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秋艳

作品数:38 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儿童
  • 13篇CT
  • 8篇影像
  • 7篇影像学
  • 6篇肿瘤
  • 6篇CT诊断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5篇小儿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影像学诊断
  • 4篇髋臼
  • 4篇关节
  • 3篇手术
  • 3篇髋关节
  • 3篇脱位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囊肿
  • 3篇恶性

机构

  • 33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华市人民医院
  • 1篇上海第一医科...

作者

  • 34篇王秋艳
  • 14篇李玉华
  • 11篇张永平
  • 10篇朱杰明
  • 10篇金彪
  • 8篇朱锦勇
  • 8篇刘明
  • 7篇高煜
  • 7篇范国平
  • 6篇李文华
  • 6篇朱礼华
  • 6篇薛建平
  • 5篇张菁
  • 5篇葛菁芳
  • 3篇陈珽
  • 3篇吴湘如
  • 3篇张自明
  • 2篇冯赟
  • 2篇张玉珍
  • 2篇沈品泉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计算...
  • 5篇上海医学影像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临床医学影像...
  • 1篇2004年全...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6篇1997
  • 4篇199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肾脏恶性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探讨儿童肾脏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特点。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3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小儿肾脏恶性肿瘤 ,其中Wilms瘤 45例 ,肾透明细胞肉瘤 3例 ,肾细胞癌 3例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各 1例。结果  45例Wilms瘤中 76 %呈实质性肿块 ,4%为囊性 ,2 0 %为囊实性 ;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囊壁及间隔有强化 ;9%见斑点或斑片状钙化。肾脏恶性非Wilms瘤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晰或模糊的类球形、密度欠均匀的实质性肿块 ,增强后轻~中等度强化 ,8例中 5例 ( 6 3% )见斑点或斑片状钙化。肾恶性横纹肌样瘤见实质内点状及条索状强化血管影。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表现为肾实质及肾盂内分叶状实质性肿块 ,侵犯肾门及输尿管上段 ,肾周见新月形低密度的包膜下积液。结论 CT对儿童肾脏恶性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提出随访方案上有一定帮助。
王秋艳高煜李文华范国平金彪刘明冯赟虞凌崴吴湘如
关键词:肾脏恶性肿瘤儿童CT诊断
联体儿影像学检查的价值(附四例报告)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联体儿影像学检查的表现。方法 运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 (X线平片 ,B超 ,胃肠钡餐造影 ,钡剂灌肠造影 ,逆行肾盂造影 ,尿路逆行插管造影 ,心脏彩色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对 4例联体儿进行检查 ,并对照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例联体儿中 3例为胸腹联体 ,1例为耻骨联体。 3例胸腹联体表现为肝脏及胸骨下端融合 ,4例联体儿中 8个患儿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1例耻骨联体 2个患儿共有 1条直肠。 1例胸腹联体和 1例耻骨联体 2个患儿有颅脑异常。结论 通过影像学检查能较全面地了解联体儿内部脏器的结构 ,对评估能否手术、手术方案的设计及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金彪朱铭李玉华张永平王秋艳高煜冯赟刘明
关键词:联体儿影像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畸形X线诊断B超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MRI表现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MRI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0例肝豆状核变性的儿童进行治疗前脑部及腹部的MRI检查。其中 12例治疗后进行了复查。结果 治疗前 40例MRI中 ,2 3例病人有脑部异常信号 ,16例病人肝内大量弥漫性结节状异常信号。 12例复查病例中 ,7例脑部的病变变小或消失。 6例肝脏病变消失。结论 MRI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煜范国平冯斌刘明金彪王秋艳李玉华朱杰明
关键词:儿童肝豆状核变性MRI
儿童膝关节半月板病变的磁共振影像诊断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儿童半月板病变的磁共振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儿童半月板病变的MRI资料,并与关节腔镜对照。MRI检查扫描序列为冠状面、矢状面的SET1WI、FFET2WI,必要时行横断面PDWI。结果:盘状半月板34例,半月板变性3例,半月板撕裂11例,其中2例伴半月板囊肿。34例共36个盘状半月板包括凹面镜样20个,后角肥大型9个,薄片型6个和不完全型1个。MRI诊断儿童盘状半月板的正确率为83%,半月板撕裂的正确率为82%。结论:MRI是检测儿童膝关节半月板病变有效的无创性技术。
王秋艳张忠阳朱锦勇薛建平朱礼华彭海腾
关键词:半月板胫骨膝关节
女性盆腔肿瘤的MRI诊断和评价被引量:20
2000年
