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华

作品数:30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乳腺
  • 12篇腺癌
  • 11篇乳腺癌
  • 11篇细胞
  • 8篇免疫
  • 8篇肝移植
  • 7篇蛋白
  • 6篇乙型
  • 6篇肿瘤
  • 5篇乙型肝炎
  • 5篇手术
  • 5篇球蛋白
  • 5篇肝炎
  • 4篇移植术
  • 4篇移植术后
  • 4篇三阴
  • 4篇三阴乳腺癌
  • 4篇术后
  • 4篇肝移植术
  • 4篇肝移植术后

机构

  • 30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池州市人民医...

作者

  • 30篇姜华
  • 19篇李玺
  • 17篇黄勇
  • 16篇刘瑞磊
  • 13篇黄泽楠
  • 11篇刘仁斌
  • 9篇邱万寿
  • 8篇吴珏堃
  • 8篇杨扬
  • 7篇陆敏强
  • 7篇刘宇
  • 7篇陈规划
  • 7篇张翘楚
  • 7篇李华
  • 7篇蔡常洁
  • 6篇汪根树
  • 6篇易述红
  • 6篇姜楠
  • 6篇许赤
  • 5篇张俊峰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新医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移植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广西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2例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TMC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彩超发现可疑TMC 62例(75.6%),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和瘤内微钙化。术中冰冻切片确诊率为93.1%。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术和甲状腺全切除术等,35例行改良颈清扫术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证实淋巴结转移15例。术后2例复发。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有病灶较大和包膜侵犯。结论 TMC主要依靠彩超诊断;首选手术治疗,切除范围应规则彻底;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有必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李玺邱万寿郭卫平黄勇姜华刘仁斌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结切除术
肝移植后采用阿德福韦二匹伏酯联合抗乙型肝炎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复发
2008年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二匹伏酯(ADV)联合抗乙型肝炎球蛋白(HBIG)预防存在YMDD变异者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效果。方法16例患者肝移植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其HBV DNA聚合酶发生YMDD变异,对拉米夫定产生耐受,术前患者开始口服ADV,并肌肉注射小剂量HBIG,以预防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术后监测移植肝功能以及血清和肝组织中HBV标志物。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9.4个月,除1例死于肝癌复发外,其余患者存活。15例于术后4周内、1例于术后6个月HBV DNA转阴,此后HBV DNA持续阴性。结论采用ADV联合小剂量HBIG肌肉注射可以有效预防存在YMDD变异者肝移植后的乙型肝炎复发。
杨扬李玺陆敏强姜华姜楠蔡常洁许赤李华汪根树易述红张剑赵辉张俊峰易慧敏李敏如陈规划
关键词:复发肝移植球蛋白类
喉返神经实时监测与常规暴露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比较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比较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实时监测与常规暴露的差别,探讨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并介绍喉返神经监测仪的应用。方法采用NIM-ResponseTM实时肌电图监测仪对43例患者行喉返神经实时监测,采用常规暴露法对70例患者行喉返神经全程显露,比较两组之间喉返神经探查时间、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喉返神经损伤后再次手术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费的差异。结果实时监测组探查喉返神经79根,常规暴露组探查喉返神经85根。实时监测组平均喉返神经探查时间、平均手术时间较常规暴露组短,分别为(6.2±1.2)minvs.(13.6±2.5)min,P<0.01;(102.3±8.9)minvs.(139.8±18.6)min,P<0.01;而暂时性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较常规暴露组低,分别为1.35%vs.10.26%(P<0.05),0vs.2.56%(P>0.05);喉返神经损伤后再次手术有效率较常规暴露组高,60%vs.14.3%(P>0.05);两组之间出血量、引流量无明显差异;实时监测组平均住院费较常规暴露组高,(13962.6±125)元vs.(10851.6±89)元,P<0.01。结论喉返神经监测仪实时监测较常规暴露能更快完成喉返神经探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但费用较高。两组之间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再次手术有效率、出血量、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
黄泽楠黄群爱刘宇李玺姜华曾维根刘仁斌
关键词:外科手术喉返神经实时监测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治疗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治疗方式与时机的选择。方法总结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脏移植中心25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分析介入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支架植入和再次肝移植对肝动脉并发症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5例,2例患者因肝功能衰竭行再移植治疗,术后均1字活;3例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后,1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死亡,1例再次出现HAT,并再次移植术后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后1个月内出现肝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 stenosis,HAS)者12例,因肝功能衰竭行再移植2例;支架植入10例(治疗后因胆道缺血性改变行再移植4例);6例再移植患者存活4例,因颅内出血和感染死亡2例。术后1个月后出现HAS者8例,行肝动脉支架植入5例,肝功能好转。因胆道缺血性改变接受再移植1例。另外2例行保守治疗,情况稳定未作处理。结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治疗应根据并发症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HAT的治疗以冉次肝移植为主,HAS以介入治疗为主,一旦出现胆道缺血性改变,应及时行再次肝移植。
杨扬许赤傅斌生李华陆敏强蔡常洁汪根树易述红张剑张俊峰姜楠姜华姜在波单鸿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血栓形成肝动脉狭窄再移植
