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丰

作品数:36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动静脉
  • 17篇动静脉畸形
  • 17篇静脉
  • 17篇静脉畸形
  • 17篇畸形
  • 15篇手术
  • 15篇脑动静脉
  • 14篇脑动静脉畸形
  • 11篇动脉瘤
  • 10篇外科
  • 9篇动脉
  • 8篇外科手术
  • 7篇血管
  • 7篇栓塞
  • 7篇显微外科
  • 7篇显微外科手术
  • 6篇颅内
  • 5篇周围脑组织
  • 5篇显微手术
  • 5篇脑组织

机构

  • 3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惠州市中心人...
  • 3篇惠州市中心医...
  • 2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5篇梁丰
  • 33篇齐铁伟
  • 29篇郭少雷
  • 19篇黄正松
  • 12篇李雪松
  • 10篇江楠
  • 10篇何科君
  • 7篇曾琼
  • 6篇王凌雁
  • 4篇洪奕珊
  • 3篇杨李轩
  • 3篇石忠松
  • 3篇肖亮灿
  • 2篇谢丽华
  • 2篇蒋小兵
  • 2篇罗安琪
  • 2篇李竹浩
  • 2篇罗莉娟
  • 2篇刘子科
  • 2篇王丽琴

传媒

  • 10篇中国神经精神...
  • 7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9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介入栓塞治疗因为创伤小、操作时间短等特点,是治疗脑动脉瘤(IA)急性期高风险患者的重要手段。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IA—SAH)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不但对临床预后有重要的影响,也是手术麻醉需要重视的问题。因此,对IA—SAH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保护心肌的药物和方法,监测心肌损害及心功能预后的敏感指标非常重要。
江楠肖亮灿齐铁伟郭少雷梁丰陈祯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肌损害
支架治疗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再出血风险及预后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支架治疗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再出血风险及预后。方法收集23例患者共23枚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支架植入后破裂和未破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及预后情况。结果破裂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共12例,均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主要临床表现,未破裂夹层动脉瘤共11例。单纯支架植入1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例,支架植入均成功。破裂组和未破裂组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3%(1/12)和0%(0/11),破裂组出现1例术后24 h内非动脉瘤部位出血。随访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未破裂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90.9%(10/11),部分闭塞率为9.1%(1/11);破裂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50%(6/12),部分闭塞率为41.7%(5/12),无复发病例。随访过程中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结论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术中应用支架不会显著增加围手术期再出血的风险,并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推荐将支架作为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李凡滢齐铁伟梁丰何科君杨毅兵欧斯奇
关键词:夹层动脉瘤椎-基底动脉血管内治疗
功能磁共振成像和纤维束示踪在外科治疗临近运动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的辅助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重建(DTT)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运动功能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57例临近运动功能区的大脑半球AVM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n=19)进行术前BOLD-fMRI和DTT了解皮质手运动区、皮质脊髓束与畸形团的关系,参考成像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对照组(n=38)则不进行术前BOLD-fMRI和DTT检查。比较两组术后1周肌力变化;比较实验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肌力、Barthel指数和Karnofsky评分,评价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1周,实验组19例均无肌力下降,对照组肌力下降7例,实验组肌力优于对照组(Z=-1.980,P=0.048)。实验组术后3个月的肌力(Z=0,P=1)、Barthel指数(Z=0,P=1)与术前比较无改变,术后3个月Karnofsky评分优于术前(Z=-3.557,P<0.001)。结论 联合应用fMRI和DTT能够显示皮质运动区与皮质脊髓束和AVM畸形团的空间关系,有助于脑AVM手术方案的制定,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肌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梁丰齐铁伟郭少雷曾琼何科君洪奕珊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功能磁共振成像纤维束示踪成像
马来酸桂哌齐特与尼莫地平治疗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比较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马来酸桂哌齐特与尼莫地平治疗兔蛛网模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的效果。方法将48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DCVS组、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与尼莫地平组。各组行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DCVS模型后,依次分别静推5%葡萄糖溶液、马来酸桂哌齐特稀释液、尼莫地平稀释液进行治疗。各组分别在造模后3 d、7 d行神经症状评分与脑血管造影,观察神经功能与基底动脉直径变化;并取基底动脉,观察病理变化。结果造模后3 d,DCVS组与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尼莫地平组之间神经症状评分、基底动脉直径、管壁平滑肌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症状:掊2=16.726,P<0.05;直径:(492.86±48.58)μm,(551.43±45.55)μm,(568±34.21)μm,F=2.149,P<0.05);厚度:(27.48±3.63)μm,(22.92±3.26)μm,(22.47±8.49)μm,F=17.794,P<0.05)],其中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与尼莫地平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DCVS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 d,DCVS组与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尼莫地平组之间神经症状评分、基底动脉直径、管壁平滑肌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症状:x2=9.906,P<0.05;直径:(577.14±32.00)μm,(630±25.82)μm,(674±45.04)μm,F=10.531,P<0.05);厚度:(30.42±9.24)μm,(24.89±3.48)μm,(22.65±4.56)μm,F=5.864,P<0.05)],其中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与尼莫地平组间神经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DCVS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7.5 mg/(kg.d)马来酸桂哌齐特在治疗DCVS 3 d时解痉效果与0.5 mg/(kg.d)尼莫地平相似,但7d时马来酸桂哌齐特疗效不如尼莫地平。
