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龙泉

作品数:92 被引量:62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9篇地震
  • 14篇震源
  • 13篇地壳
  • 10篇层析成像
  • 8篇地震活动
  • 8篇断层
  • 8篇强震
  • 8篇S7
  • 7篇反演
  • 7篇M
  • 6篇地震带
  • 6篇地震序列
  • 6篇噪声
  • 6篇震前
  • 6篇水库
  • 6篇紫坪铺水库
  • 5篇地壳介质
  • 5篇断裂带
  • 5篇视应力
  • 5篇强地面运动

机构

  • 85篇中国地震台网...
  • 25篇中国地震局地...
  • 14篇中国地震局地...
  • 11篇中国地震局
  • 8篇四川省地震局
  • 7篇新疆维吾尔自...
  • 5篇河北工程大学
  • 5篇中国地震局兰...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云南省地震局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海南省地震局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广东省地震局
  • 2篇山东省地震局
  • 2篇山西省地震局
  • 2篇辽宁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作者

  • 92篇周龙泉
  • 23篇刘杰
  • 19篇孟令媛
  • 13篇马宏生
  • 12篇邵志刚
  • 11篇杨文
  • 11篇史海霞
  • 10篇臧阳
  • 8篇张晓东
  • 6篇蒋长胜
  • 6篇卢显
  • 6篇韩颜颜
  • 5篇杨志高
  • 5篇宋金
  • 5篇张致伟
  • 5篇李金
  • 5篇周俊杰
  • 4篇薛艳
  • 4篇张小涛
  • 4篇冯建刚

