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琳

作品数:15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血管
  • 4篇手术
  • 4篇颅内
  • 4篇颈动脉
  • 3篇血管搭桥
  • 2篇动脉闭塞
  • 2篇动脉瘤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狭窄
  • 2篇中动脉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内膜
  • 2篇颈动脉内
  • 2篇颈动脉内膜
  • 2篇颈内
  • 2篇颈内动脉

机构

  • 15篇天津市环湖医...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马琳
  • 8篇黄楹
  • 5篇尹龙
  • 5篇任贺成
  • 3篇张祥茂
  • 2篇刘保龙
  • 2篇王红光
  • 2篇李贞伟
  • 2篇王玉波
  • 2篇魏铭
  • 1篇罗斌
  • 1篇王焕宇
  • 1篇李冰
  • 1篇孙梅
  • 1篇徐德生
  • 1篇刘晓民
  • 1篇韩煜
  • 1篇于明圣

传媒

  • 5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降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降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传统亚低温组(n=20)和血管内降温组(n=11)。两个治疗组31病人均于伤后20 h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3~34℃,治疗持续4~7 d,当颅内压降至正常后24 h,停止亚低温治疗。同时床旁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等。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三组病人的年龄及GCS评分等临床特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第7天,两组亚低温治疗的病人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基本降至正常。经6个月随访,两组亚低温治疗病人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降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与传统亚低温治疗效果相似,其可减少肌松药和镇静药的使用及机械通气所带来的并发症。该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
王玉波李贞伟王红光马琳韩煜于明圣黄楹
关键词:血管内降温亚低温
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高流量血管搭桥犬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5年
近年血管搭桥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复杂动脉瘤和颅底肿瘤等疾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3].低流量(<90 ml/min)的颅内外颈动脉系统血管吻合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4],高流量(≥90 ml/min)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应用日益增多[5-6].而国内外鲜见利用犬颈外动脉进行高流量血管搭桥的实验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立犬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高流量血管搭桥模型,为相关技术培训提供一个模拟平台.
马琳王宏昭任贺成黄楹
关键词: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颈外动脉颈总动脉犬模型颈动脉系统颅底肿瘤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总结非典型性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M)及恶性脑膜瘤治疗中的经验,分析与其预后相关的主要临床因素。方法整理2004-10—2014-02就诊于我院的96例非典型性及恶性脑膜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远期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score,KPS评分)、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病理结果等。结果 96例患者中68例非典型性脑膜瘤和28例恶性脑膜瘤。80.9%非典型性脑膜瘤患者和67.9%恶性脑膜瘤患者手术达到SimpsonⅠ~Ⅲ级切除;31例(44.1%)非典型性脑膜瘤患者和19例(71.4%)恶性脑膜瘤患者术后进行放疗。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恶性脑膜瘤患者总生存期较非典型性脑膜瘤更短,手术结合术后放疗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单纯手术治疗。结论对于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手术全切肿瘤非常重要,且术后放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王宏昭赵彦标高超马琳王焕宇黄楹
关键词:非典型性脑膜瘤恶性脑膜瘤手术治疗放疗
显微血管减压术与伽玛刀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近期疗效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对比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和伽玛刀放射外科(gamma knife radiosurgery,GKRS)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病人的近期疗效,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老年ITN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病人行MVD,29例病人行GKRS。采用Mc Gill疼痛评分和BNI疼痛强度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 MVD组病人术后1周、1、3、6个月疼痛缓解程度显著高于GKRS组(P <0.05)。MVD组病人术后1个月疼痛缓解率达到94.1%,术后12个月缓解率为88.2%;GKRS组术后疼痛缓解率逐渐升高,术后12个月缓解率达到69.0%。MVD组术后面部麻木3例,脑脊液漏和硬膜下血肿各1例;GKRS组术后面部麻木2例和感觉异常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VD和GKRS治疗老年ITN病人均安全有效,可根据病人情况积极行MVD治疗,如不耐受或拒绝手术,可选GKRS治疗。
王宏昭焦峻峰马琳徐德生刘晓民
关键词:伽玛刀显微血管减压术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复合手术再通治疗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复合手术再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结果对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8 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实现闭塞血管再通、颅内血流改善、临床症状好转,仅1例术后24hMRI可见点状新鲜梗死灶但无临床症状,3例出现同侧舌下神经、喉上神经、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症状,术后2周自行恢复。术后3和6个月影像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复合手术实现闭塞的颈内动脉再通安全、有效。
马琳任贺成魏铭黄楹尹龙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内动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成形术
经双侧额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同期处理颅内镜像动脉瘤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双侧额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同期处理颅内镜像动脉瘤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8例前循环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双侧额外侧入路同期行动脉瘤夹闭术,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共发现36个动脉瘤,其中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9例(18个)、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9例(18个)。术后GOS评分5分16例、4分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交通性脑积水(1例)和肺部感染(1例),无死亡患者。术后6个月CTA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未复发,载瘤动脉血流通畅。结论采用经双侧额外侧入路同期夹闭颅内镜像动脉瘤手术创伤小、术野合理、安全性高、手术疗效满意、预后良好,是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的新尝试。
王红光任贺成李冰李贞伟马琳孙梅尹龙黄楹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额叶显微外科手术
烟雾病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烟雾病又称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是一种以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至闭塞,脑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本篇文章将对近年来烟雾病的东亚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特点作一综述。
王玉波罗斌马琳任贺成尹龙黄楹
关键词:烟雾病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的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治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脑血管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不断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多发动脉瘤检出率越来越高。研究表明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患者的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要高于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者,对于发生动脉瘤破裂的多发动脉瘤患者除明确责任动脉瘤并首先处理外,其未破裂动脉瘤也应尽量检出并积极治疗,因此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均要比单发动脉瘤复杂。
马琳张祥茂
关键词:多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病学
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72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一般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各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GCS评分也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意识状态。
武占强马琳
关键词:脑出血早期高压氧神经功能恢复
对冲性颅脑损伤双侧血肿的手术策略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对冲性颅脑损伤所导致的颅内双侧血肿的手术策略,以提高此类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颅脑创伤中心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由同一术者手术治疗的97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头CT所示,将患者分为三型,Ⅰ型:着力侧硬膜外血肿为主(20例),Ⅱ型:着力侧硬膜外血肿量与对冲侧血肿量(硬膜下血肿或者脑挫裂伤伴实质内血肿)相当(29例),Ⅲ型:对冲侧血肿(硬膜下血肿或者脑挫裂伤伴实质内血肿)为主(48例)。对上述三型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治疗。结果Ⅰ型患者主要先行着力侧的硬膜外血肿手术处理,对冲侧根据术前(达到手术指征同期手术)及术后(复查CT,血肿增多达到手术指征即手术,未增多则行颅压监护)情况决定是否手术;Ⅱ型患者术前双侧血肿未达手术指征根据GCS评分及瞳孔决定是否手术,达到手术指征则行同期双侧血肿清除;Ⅲ型患者先行着力侧钻孔引流,再行对冲侧血肿清除,术中使用超声检查着力侧血肿决定进一步治疗。根据GOS评分判断患者预后,其中预后良好45例,轻度残疾22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8例。结论对冲性颅脑损伤双侧血肿患者根据术前头CT血肿分型采取针对性的手术策略,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
许振喜马琳
关键词:对冲性颅脑损伤术中超声检查开颅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