曾琼江楠郭少雷梁丰齐铁伟赵丹丹
关键词:迟发性脑血管痉挛马来酸桂哌齐特尼莫地平
显微手术中亚低温对颅内破裂动脉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颅内破裂动脉瘤行显微手术夹闭过程中应用亚低温处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6年9月-2010年12月颅内破裂动脉瘤施行显微手术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亚低温处理20例,常温处理20例。亚低温处理于麻醉诱导后开始,在打开硬脑膜前达到中心体温33℃~35%,并持续至关闭硬脑膜后复温。常温处理除了不进行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方法与亚低温相同。观察记录患者术后1周内颅内血肿、颅内水肿、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心衰、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及随访3个月的GOS评分。结果术后1周内复查头颅cT:常温处理组出现术后再出血1例,脑水肿2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9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6.10±11.09)d。亚低温处理组出现脑水肿1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8.85±10.84)d。根据GOS评分:术后1周时预后良好率常温处理的为65.0%,亚低温处理的为90.0%;术后随访3个月,常温处理的预后良好率为85%,亚低温处理的为95%。结论术中33℃-35℃亚低温处理可显著改善颅内破裂动脉瘤显微手术后1周的GOS预后评分,治疗效果较好。
齐铁伟郭少雷肖亮灿江楠梁丰黄正松曾琼
关键词:亚低温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
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欧斯奇梁丰李凡滢杨毅兵齐铁伟
脑膜血管瘤病变伴发颅内动脉瘤形成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1例脑膜血管瘤病变(MA)伴发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形成颅内动脉瘤的MA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急诊开颅大脑中动脉瘤夹闭、颅内血肿清除术,并将手术中动脉瘤周围脑膜脑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MA伴发颅内动脉瘤患者镜检提示脑膜增厚,梭形细胞围绕脑膜和皮质内增生的血管周围形成环状、栅栏状结构。免疫组化结果示增生的血管及血管周围成纤维细胞样梭形细胞弥漫性vimentin阳性;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CD99、CD34阳性;病灶内残存胶质细胞示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阳性。结论 MA伴发动脉瘤形成的脑膜血管瘤病罕见,患者脑皮质血管畸形,血管条件差,动脉瘤形状极不规则,出血风险较高,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受累脑膜脑组织并夹闭动脉瘤。
何科君齐铁伟郭少雷梁丰杨毅兵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脑膜血管瘤病
一种脑血管造影用导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脑血管造影用导管,包括配重座和导管本体,所述配重座的顶部固定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滑动套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滑动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边固定有U形的夹座,所述夹座内卡接有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的...
闫研梁丰杨毅兵张国锋刘林峰齐铁伟黄正松
小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评价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17例小脑AVM,记录病例的临床特征、治疗经过和相关并发症,出院前复查MRI和DSA,出院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结果 17例手术均全切除AVM,发生治疗相关并发症3例:其中后组脑神经功能损伤1例、共济失调l例、术后出血l例;其余14例(14/17)患者治疗后情况比入院时改善或持平.出院的mRS评分,小于3分15例(15/17);随访0.5-5.0年的mRS评分,均小于3分.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小脑AVM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郭少雷梁丰王凌雁齐铁伟黄正松何科君杨毅兵罗安琪
关键词:小脑动静脉畸形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风险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GFβR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脑动静脉畸形患者53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中国南方广东籍,汉族,彼此无血缘关系,根据是否合并脑出血,分为未出血组(n=23)和出血组(n=30)。采集静脉血样,抗凝,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TGFβ1基因CT多态性位点rs1800469(位于上游509bp处)及TGFβR2基因AG多态性位点rs3087465(位于上游875bp处)的类型及频率,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类型和频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未出血组比较,出血组TGFβR2基因的G基因频率升高(P〈0.05),TGFβ1即,基因的类型及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GFβR2基因的G基因是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P〈0.01),相对危险度为3.312(95%可信区间1.476~7.624)。结论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的风险与TGFβR2的G基因有关,而TGFβ1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风险无影响。
江楠李雪松肖亮灿黄文起齐铁伟郭少雷梁丰黄正松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单核苷酸颅内动静脉畸形脑出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