传媒

  • 17篇地震
  • 15篇中国地震
  • 9篇地震学报
  • 7篇地震地质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地球物理学进...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地震研究
  • 3篇2016中国...
  • 2篇内陆地震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四川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科技纵览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2010年度...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oulomb平台建立川滇交界东部地区接收断层模型
<正>应用Coulomb软件计算静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以及利用PSGRN/PSCMP计算动态库仑应力的触发作用,对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近年来的应用尤为广泛,在判定余震分布、震群触发、大地震...
姚琪杨文刘杰周龙泉
关键词:地震分析
文献传递
2013年芦山7.0地震震源过程及近断层强地面运动初步估计
<正>2013年4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芦山Ms7.0级地震,地震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破坏最严重的宝兴、芦山等极震区烈度达到了Ⅷ~Ⅸ级。针对芦山地震的震源参数,结合相关经验关系,对该地震的震源特...
孟令媛史海霞周龙泉
文献传递
海南岛及邻区地壳S波Q值成像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海南岛及邻区2000—2012年精定位后的地震S波资料进行Q_s值成像,得到区域Q_s值分布和滑动平均Q_s值变化,结合地震活动、火山、热流点和GPS基线变化分析区域浅层地壳(深5~15km)S波衰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区域地壳介质应力条件状态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1)衰减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Q_s值空间上横向不均匀变化显著,总体呈现海南岛中部高、周边低的特征,低Q_s值(高衰减)主要分布在王五-文教断裂以北、尖峰-吊罗断裂以南及铺前-清澜断裂以东区域。地震活动多丛集分布在高、低Q_s值过渡区域,火山主要分布在王五-文教断裂以北的雷琼坳陷低Q_s值区域及其附近,大地热流点分布于低Q_s值及其边缘区域。2)滑动平均Q_s值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地震活动性、泸州—琼中GPS基线变化存在较强的相关性。2000—2008年,研究区地震活动性较强,泸州—琼中GPS基线呈缩短趋势,滑动平均Q_s值相对较高,区域可能处于"高"应力介质条件状态;2008—2012年,研究区地震活动性较弱,泸州—琼中GPS基线显示伸长趋势,滑动平均Q_s值相对较低,区域可能处于应力调整、松弛的"低"应力介质条件状态。
王惠琳徐晓枫周龙泉张晓东沈繁銮李志雄占伟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火山GPS基线
三维介质中速度结构和界面的联合成像被引量:33
2006年
根据波逆行原理推导了三维介质中地震波射线走时对界面偏导数的完整基本关系式,并对基本关系式进行简化,得到其在二维和一维介质中的关系式.给出了任意多个复杂界面情况下,反演时所需的走时对界面偏导数系数矩阵.为了检验三维介质中速度和界面联合成像理论的有效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很好地对三维速度结构和界面进行了重建.
周龙泉刘福田陈晓非
紫坪铺水库库区三维速度结构被引量:5
2009年
四川紫坪铺水库位于成都市西北岷江上游,枢纽位于都江堰市的麻溪乡,该水库2001年3月29日动工,2002年11月截流,2004年12月1日蓄水,2005年5月第一台机组发电,2006年12月竣工。最大坝高156m,库容量可达11亿立方米。紫坪铺水库位于龙门山构造带中南段,其水域基本上沿北川-映秀断裂分布(图1)。紫坪铺水库地震台网共有8个台站,
周龙泉
关键词:水库库区三维速度结构龙门山构造带紫坪铺水库岷江上游机组发电
新疆于田两次7.3级地震之后南北地震带Benioff应变比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分别计算新疆于田2008年3月21日7.3级、2014年2月12日7.3级地震前后30天南北地震带Benioff应变比。结果表明,2008年7.3级地震后1年内,后续5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Benioff应变比高值区域附近或者高、低值交界区域,强震活动与Benioff应变比的高值区域存在明显对应关系。这反映了相应区域应力水平可能较高,于田地震的发生导致这些应力高值区容易释放小地震,研究结果对该区域后续强震的发生有一定指示意义。
杨文周龙泉刘杰程佳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南北地震带
九寨沟M_S7.0地震震源参数及致灾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M_S 7.0地震,震中位置(33.20°N,103.83°E),推测发震构造为塔藏断裂南端的分支断裂,为一次走滑型的地震事件,截至目前最大余震为8月9日10时17分发生的M_S 4.8地震,已造成25人死亡,约525人受伤.中国地震局8月12日公布的九寨沟地震现场实测最大烈度为9度,但强地面运动观测记录整体偏低,实测最大水平峰值加速度为九寨百河台的-185 cm/s^2,该台站距离震中28.3 km,对应的仪器计算烈度仅为6.2度,明显小于极震区的最大观测烈度.本文首先分析了九寨沟M_S 7.0地震震源参数的特征,结果显示主震的地震波辐射能和视应力均偏低,震源破裂过程为应力下调模式;反演的发震断层面滑动集中区最大位移偏小,显著余震较少,且最大余震震级偏低,显示九寨沟序列主震释放了整个序列中绝大部分的地震波能量;破裂沿断层走向相对充分,与实际的余震分布相一致,而断层未出露地表则显示其在应力下调模式下破裂可能受阻;进一步基于震源参数及断层破裂过程,构建有限断层模型模拟九寨沟地震的烈度分布图,计算的最大烈度与观测相一致,但极震区面积相对偏小.综合分析九寨沟地震致灾特征,该地震致灾程度不高的原因可能与地震波辐射能偏少、余震震级偏低、极震区面积较小且人口密度偏小相关.
孟令媛周龙泉臧阳
关键词:视应力强地面运动烈度
2013年四川芦山M_S7.0地震近断层强地面运动模拟及烈度分布估计被引量:15
2014年
2013年4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芦山MS7.0地震,地震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中最严重的破坏发生在震中附近的芦山、宝兴等地区.根据地震发生的快速反演结果,及发震断层面上滑动位移的分布情况,构建有限断层模型,对近断层区域的强地面运动进行初步计算,并基于强地面运动的模拟结果给出震区烈度分布的初步估计.模拟结果显示:模拟烈度图显示极震区的烈度在IX级左右,VI级烈度影响范围大致为16000km2,该结果与中国地震局于4月27日给出的震区实测烈度图一致程度较高.强烈地震发生后,基于近断层强地面运动模拟计算的结果,可以给出相对合理的地震烈度分布情况估计,对震区震情判定及救灾工作具备较高的现实意义.
孟令媛周龙泉刘杰
关键词:强地面运动
基于贝叶斯定理的地震危险性概率预测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由于地震孕育过程的复杂性和观测技术的局限性,不同地震观测资料表现出异常变化与后续较大地震的对应关系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对预测意见进行概率表达是一种科学恰当的做法。本文基于泊松分布的危险区背景地震概率预测和单项预测方法(包括测震、流体、形变、电磁等学科)的历史预测效能,采用贝叶斯定理计算得到单项预测方法的短期或年度地震危险概率预测结果,进而采用综合概率方法,给出基于多种单项预测方法的短期或年度地震危险概率预测结果。短期概率预测初步结果表明,2018年2~9月,中国大陆72%的5级以上地震都位于相对高概率预测区域。
邓世广周龙泉马亚伟臧阳王月韩颜颜
关键词:贝叶斯定理泊松分布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序列精定位被引量:6
2011年
2007年6月3日在云南宁洱发生6.4级地震,震后云南省地震局在主震附近架设了5套流动数字地震台。利用这些地震台和思茅固定地震台记录的震相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宁洱6.4级地震的余震序列重新进行精定位。结果显示,宁洱地震序列的长度约为40km,宽度约为10km,明显集中在普洱断裂与NNE向断裂横断错移的构造部位,且大部分余震发生在主震附近的普洱断裂。余震序列的优势分布方向明显,震源深度分布从浅层2km至12km,大多数集中在8~10km优势分布范围内,平均深度为7.9km,并且平行于地震序列剖面显示的地震破裂活动沿NW向倾斜,与NE向孟连-墨江断裂带在震区的次级断层倾向一致。地震在密集区的NW段比SE段要多,可能与当地的地下介质或断裂有关。垂直于地震序列剖面显示定位后地震主要密集分布在普洱断裂附近,地震序列的破裂活动沿SW方向倾斜,与普洱西支断裂倾向一致。总之,精定位后的断层走向和震源机制解的走向吻合得非常好,主震位于余震序列上端,余震在主震下端较为对称地分布,说明断层朝SE方向和NW方向破裂比较充分。
卢显周龙泉
关键词:宁洱6.4级地震双差地震定位法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