h 中心静脉压分别为(13.8±0.8)及(18.6±1.1)cm H_2O,72 h 分别为(11.6±0.7)及(16.8±1.0)cm H_2O。试验组仅在上机时应用少量镇静剂,而对照组则连续应用至通气方式转为自主通气方式。28 d 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8,P>0.05)。结论肺复张手法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比单纯小潮气量容量控制/辅助通气具有改善氧合迅速、肺顺应性增加明显、带机时间短、血液动力学稳定及所用镇静药物少等优点。
王晓芝吕长俊高福全李笑宏郝东宁方玉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潮气量肺复张手法
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对严重急性中毒患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血液灌流(HeInoperfusion,HP)己被推荐为抢救急性严重药物或毒物中毒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此法对外源性毒物或药物的清除率高,速度快,已被积极推广使用并获得显著疗效。但在严重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的患者,单纯HP的...
李笑宏焦文建李明娥
关键词:急性中毒炎性介质
甘草酸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研究甘草酸在急性缺血 /再灌注肾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造成大鼠急性缺血 /再灌注模型 ,以甘草酸腹腔注射后 ,测定肾损伤修复中的血尿素氮 (BUN)、肌酐 (Cr)、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 (LDH)等指标变化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缺血 /再灌注后给药组大鼠血BUN ,Cr升高幅度降低 ,恢复时间缩短 ,血MDA ,LDH升高幅度降低。结论 :甘草酸可减轻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 ,促进肾损伤修复。
焦文建李笑宏徐潮周玉明
关键词:甘草酸再灌注损伤急性缺血
白藜芦醇苷的HPLC法分析及其在苗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9
2001年
目的 :建立血浆中白藜芦醇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并对其在苗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HypersilODS色谱柱 (10 0mm× 2 1mm ,5 μm) ,甲醇 -水 (2 5∶75 )为流动相 ,流速 1 0mL·min-1,检测波长 2 90nm。结果 :方法平均回收率为 93 3 %~ 98 1% ,RSD <6 0 % ,线性范围 0 39~ 12 5 0mg·L-1(r =0 9947) ,最低检测浓度为 0 2 0mg·L-1。结论 :本试验首次建立了白藜芦醇苷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 ,操作方便 ,结果准确 。
林建海李笑宏唐跃年冉红锋
关键词:白藜芦醇苷虎杖药代动力学血药浓度
虎杖注射液对猪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5
2001年
李笑宏杨玲林建海
关键词: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液动力学血气指标
联合肺复张手法和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保护性作用的观察
观察联合肺复张手法和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保护性作用,寻找更合理的ARDS保护性机械通气方式。前瞻性、对比观察肺复张手法序贯BiPAP机械通气和单纯的小潮气量、限压通气...
吕长俊王晓芝李笑宏高福全郝东宁方玉
文献传递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例
2005年
王晓芝吕长俊陈俊娥李笑宏高福全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肝脏移植发育异常骨髓移植呼吸急促
虎杖与氨力农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比较
2002年
目的:比较虎杖与氨力农对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血流动力学、纤溶系统及肺功能的作用。方法:观察静脉注射虎杖、氨力农注射液对急性缺氧性猪血流动力学、血中纤溶系统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虎杖和氨力农组肺动脉压与用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心搏指数有所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含量(t-PA)虎杖组用药后较用药前显著增加(P<0.05),氨力农组用药后变化不明显(P>0.05)。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含量(PAI)虎杖组用药后较用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氨力农组变化不明显(P>0.05)。虎杖组肺顺应性有所增加,呼吸功有所下降,氨力农组变化不明显。结论:虎杖和氨力农均可明显降低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有增加心输出量趋势。虎杖能部分增强纤溶系统活性,并有增加肺的顺应性,减少呼吸功趋势。
孙依萍李笑宏林建海吴敏
关键词:虎杖氨力农动物模型心输出量
全文增补中
硫酸镁治疗缺氧小猪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为探讨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PPHN)的疗效 ,以12只实验小猪吸入低浓度氧气造成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模拟PPHN。通过颈外静脉插入心导管 ,进入肺动脉检测肺动脉压力 (PAP)和心输出量等 ,通过股动脉插管检测体循环血压 ,同时检测心率、血氧饱和度 (SaO2)、血气分析和血镁浓度。结果显示 ,实验小猪缺氧10分钟后肺动脉收缩压 (SPAP)升高53.5%±25.4% (P<0.001) ,舒张压 (DPAP)和平均肺动脉压 (MPAP)分别升高57.1%±31.0%和50.6%±27.8% (P<0.001) ;静脉滴注硫酸镁后SPAS下降24.1 %±5.0 % (P<0.001) ,DPAP和MPAP分别下降22.7 %±7.2 %和19.8%±6.4% (P<0.001)。SaO2 和血氧分压均有升高。体循环血压也有下降 ,但下降幅度较小且与剂量有关。心率有轻度降低 ,心输出量无改变。血镁浓度明显升高 ,从0.79±0.14mmol/L升高至2.74±0.96mmol/L(P<0.001)。提示硫酸镁能显著降低肺动脉高压 ,改善血氧分压 ,对体循环血压、心率及心输出量影响较小 ,而且价格便宜 ,使用方便 ,值得在PPHN治疗中提倡。
张伟利单海燕李笑宏林建海
关键词:硫酸镁肺动脉高压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特点及预防措施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ICU病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来源、分布特点,探讨VAP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47例VAP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口腔分泌物、胃液标本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分析,研究其菌群组成特点及耐药性,并对三组病原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AP病原菌主要为G-菌(83.8%),其中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口腔分泌物及胃液中G-菌分别占62.8%和82.9%,与VAP病原菌符合率分别为60.7%和41.2%,并显示与VAP病原菌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且耐药情况严重。口咽部定殖菌吸入及胃—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为其重要感染途径。
李笑宏贾灵芝曹小宁高云秀
关键词:肺炎呼吸机病原菌耐药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