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花婷

作品数:13 被引量:12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干旱
  • 4篇沙漠化
  • 4篇风沙
  • 4篇风沙活动
  • 4篇干旱区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发育过程
  • 3篇半干旱
  • 2篇树轮
  • 2篇树轮年表
  • 2篇干旱半干旱
  • 2篇半干旱区
  • 1篇地貌
  • 1篇地貌形态
  • 1篇沙漠化过程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盛夏降水
  • 1篇湿润
  • 1篇湿润指数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3篇花婷
  • 10篇王训明
  • 10篇郎丽丽
  • 7篇张彩霞
  • 2篇哈斯
  • 1篇焦琳琳
  • 1篇吴玉伟
  • 1篇王振亭
  • 1篇朱秉启
  • 1篇杨发相
  • 1篇刘洁
  • 1篇马文勇
  • 1篇王广涛
  • 1篇周娜
  • 1篇王向东
  • 1篇李晖

传媒

  • 4篇中国沙漠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戈壁砾石覆盖度与风蚀强度关系实验研究被引量:24
2013年
戈壁表面的砾石覆盖度对风沙物质的运移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在极端干旱区砾石覆盖是防沙治沙的重要手段。通过风洞实验模拟了阿拉善戈壁区砾石覆盖度与风蚀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因地表风化作用等产生的松散颗粒物被吹蚀后,不同地点、不同样品之间风蚀强度有明显的差异,因而砾石覆盖度与风蚀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但数据标准化后则表明,当砾石覆盖度在40%以下时,随砾石覆盖度的增加风蚀强度也有所增大。戈壁地区的风沙运动中,在砾石覆盖度小于40%条件下,不同风速下风蚀强度的变异系数是不同砾石覆盖度下的风蚀强度的变异系数的2倍左右。在极端干旱的戈壁区,影响风蚀强度的因素十分复杂,砾石覆盖度增大不仅不能控制风蚀现象的发生,反而增强气流对地表的风蚀能力,这一因素可能是阿拉善高原戈壁区成为中亚强沙尘暴主要源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训明郎丽丽花婷张彩霞王振亭
关键词:风沙活动戈壁砾石覆盖度
东亚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区400年来帕尔默干旱指数的时空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东亚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区主要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蒙古高原、中国西北以及中亚部分地区,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历史时期以来频频发生的干旱事件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利用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暖季格点数据(6~8月)和106个树轮年表数据集(源于国际树轮数据库,
花婷王训明张彩霞郎丽丽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干旱指数树轮年表
灌丛沙丘形成演化及环境指示意义研究的主要进展被引量:19
2012年
干旱半干旱区风沙活动较强烈,风沙地貌十分发育,环境演变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由于缺乏高分辨率载体,在这些地区进行环境变化重建的手段及获得的结果相对贫乏。但是在这些区域发育的灌丛沙丘是风沙堆积体,其形成演化记录了相对丰富的区域环境演变信息。本文综述了目前在灌丛沙丘形态学特征、发育过程、以及其在区域环境变化重建中的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我们认为,灌丛沙丘形成演化研究在揭示干旱区环境演变过程方面有重大的意义,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这一方面的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
郎丽丽王训明哈斯花婷
关键词:发育过程环境变化干旱区
蒙古高原东南缘现代灌丛沙丘的发育过程及其对沙漠化的指示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在蒙古高原东南缘,灌丛沙丘是主要的风沙地貌类型,也是与风蚀和沙漠化密切相关的风沙堆积,一般在土地开垦后大规模发育,因而记录了区域沙漠化的发展过程。本文对发育在这一地区的灌丛沙丘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解析,结果表明,沙丘沉积物的Zr/Rb比值良好地记录了区域风沙活动的演变情况:当沙丘高度发育至10-30cm,39-59cm,67-77cm,95-105cm,118-130cm和138-140cm时,区域处于风沙活动的活跃期;沙丘高度发育至78—94cm时,区域处于近80年以来风沙活动的低谷期。结合区域土地开垦史、现代器测气象资料、风沙活动与沙漠化等情况,可以确定,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蒙古高原东南缘经历了30年代末期至50年代初期沙漠化的初步发展时期,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后期和本世纪初的沙漠化快速发展时期,以及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前期的沙漠化逆转期。鉴于无航测资料时期沙漠化正逆过程演变研究的缺失,这一区域所发育的灌丛沙丘是延长区域环境变化记录特别是沙漠化演变研究的良好载体。
郎丽丽王训明花婷哈斯
关键词:风成沉积风沙活动沙漠化
风沙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风沙活动及其物质输移运动是关键的陆地地表过程,对全球生态环境有显著的影响。归纳了风沙运动中养分的释放、搬运和沉降机制;总结了目前风沙运动中的物质及养分组成,养分流失与沉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养分在植被群落中的分配和利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揭示了大区域尺度上风沙运动与地表养分的释放和输移的关系及植被群落对风沙活动的响应;指出了风沙活动在陆地生态系统演化中扮演的角色。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揭示风尘物质在远源陆地区域的沉降机制、风尘物质中有效养分的组成和含量、风尘物质养分的主要传输路径,建立风尘物质养分的源—汇模式,构建植被对风沙活动的响应过程,综合集成风沙活动与植被演化之间的动态关系等是未来主要研究方向的建议。
