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永芳

作品数:15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4篇历史地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10篇哈尼族
  • 5篇文化
  • 5篇服饰
  • 2篇叙事
  • 2篇女性
  • 2篇文化传承
  • 2篇历史记忆
  • 2篇民间叙事
  • 2篇民族
  • 2篇民族服饰
  • 2篇记忆
  • 2篇服饰文化
  • 2篇传承
  • 2篇村落
  • 1篇地名
  • 1篇多样性
  • 1篇性传播
  • 1篇杨梅
  • 1篇杨梅树
  • 1篇彝族

机构

  • 10篇云南大学
  • 6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红河学院

作者

  • 15篇白永芳
  • 2篇黄龙光
  • 1篇刘海青
  • 1篇玉波
  • 1篇张翠霞

传媒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西南边疆民族...
  • 1篇今日民族
  • 1篇南宁职业技术...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中国民间文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方歌谣“建水小调”的再生及其现代性传播被引量:1
2010年
"建水小调"也称"小调子",是在云南建水县彝汉杂居地区因文化融合形成的具有彝歌风格兼有花灯韵味的民歌艺术。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传统"建水小调"再创作与现代性传播的历程及其途径,并进而对再生历程中的各方参与力量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地方歌谣面对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的自我调适与变迁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强大张力和生命力。
张翠霞白永芳
哈尼族女性头饰及其象征被引量:6
2004年
哈尼族女性头饰作为一组特殊的象征符号 ,从古至今记录和传递着古老的哈尼族文化。本文拟从象征的视角探析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其在文化传承和阐释中的重要功能 ,以洞察物质层面背后深层的民族心理和精神。
白永芳
关键词:哈尼族
边民“非法过牧”深层原因探析——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曲水乡为例
2012年
边民非法过境行为是陆地边境管理和边界维护的难点。本文以中、越、老三国交界处曲水乡边民"过牧"为个案,综合文献与田野资料进行深度分析。边民过境放牧屡禁不止的背后,是特殊地理历史背景下边民过境交往的传统性以及传统生计方式在其生活中的根基性;此外,经济作物橡胶的过度种植导致边民生存空间的不断萎缩,"过境"是边民在新的生存形势下基于传统族群认同和地缘认同的生存空间拓展。因此,从根本上解决边民"过牧"问题,除了从边民层面强化边界意识外,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保障边民足够的生存资源。
白永芳
关键词:边民生计策略生存资源
民间叙事中的村落历史——以滇南哈尼村落“窝拖布玛”为例
2010年
作为一个典型的无文字边缘族群,哈尼族的历史仅零星见于汉文史籍的只言片语,含混而零碎。然而,哈尼人口耳承传的连名谱系、古歌及传说,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积淀,以自己的文化逻辑保存着相对清晰完整的历史。民间叙事从历时的角度成为哈尼人历史叙述的一种方式,从共时的角度则成为哈尼人族群认同的重要手段。
白永芳
关键词:哈尼族民间叙事
丧葬仪式: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哈尼族丧葬个案调查
2009年
基于真实地参与观察与深入访谈,呈现21世纪云南省红河北岸哈尼族村落的丧葬仪式个案,指出仪式中"重外家、轻本家"现象的本质是巩固婚姻圈,仪式在当地民众当下生活中具有重要文化功能,即增强生者延续生命的力量。
白永芳
关键词:哈尼族丧葬仪式文化功能
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及其符号象征
本文以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为研究对象,在田野作业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符号学的理论知识从服饰款型、色彩、佩饰、装饰图案以及服饰制作与更换五个方面剖析各服饰要素的文化象征,并进一步探讨这一符号系统的建构及在民族文化阐释中的...
白永芳
关键词: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文化阐释
文献传递
下坝子:老挝阿卡人社会文化变迁--以丰沙里省约乌县班或旧寨为例
阿卡人跨境居于中国、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伴随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分处五国的阿卡人被纳入不同的国家化进程。老挝阿卡人长期处于自在的村落自治状态,自1992年政府推行“下坝子”政策以来,老挝阿卡人被逐步纳入国家秩序,社会...
白永芳
关键词:社会文化变迁
哈尼族口述史地名“谷哈”考及哈尼族南迁历史被引量:3
2013年
由于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记载,又缺少汉文史籍相关记载,哈尼族古代历史一向模糊不清。本文通过对"谷哈"所指地望及相应历史时期的考证,清晰地提出哈尼先民与古滇历史的密切关联,论述了哈尼人进入元江、红河流域的时间,为重建完整、真实的哈尼族历史提供重要的时间线索和地理框架,为西南民族历史、藏彝走廊族群研究提供一种哈尼视角。重视与加强边缘族群研究,尊重其历史书写,我们才有可能重建边缘族群历史,并以此与华夏中心历史互证,还原中华民族历史真实面貌。
白永芳
关键词:哈尼族南迁
哈尼族服饰文化中的历史记忆
目前,哈尼族历史研究仅明确其氐羌族源,对迁徙时间、路线未有清晰考证。哈尼人口述史叙述了先民自遥远北方“虎尼虎那”开始,经“什虽湖”、“惹罗普楚”、“诺玛阿美”一路向南,到达洱海边的“色厄作娘”,辗转滇池边的“谷哈密查”,...
白永芳
关键词:历史记忆女性文化传承
文献传递
彝族民间林木崇拜及其生态意义——以峨山彝族自治县为例被引量:4
2013年
彝族民间林木崇拜习俗,出于林木在彝人生产生活中的实用功能,源于彝族古老的以祖灵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彝族林木崇拜的内涵丰富,涉及的林木、林地种类繁多,它们自古受严格而神圣的民间规约保护,具有很强的生态保护意义。在当代社会变迁的语境下,有效传承少数民族林木崇拜的文化传统,将其与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接,可推进边疆少数民族生态和谐社会的建设。
黄龙光白永芳
关键词:彝族生态意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