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德隆 作品数:10 被引量:149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加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利用洞穴石笋的δ^(18)O和δ^(13)C重建3000a以来北京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石花洞研究系列之三 被引量:49 1997年 首次提出用石笋中稳定同位素记录重建由降雨量和降水气团同位素组成所反映的古气候历史,从而为研究高分辨率的古季风气候信息开辟了新的途径。利用Hendy准则、洞穴温度、研究区水系的δ18OH2O值以及温度公式,证实了同位素分析结果的可靠性,CaCO3-H2O之间存在同位素平衡分馏。对采自石花洞的石笋样品进行了分辨率约为25a的δ18O和δ13C的分析测量,从而得到3000a以来。 李红春 顾德隆 陈文寄 李铁英关键词:古气候 古环境分析 稳定同位素 石笋 青藏高原甜水海湖泊沉积物铀系等时线测年 被引量:8 2001年 用样品全溶铀系等时线测年法,较为成功地测定了青藏高原西北部甜水海湖TS95钻孔岩芯中含不等量碳酸盐的湖泊碎屑-黏土沉积物的年龄,建立了海拔4000 m以上青藏高原主体部分距今240 ka以来第1条连续的同位素(“绝对”)年龄标尺,从而为甜水海地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奠定了基础.简要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则、实验流程和测试结果,讨论了该技术的适用性、优越性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朱照宇 顾德隆 罗尚德 周厚云 文启忠 李世杰 李炳元 李红春关键词:湖相沉积物 青藏高原 测年 甜水海 北京石花洞石笋500年来的δ ̄(13)C记录与古气候变化及大气CO_2浓度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4 1997年 通过对采自北京石花洞石笋近500年来分辨率为3~5年的δ13C记录的研究,我们发现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和近代大气CO2浓度的改变均对石笋的δ13C值有影响,当气候湿润,降雨量增加时,洞穴包气带水的下渗速度加快,在石灰岩裂隙中滞留的时间缩短,CaCO3的溶解量减少,造成渗出δ13C水的值变轻。包气带水的补给速度增加,也可能使得溶液的CO2分压降低,造成石灰岩CaCO3溶解减少。另外,洞内滴水和渗出水中CO2的逸出量与供水速度呈反比。滴水速度加快,CO2逸出量相对降低,沉淀出来的CaCO3的δ13C值偏轻。通过与δ18O记录的对比,δ13C记录也反映30~40年降雨量变化的周期,为这一地区夏风变化的规律提供佐证。近50年来的δ13C记录,反映了人类活动造成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现象。从1940年到现今,石笋的δ13C值从-6.7‰降低到-8.1‰,降低速率每年为-0.028‰,直接反映了这一时期大气CO2的δ13C值的变化。这一结果与其它研究相吻合。利用精细的、分辨率高达几年的δ13C记录可以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的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李红春 顾德隆 LowellD.Stott 袁道先 陈文寄 李铁英关键词:碳同位素 洞穴石笋 古气候 二氧化碳浓度 北京石花洞地区水系氢氧同位素及氚含量研究──石花洞研究系列之一 被引量:14 1996年 北京石花洞地区水系的δD平均值为(-65.4±3.0)‰(SMOW),δ18O平均值为(-9.4±0.3)‰(SMOW),氚含量平均值为(30.8±4.5)TU。石花洞洞内滴水是由地表水很快下渗得来,受古老地下水的混合作用很小。因此,洞内滴水的稳定同位素组成能够灵敏地反映地表水同位素组成(即重量加权的年平均雨水的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影响洞内滴水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因素主要是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以及降水气团的来源的变化。利用高分辨率的洞穴碳酸盐的稳定同位素记录.可以建立以湿度变化为主的古气候信息.尤其是我国季风气候的变化历史。 李红春 顾德隆 赵树森 刘东生 焦文强 尹金辉 李铁英 吕金波关键词:岩溶水 氢同位素 氧同位素 洞穴石笋的^(14)C年代学研究──石花洞研究系列之二 被引量:4 1996年 由于受"死碳"的影响,年轻洞穴碳酸盐的^(14)C测年始终受到限制,为此,建立了^(14)C法测定石笋生长速率及校正"死碳"影响的理论模式,从而将石笋的测年时限和精度大大提高。这一理论成功地运用于北京石花洞年轻石笋的定年。利用^(14)法与石笋生长光性年际纹层推算的平均生长速率十分吻合,表明石笋S312的生长速率为0.042mm/a。^(210)Pb法测定石笋顶部的年龄小于100a,与^(14)结果的外推年龄基本相同。这一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解释稳定同位素的古气候意义奠定了年代学基础。运用^(14)C法测定石笋生长速率要求有足够的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在线性范围内,要求满足石笋生长速率均匀,生长连续,"死碳"影响程度一致的假设条件。从δ^(13)C和^(14)C强度的对比分析,判断"死碳"的影响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初步认为,湿冷气候条件下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解,造成"死碳"的影响增加。 李红春 顾德隆 陈文寄 焦文强 赵树森 陈铁梅 李铁英关键词:洞穴 石笋 碳同位素 年代学 高分辨率洞穴石笋中稳定同位素应用——北京元大都建立后对森林资源的破坏—δ^(13)C记录 被引量:43 1998年 对采自北京西山石花洞内的石笋进行了δ^(18)O,δ^(13)C和Mg/Sr分析,获得分辨率为25a的北京地区3000a以来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以δ^(18)O和D_(Mg/Ca)作为气候变化信息,证实石笋δ^(13)C反映了古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当石笋δ^(13)C值增大时,表示C_3/C_4植物比值降低,气候变干热;当石笋δ^(13)C值减小时,表示C_3/C_4植物比值升高,气候变湿冷。