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 作品数:24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机器人手术在儿童胆总管囊肿术后吻合口狭窄再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小儿胆总管囊肿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初步探讨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普外腔镜中心因胆总管囊肿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接受机器人辅助再手术的7例患儿临床资料,男4例,女3例,月龄31~156个月,7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其中5例患儿表现为腹痛,1例患儿表现为黄疸,1例患儿表现为腹痛伴发热。结果共有7例患儿因胆总管囊肿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接受机器人辅助下再手术,手术时间(62.4±22.9)min,术中估计出血量(4.6±1.6)ml,术后开始进食时间(3.1±0.4)d,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4.6±1.0)d,术后住院时间(6.7±0.8)d。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肝功能明显改善,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时间3个月,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胆总管囊肿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精准灵活,并具有微创、美容等优势,整体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 王真真张大高志刚熊启星罗文娟杨林贾佳
-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达芬奇机器人吻合口狭窄再手术
- 儿童胰母细胞瘤6例报道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stoma,PBL)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以提高对PB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 a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系统检索国内外胰母细胞瘤相关文献。结果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BL患儿共6例,男3例,女3例,年龄为2~7岁,中位年龄为5岁。6例均可触及腹部肿块,3例腹痛,其余症状如黄疸、贫血、呕吐各1例;肿瘤最大直径为30~160 mm,平均87 mm。2例位于胰头,3例位于胰体尾部,1例位于胰尾部。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其免疫组化结果:6例Syn(+)或(灶+),6例CK(+),5例AAT(+),ki-67(>30%+),3例CD56(+)或(灶+),5例AFP(-),1例AFP(灶+)。术后1例拒绝化疗,其余5例行正规化疗,术后随访0.9~3.1 a,1例失访,4例死亡,1例健在。结论 PB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胰腺各部位均可生长,肿瘤恶性程度高,复发及死亡率较高。目前治疗方案为尽早完整切除瘤体,并辅以化疗。如切除完整并辅以化疗,部分患者可长期生存。
- 何巍王家祥杨合英张大杨林
- 关键词:胰母细胞瘤儿童诊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2年内复发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2年内复发进展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NB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2年内复发进展与否分为复发进展组(n=33)和非复发进展组(n=64),分析影响儿童NB 2年内复发进展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因素的PFS率。结果N-Myc基因扩增状态、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staging system,INSS)NB分期是儿童NB 2年内复发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Myc基因扩增患儿的复发进展风险为非基因扩增患儿的2.676倍(P<0.05),INSS分期Ⅳ期患儿的复发进展风险为INSS分期Ⅰ、Ⅱ、Ⅲ、Ⅳs期患儿的4.308倍(P<0.05)。生存分析显示,N-Myc基因扩增患儿中位PFS为18个月,N-Myc基因扩增和未扩增患儿18个月PFS率分别为(46.7±12.9)%、(76.4±5.2)%。INSSⅣ期患儿中位PFS为23个月,Ⅳ期和Ⅰ、Ⅱ、Ⅲ、Ⅳs期患儿23个月PFS率分别为(56.3±7.2)%、(87.8±4.7)%,不同INSS分期NB患儿PFS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进展是影响NB预后的关键因素,N-Myc扩增和INSS分期均为NB复发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且PFS率更低。
- 李秀芩赵鸽贾佳谢潭杨林张大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复发
- 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D)及其同源病(HAD)根治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01—2019-12行HD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26例HD及HA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非计划再次手术的26例中,吻合口瘘1例,腹腔出血1例,便血5例,便秘复发6例,腹壁切口相关并发症4例,肠梗阻7例,污粪4例。结论HD及HAD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术前检查、术中探查、术中冰冻切片,以及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谨慎选择手术方式。
- 张凯赵鸽贾佳杨林张大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再次手术术后并发症
- 生物电阻抗法新公式在透析患者去脂体重中的研究
- 2021年
