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伟华

作品数:50 被引量:296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细胞
  • 13篇免疫
  • 11篇类风湿
  • 11篇关节炎
  • 11篇风湿
  • 10篇亚群
  • 10篇共刺激
  • 10篇分子
  • 9篇细胞亚群
  • 9篇淋巴
  • 9篇共刺激分子
  • 9篇刺激分子
  • 8篇淋巴细胞
  • 8篇类风湿性
  • 8篇类风湿性关节...
  • 8篇风湿性
  • 8篇风湿性关节炎
  • 8篇T细胞
  • 7篇抗体
  • 5篇性关节炎

机构

  • 49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成都市血液中...

作者

  • 50篇冯伟华
  • 41篇王兰兰
  • 33篇蔡蓓
  • 26篇陈捷
  • 13篇唐江涛
  • 9篇李立新
  • 6篇黄卓春
  • 6篇白杨娟
  • 5篇武永康
  • 4篇杨滨
  • 3篇李壹
  • 3篇刘瑾
  • 3篇罗俐梅
  • 3篇陈雪
  • 3篇应斌武
  • 2篇卫红刚
  • 2篇牛倩
  • 2篇严律南
  • 2篇李佳
  • 2篇曾婷婷

传媒

  • 8篇免疫学杂志
  • 5篇细胞与分子免...
  • 4篇华西医学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4篇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免疫学会...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实验...
  • 1篇第二届世界华...
  • 1篇第6届中国医...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2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上GITR的表达,以初步阐述其在SLE患者免疫稳态调节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上GITR的表达。结果稳定期及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5),且活动期SLE患者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稳定期SLE患者(P>0.05)。SLE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上GITR表达显著增加(P<0.05);随着疾病活动性增加,CD3+CD4+T细胞上GITR表达降低(P>0.05),CD3+CD8+T细胞上GITR表达增加(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降低,而患者T细胞亚群上GITR表达增加,其共同作用在诱导SLE患者外周耐受障碍中具有重要意义。
卫红刚蔡蓓王兰兰李佳冯伟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FOXP3调节性T细胞GITR
Ro52抗体和Ro60抗体在临床疾病诊断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抗SSa抗体(包括Ro52抗体和Ro60抗体)与临床疾病及其它实验室检测指标资料的关系,探讨Ro52抗体和Ro60抗体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近3年抗核抗体(ANA)结果可疑或阳性样本8247例...
武永康阳红陈捷冯伟华蔡蓓白杨娟王兰兰
关键词:疾病诊断
文献传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与炎性粘附分子的关系被引量:26
2002年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与参与介导免疫炎性损伤的细胞粘附分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ELISA方法检测 40例RA患者外周血中IL 2、IL 1 0、sICAM 1、sVCAM 1水平。结果 RA患者TH1 ,细胞因子IL 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TH2 细胞因子IL 1 0及细胞粘附分子sICAM 1 /sVCAM 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RA患者高水平的IL 1 0与低水平的IL 2提示TH2 细胞功能亢进 ,进而TH1 细胞被抑制 ,并导致细胞因子谱的偏移 ;高水平的sICAM 1、sVCAM 1是RA患者慢性炎症损伤的重要介质 ;异常升高的IL 1
王兰兰李立新刘瑾冯伟华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CD_3^+CD_(56)^+NKT细胞及CD_3^-CD_(56)^+NK细胞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背景与目的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在抗肿瘤免疫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D3+CD56+NKT细胞作为一类新的具有细胞毒性的效应细胞,目前关于其抗肿瘤意义的探讨主要集中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而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和临床价值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抗肿瘤细胞CD3+CD56+NKT细胞及CD3-CD56+NK细胞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的表达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18例恶性肿瘤患者(55例肺癌患者和63例乳腺癌患者)及4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的T细胞亚群及CD3+CD56+NKT细胞、CD3-CD56+NK细胞表达。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组CD3+CD8+T细胞、CD3+CD56+NKT细胞以及CD3-CD56+NK细胞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中以CD3+CD8+T细胞和CD3+CD56+NKT细胞明显增加为主;乳腺癌患者中以CD3+CD56+NKT细胞和CD3-CD56+NK细胞明显增加为主。结论CD3+CD56+NKT细胞在肺癌和乳腺癌患者的抗肿瘤效应中占据重要地位,而CD3+CD8+CTL和CD3-CD56+NK细胞在不同类型肿瘤患者中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冯伟华蔡蓓王兰兰陈捷
关键词:恶性肿瘤
2012–2022年57558例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通过分析近十年间57 558例患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年龄、性别、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初步探索四川地区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流行特征,为四川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2年8月–2022年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欧蒙,免疫印迹法)的患者共57 558例,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并收集同期温、湿度记录。并将阳性结果分为(±)微弱阳性、(+)阳性、(++)中等阳性和(+++)强阳性4个等级进行分析。应用SPSS 25.0进行卡方检验以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采用Person相关检验对各类过敏原与温度、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GraphPad Prism 9.0.0对图片进行制作。结果 57 558例样本的总体过敏原特异性IgE的阳性率为30.69%,阳性率前五的过敏原分别是尘螨组合1(14.46%)、蟹(6.67%)、黄豆(4.72%)、海鱼组合1(4.64%)和蟑螂(4.34%)。鸡蛋白、花生、黄豆、牛奶、牛肉、羊肉、蟹、虾、海鱼组合1、蟑螂、葎草、普通豚草、艾蒿、树组合2、屋尘和霉菌组合1的微弱阳性(±)在其阳性结果中占比40%以上,猫毛、狗上皮的各阳性等级分布均匀(各25%左右),尘螨组合1的强阳性(+++)却在其阳性结果中占比最高(37.66%)。花生、黄豆、蟹、虾、海鱼组合1、蟑螂、普通豚草、树组合、猫毛、狗上皮和尘螨组合1的阳性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过敏原阳性率总体上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至少一种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在0~10岁年龄段人群中最高(36.18%),至少一种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在11~20岁年龄段人群中最高(45.35%)。牛奶的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与相对湿度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0.640,P<0.05),艾蒿与温度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_(平均高温)=-0.695,r_(平均低温)=-0.692,P<0.05),霉菌组合1与相对湿度呈极强的正相�
