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利 作品数:45 被引量:133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低表达bcl-2对神经酰胺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观察无血清条件下bcl2对神经酰胺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建立稳定转染表达反义bcl2mRNA的cDNA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的人肝癌细胞HepG2(HepG2antibcl2)并鉴定,采用AOEB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终浓度50μmol/LC2神经酰胺作用24h,可诱导无血清培养的HepG2细胞、HepG2vector细胞及HepG2antibcl2细胞发生凋亡。AOEB染色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表现。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2神经酰胺作用12,18,24h,HepG2antibcl2细胞凋亡率较同时间HepG2细胞及HepG2vector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终浓度50μmol/LC2神经酰胺作用12h,HepG2antibcl2细胞DNA凝胶电泳呈现梯状条带,而HepG2细胞及HepG2vector细胞作用24h出现DNA梯状条带。HepG2细胞和HepG2vector细胞Caspase3活性随C2神经酰胺(50μmol/L)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HepG2antibcl2细胞Caspase3活性始终维持较高水平。结论低表达bcl2可通过增加Caspase3活性从而促进C2神经酰胺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 高永琳 郑大利 许云禄关键词:神经酰胺类 基于功能基因组策略的肝癌发病新机制研究 韩泽广1 黄健1 邓庆2 郑大利 我国每年新增原发性肝癌46.6万例,占世界新发肝癌病例一半以上,多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原发性肝癌易转移,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高。主要是临床缺乏有效的诊疗手段,更深层的原因是对肝癌发病机制认识不清。
该项目...关键词:关键词: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基因表达 肿瘤治疗 秩和比法对A型选择题的质量分析和筛选 被引量:2 2000年 试题质量分析是题库建设和考试分析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采用难度、区别度和错选答案分布指数三个指标,用秩和比法对64道A型选择题的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将试题按质量等级分为三类,为试题的筛选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林德馨 郑大利 廖之君关键词:选择题 试题质量 题库建设 文采 考试分析 全文增补中 弓形虫P^(30)的克隆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获得能表达弓形虫P3 0 蛋白的小鼠巨噬细胞克隆并观察内源性表达的P3 0 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PCR扩增获得P3 0 基因片段 ,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ygro(- )中 ,利用酶切、DNA序列分析鉴定阳性克隆 ,采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到RAW 2 6 4 .7巨噬细胞中 ,通过Hygromycin筛选和PCR、免疫组化鉴定 ,用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计算稳定转染和瞬时转染P3 0 基因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1.PCR、酶切、连接的产物经电泳鉴定 ,均与预期设计相符合 ,DNA序列分析发现重组质粒中的目的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相符。2 .PCR和免疫组化鉴定发现转染P3 0 重组质粒的巨噬细胞能稳定地复制质粒并表达弓形虫P3 0 蛋白。 3.P3 0 稳定转染的细胞凋亡率均在 2 %左右 ,不同细胞之间没有区别。 4 .瞬时转染空载体和P3 0 重组质粒的巨噬细胞其凋亡率均在 6 %左右 ,没有区别。结论 1.获得了含P3 0 基因的重组质粒以及能稳定表达弓形虫P3 0 蛋白的小鼠巨噬细胞克隆。2 .无论是稳定转染还是瞬时转染 ,均不能引起巨噬细胞的凋亡 ,说明内源性表达的弓形虫P3 0 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凋亡没有影响。 郑大利 黄清玲 章涛 林建银关键词:弓形虫 基因克隆 巨噬细胞 凋亡 67kD层粘连蛋白受体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子机制研究 层粘连蛋白是细胞外基质(ECM)重要的成分之一.67 kD层粘连蛋白受体(67LR)是层粘连蛋白的一个非整合素受体,与层粘连蛋白相互作用,调节肿瘤的增殖、粘附、血管形成,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本实验室前期发现67LR的高表... 