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湘如

作品数:72 被引量:233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8篇病理
  • 33篇临床病理
  • 28篇细胞
  • 21篇病理分析
  • 20篇肿瘤
  • 18篇临床病理分析
  • 17篇儿童
  • 16篇免疫
  • 16篇母细胞
  • 15篇细胞瘤
  • 15篇母细胞瘤
  • 11篇病理学
  • 10篇肉瘤
  • 10篇组织化学
  • 10篇免疫组织
  • 10篇免疫组织化学
  • 8篇预后
  • 8篇文献复习
  • 7篇神经母细胞
  • 7篇神经母细胞瘤

机构

  • 3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2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扬州市第一人...
  • 2篇上海市儿科医...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江西省儿童医...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苏州九龙医院

作者

  • 72篇吴湘如
  • 45篇张忠德
  • 37篇殷敏智
  • 27篇奚政君
  • 8篇张凤英
  • 8篇张文竹
  • 6篇施诚仁
  • 6篇祝明洁
  • 5篇张文竹
  • 4篇朱明华
  • 4篇储谦
  • 4篇张凤英
  • 4篇陈方
  • 3篇汪登斌
  • 3篇任刚
  • 3篇李文华
  • 3篇王立峰
  • 3篇周昕
  • 3篇耿红全
  • 3篇张文杰

