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锡京

作品数:63 被引量:342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细胞
  • 31篇白血
  • 30篇急性
  • 30篇白血病
  • 22篇骨髓
  • 12篇淋巴
  • 12篇骨髓移植
  • 11篇基因
  • 9篇粒细胞
  • 8篇早幼粒细胞
  • 8篇淋巴细胞
  • 8篇急性早幼粒
  • 8篇急性早幼粒细...
  • 7篇多发
  • 7篇多发性
  • 7篇多发性骨髓瘤
  • 7篇预后
  • 7篇免疫
  • 6篇异基因
  • 6篇早幼粒细胞白...

机构

  • 45篇北京大学
  • 10篇北京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63篇卢锡京
  • 42篇黄晓军
  • 31篇江滨
  • 27篇陆道培
  • 26篇鲍立
  • 17篇路瑾
  • 16篇刘艳荣
  • 14篇王德炳
  • 12篇郭乃榄
  • 12篇江倩
  • 11篇主鸿鹄
  • 11篇江浩
  • 10篇赖悦云
  • 8篇石红霞
  • 8篇张晓辉
  • 7篇郑缓
  • 6篇邱镜滢
  • 6篇王婧
  • 5篇邓星明
  • 5篇陈定宝

传媒

  • 13篇中华血液学杂...
  • 7篇北京医科大学...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6
  • 5篇199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dcd5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异常表达被引量:8
2010年
本研究探讨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中pdcd5基因的表达。应用ELISA方法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RQ-RT-PCR)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及正常人PDCD5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比较pdcd5基因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45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血浆PDCD5蛋白水平显著低于20例健康人和20例治疗有效患者,分别为(16.91±0.28)ng/ml,(19.11±0.29)ng/ml,(17.94±0.154)ng/ml(p均<0.05)。45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骨髓细胞pdcd5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人,分别为0.64±0.47和1.28±1.21,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低表达PDCD5,pdcd5基因可能参与了MM的发病机制。
鲍立阮国瑞卢锡京张晓辉路瑾牛继红张瑶谢敏秦亚溱李玲娣李金兰刘艳荣陈珊珊黄晓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细胞
55岁以上中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中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连续收治的≥55岁ALL患者45例。根据患者脏器功能,分别接受CVDP/VDP/VP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的患者接受巩固化疗和维持化疗或随诊观察,有合适供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评估患者CR率,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及累计复发率。结果:45例≥55岁ALL患者占同期470例ALL患者的9.6%,其中B-ALL占88.9%。第1次诱导化疗后27例获得CR,总CR 33例。与55~60岁患者相比,大于60岁患者总CR减低(86.2% vs. 50%;P=0.009)。45例患者2年OS 率为33.7%,中位OS为 12个月(95% CI 6.68~17.32)。55~60岁(P=0.014)、进行巩固治疗(P=0.001)及CR(P=0.002)是独立影响OS的有利因素。33例获得CR的患者中,2年DFS率为39.7%。CVDP诱导化疗方案(P=0.013)及进行巩固治疗(P=0.049)是独立影响DFS的有利因素。结论:中老年ALL患者预后较差,55~60岁、CR、CVDP诱导化疗方案及进行巩固治疗是独立的改善预后因素。
王婧黄晓军江滨江倩卢锡京许兰平刘代红陈欢鲍立路瑾主鸿鹄江浩
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与校正后QT间期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研究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与其校正后QT间期 (QTc)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8例患者初次化疗前及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QTc ,以Bazett公式计算出QTc。结果 :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 <2 0 0mg/m2 者 ,1/37QTc延长 ;在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 2 0 0mg/m2 者 ,5 /11QTc延长 (P <0 .0 5 )。结论 :随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增加 。
温磊江滨卢锡京刘开彦陈欢江倩江浩韩伟沈继春付剑峰丘镜滢陆道培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蒽环类药物QT间期
普通血液病房恶性血液病患者念珠菌定植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了解普通血液病房恶性血液病患者体内念珠菌的定植情况以及侵袭性真菌感染(117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普通血液病房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入院的114例患者进行为期6周,每周1次的粪、尿、口咽部混合唾液真菌培养,对临床怀疑IFI者进行血、痰或无菌体液真菌培养检查。结果114例患者中46例分离到165株念珠菌,白念珠菌占78.8%,其他为21.2%。38例患者出现定植,定植率为33.3%,主要为白念珠菌,占76.3%。对所有患者进行真菌定植及IFI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0.5×10^9/L持续超过10d、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与患者体内真菌定植有显著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念珠菌菌落定植、白细胞〈0.5×10^9/L持续超过10d、碳青酶烯类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导致血液系统恶性病患者IFI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0.5×10^9/L持续超过10d是IFI的惟一危险因素(P=0.015)。结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念珠菌定植率高,分离的念珠菌中白念珠菌居首位;白细胞〈0.5×10^9/L持续〉10d是IFI的危险因素。
