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赋

作品数:38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水稻
  • 25篇杂交
  • 21篇高产
  • 20篇杂交水稻
  • 10篇选育
  • 9篇杂交稻
  • 9篇制种
  • 9篇制种技术
  • 8篇栽培
  • 8篇栽培技术
  • 8篇高产栽培
  • 8篇高产栽培技术
  • 8篇高产制种
  • 8篇高产制种技术
  • 6篇杂交水稻新品...
  • 6篇水稻新品种
  • 4篇水稻新组合
  • 4篇亲本
  • 4篇不育
  • 4篇不育系

机构

  • 38篇福建省农业科...
  • 10篇福州国家水稻...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38篇王志赋
  • 32篇董瑞霞
  • 31篇游晴如
  • 25篇黄庭旭
  • 25篇涂诗航
  • 24篇张水金
  • 20篇杨东
  • 18篇董练飞
  • 17篇周鹏
  • 13篇王洪飞
  • 11篇郑家团
  • 8篇郑轶
  • 6篇谢华安
  • 5篇王乌齐
  • 5篇黄俊明
  • 4篇谢鸿光
  • 3篇吴志源
  • 3篇吴方喜
  • 3篇程雪华
  • 2篇李传国

传媒

  • 19篇福建稻麦科技
  • 7篇福建农业学报
  • 6篇杂交水稻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质抗瘟杂交晚稻新品种泰丰优2197选育与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泰丰优2197是用恢复系"福恢2197"与优质、长粒、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泰丰A配组育成的晚籼杂交水稻品种,经2 a区试,表现抗稻瘟病、群体整齐、熟期转色好、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较优、制种产量较高等特点,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福州)。介绍了泰丰优2197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等。
周鹏涂诗航郑轶董瑞霞张水金王志赋王洪飞游晴如郑家团
关键词:杂交晚籼选育
两优616特征特性及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5
2015年
两优616是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优质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与自育恢复系福恢616配组而成的中籼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具有米质较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主要介绍其特征特性及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张生毅董瑞霞游晴如吴志源王洪飞董练飞王志赋程雪华黄庭旭
关键词:栽培技术
杂交稻天优673亲本特性及高产保纯制种技术被引量:6
2012年
天优67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天丰A与福恢673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品种,于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双亲的主要特征特性,并根据近年来的制种实践,总结了其高产保纯制种技术。
董瑞霞涂诗航王志赋杨东张水金游晴如周鹏黄庭旭
关键词:杂交稻亲本特性制种技术
一种播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装置,包括横梁、分设于横梁延伸方向左右两侧的两套播种组件以及设置于横梁后侧中部的手柄;每套播种组件包括至少一组播种机构单元,各组播种机构单元沿横梁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各组播种机构单元包括框架、前滚...
周鹏涂诗航董瑞霞郑轶董练飞王洪飞王志赋张水金游晴如郑家团黄庭旭
文献传递
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育成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673被引量:1
2010年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673具有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等特点。并用恢复系福恢673与不育系天丰A配组育成了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673,在福建省2 a区试中,平均产量7.09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5.3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56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9%;在各地试验示范中,表现性状稳定,且丰产性、抗性、米质、适应性等均比生产上主栽品种优势明显,2010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利用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成功育成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
杨东李传国黄达彪王志赋梁世胡涂诗航董瑞霞张水金黄庭旭
关键词:杂交水稻航天育种
高产优质香型杂交稻新组合内优航148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内优航148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香稻不育系内香2A与自育恢复系福恢148配组育成的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形态好,产量高,在福建省2a区试中平均单产8.462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11%;稻米品质达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3级标准;中感稻瘟病。2008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黄庭旭王乌齐杨东游晴如翁国华郑家团马宏敏涂诗航王志赋吴方喜王颖姮
关键词:香型杂交水稻内优航148高产选育
广两优676在湖北京山示范表现及超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4
2016年
广两优67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广占63-4S与自选强优恢复系福恢676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通过国家和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5年在湖北京山作一季稻示范7.05hm^2,平均每667m^2产量达800.9 kg。田间表现株叶形态好,群体结构理想,穗大粒重,较抗病虫。作超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有:统一播种,均播稀播培育壮秧;小苗移栽,拉线开厢浅插;适度密植,确保基本苗数;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及时晒田;综合防治病虫害。
黄庭旭曾祥明肖天福王志赋董瑞霞游晴如王洪飞董练飞廖发炼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水稻恢复系N175的稻瘟病抗性被引量:9
2017年
以水稻恢复系N175为轮回亲本,与携有稻瘟病抗病基因Pi-1/Pi-9/Pi-kh的恢复系金恢1059进行杂交和3次回交,并利用SSR标记对抗病基因进行跟踪选择,最终得到了16个N175的抗病近等基因系,其遗传背景恢复比例均达96.50%以上。室内接菌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表明,N175的抗病近等基因系及其与不育系龙特浦A组配的杂交种的抗性表现均为抗(R),与供体亲本金恢1059相当,而N175和杂种特优175(龙特浦A/N175)分别表现为感(S)和高感(HS)。多数近等基因系与龙特浦A配制的杂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特优175相近,其中8个杂种单株粒重高于特优175,2个杂种比特优175增产10%以上,说明这些新育成的抗病杂种基本上保留了特优175的优良特点,个别杂种的综合性状还明显优于特优175。
毛大梅官华忠王志赋陈志伟潘明潘润森周元昌吴为人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高产抗病杂交水稻‘天优673’的选育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引起植物遗传性的变异,快速地选育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开展了航天育种新方法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673’,它具有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等特点。并用恢复系‘福恢673’与不育系‘天丰A’配组育成了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673’,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突出、抗稻瘟病、品质较优、生育期适中、制种产量高等优点。在福建省2年区试中,平均产量7.0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5.3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5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9%,福建省区试稻瘟病室内鉴定2年均表现抗(R),2010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成功育成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
杨东王志赋李传国涂诗航黄达彪梁世胡董瑞霞张水金黄庭旭谢华安
关键词:杂交稻航天育种
杂交水稻新品种Ⅱ优633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1
2010年
介绍了Ⅱ优633亲本的特征特性,结合3a制种实践,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应抓好几个环节:选好基地、确定抽穗扬花期和父母本播差期、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科学赶粉、去杂保纯、适时收割等。
董练飞游晴如杨东张水金涂诗航周鹏黄俊明董瑞霞王志赋
关键词:杂交水稻亲本特征特性高产制种技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