传媒

  • 14篇临床与实验病...
  • 10篇诊断病理学杂...
  • 6篇中华小儿外科...
  • 5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全国软组织和...
  • 2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肿瘤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癌症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尿患儿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与临床转归的关系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尿患儿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对行肾穿刺患儿的肾活检标本 ,检测CD4+、CD8+、CD6 8+三种单克隆抗体在肾间质中浸润面积 ,并计算浸润率 ,应用t检验分析CD4+、CD8+、CD6 8+在肾间质中的浸润率大小与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肾间质CD4+沉积 ,临床无好转者浸润阳性率为 19.95± 7.2 1,而临床好转为 8.19± 1.99,两者比较P =0 .0 3 6;肾间质中CD8+沉积 ,临床无好转者浸润阳性率为 17.44± 9.5 7,临床好转者为 7.19± 4.79,两者比较P =0 .0 2 2 ;肾间质中CD6 8+沉积 ,临床无好转者浸润阳性率为 10 .2 3± 5 .17,临床好转者为 4.17± 0 .99,经t检验 ,P =0 .0 49。CD4+、CD8+、CD6 8+在肾间质中浸润面积与浸润率大小对预后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炎性细胞在肾间质的浸润率显著影响血尿患儿预后 。
卫敏江吴伟岚陈敏怡施剑敏陈难吴湘如张文竹
关键词:血尿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预后临床转归
儿童呼吸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且文献复习
目的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又称炎性假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病损,病因不清,儿童青年略多.而在呼吸道肿瘤占其中0.04-0.07%,本组我们回潮性分析儿童呼吸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的一些临床与病理特点,且结合文献复习,提供临床认识...
施诚仁殷敏智张忠德吴湘如姚晓红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中N-myc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1年
目的 建立适用于临床的N myc检测方法 ,提供预后信息。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检测N myc基因扩增 ,应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N myc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结果 N mycmRNA水平和N myc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没有严格的平行关系。结论 FISH和免疫组化技术共同运用于N myc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的检测 ,不仅能为NB预后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分子生物学信息 ,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探讨N myc基因调节机制和N myc在NB临床行为中的作用。
许勤汤静燕张忠德张文竹吴湘如潘慈林梓应大明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FISH免疫组化预后基因表达
粘附分子E-cadherin/β-catenin在神经母细胞瘤中表达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分化程度的NB中 E-cadherin、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 E-cadherin、β-catenin异常表达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常规免疫组化检测黏附分子 E-cadherin、β-c...
吴湘如朱明华张忠德殷敏智奚政君张凤英张文竹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聚合酶链式反应
文献传递
bcl-2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2
1999年
吴湘如张忠德张文竹
关键词:大肠肿瘤BCL-2基因基因表达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3例婴儿纤维性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切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例中,男性患儿11例(84.62%),发现肿块时平均年龄(6±4.9)个月,手术切除时平均年龄(14.1±9.6)个月。病损为皮下肿块,平均直径(3.6±1.7)cm,胸背部、头颈部为好发部位。镜下见错构瘤由梭形纤维成分、成熟脂肪组织及未成熟间叶细胞混合组成器官样结构。手术切除后局部复发率低。结论婴儿纤维性错构瘤需与婴儿纤维瘤病、弥漫性肌纤维瘤病、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神经纤维瘤、脂肪母细胞瘤、纤维脂肪瘤及纤维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鉴别。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张忠德奚政君吴湘如殷敏智施诚仁
关键词:纤维性错构瘤婴儿预后
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的骨髓组织病理学观察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quired aplastic anemia,AAA)和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efractory cytopenia of childhood,RCC)的骨髓组织病理学区别,为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首诊AAA和RCC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骨髓活检结果。结果:收集150例患儿资料,71例AAA和79例RCC;AAA组中男性52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1.0~15.0岁(中位数8.9岁);RCC组中男性53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0.5~16.0岁(中位数5.0岁)。AAA骨髓活检示增生极其低下,88.7%(63/71)骨髓造血细胞比例<5%,11.3%(8/71)在5%~24%,且无1例见病态造血。RCC骨髓活检示增生低下,94.9%(75/79)骨髓造血细胞比例在5%~50%,所有病例均见片灶性造血,40.5%(32/79)见红系病态造血,60.8%(48/79)见小巨核细胞。结论:造血细胞增生低下程度、造血细胞分布方式、红系造血岛细胞成分及其定位和发育不良巨核细胞的出现可帮助两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王佳吴湘如覃霞殷敏智沈萍
关键词:儿童贫血血小板减少
小儿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小儿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IMT)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小儿IMT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4例均有较长时间的发热史,3例有反复腹痛发作史;年龄<7岁;肿瘤部位均位于腹腔大网膜及肠系膜;3例伴有贫血,血红蛋白(Hb)为101~105g/L;4例成肌纤维细胞瘤均为致密的梭形细胞型;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蛋白阳性;肿瘤完整切除,随访4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小儿IMT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由增生的成肌纤维细胞和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因其有局部浸润性生长和复发倾向的生物学特性,易与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混淆,基质有黏液要与结节性筋膜炎鉴别,少细胞性纤维型与腹膜后纤维化和硬化性肠系膜炎等鉴别。IMT大多数发生在14岁以下。免疫组化和电镜对鉴别诊断十分重要。IMT预后良好,适当手术切除为宜,避免过度手术、放射治疗和强烈化疗。
奚政君张忠德吴湘如张凤英
关键词:IMT成肌纤维细胞炎性小儿肠系膜病理分析
大肠肿瘤组织中CD_(44V6)、Bcl_2和P_(53)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CD_(44v6)、Bcl_2、P_(53)的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法对6例正常大肠粘膜、25例大肠腺瘤、40例大肠腺癌进行检测。结果 CD_(44v6)、Bcl_2的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CD_(44v6)、P_(53)与肿瘤的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结论 CD_(44v6)、Bcl_2、P_(53)在判断大肠肿瘤分化程度及估计预后中,可联合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吴湘如奚政君祝明洁张忠德殷敏智张文竹
关键词:大肠肿瘤CD44V6BCL2
上皮样黏液纤维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上皮样黏液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上皮样黏液纤维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上皮样黏液纤维肉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多发于四肢。肿瘤呈多结节浸润性生长,疏松区和致密区交替出现,疏松区具有普通黏液纤维肉瘤的特征,致密区肿瘤细胞呈片状排列,并显示上皮样形态特点。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Ki-67增殖指数10%~15%。结论上皮样黏液纤维肉瘤是黏液纤维肉瘤罕见的亚型,多数为高级别肿瘤,且较普通的高级别黏液纤维肉瘤更具侵袭性。
管雯斌王立峰吴湘如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黏液纤维肉瘤临床病理特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