薛会丽 郑大利 黄清玲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结构分析 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HBV)全基因组的结构及特点。方法 PCR扩增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HBV全基因组DNA ,测序并进行基因结构分析。结果 获得不同肝癌患者来源的 2 2株HBV全基因组DNA ,均属于C或B基因型和adr或adw2血清型。与标准株相比 ,肝癌患者来源的HBV在表面抗原、核心抗原的B/T细胞表位、X蛋白的反式激活区及增强子Ⅱ、核心启动子区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共有变异。结论HBV的基因型与基因变异可能与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林旭 徐晓 郑大利 林建银关键词: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组 基因结构 克隆 67kD层粘连蛋白受体促进肝癌侵袭转移分子机制研究 层粘连蛋白是细胞外基质(ECM)重要的成分之一。67 kD层粘连蛋白受体(67LR)是层粘连蛋白的一个非整合素受体,与层粘连蛋白相互作用,调节肿瘤的增殖、粘附、血管形成,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本实验室前期发现67LR的高表... 薛会丽 郑大利 黄清玲关键词:层粘连蛋白受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分子机制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剪接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和纯化 2012年 目的高效表达并获得高纯度的乙型肝炎病毒剪接蛋白(hepatitis B splicing protein,HBSP)。方法将HBSP编码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43.1a(+),并在目的基因的C端引入StrepⅡ标签的编码序列,构建HBSP表达载体;将StrepⅡ标签的编码序列置于HBSP基因片段的N端,同时在StrepⅡ和HBSP之间引入终止密码子以构建对照载体。将以上质粒分别转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以IPTG诱导,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可溶性;通过Strep-Tactin系统亲和层析纯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其反应原性。结果成功构建HBSP重组表达载体pET-43-HBSP-StrepⅡ及对照载体pET-43-StrepⅡ,经IPTG诱导后,分别在大肠埃希菌中高表达Nus-HBSP-StrepⅡ及Nus-StrepⅡ融合蛋白,且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于细菌裂解上清液中。通过亲和层析获得纯度超过95%的Nus-HBSP-StrepⅡ及Nus-StrepⅡ融合蛋白,两融合蛋白均能被Strep.TagⅡ单抗识别。结论在大肠埃希菌中可高效、可溶性表达并获得高纯度的HBSP融合蛋白及对照蛋白,为HBSP功能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吴龙飞 陈金烟 焦伯延 郑大利 林旭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RNA剪接 大肠埃希菌 基因表达 NOTCH1-HEY1信号通路调控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自我更新和上皮间质化转变 研究目的: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嗜神经生长侵袭、肺转移和预后较差等特点。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关系密切,其受体基因NOTCH1及其下游基因HES1... 谢静 卢友光 郑大利 黄晓宇 林李嵩关键词:NOTCH1 EMT 文献传递 肝癌细胞67kD层粘连蛋白受体N-糖链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2003年 探讨肝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 6 7kD层粘连蛋白受体 (6 7LR)N 糖链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 772 1肝癌细胞和L 0 2正常肝细胞膜表面 6 7LR的表达 ,并分别从这 2株细胞分离纯化到高亲和力的 6 7LR ,利用凝集素结合分析其糖链结构 ,并用肽 N 糖苷酶水解N 糖链 ,观察糖链在与层粘连蛋白结合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 ,L 0 2细胞膜表面 6 7LR表达的阳性率为5 5 3% ,而SMMC 772 1细胞为 34.7% ,这两株细胞 6 7LR与伴刀豆素 (ConA)的结合能力无显著差异 ,但SMMC 772 1细胞的 6 7LR与麦胚凝集素的结合能力明显高于L 0 2细胞的 6 7LR ,说明 2株细胞 6 7LR的糖链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当N 糖链被切除后 ,SMMC 772 1细胞的 6 7LR与层粘连蛋白的结合能力明显下降 ,而L 0 2细胞则没有变化 .这些资料表明 ,SMMC 772 1肝癌细胞和L 0 2正常肝细胞与层粘连蛋白结合能力的差别 ,以及两株细胞的 6 7LR与层粘连蛋白结合能力的不同 ,很可能是由于这两株细胞的层粘连蛋白受体的N 郑大利 阎平 黄清玲 林建银关键词:肝癌细胞 层粘连蛋白受体 N-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