目的 分析和总结女性盆腔肿块在MRI上的表现 ,评价Gd DTPA对肿瘤诊断的意义。阐述MRI在女性盆腔疾患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65例女性盆腔肿块患者 ,年龄 18天~ 85岁 ,平均 5 1岁。 4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  ( 1)来源于生殖系统肿块包括子宫肌瘤 10例 ,子宫内膜癌 4例 ,宫颈癌 2例 ,卵巢囊肿 7例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 6例 ,卵巢囊腺瘤 5例 ,畸胎瘤 11例 ,卵巢癌 9例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2例 ,输卵管系膜囊肿、卵巢纤维瘤各 1例。 ( 2 )来源于生殖系统外的肿块有胃癌种植转移5例 ,盆腔淋巴瘤、乙状结肠癌、直肠平滑肌肉瘤各 1例。部分患者兼有上述病变的 1~ 2项。结论  ( 1)原发于生殖系统的肿瘤在女性盆腔肿块中最常见。 ( 2 )MRI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任意方位成像使之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组织学特性 ,对畸胎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囊肿、卵巢囊腺瘤等病变可作定性诊断。其MRI诊断的手术符合率可达 10 0 %。 ( 3 )腹水、肿瘤乳头状壁结节、液化坏死等恶性肿瘤征象有时也可存在于良性肿瘤 ,应加以鉴别 ,谨防过度诊断。 ( 4 )良恶性肿瘤均可有明显强化 ,不能单纯根据强化率来判断病灶的性质。但Gd DTPA增强改善了肿瘤内部结构的显示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对恶性肿瘤的?
王秋艳金彪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卵巢肿瘤卵巢囊肿盆腔肿瘤
CT、MRI在儿童软组织血管瘤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CT和MRI在儿童软组织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5 7例儿童软组织血管瘤的CT和 /或MRI影像。结果 :肿块分界较清伴中等度或明显强化 ,约 40 %见不规则钙化或圆形静脉石影。在MRI上以T2 W和STIR显示病灶更清晰。结论 :血管瘤的CT、MRI及其强化方式有助于本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疗效 。
王秋艳范国平刘明薛建平朱礼华朱锦勇
关键词:儿童软组织血管瘤CTMRI
儿童骨骼尤文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儿童骨骼尤文肉瘤在X线平片、CT和MRI上的影像学征象 ,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儿童骨骼尤文肉瘤 11例 ,其中X线平片检查 7例 ,单行MRI扫描 2例 ,单行CT扫描 4例 ,同时行MRI及CT扫描者 4例。结果  11例尤文肉瘤中发生于骨盆 4例 ,股骨 3例 ,胫骨、肋骨、趾骨和脊柱各 1例 ,其中胫骨和髂骨各 1例术后出现颅骨转移。X线平片上 6例表现为虫蚀状或溶骨性破坏 ,2例病灶略呈膨胀性改变 ,骨皮质破坏伴单层、多层或放射状骨膜反应 ,邻近软组织层次欠清 ;发生于肋骨的1例以硬化为主 ,CT像上髓腔密度增高 ,骨质鼠咬状或斑片状破坏伴骨皮质裂隙状或不规则破坏 ;2例骨皮质呈膨胀、变薄、中断 ,周围见不完整的层状骨膜反应及较大软组织肿块 ;MRI上表现为大片长T1长T2 信号的骨质破坏和巨大的软组织肿块 ;1例肿块呈跨关节生长。结论 X线平片、CT和MRI在骨尤文肉瘤的评估方面有重要作用。X线平片可有助于肿瘤的定性和定位 ;MRI平扫T1WI像及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技术 (STIR)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范围 ,在显示肿瘤对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的侵犯方面尤为敏感 ;
王秋艳张永平虞葳刘明张忠阳朱锦勇薛建平
关键词:儿童影像学诊断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MRI检查及诊断:附15例报告被引量:1
2000年
本文回顾我科1997年7月~1999年1月,对15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MRI检查技术及其改进。检查前口服钆喷酸葡胺,选用一定的参数缩短扫描时间,采用稍向后倾斜的冠状面扫描。图像对比度满意率为100%,图像清晰度满意率为100%,解剖结构满意率为86.7%,15例病例100%手术证实为该疾病。MRCP作为一种无创伤的检查,可方便、快速地完成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检查,对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定位及定性有很高的价值。
高煜金彪殷胜利张忠祥王秋艳李玉华张永平
关键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NMR成像
发育性髋发育不良的三维CT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确定发育性髋发育不良的髋臼病理类型。方法 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 54例 (男 1 2例 ,女 42例 ) 76髋的前面、后面及侧面观图像进行分析 ,其中男 1 2例 ,女 42例 ,年龄 4个月~ 1 6岁 ,平均年龄 4 .54岁。单纯左侧受累 1 6例 ,左侧受累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者 2例 ,单纯右侧受累者 6例 ,双侧受累者 2 2例 ,双侧受累、对侧进行过手术切开复位者 8例。根据治疗史将患儿分为两组 ,即既往有治疗史组和既往无治疗史组。既往有治疗史组具体又分为手法复位组、手法复位且对侧手术切开复位组、对侧手术切开复位组 ,共三个亚组。比较既往有无治疗史的两组髋关节的髋臼病理类型。结果 确定了三种主要的髋臼病理类型。其中在髋臼边缘缺损类型中 ,发现了 5例后外上缘缺损的亚型。髋臼各病理类型在既往有无治疗史的两组患儿中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既往有无治疗史与髋臼病理类型的分布无关 ,三维CT重建技术对于了解髋臼病理变化 。
张自明张菁王秋艳陈珽
关键词:儿童髋臼病理类型
儿童髋臼前倾角的CT测量与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与髋脱位儿童髋臼前倾角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CT技术,测量正常组(105髋)和异常组(303髋)的髋臼前倾角.结果儿童的髋臼前倾角较正常成年人小;0~6岁髋脱位患儿的髋臼前倾角较正常儿童的髋臼前倾角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髋臼前倾角的发育在儿童期较为缓慢.髋脱位患儿的髋臼前倾角增大,复位手术前后应增加CT检查以明确前倾角度.
陈珽沈品泉王秋艳张菁张自明
关键词:前倾角髋臼髋脱位CT测量正常儿童复位手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