王雪安冯伟华黄卓春张君龙杨滨
关键词:IGE性别年龄相对湿度
肾移植后慢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慢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CAMR)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的表型特征, 揭示其在CAMR发生与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或长期随访的肾移植受者25例, 其中CAMR患者15例, 肾功能稳定组患者1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DC亚群, 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各DC亚群与肾功能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 并在CAMR组中基于DC绝对计数、ILT3+mDC绝对计数、ILT3+pDC绝对计数、ILT4+mDC+绝对计数以及ILT4+pDC绝对计数结果进行迭代聚类分析。结果与肾功能稳定组患者相比, CAMR组患者pDC百分比和绝对计数、pDC/mDC比值、ILT3+pDC绝对计数均降低, 而ILT3+mDC百分比升高, DC百分比与Scr(r=-0.467, P=0.019)和CysC(r=-0.502, P=0.011)呈负相关, 与eGFR呈正相关(r=0.436, P=0.029), 而ILT4+pDC百分比与CysC呈正相关(r=0.433, P=0.031), DC绝对计数与CysC呈负相关(r=-0.425, P=0.034)。CAMR组的迭代聚类分析定义了两组患者, 两组患者的Scr、eGFR以及CysC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移植后患者DC亚群的分布及ILT3和ILT4的表达, 可能为早期识别CAMR风险、优化免疫抑制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特别是pDC的变化及ILT3、ILT4的表达水平, 可作为评估移植后免疫状态和肾功能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罗俐梅樊吉文冯伟华严琳欧晓琪台蕴泽李壹
关键词:慢性排斥反应树突状细胞
共刺激分子CD40L在RA患者T细胞亚群中的异常表达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CD4 0L在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的T细胞亚群上的表达异常与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 4 6例RA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人外周血T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的表达情况及CD4 0L在CD4 + T和CD8+ T细胞上的表达。用IMMAGE免疫分析仪 ,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结果 RA患者CD3+ CD4 + 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CD3+ CD8+ 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CD4 + T细胞和CD8+ T细胞上的CD4 0L的表达都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血清中 3种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RA患者以CD4 + T细胞活化为主 ,CD4 + T细胞和CD8+ T细胞上高表达的CD4 0L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促使R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亢进 ,同时诱导B细胞增生 ,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CD4 0 CD4
王兰兰陈捷冯伟华蔡蓓唐江涛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CD4^+T细胞CD40L
Fas-FasL和caspase-3信号通路在启动SLE患者T细胞亚群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SLE患者T细胞亚群的FasFasL信号传导通路与T细胞凋亡紊乱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亚群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及细胞质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活动期及稳定期SLE患者组CD4+T细胞表面Fas的表达率均显著增加(P<0.05),CD8+T细胞表面Fas的表达率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和活动期SLE患者组T细胞亚群表面FasL的表达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两疾病组间T细胞亚群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SLE患者组T细胞亚群细胞质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稳定期SLE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稳定期SLE患者组T细胞亚群细胞质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凋亡加速,CD4+T细胞的凋亡活跃,其中FasFasL信号传导途径可能起重要的作用。T细胞凋亡紊乱的程度与SLE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
陈雪王兰兰蔡蓓陈捷冯伟华
关键词:FASFASLT细胞
IgG4相关性肺病合并γ重链病
2025年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在靶器官中存在大量浸润的IgG4+浆细胞。IgG4相关性肺病(IgG4-RLD)患者肺部主要表现为炎性假瘤、间质性肺炎、机化性肺炎和淋巴瘤样肉芽肿。IgG4-RLD没有特异的诊断性检查,常需排除类似IgG4-RLD的其他疾病后确诊[1]。重链病(HCD)是一种异质性B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其特征是产生单克隆、异常免疫球蛋白重链(α、γ或μ),没有相关轻链产生。γ-HCD是一种罕见疾病,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促进HCD的进展[2]。IgG4-RLD和HCD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且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紧密相关,可能是部分自身免疫异常的B细胞或浆细胞发生克隆性病变产生的结果。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IgG4-RLD合并γ-HCD患者,以期为相关共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万正利李壹冯伟华严琳
关键词:IGG4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10和IL-18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程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细胞因子IL-10和IL-18的水平与基因多态性与其疾病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164RA例患者和196例...
潘晓夫邹远高唐江涛陈捷冯伟华蔡蓓白杨娟应斌武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基因型IL-18基因多态性疾病程度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