王训明周娜郎丽丽花婷焦琳琳马文勇
关键词:风沙活动陆地生态系统
策勒河流域地貌形态及其对生态格局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策勒河发源于昆仑山中段北坡,自南向北流入塔里木盆地,流域为干旱区典型的山地-绿洲-荒漠格局。利用GIS软件对策勒河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500~3 500 m的中海拔地区地貌形态类型多样,面积占总流域面积的58.05%;地形坡度≤15°的平缓、微缓、缓坡地区占70.31%;流域内东北和东两个坡向的面积占优势,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15.40%和14.19%;流域切割深度最小值为0 m,最大值281 m,大于20 m的区域占流域面积的28.68%;流域内切割密度最小值为0,最大为7.81 km/km2,大于1 km/km2的区域占流域面积的42.74%。该流域生态格局的特点表现在山地从高到低植被的分带变化上,利用ArcGIS平台对植被类型图进行归类处理,并与高程数据叠加分析得到策勒河流域生态格局的垂直带谱。研究结果丰富了地貌及生态地貌学研究的内容,为流域环境保护、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吴玉伟杨发相花婷
关键词:地貌形态数字高程模型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近千年来沙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3
2012年
过去近千年来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对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响应,但响应的时间和幅度均存在区域差异。在中世纪温暖期,西部沙区温暖干旱,沙漠化表现为正过程;青藏高原地区沙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则不统一;中东部沙区为暖湿气候,发生逆过程。在小冰期,西部沙区寒冷且相对湿润,沙漠化发生逆转;青藏高原区沙漠化的响应并不明显;中东部沙区气候寒冷干燥,沙漠化加速。在20世纪暖期,西部沙区和青藏高原区总体上气候呈现暖干化特征,沙漠化发展;而中东部沙区沙漠化则在逆转,但在末期沙漠化有发展的趋势。总体上,西部沙区在暖期沙漠化发生明显的正过程,冷期逆过程明显;东部沙区在暖期沙漠化发生逆转,冷期正过程加速;青藏高原区沙漠化正逆过程主要表现为振荡形式。
花婷王训明次珍张彩霞郎丽丽
关键词:气候重建沙漠化
河西走廊西端灌丛沙丘发育过程及其对沙漠化的指示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荒漠地区开展环境变化研究常缺乏符合要求的地质测年材料。灌丛沙丘是干旱区发育的一种特殊生物地貌类型,具有计年和储存环境信息的功能,可以用来重建沙丘的发育过程和过去的环境变化。以河西走廊西端花海盆地发育的灌丛沙丘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AMS14 C年代学及沉积物粒度、碳酸盐含量、地球化学元素等代用指标的分析,与文献记载、沙漠化监测数据和近几十年的器测气象资料对比分析,试图揭示区域灌丛沙丘的发育过程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花海盆地灌丛沙丘的发育时间已超过800年;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早期人类活动的干扰曾使灌丛沙丘的堆积过程中断,但丰富的物源随后又促使灌丛沙丘再次快速发育。沙丘物源曾发生过剧烈的变化,使得灌丛沙丘沉积物中的粗颗粒组分和中值粒径并不适于作为环境代用指标重建区域的风沙环境变化,而细颗粒组分(<63μm和<10μm)和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则揭示了研究区在20世纪70—80年代(沙丘高度300~420cm)时获得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灌丛沙丘沉积物中的Zr/Rb比值,能够作为良好的环境代用指标指示1970—1988年(沙丘高度300~420cm)区域处在风沙活动较强烈的环境;近几十年花海盆地土地沙漠化明显,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灌丛沙丘可以作为有较高可信度的地质记录载体,在河西走廊西端重建较长时间尺度的、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环境演变历史。
郎丽丽王训明朱秉启王向东花婷王广涛李晖张彩霞
关键词:河西走廊风沙活动沙漠化
东亚夏季风北部边缘区近260年以来的极端干旱事件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高分辨率的树轮年表数据集,分析了近260年东亚夏季风北部边缘区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并利用统计算法分析了极端干旱事件的强度及影响范围.结果显示,区域在1890~ 1894年、1898~ 1905年、1926~ 1932年及1991~1997年发生极端干旱事件,其中1890~1894年的极端干旱事件在部分年表中表现显著,1898~ 1905年的极端干旱事件在大部分年表中均有所记录,1926~ 1932年的极端干旱事件几乎在所有年表中均有记录,是近260年来发生的强度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干旱事件,1991~1997年的极端干旱事件影响范围不大,但在其影响区域强度较高.
花婷王训明张彩霞郎丽丽
关键词:树轮年表
东亚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4年
气候系统主要通过气温、降水及风场等因素影响沙漠化过程,但不同区域其影响机制存在较大差异。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降水对沙漠化的影响较为明确,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沙漠化逆转。气温和风场变化对沙漠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在季风带沙漠化区,气温升高及高空盛行西南风有利于沙漠化逆转;在非季风带沙漠化区,一方面气温升高导致蒸发量增加,沙漠化发展;另一方面,其增加了冰川、冰雪融水的补给,沙漠化逆转;在高寒带沙漠化区,旱灾和寒冻灾害是沙漠化的主因。此外,沙漠化过程通过植被、地表及土壤特征等的改变影响气候系统。例如沙漠化过程的发生伴随地表植被覆盖的变化,并通过改变地表反照率、潜热通量、粗糙度等来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还通过沙尘释放量的变化来影响降水的发生。虽然沙漠化与气候系统间存在多种反馈机制,但反照率—气温—降水—植被的正反馈及沙尘—降水—植被的正反馈是其主要反馈机制。
花婷王训明
关键词:沙漠化过程气候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