- 目的以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的去脂体重(fat free mass,FFM)为参考标准,以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的人体测量和生物电阻抗(bioimpedance,BIA)相关变量,开发出针对我国透析患者的FFM评估公式。方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输入可能对预测FFM变量有意义的性别、年龄、体重、电阻、电抗、阻抗系数(H^(2)/R_(50))等变量,将对FFM预测有意义的变量以最高相关系数和最小估计标准误差的顺序输入预测公式。并将透析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使用双重交叉验证技术对模型进行验证,开发出一个BIA评估透析患者FFM新公式。结果本研究共招募30例健康人和102例透析患者,透析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训练组、测试组各51例,两组之间在男性比例、年龄、身高、体重、BMI、电阻、电抗、阻抗系数(H^(2)/R_(50))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本研究的透析患者,开发出最终预测公式:FFM=5.783+(0.313×H^(2)/R_(50))+(0.311×weight)+(3.047×sex),最终模型的决定系数是0.939,SEE为2.42kg。结论本研究开发的生物电阻抗FFM公式可能为我国透析患者临床营养监测提供一定的应用价值。
- 杨林李阿芳王佩佩张蓓窦艳娜
- 关键词:生物电阻抗双能X线营养
- 链式激活的免疫细胞治疗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 杨合英岳铭李月云杨林王家祥张大贾佳赵鸽
-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1例被引量:4
- 2018年
-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WS)是与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15区域印记基因簇表达异常相关的一种罕见疾病。以巨舌、巨大儿和腹壁缺损为主要表现,临床上还可见耳部折痕或切迹、腹腔内脏肥大、低血糖、面部鲜红斑痣及其他血管异常等表现,儿童期胚胎性肿瘤相对高发。现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BWS患儿进行报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临床表现、诊治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丁一杨合英张大杨林贾佳赵鸽李延安王家祥
- 关键词:综合征胚胎性肿瘤罕见疾病腹壁缺损
- 血清蛋白质标记物检测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和根治术疗效判断中的应用
- 2009年
-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小儿外科常见消化道畸形,以腹胀、便秘为临床特点,发病率约1:5000。现阶段关于本病的研究多集中于基因致病方面,对其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还极少。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nion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a, SELDITOF-MS)技术是研究蛋白表达的最新手段,人们应用该技术寻找肿瘤相关性蛋白标记物。
- 王家祥杨林刘秋亮秦攀赵鸽贾佳杨合英范应中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症蛋白质标记物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疗效判断
- α-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X染色体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检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组织中α-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X染色体相关基因(ATRX)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儿童NB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患儿4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NB 29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10例、节细胞神经瘤(GN)10例,所有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及切片,进行免疫组化(IHC)染色,检测ATRX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儿童NB预后的关系。结果NB组、GNB组、GN组的ATRX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是201.72±108.66、302.80±128.71、285.80±103.8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3,P=0.023);其中NB组与GNB组、NB组与GN组的ATRX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B组、GNB组、GN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9个月、30个月、30个月(χ^2=1.820,P=0.403)。结论NB组中存在ATRX蛋白低表达,且ATRX蛋白低表达可能预示着不良预后。
- 张大李梦娇杨林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
- 健康儿童胸廓CT各径线测量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测量5~16岁健康儿童胸部CT横径和前后径数据,为胸壁畸形程度判断及矫正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9-01—2019-10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T检查的5~16岁健康儿童。每个年龄段50人,男女各25人。分别测量每位儿童胸部CT横断面上第3~12胸椎平面胸廓最大横径及前后径,了解胸廓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各测量值与年龄及性别间的关系。结果各测量指标与年龄呈正相关(横径相关系数0.89~0.94,前后径相关系数0.40~0.79,P<0.05)。男性儿童胸廓中下部前后径在青春期后大于女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横径与前后径比值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儿童胸廓径线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前后径及横径在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基于CT影像获取健康儿童胸廓径线参数,可全面、整体了解胸廓生长发育情况,为胸廓畸形矫正效果的评估及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帮助。
- 张大尚华赵鸽杨林贾佳
- 关键词:CT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