赖悦云鲍立卢锡京路瑾余进李若瑜黄晓军
关键词:真菌病血液肿瘤
t(8;21)急性髓性白血病72例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探讨伴有t(8;21)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实验室及临床特性,比较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与单纯t(8;21)AML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t(8;21)AML患者,包括细胞形态学、血象、细胞遗传学G显带核型、免疫表型、AML1/ETO融合基因及临床特征,并按染色体核型分为单纯组(A组)及伴有附加异常组(B组)进行比较.结果:72例t(8;21)AML按FAB分型M2占65例(90%),M4占5例,2例为M5.单纯易位27例,伴附加染色体异常45例(62.5%),主要的附加异常类型为-Y,+4,del(9q).A,B两组在年龄分布、骨髓幼稚细胞数、骨髓Auer小体检出率、骨髓嗜酸细胞数、免疫表型分布、髓外白血病发生率及化疗诱导缓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略低,且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A组.随访1~96月,A组3年预期生存率为(63.9±11.2)%,中位生存时间为65个月;而B组3年预期生存率为(20.9±9.2)%,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P<0.05),但B组各种主要附加异常之间生存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附加染色体异常是t(8;21)AML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伴有附加异常的t(8;21)AML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单纯t(8;21)者.
赖悦云邱镜滢江滨卢锡京黄晓军刘艳荣师岩党辉何琦陆道培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AML1/ETO外周血白细胞数AUER小体FAB分型髓外白血病
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现的白细胞增多症及其处理被引量:18
1995年
作者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5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4例出现白细胞增多症,发生率为25.4%,其中外周血白细胞高限在20×10 ̄9/L~50×10 ̄9/L之间5例,单用ATRA治疗,4例获完全缓解(80%);白细胞高限大于50×10 ̄9/L9例,采用ATRA与三尖杉酯碱或羟基脲联合化疗,8例获完全缓解(88.9%)。另外,在9例白细胞高限大于50×10 ̄9/L的病例中,5例出现白细胞滞留综合征,经治疗后4例滞留症状消失。表明ATRA与化疗相结合,对ATRA治疗期间出现的白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可以减低早期死亡率。
邓星明王德炳傅剑锋丘镜滢单福香卢锡京江滨史琪刘亚平张秀莲李小妹陆道培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白细胞增多
不同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评价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设计2种剂量的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的化疗方案,随机分组对照治疗难治复发MM患者23例,10例患者应用硼替佐米1.0mg/m^2,第1、4、8、11天给药,地塞米松20mg/d,第1~4天;标准剂量组(13例):硼替佐米1.3mg/m^2,地塞米松40mg/d,第1、4、8、11天给药,均21d为1个疗程。采用欧洲造血干细胞移植合作组织(EBMT)标准观察疗效。结果中位随访9.5(3~15)个月。硼替佐米1.0mg/m^2组与1.3mg/m^2组相比:有效率分别为70.0%和61.5%(P〉0.05);缓解率分别为20.0%和38.5%(P〉0.05)。硼替佐米1.0mg/m^2组仅1例CTCAE3级以上不良反应,硼替佐米1.3mg/m^2组感染性发热发生率38.5%(5/13),治疗相关死亡率15.4%(2/13)。结论硼替佐米1.3mg/m^2与1.0mg/m^2组相比有效率相似,缓解率较高,而毒副作用明显增加。
鲍立卢锡京张晓晖黄晓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复发
杂合性急性白血病9例分析
1999年
分析杂合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细胞形态,细胞化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以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1年10月至1996年8月间我院治疗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145例,采用瑞特染色,常规细胞化学染色,间接免疫荧光,G显带方法,按Catovsky标准,凡淋巴和髓系积分均≥2分者诊为HAL。
郑蕊王德炳付剑峰单福香卢锡京陆道培
关键词:白血病杂合性急性免疫表型分型
2种用药方案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最小成本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2种用药方案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已发表的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资料,按其给药方案分为A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B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采用药物经济学最小成本法进行比较。结果:A、B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9.05%、74.44%(P>0.05),细菌学有效率分别为62.50%、40.43%(P<0.05),总费用分别为2313.6、5709.2元(P<0.05),主治药费分别为2258.9、5709.2元(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经济效果较优。
田元春伍小燕卢锡京
关键词:最小成本分析治疗药物
多发性骨髓瘤伴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伴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4月确诊并治疗随访的151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5例伴颅内浆细胞瘤患者进行临床和实验室的分析总结。结果颅内浆细胞瘤发病率3.3%(5/151),中位发病时间距MM诊断为21个月。在中枢浸润前,均有髓外浆细胞瘤的表现,并接受过系统化疗。5例患者发病后,均应用了全身化疗:单独化疗2例,联合颅脑放疗3例。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结论MM患者一旦出现髓外浆细胞瘤应考虑存在颅内浸润的可能,IgD型是一个高危因素,放疗应考虑在治疗中。
鲍立卢锡京张晓辉赖悦云主鸿鹄路瑾冯蕾江滨黄晓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中枢神经系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