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洋

作品数:20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腺癌
  • 7篇肿瘤
  • 6篇免疫
  • 6篇免疫组化
  • 5篇细胞
  • 5篇病理
  • 4篇蛋白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3篇前列腺
  • 3篇染色
  • 3篇组化染色
  • 3篇细胞癌
  • 3篇临床病理
  • 3篇淋巴
  • 3篇免疫组化染色
  • 3篇甲状腺
  • 3篇癌组织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机构

  • 20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唐山职业技术...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20篇赵洋
  • 6篇余光银
  • 5篇罗明华
  • 4篇蔡广玲
  • 3篇廖子龙
  • 3篇郑爱萍
  • 3篇刘鹏程
  • 2篇王成林
  • 2篇黄嵘
  • 2篇冯飞
  • 2篇崔永兴
  • 2篇尹为华
  • 2篇陈耀丽
  • 2篇周雯
  • 1篇胡慧
  • 1篇易辛
  • 1篇李贤新
  • 1篇杨尚琪
  • 1篇言伟强
  • 1篇陈在中

传媒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华夏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湖北省卫生职...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西南军医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种修复方法对p504s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寻找p504 s免疫组化染色最适合的修复方法,以达到最佳染色效果。收集60例前列腺癌切片,分别对其进行EDTA修复、高压修复、微波修复及胃酶修复,然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何种修复方法修复后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最优。经微波修复阳性率(+++)者为80%,而背景(-)者达95%,综合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由此可见,对p504 s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微波修复,可达到最佳染色效果。
余光银蔡广玲赵洋陈耀丽尹为华
关键词:P504S免疫组化染色
甲状腺结节的组织病理学与细胞学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对比组织病理学与细胞学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至2009年间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的组织病理学与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判断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对漏诊或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统计学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细胞病理学诊断恶性病变或良性病变与组织病理学符合率分别为83.3%和71.4%。细胞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在对桥本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乳头状癌以及甲状腺瘤等病症方面均有较高的符合率,但在滤泡性肿瘤的检验上,细胞病理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仅为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细针穿刺法对甲状腺结节组织进行病理检验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该方法在对恶性病变及良性病变的判断上有较高的准确率,诊断价值十分重要。
赵洋廖子龙郑爱萍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组织病理学细胞学
前列腺腺癌中EPCA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早期前列腺癌抗原(early prostate cancel antigen,EPCA)在前列腺腺癌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EPCA在196例前列腺腺癌和相关疾病[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不典型小腺体增生(ASAP)、炎症性萎缩后增生(PIA)]前列腺标本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结果在149例前列腺腺癌病例中,EPCA染色阳性率为(95.3%),染色情况与Gleason评分、患病年龄、血清总PSA值的关系无显著意义。125例(83.9%)癌周有PIN或PIA,EPCA染色几乎都是阳性。结论 EPCA是早期诊断前列腺腺癌的阳性标记物,具有较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进行前列腺腺癌及其相关疾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及鉴别时,还应结合HE切片、PSA、CK3413E12和p63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以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赵洋罗明华陈耀丽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核基质
软组织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软组织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整理我院收治的12例软组织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患者的病理检测及诊断治疗资料,将病理检测结果与术后最终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间的关系,并分析归纳出软组织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术前单纯病理检验结果为软组织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0例,检测正确率为83.3%,经统计学分析与最终诊断结果具有正相关性,0
赵洋郑爱萍廖子龙
关键词:临床病理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伴大量弹力纤维变性一例
2022年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诊断较为容易,但当其伴随一些非特异的形态学特征时会增加诊断的难度,尤其在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标本的病理诊断中尤为明显。笔者报道了1例伴大量弹力纤维(elastiefiber)变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较特殊,表现为大面积弹力纤维变性、缺乏浸润性及破坏性生长方式,细胞异型性不显著。笔者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该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乳腺癌伴有弹力纤维变性的现象进行了总结,以期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现象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李平尹为华赵洋王子慧罗明华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形态学特征
