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通

作品数:14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胰岛
  • 6篇细胞
  • 5篇胰淀素
  • 3篇血栓
  • 3篇血小板
  • 3篇受体
  • 3篇抗血小板
  • 3篇Β细胞
  • 2篇弹力
  • 2篇淀粉样
  • 2篇动脉
  • 2篇血栓弹力图
  • 2篇胰岛淀粉样多...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细胞瘤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细胞毒
  • 2篇细胞瘤
  • 2篇氯吡格雷

机构

  • 10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3篇青岛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路易斯安那州...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烟台市烟台山...
  • 1篇章丘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李晓通
  • 9篇朱铁虹
  • 7篇肖金凤
  • 4篇赵新
  • 3篇贺秉军
  • 2篇耿静
  • 2篇延荣强
  • 2篇韩丽鑫
  • 2篇李常颖
  • 2篇丁雪梅
  • 2篇于忠祥
  • 1篇叶建平
  • 1篇李代清
  • 1篇高占国
  • 1篇刘振东
  • 1篇吴娜
  • 1篇王正忠
  • 1篇何庆
  • 1篇王晏平
  • 1篇畅继武

传媒

  • 4篇中华糖尿病杂...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淀素受体在大鼠胰岛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参与细胞功能调节的研究
目的 胰淀素受体由降钙素受体和受体活性修饰蛋白(RAMP)组成,本研究旨在鉴定3种胰淀素受体在大鼠胰岛β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β细胞功能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免疫荧光检测大鼠胰岛β细胞系INS-1中胰淀素...
李晓通朱铁虹肖金凤
胰淀素对高糖刺激下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系Ins-1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胰淀素短时间作用对高糖刺激的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系Ins-1的ATP敏感性钾通道fK。通道)的影响。方法以Ins-1细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6.7mmol/L葡萄糖处理组及0.1、1、10μmol/L胰淀素预处理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析不同浓度胰淀素短时间作用对高糖刺激下Ins-1细胞KKIP通道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同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孵育液中的胰岛素含量。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16.7mmol/L葡萄糖组相比,0.1μmol/L胰淀素预处理组胰岛索释放量及KNTP通道半数激活电压(V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57±0.93)比(4.95±0.49)μg/L和(9.4±1.4)比(13.0±2.4)mV,t=1.022、-2.244,均P〉0、05];而1μmol/L及10μmol/L胰淀素预处理组胰岛素释放量分别显著下降为(3.44+0.32)和(2.23±0.55)gg/L(t=3.751、5.354,均P〈0.05),而V。则分别显著提高到(28.2±2.7)和(33.3±2.1)mV(t=-5.053、-10.707,均P〈0.05)。结论高浓度咦淀素短时间作用可通过抑制高糖对K。,通道的关闭作用进而抑制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
肖金凤李晓通赵新贺秉军商学良韩丽鑫吴广彦丁雪梅朱铁虹
关键词:胰淀素ATP敏感性钾通道
ACS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ACS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的抗血小板的疗效及预后的分析。  方法:前瞻性纳入青岛市立医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ACS合并糖尿病行PCI术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
李晓通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急性冠脉综合症介入术后氯吡格雷
人胰岛淀粉样多肽对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自噬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2018年
目的 研究人胰岛淀粉样多肽(hIAPP)对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INS-1细胞)自噬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hIAPP孵育大鼠INS-1细胞后,采用电镜观察细胞自噬体数量的变化,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法检测细胞活性氧族(ROS),蛋白质印迹检测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以及自噬标志物p62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变化.结果 hIAPP组INS-1细胞自噬体的数量和LC3-Ⅱ/LC3-Ⅰ的表达明显增加(P值均<0.05).hIAPP组细胞ROS水平为对照组的1.76倍(P<0.01).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抑制hIAPP所诱导的INS-1细胞ROS增加和抑制磷酸化AMPK及LC3-Ⅱ/LC3-Ⅰ表达升高(P值均<0.05).使用AMPK抑制剂compoundC预处理INS-1细胞可抑制hIAPP和AMPK激动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1-β-D-呋喃核糖苷(AICAR)所诱导的LC3-Ⅱ/LC3-1和磷酸化AMPK增加(P值均<0.05).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和compound C加重hIAPP所诱导的INS-1细胞死亡和ROS升高(P值均<0.05).AICAR可明显缓解hIAPP的细胞毒性作用(P<0.05).结论 AMPK通路相关自噬减轻hIAPP对INS-1细胞的毒性作用和氧化损伤.