雌激素受体β1在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对雷诺昔芬抗肿瘤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雷诺昔芬(RAL)对乳腺癌中过表达雌激素受体(ER)β1的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含ERβ1基因的HIV慢病毒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获得稳定表达ERβ1的乳腺癌细胞株。采用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ERβ1 m 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ER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各细胞亚型分别于0、1、10μmol/L的RAL共培养48 h,观察RAL对ERβ1高表达细胞株及对照细胞株治疗作用的差异。结果 HIV慢病毒转染后细胞绿色荧光表达效率达到90%以上;RT-PCR检测显示阳性转染组MDA-MB-231/ERβ1细胞中ERβ1 m RNA水平较阴性转染组提高了12.9倍(P<0.05);阳性转染组细胞中ERβ1蛋白水平也相应提高;细胞实验表明高浓度(10μmol/L)的RAL对MDA-MB-231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特别是对ERβ1高表达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F=9.273,P=0.015)。结论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ERβ1高表达可以使细胞对RAL更加敏感。
姜华李梓雄程林王佳妮黄勇李玺刘仁斌
关键词:乳腺肿瘤雌激素受体Β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MDA-MB-231细胞雷诺昔芬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Ⅰ期假体重建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Ⅰ期假体重建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7例施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Ⅰ期假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NM分期:0期2例,ⅠA期1例,ⅡA期3例,交界性叶状肿瘤1例;术后所有病例未见乳头坏死,假体位置良好;中位随访11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Ⅰ期假体重建安全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选用乳房下皱襞切口能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
雷岚黄泽楠姜华邱万寿黄勇刘仁斌
关键词:乳头乳晕复合体改良根治术乳房重建
三阴乳腺癌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的抗肿瘤免疫效应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利用细胞电融合技术制备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全抗原肿瘤疫苗,观察其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DC,利用电融合技术,将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融合;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疫苗的形态;流式细胞仪进行融合疫苗的表型鉴定;ELISA试剂盒检测IL-12、IFN-γ的分泌情况;CCK-8试剂盒测定融合疫苗刺激同源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效应。结果成功分离培养DC,其表面高表达DC的分子标记CD83、CD11c、CD86、HLA-DR;融合疫苗形态不规则,其表面共同表达DC和三阴乳腺癌的标记分子;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证明融合疫苗有很强的免疫刺激活性;细胞毒性实验证明融合疫苗具有比对照组更强的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结论电融合技术成功诱导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融合,全抗原融合疫苗体外实验可显著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
张鹏刘瑞磊姜华刘宇张翘楚黄勇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树突状细胞电融合融合疫苗
局部肿胀麻醉下小切口腺体切除术治疗中重度男性乳腺发育症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局部肿胀麻醉下施行小切口乳腺腺体切除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效果。方法将45例中重度男性乳腺发育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30例局部肿胀麻醉下施行脂肪抽吸联合小切口腺体切除手术,B组15例局部肿胀麻醉下行小切口腺体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每侧切除乳腺重量和术后引流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和切除腺体重量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应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乳晕小切口乳腺腺体切除术治疗中重度男性乳房发育症能够顺利游离腺体,手术出血少,是切除男性增生乳腺的理想术式。
李玺邱万寿黄勇姜华吴珏堃黄泽楠刘瑞磊刘仁斌
关键词:男性乳房发育肿胀麻醉技术
颈动脉体瘤84例报告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病理特征,讨论该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2010年手术治疗的84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BT的病理特征。结果 84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示CBT,有3例为低度恶性,其余均为良性。平均随访时间8年10个月,59例(70%)获得随访,15例失访;3例低度恶性患者均获得随访。全部随访患者无肿瘤复发,特别是病理形态学为低度恶性的3例患者,全部至今生存,亦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组织形态学表现不足以判定CBT良恶性,而应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因此对CBT患者必须做好随访。
刘瑞磊刘仁斌唐录英李玺姜华李杰黄泽楠吕伟明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病理特征
解毒祛瘀方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逆转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的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方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低浓度逐步加量诱导法建立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株MCF-7C,并分为空白对照组、解毒祛瘀方(2.5 g/L)组、他莫昔芬(10μmol/L)组、他莫昔芬(10μmol/L)+解毒祛瘀方(2.5 g/L)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10μg/L)+他莫昔芬(10μmol/L)+解毒祛瘀方(2.5 g/L)组。采用噻唑蓝法验证MCF-7C细胞的耐药性、解毒祛瘀方的细胞毒性以及对MCF-7C细胞他莫昔芬耐药性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MCF-7C细胞中PI3K/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CF-7C细胞对他莫昔芬的耐药指数为7.20;而经解毒祛瘀方(2.5 g/L)协同作用后,MCF-7C细胞对他莫昔芬的耐药指数为2.02。他莫昔芬+解毒祛瘀方组MCF-7C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他莫昔芬组[(56.72±7.25)%比(13.24±0.76)%],同时p-PI3K[(0.37±0.06)比(0.68±0.07)]、p-Akt[(0.17±0.02)比(0.51±0.05)]、p-mTOR[(0.10±0.02)比(0.39±0.02)]蛋白表达量也明显低于他莫昔芬组(均P <0.05)。而加入PI2K/Akt通路激活剂IGF-1后,IGF-1+他莫昔芬+解毒祛瘀方组MCF-7C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较他莫昔芬+解毒祛瘀方组均明显降低(均P <0.05)。结论解毒祛瘀方可逆转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的耐药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万斯斯赵萍姜华黄际薇
关键词:乳腺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