宫颈鳞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其与P53的关系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D(Cath-D)和P53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探讨Cath-D和P53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6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Cath-D和P5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宫颈鳞癌中Cath-D和P53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11%和74.41%,Cath-D的过高表达明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性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率、肿瘤细胞中P53过多地在核内聚积密切相关。结论在宫颈鳞癌的分化、侵袭性生长方式及转移过程中,癌细胞中的Cath-D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而且在肿瘤细胞中P53和Cath-D可同时过高表达,在宫颈鳞癌中p53基因异常可能与Cath-D的过表达有一定的关联性。
罗明华李冠武赵洋蔡广玲余光银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D蛋白质P53鳞状细胞癌宫颈肿瘤
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对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分期评价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研究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对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分期评价的临床意义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方法 参照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标准,重新对2011-2016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乳腺外科治疗的浸润性小叶癌患者进行解剖学分期及预后分期评价,并与其他类型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治乳腺浸润性小叶癌21例,占全部浸润性乳腺癌的2.7%,研究发现浸润性小叶癌与其他类型浸润性乳腺癌相比,年龄分布、月经状况、分子分型特征及解剖学分期与预后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小叶癌解剖学分期与预后分期评价存在差异。结论 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中的预后分期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但需参考解剖学分期共同评价。浸润性小叶癌与其他类型浸润性癌相比,组织学分级低,预后分期佳,但要对浸润性小叶癌进行精准的个体化治疗还需要更大样本更完善的研究。
胡慧赵洋韦伟易辛刘荫华
关键词:浸润性小叶癌解剖学
甲状腺癌组织中P53、Bcl-2和TPO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Bcl-2、P53和TPO在甲状腺肿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以单克隆抗体鼠抗人Bcl-2、P53和TPO标记检测77例甲状腺癌、58例甲状腺腺瘤、4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和2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观察不同甲状腺组织中Bcl-2、P53和TPO的表达,并比较其阳性率。结果:Bcl-2、P53阳性反应见于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癌旁甲状腺组织。在甲状腺癌组织中Bcl-2、P53阳性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癌旁甲状腺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Bcl-2、P53及TPO表达与甲状腺组织类型及肿瘤病理分型密切相关,显示甲状腺癌中Bc1-2与P53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Bcl-2及P53在甲状腺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癌组织Bcl-2及P53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指标。
熊少伟王玲赵洋雷云鹏刘铮
关键词:甲状腺癌TPOBCL-2P53免疫组化染色
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瘤(renal oncocytoma,RO)的CT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RO的CT资料,全部经MSCT多期检查,包括平扫、增强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扫描。结果4例RO均为单发病灶,左右各2例,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最大径线在2.0~6.5cm,平均4.4cm,中位数3.5cm。2例三期增强扫描出现典型的辐辏样强化、中央星芒样瘢痕和包膜,得以正确诊断。1例对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的认识不足,术前误诊为肾细胞癌。1例轻度强化,未见包膜,术前误诊为肾细胞癌。所有病灶内未见钙化和出血。结论RO的CT典型征象是在三期增强扫描出现辐辏样或均匀强化、中央星芒样瘢痕和包膜,中央瘢痕可以出现延迟强化,但肿瘤强化不明显时,和肾细胞癌鉴别诊断困难。
黄嵘周雯言伟强赵洋王成林刘鹏程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肾肿瘤嗜酸细胞瘤
骨桥蛋白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行前列腺癌手术后的石蜡包埋标本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石蜡包埋标本35例。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OPN的表达情况,分析OP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OPN蛋白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0%(58/80)和8.57%(3/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的T、M分期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的年龄、N分期和Gleason评分无相关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OPN基因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有关。
郑爱萍史本涛赵洋陈泽波李贤新关志忱杨尚琪
关键词:前列腺癌免疫组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