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胆胰
  • 2篇胆胰管
  • 2篇胆胰管成像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结石
  • 2篇胰管
  • 2篇三维重建
  • 2篇结石
  • 2篇MRCP
  • 2篇TRUE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多平面重建
  • 1篇多平面重建技...
  • 1篇造釉细胞
  • 1篇造釉细胞瘤
  • 1篇三维重建技术
  • 1篇体层摄影

机构

  • 7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7篇陈瑛
  • 6篇张同华
  • 6篇陈建新
  • 6篇徐正道
  • 6篇胡翼江
  • 3篇胡惠良
  • 3篇蔡惠芳
  • 2篇卢娴
  • 2篇钱志明
  • 2篇顾佳
  • 1篇周芳
  • 1篇李玉洁
  • 1篇王兆平
  • 1篇丁卫华
  • 1篇丰宇芳
  • 1篇刘永浩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肿瘤影像学
  • 1篇2014年肝...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颌骨造釉细胞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颌骨造釉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造釉细胞瘤,均行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后处理,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特征。结果 11例患者中,5例病灶位于下颌磨牙区、4例位于下颌体部、2例位于上颌骨。多房型6例,其中3例呈肥皂泡状、3例呈蜂窝状。骨性房间隔可完整或不完整。单房型5例。5例有不同程度牙根吸收。11例病灶均可见周围骨质呈膨胀变薄。7例病灶可见囊壁周围骨质缺损,无硬化缘;2例穿破邻近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1例侵及上颌窦,5例侵及下颌管。6例病灶呈均一囊性密度,4例呈软组织密度,1例术后10年复发病例呈囊实混杂密度。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可直观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内部结构、周围骨质破坏、牙根吸收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对提高造釉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有重要价值,为制订手术方案和放疗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
蔡惠芳张同华陈建新胡翼江王兆平李玉洁徐正道陈瑛丰宇芳丁卫华
关键词:造釉细胞瘤颌骨肿瘤计算机断层扫描
True FISP与MRCP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True FISP与MRCP序列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与局限性. 材料与方法:对30例经ERCP或手术证实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术前True HSP及MRCP序列扫描,MRCP与True FISP序列分...
钱志明张同华陈建新徐正道胡惠良胡翼江陈瑛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磁共振成像胆胰管成像
文献传递
CT扫描冠状位重建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CT扫描冠状位重建( MPR)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机对5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行MPR。比较横断位图像、MPR图像诊断肠梗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肠梗阻的诊断信心分为1~5个等级:明确没有肠梗阻为1级;可能没有肠梗阻为2级;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肠梗阻为3级;可能存在肠梗阻为4级;肯定存在肠梗阻为5级。结果横断位图像、MPR图像均能显示肠梗阻征象,但MPR对移行带、束带征、肠系膜异常及梗阻部位与周围解剖关节的显示更直观和全面。通过横断位图像、MPR图像诊断肠梗阻的敏感性分别为86%、86%,特异性分别为86%、89%,二者诊断肠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P均>0.05。横断位图像、MPR图像诊断肠梗阻1级均为0例,2级分别为2、0例,3级分别为6、1例,4级分别为8、6例,5级分别为34、43例,通过MPR图像诊断肠梗阻的信心与横断位图像比较,P<0.01。结论 CT 扫描MPR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其对移行带、束带征、肠系膜异常及梗阻部位与周围解剖关节的显示更直观和全面,有助于肠梗阻的确诊。
卢娴张同华陈建新徐正道胡翼江蔡惠芳顾佳陈瑛
关键词:肠梗阻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多平面重建技术
True FISP与MRCP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True FISP与MRCP序列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与局限性。材料与方法:对30例经ERCP或手术证实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术前True FISP及MRCP序列扫描,MRCP与True FISP序列分别作阅片诊断,再结合其他序列进行诊断,最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rue FISP像、MRCP像均可显示胆总管的扩张。True FISP像、MRCP像对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2.5%、93.3%;其中5例胆总管小结石及2例泥沙样结石True FISP未检出,4例胆总管末端结石MRCP未检出,结合两种序列对结石的检出率为97.8%。结论:True FISP序列对胆总管的管壁和管周组织显示较好,有利于末端胆总管结石的检出,MRCP有利于胆管系统的整体显示,对胆总管小结石及泥沙样结石显示较好,结合两种序列可对胆总管结石作出更准确的评价。
钱志明张同华陈建新徐正道胡惠良胡翼江陈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胆胰管成像胆总管结石
CT增强扫描应用非离子造影剂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1
2008年
总结了对接受CT增强检查的2190例患者应用非离子造影剂所致的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本组全部采用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或优维显),出现中度反应4例,轻度反应19例,均未发生重度过敏反应。通过检查前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和对症护理,解除了患者心理上的恐惧,减轻了生理上的痛苦,获得了高质量的CT增强检查结果。
陈瑛
关键词:CT检查非离子造影剂护理
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小肠克隆氏病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小肠克隆氏病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8例已知或怀疑小肠克隆氏病患者行常规CT平扫加动态增强检查,原始图像传送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后处理。仔细观察肠壁异常、黏膜及黏膜下溃疡、肠周围血管、瘘道、脓肿等。结果:28例病人诊断为小肠克隆氏病,共发现54段小肠病变。在活动性病变中,22例34段病变小肠肠壁增厚和强化,3例病变小肠明显强化而没有肠壁增厚,16例小肠与肠系膜边界模糊不清,肠系膜脂肪密度增厚,8例瘘管或瘘道形成,3例腹盆腔脓肿。在3例慢性感染性病变中,3例肠腔变形/狭窄,2例肠梗阻,1例穿孔,2例瘘管形成,1例合并硬化性胆管炎,1例合并肠淋巴瘤。结论: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克隆氏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卢娴刘永浩张同华陈建新徐正道蔡惠芳胡翼江陈瑛顾佳
关键词:克隆氏病CTA三维重建瘘管
前列腺炎的MRI及MRS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前列腺炎外周带的MRI表现及MR波谱(MRS)特征。资料与方法 21例前列腺炎患者行MRI平扫加MRS成像,观察前列腺外周带的信号形态及信号强度,同时计算感兴趣区的胆碱(Cho)+肌酸(Cre)/枸橼酸盐(Cit)比值。结果 21例前列腺炎患者平均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是31.80 ng/ml。2例呈非结节局灶低信号,10例显示为双侧外周带弥漫低信号,3例显示为一侧外周带弥漫低信号,1例显示为结节状局灶低信号,其余5例没有信号异常。14例MRS谱线示Cho峰升高,Cit峰下降或消失,另7例MRS谱线正常,21例(Cho+Cre)/Cit均值为6.44。结论前列腺炎外周带低信号(T2WI)对前列腺癌并不具有特异性,前列腺炎的MRS谱线可类似于前列腺癌的波谱特征,可导致前列腺癌的假阳性诊断。
周芳张同华陈建新徐正道胡惠良胡翼江陈瑛
关键词:前列腺炎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