同时,笔者也发现了北京元大都建立以来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在650B P至360B P,从元大都建立到明代晚期北京外城的增筑,北京西山林木被砍伐用于建筑和烧制木炭,使得这一地区的植被遭受重大改变。C_3/C_4植物的比值大幅度降低,石笋的δ^(13)C值增大3‰。尽管在此之后的气候条件有利于C_3植物的发育,但这一地区的植被没有恢复到受人类破坏前的水平。通过与历史资料对比,证明石笋中的δ^(13)C记录的确能反映C_3/C_4植物比值的分配变化,从而可以间接地反演古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李红春 顾德隆 陈文寄 袁道先 李铁英关键词:碳同位素 洞穴石笋 古气候 古植被 陕南石笋稳定同位素记录中的古气候和古季风信息 被引量:34 2000年 采自陕西省柞水县的石笋给出了过去 750a来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以及全新世和80~ 330ka之间的低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定年方法使用了石笋生长纹层计数法、2 10 Pb法和TIMS2 30 Th法。分析了石笋中δ18O和δ13C的气候含义 ,认为当δ18O和δ13C值变重时 ,指示干热的气候组合 ,当δ18O和δ13C值同时变轻时 ,指示湿冷的气候组合。在长时间尺度δ18O值的变化以反映温度变化为主 ,δ13C值的变化反映湿度变化为主。当δ18O变轻 ,而δ13C变重时 ,指示干冷气候。这时期的夏季风很弱而冬季风很强 ,相反 ,当δ18O变重 ,而δ13C变轻时 ,指示湿热气候 ,表明夏季风很强 ,冬季风很弱。过去 750a的记录中分为 :公元 12 50~ 152 0年的温暖中世纪 (MedievalWarmPeriod) ,公元 152 0~ 182 0年的湿冷小冰期 (LittleIceAge)和公元 182 0年以来的温热期。全新世的气候在 4 0 0 0a左右有一显著的变化。在此时之前的温度低于全新世的平均气温 ,而在此之后的温度高于全新世的平均气温。全新世气候记录可细分为 18个不同的时期。 李红春 顾德隆 Dorte Paulsen 王非 陈文寄 尹功明 程海 R.L.Edwards关键词:Δ^18O Δ^13C 石笋 冬季风 古季风 夏季风 南海北部及珠江水体中Be同位素分布 1992年 在南海北部及珠江口水体中取样进行Be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从海向珠江水体中^(10)Be和~9Be浓度分别从1250at./g,和40PM增加到22060at./g及1120PM,其悬浮质中^(10)Be从小于0.3×10~7at./g到19.0±0.8×10~7at./g。~9Be在水中的垂直分布从底部向表层逐渐增加,悬浮质中^(10)Be则从底部到表层逐渐减小。本区域悬浮质中的~9Be,^(10)Be和Si不论在水平和垂直分布其特征都类似。 刘韶 张惠玲 吴良基 孙恢礼 顾德隆 张承蕙关键词:水体 BE 同位素 不纯碳酸盐样品年龄的铀系法测定 被引量:4 1984年 The uranium-series disequilibrium methods fulfil the need for investigating late Quaternary events in the time interval (ca. 5,000 to 400,000 yr B. P.) which bridges the applicable ranges of the K-At and ^14C methods. Since the methods were developed some twenty-five years ago, they have been applied to pure carbonate with notable success. However,many carbonate deposits, especially those of continental origin, such as travertine, tufa and soil caliche, are impure and contain detrital material composed largely of silicate minerals.In order to date these carbonates with U-series isotopes, the practical approach is to chemically separate the carbonate matrix from the embedded detritus using dilute .acid leaching.This process inevitably also solubilizes some of the U and Th isotopes from the detrital component. The problem is then to correct for this detrital contamina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trital correction schemes that have been used, discusses the relative merit and mathematical aspects of the Roshoh-Szabo mixing line plots used for making- the corrections,and recommends analytical procedures pertinent to the use of such plots. 梁卓成 顾德隆关键词:碳酸盐 环境地质学 地球年龄 铀系法 青海柴达木盆地干盐湖盐层的^(10)Be分布和铀系年龄研究 1986年 用高灵敏度加速器质谱计测量柴达木盆地干盐湖一个钻孔岩心(36.4°N,94.5°E)上下两个盐层的盐相和碎屑相的宇宙成因核^(10)Be的分布,结果表明^(10)Be的地化特征是亲碎屑相的。在近几万年以来,^(10)Be的沉降速率是不均匀的,似乎与气候有关,湿润期的沉降速率大于干旱期的沉降速率。用^(230)Th法测定了两个盐层的年代。校正后下部盐层的年龄说明该地区气候由湿润变为干旱期约发生在距今45ka。这和深海岩心2阶段和3阶段交界的^(230)Th年龄(36.3±1.8ka)基本吻合。 梁卓成 顾德隆关键词:柴达木盆地 干盐湖 铀系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