夏广昊靳育静肖金凤李晓通朱铁虹
关键词:胰岛淀粉样多肽自噬
老年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与冠状动脉狭窄及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与冠状动脉狭窄及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尿酸水平将14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高UA+正常HCY组、正常UA+高HCY组和高UA+高HCY组,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且HCY和UA正常的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偏振法和氧化酶法测定血清HCY和UA的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得出Gensini积分。采用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UA+正常HCY组、正常UA+高HCY组和高UA+高HCY组的Gensini评分、LAD、LVDd和LVDs显著升高,LVE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UA+高HCY组比较,高UA+正常HCY组、正常UA+高HCY组的Gensini评分、LAD、LVDd和LVDs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和高UA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和左心功能降低有促进作用,且两者之间有协同作用。
张培培孙魁刘爱萍李晓通刘振东
关键词: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冠状动脉狭窄左心功能
胰淀素对格列苯脲刺激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研究胰淀素短时间条件下对格列苯脲刺激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及ELISA分析不同浓度胰淀素短时间孵育前后格列苯脲刺激下INS-1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电生理学特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及胰岛素含量变化.结果 (1) ELISA结果显示:与1μmol/L格列苯脲刺激下胰岛素释放量(11.43 ±1.22) μg/L比较,0.1μmol/L胰淀素预处理组[(11.45 ±1.20) μg/L]无明显差异,而1 μmol/L及10 μmol/L胰淀素预处理组均显著下降,分别为(9.40±0.87)μg/L和(7.11±0.85) μg/L,且呈剂量相关性(P<0.05);(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钙结果显示:1μmol/L格列苯脲刺激后[Ca2+]i荧光强度变化的AUC为427.78±2.32,0.1μmol/L胰淀素预处理组(424.09 ±2.21)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 μmol/L及10 μmol/L胰淀素预处理组均可使其AUC显著降低(分别为380.59 ±1.49和246.53±8.41),并呈剂量相关性(P<0.05);(3)全细胞膜片钳结果显示:在1μmol/L、10 μmol/L胰淀素预处理组中,1μmol/L格列苯脲刺激下KATP通道半数激活电压(V0.5)分别为(28.75 ±0.77)mV和(46.95 ±1.81)mV,均显著高于单纯格列苯脲组(14.59±0.69)mV,并呈剂量相关性(P<0.05).结论 高浓度胰淀素短时间作用可抑制格列苯脲对KATP通道的关闭,进而抑制[Ca2+]i增加,推测这种作用是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减少的机制之一.
肖金凤李晓通赵新贺秉军商学良韩丽鑫吴广彦丁雪梅朱铁虹
关键词:胰淀素INS-1细胞格列苯脲胰岛素
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缺氧对脂联素表达的转录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缺氧对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缺氧导致脂肪组织脂联素表达下降的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遗传型肥胖小鼠(ob/ob,12周)和高脂饮食肥胖小鼠(HFD,53周)的附睾旁脂肪中脂联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小鼠3T3-L1脂肪细胞系为模型,采用RT—PCR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缺氧处理后脂联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mRNA的表达和稳定性、脂联素启动子的活性;用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缺氧对PPAR-γ在核蛋白中集聚以及PPAR-γ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缺氧时两种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中脂联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333-L1脂肪细胞系在缺氧8h和24h后,脂联素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至0.65±0.05和0.29±0.05,较对照组(1.00±0.0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48、24.893,均P〈0.01),但缺氧对脂联素mRNA的稳定性并没有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表明,脂联素启动子的活性受到缺氧的抑制。(2)在两种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中,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小鼠333-L1脂肪细胞系在缺氧8h和24h后,PPAR- γmRNA的表达量分别下降至0.72±0.09和0.54±0.07,与对照组(1.00±0.0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4、9.876,均P〈0.01);PPAR一1蛋白的核转位以及PPAR一^y转录因子活性也受到缺氧的抑制。结论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缺氧抑制了脂联素的表达,抑制作用可能发生在转录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PAR-γmRNA的表达和PPAR-γ转录因子的活性而实现的。
何庆高占国李晓通叶建平
