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儿童
  • 22篇CT
  • 11篇肿瘤
  • 10篇颅内
  • 9篇CT诊断
  • 9篇MRI
  • 8篇影像
  • 8篇影像学
  • 8篇小儿
  • 8篇磁共振
  • 7篇CT表现
  • 6篇新生儿
  • 6篇影像学诊断
  • 6篇细胞
  • 6篇病变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成像
  • 4篇淋巴
  • 4篇颅脑
  • 4篇颅内出血

机构

  • 46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上海市儿科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一医科...

作者

  • 58篇朱杰明
  • 16篇李玉华
  • 10篇王秋艳
  • 9篇金惠明
  • 8篇陈冠仪
  • 7篇叶祥枝
  • 6篇高煜
  • 6篇葛菁芳
  • 6篇沈玉成
  • 5篇汪梅先
  • 5篇鲍南
  • 5篇孙莲萍
  • 5篇谢利娟
  • 5篇陈惠金
  • 5篇崔雪娥
  • 4篇李文华
  • 4篇李文华
  • 4篇张永平
  • 4篇李玉华
  • 3篇范国平

传媒

  • 11篇临床儿科杂志
  • 7篇中华放射学杂...
  • 6篇中国医学计算...
  • 4篇上海医学影像
  • 4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上海医学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0全国...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5篇1997
  • 7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后颅窝室管膜瘤的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的表现(附8例分析)
1991年
本文报道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后颅窝室管膜瘤。6例肿瘤位于第四脑室中线部位,其中5例中线肿瘤经外侧隐窝向桥脑小脑池扩展,占62.5%。1例肿瘤位于右桥脑小脑池及右外侧隐窝。1例为脑室外室管膜瘤,肿瘤位于小脑延髓池内。在平扫中肿瘤实质性部分呈高密度者2例,占25%;等密度和等高昆合密度各3例,各占37.5%;在平扫时肿瘤边界均不分明;钙化往往广泛显著,发生率为62.55。以上特点有利于对儿童后颅窝室管膜瘤的定性诊断。
朱杰明沈玉成梁书锋
关键词:后颅窝肿瘤室管膜瘤儿童CT
全文增补中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颅内转移的CT表现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分析儿童颅外神经母细胞瘤颅脑转移CT特点。方法收集颅外神经母细胞瘤颅脑转移病例9例,其原发灶和(或)转移灶均经组织学证实。结果9例中有7例硬膜外转移,占78.0%,软脑膜转移5例,占55.5%。脑实质转移3例,占33.3%。眼眶转移3例,占33.3%。结论儿童颅外神经母细胞瘤颅脑转移主要由硬脑膜转移并发展。
高煜杨贞勇朱杰明金惠民沈玉成
关键词:儿童神经母细胞瘤CT颅内转移瘤
儿童神经管闭合不全的MRI与手术对照分析被引量:3
1998年
通过分析31例手术证实的小儿神经管闭合不全的 MRI 影像学资料,认为 MRI 无疑是目前诊断小儿神经管闭合不全的最佳检查方法,但有其局限性。
李玉华朱杰明朱铭鲍南金惠明
关键词:神经管闭合不全MRI磁共振成像儿童
儿童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诊断(附25例分析)被引量:16
1996年
目的:提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分析25例儿童胼胝体发育不全的临床及CT表现,并从组织胚胎学角度加以解释。结果: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诊断要点为:(1)半球间裂异常靠近第三脑室前部(正常儿童半球间裂长度与第三脑室前部至半球间裂近端距离之比为0.34~3.14,当此值大于4时,则具有意义);(2)侧脑室前角平直、分离;(3)室间孔分离;(4)侧脑室体部平行或侧脑室体部脉络丛间夹角小于45°;(5)第三脑室扩大、上移;(6)枕角扩大。其中最重要的征象是第一条。结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
李玉华朱杰明王治平
关键词:发育不全CT儿童
小儿结节性硬化的颅脑CT诊断: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1990年
本文报道经颅脑CT发现的10例小儿结节性硬化,临床上均有癫痫发生,皮肤损害以低色素斑(9/10)最常见,出现最早。低色素斑和婴儿痉挛同时存在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以。CT图象中发现48个脑内结节,室管膜下结节46个,基底节2个;其中高密度结节33个,等高混合密度结节2个,接近于等密度结节13个。等密度结节在非增强扫描中难以辨认,伹由于结节突入侧脑室使外侧壁轮廓变化,或因“增强”而显示。作者认为仔细分析侧脑室外侧壁形态对于早期发现一些钙化甚少或未钙化的室管膜下结节有一定意义。
朱杰明叶祥枝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颅脑CT诊断儿童
家族性基底节钙化伴肾性尿崩症:附2例报告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报道兄弟二人均患尿崩症,伴严重发育落后,诊断为家族性基底节钙化伴肾性尿崩症,兹报告如下。
叶祥枝朱杰明汪梅先
关键词:肾性尿崩症CT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超声CT及MRI的诊断特性比较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近年来 ,MRI开始应用于临床 ,但迄今为止 ,国内尚未开展新生儿颅内病变各影像诊断手段的系统对照研究。MRI对新生儿各种颅内病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研究如何 ?CT、B超和MRI比较三者谁优 ?临床又如何互补应用 ?这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应用头颅超声、CT及MRI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同步对照检查 ,比较 3种影像方法的诊断特性。方法 对 36例患儿在头颅超声检查的同时进行头部CT、MRI检查。结果 超声对颅内出血尤室管膜下出血 (SEH)和脑室内出血 (IVH)的分辨率明显强于CT和MRI。CT和MRI则对硬脑膜下出血 (SDH)和蛛网膜下出血 (SAH)以及对颅内病变分布范围的整体显示显著优于超声。尤MRI能清晰诊断超声和CT难以诊断的脑实质点状出血。结论 超声、CT和MRI对诊断不同的新生儿颅内出血而各具特点 ,各有利弊 ,临床应合宜选择 ,互补诊断 ,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颅内病变的正确诊断率。
谢利娟陈惠金陈冠仪李玉华朱杰明张永平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MRI蛛网膜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MRI表现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MRI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0例肝豆状核变性的儿童进行治疗前脑部及腹部的MRI检查。其中 12例治疗后进行了复查。结果 治疗前 40例MRI中 ,2 3例病人有脑部异常信号 ,16例病人肝内大量弥漫性结节状异常信号。 12例复查病例中 ,7例脑部的病变变小或消失。 6例肝脏病变消失。结论 MRI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煜范国平冯斌刘明金彪王秋艳李玉华朱杰明
关键词:儿童肝豆状核变性MRI
新生儿颅内出血和缺氧缺血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随访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采用头颅超声对100例出生时有窒息的新生儿或胎龄≤32周早产儿进行了检查.并配合CT及脑病理解剖进行了对照研究。其中空管膜下—脑室内出血(SEH—IVH)发病率最高为42.4%。其次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占16.5%。尸解证实超声诊断的正确率为82.8%。超声与CT诊断的符合率为63.3%。成活婴儿在出院后进行了定期的体格和智力发育的随访。
张伟利陈冠仪冯树模吴圣楣朱杰明储淞雯刁在全张仲德奚政君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缺氧缺血脑病
MRI表观弥散系数定量测定对儿童骨肿瘤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评价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定量测定对儿童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30例儿童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行MRI平扫、增强及弥散成像(DWI)检查。恶性骨肿瘤12例,包括骨肉瘤9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
崔雪娥李玉华李文华朱杰明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