关键词:肥胖脂联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缺氧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255例T2DM患者按是否合并NAFLD分为合并NAFLD组(125例)和无NAFLD组(13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史等一般资料,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检测指标数据,同时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无NAFLD组相比,合并NAFLD组年龄较小、糖尿病病程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BMI、FINS、餐后2h胰岛素、HbA。血尿酸(SU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HOMA—IR均升高,大血管病变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微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2.603,95%CI:1.434~4.727)。结论T2DM合并NAFLD的患者易发生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应对该类患者及早进行干预治疗,预防或减少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可能。
赵新陈延延李晓通耿静肖金凤朱铁虹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并发症
白细胞介素1在介导人胰岛淀粉样多肽对胰岛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在人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损伤胰岛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分离Wistar大鼠胰岛,鉴定细胞的活力并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iAPP 10 μmol/L孵育组(B组)、10 μmol/L iAPP与10 mg/L IL-1受体阻滞剂(IL-1Ra)孵育组(C组),各组均孵育24 h。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V/PI)荧光染色法检测胰岛细胞的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炎症相关因子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mRNA的表达以及凋亡相关因子Bax和Bcl-2 mRNA的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3组以上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检验。结果(1)各组凋亡比率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B组高于A、C组[(16.8±4.7)%比(1.2±0.4)%、(4.4±2.1)%,t=5.72、4.17,均P〈0.05]。RT-PCR结果与荧光结果一致显示,B组Bax mRNA表达量增加,而Bcl-2 mRNA表达量减少,分别为A组的(2.28±0.46)与(0.42±0.18)倍(t=4.27、3.10,均P〈0.05);C组Bax mRNA表达量下降,而Bcl-2 mRNA表达量增加,分别为B组的(0.48±0.17)与(1.93±0.25)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41、3.23,均P〈0.05)。(2)各组炎症因子的表达:B组IL-1β和TNF mRNA表达量增加,分别是A组的(4.25±1.64)与(3.19±1.04)倍(t=3.39、3.49,均P〈0.05);C组中两者表达量均下降,分别是B组的(0.32±0.11)与(0.28±0.11)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94、3.65,均P〈0.05)。结论iAPP造成的胰岛细胞凋亡与炎症损伤有关,IL-1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靳育静孙晓薇李晓通李代清朱铁虹
关键词:胰岛淀粉样多肽炎症白细胞介素类
胰淀素受体在大鼠胰岛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参与胰淀素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2015年
目的:鉴定三种胰淀素受体在大鼠胰岛β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人胰淀素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中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大鼠胰岛素瘤细胞系INS-1和正常大鼠胰岛β细胞中胰淀素受体表达。人胰淀素孵育INS-1细胞24 h,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胰淀素孵育对受体活性修饰蛋白(RAMP)mRNA转录及细胞表面表达的影响。在细胞毒性试验中,首先用胰淀素、胰淀素受体拮抗剂AC253单独或二者联合孵育INS-1细胞24~48 h,再用不同浓度RAMP1抗体与胰淀素联合孵育24 h,检测细胞存活率变化。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荧光染色均证实三种胰淀素受体在大鼠胰岛β细胞中的表达。胰淀素孵育24 h使INS-1细胞RAMP2和RAMP3的mRNA分别下降至0.77±0.10(t=2.546,P〈0.05)和0.66±0.09(t=4.559,P〈0.05),而RAMP1的mRNA有轻度升高趋势,升至1.25±0.17(t=-3.084, P〈0.05),并且RAMP1在细胞表面分布增加。细胞毒性实验中,人胰淀素孵育24 h组细胞存活率为70%±13%,较对照组(100%±14%)明显下降(t=4.409,P〈0.05),胰淀素受体拮抗剂AC253与人胰淀素同时作用24 h组细胞存活率为94%±16%,较胰淀素单独孵育24 h组明显升高(t=-3.341,P〈0.05)。但对胰淀素作用48 h诱导的细胞死亡未有明显缓解。RAMP1受体在1∶500和1∶1000稀释度下与人胰淀素同时孵育24 h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4%±12%和96%±11%,较胰淀素单独作用组也有明显升高(t=-4.904、-5.565,P〈0.05),也可抑制人胰淀素的毒性作用,而同型IgG对人胰淀素作用无影响。结论本研究证实了三种胰淀素受体均在大鼠胰岛β细胞中表达,并发现胰淀素受体尤其是RAMP1蛋白可能参与人胰淀素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
李晓通朱铁虹李常颖张婷畅继武
关键词:胰淀素细胞存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